每段咨询关系都会对咨询师有强烈的感觉,怎样减缓这样的感受,至少我可以不要天天想着咨询师

发布时间: 2023-07-28 02:01: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情感文章 点击: 103

对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动了怎么办?,我觉得,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和你的心理医生说出你的情绪,毕竟你坐在对方的面前是为了解决业已存...

每段咨询关系都会对咨询师有强烈的感觉,怎样减缓这样的感受,至少我可以不要天天想着咨询师

对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动了怎么办?

我觉得,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和你的心理医生说出你的情绪,毕竟你坐在对方的面前是为了解决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这过程中你喜欢上对方,这其实是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个不给予解决,不但前面的问题处理不了,在此基础上又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同时,你也要相信你的心理医生,一个专业的能够接受求助者并给予帮助的心理咨询师,自然能够处理这样的情形,这也是在心理工作中很正常的事情。在特定的场合下,我们出于依恋的情结,有时会出现对提供帮助的人或者自己熟悉人特质的对方,产生一些情愫,不需要去压制自己,说出来,有时会发现这并非负担,比一个人在暗里折磨自己要好的多。

很多来访者都会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移情,而处理移情是每位咨询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然而,麻烦来了: 你如此喜爱的这个人,似乎可以满足你生活中一切需要,可Ta却是需要你付钱的心理医生。 Ta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深入你的生活,你如此爱Ta,可Ta又注定是你不可能得到的……”



1. 爱上心理咨询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情欲移情在一开始,感觉起来就像陷入爱情,而且让你精神愉悦。但我的经验是,它有一种潜质,会让你在情绪上受伤,并让你变得非常纠结。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之后,我依然感到一种深刻的渴望、不安宁、以及一种无法平息的忧伤。那是一种比普通的失恋更为深刻的痛苦。有一些类似经历的病友把它描述为“折磨”(torturous)——我觉得非常精确。”(一位病人的自述)

在聊情欲移情之前,我们必须先谈谈什么是“移情”(Transference)。 移情是指来访者将过去的经历带到了和咨询师的关系中。我们往往会把我们对自己重要他者的感情无意识的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其中最重要的那些移情是来自婴儿早期,已经被我们遗忘(或压抑)了的感情。 虽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遗忘,但这些记忆都还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影响着我们现在的行为和选择。 随着我们把这些感情投射在咨询师身上,我们得以重新意识到这些感情的存在、重新理解这些感情,从而给我们带来改变。 在各种类型的咨询关系中都会出现移情,包括群体咨询。

而情欲移情,就和字面上一样,是 指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中,有了明显的涉及性欲的感觉,病人渴望和咨询师发生性关系 。有时候,病人会坚信只有和咨询师发生性关系,自己还会获得幸福。病人有时坚持认为只有咨询师这样做,才能证明咨询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 为什么说你对心理医生的爱不是真实的?

“病人这种爱的感情,通常不是基于对咨询师真实的认知。” 三藩一位临床心理学家Dorothea Lack这样说。 “通常,你对咨询师其实一无所知。一切都是你的幻想。” 并且,往往这种对爱的幻想会干扰你投入真实的生活。

来访者移情造成的情绪并不是真实的。在这种移情的关系中,其实咨询师是一个“不合适”的对象(inappropriate figure),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激发我们强烈 情感 的,有很大部分是过去没有被完成的愿望,而咨询师其实并不能回到过去,无法满足我们当时的心愿。

另外,在一段咨询关系中,来访者的暴露是很深的。咨询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这个来访者的人,来访者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人生事件,人格特点。 但咨询师本身是很少会暴露自己的信息的。 这是因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并不是朋友之间的聊天。一个咨询师在做咨询时,时时刻刻有一个自我检查的原则,即“我要说的这句话对来访者有没有好处”。 咨询师不应该随意的告诉来访者任何来访者不必要知道的信息,因为很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这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双重的保护。

那么我们不难理解,来访者在一个咨询关系中看到的咨询师,其实是“ 似真似幻 ”的。 来访者并不真正了解作为一个“人”的咨询师在ta的私人生活中是什么样子。所以这种感情真的是真爱么? 在感觉中,也许是的,但事实上是的概率非常小。



3. 情欲移情是可以避免的么?

情欲移情并不是总会发生的。换句话说, 情欲移情并不是不能避免的。 之所以有的病人会发生,而有的病人不会,和病人自身的诊断有很大的关联。 那些觉得自己被父母忽略过的病人,最有可能对咨询师有无穷无尽的欲望。



4. 发生情欲移情,怎么办?

“咨询师必须充分意识到来访者移情所能带来的力量。咨询师不能允许自己被那些感情所诱惑、或者做出任何反应性的行动。 相反,咨询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来访者充分释放、阐述那种移情,帮助来访者分析、理解那种移情,从而让来访者以比过去更满足、更 健康 的方式生活下去。” Allan N. Schwartz教授说。

对于来访者来说, 坦诚地把你在咨询中的感受告诉咨询师,对你们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你应该能够在你的咨询中谈论任何感情,包括这一种。 这种移情的发生其实是提供了ta和你工作的素材(something to work on)。 你们可以讨论这种“爱“的感觉,去理解什么东西吸引你,你爱的模式是什么样,让你更了解自己,随着你更了解自己,有些改变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对于咨询师来说,你的咨询师如果够专业,不管Ta是否预料到你会在此时爱上Ta,当你坦诚地告诉Ta,Ta都不会觉得意外,更不会受到惊吓。 Ta也绝对不会“回应”你的感情——不管是表示接受或者拒绝——Ta会保持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分析。

不做爱人,做朋友行么?不行 。咨询师的伦理要求,结束咨询关系三年(或两年,根据国家地区不同)内都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私人关系。结束咨询关系之后仍需要保持三年的空白,是希望最大可能的减轻咨询关系给两个人的关系造成的影响。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永远不能消除影响的,欧洲那边有一些组织建议咨询师和来访者终身不要发展恋爱关系。



5. 咨询师会被来访者吸引么?

• Pope, Keith-Spiegel, & Tabachnick (2006) 的调研了575位心理医生,其中 87% 至少一次对他们的来访者感受到过性吸引。

• Rodolfa et al. (1994) 评估了907位在大学咨询中心工作的咨询师,88%报告曾经被来访者吸引

所以说,被来访者吸引也是很常见的。与来访者发生性接触毫无疑问对来访者是一种伤害,但如果仅仅是被来访者吸引并不是一种对职业伦理的违背。只是这个时候,咨询师要注意不要付诸行动,而是去见自己的督导师与治疗师。

被来访者吸引也是反移情的一种。 然而,当这种反移情主导了咨询关系时,这种反移情就会对双方都有伤害。 这样的治疗常有这样的特征:分析师感到极度愉悦或是满足、分析师过度的冲突和防御,或是在这两者间转换。常会出现以下两个基本结果之一: 要么是长期的、太欢愉的治疗,以至于最后因过于缺乏动力而不了了之;或是某一方突然终止治疗。

作为任何一个病人的咨询师都有一个主要的任务, 即对病人带来的一切都保持客观性。如果这种客观性被破坏了,带上了咨询师自己的欣赏甚至情欲,这个咨询师就无法再帮助到这位来访者了。

临床治疗师作为病和正常之间的过渡体,好像一道门,来访者从病的世界,通过这扇门,走到真实世界去。可是这道门永远在过渡的位置上。

事实上,所有类型的心理咨询的目的,都是帮助病人提升他们的( 社会 、工作、生活)功能。解决情欲移情,帮助来访者在咨询室以外的世界找到合适的、亲密关系的对象,进入一段成人式的关系,在那段真实的关系中,他们能够和一个适合他们的对象过上亲密的、令人满足的生活。这个伴侣会满足他们关于爱、性与家庭的成人式的愿望。

说到底,心理咨询是一种——用我的老师的话说“ Bitter Sweet ” 。虽然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很重要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有点像父母和孩子, 从建立之初就是为了分离的。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你经历了一个很好的咨询师, 他会作为你的一部分保留在你的“自我”里。未来你看事情的角度都会有他的风格。他会以这种方式,而不是变成朋友的方式,和你永远在一起。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你想怎样?

Just do it。

如果你是付费咨询,那么就有合同法保护,你可以尽可能地使用你的心理医生,你的心动也必然在合同处理之内。至于你的心理医生如何对待你的这份心动,别当另论。

在心理工作的环境下,就是给你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可以展现真实的自己,就是想象和梦都是心理工作的一部分,不压抑自己就是最大化的使用了你的心理医生。

你完全可以依着你本来就有的 情感 情绪向你的心理医生表达出来,大胆无顾忌也是心理工作者所希望和支持你那样展现的,如此也能更为真切的帮助你了解你自己。

真的心理工作者是为大众服务的,如果能被自己的“顾客”带走,那么这种工作关系就要打折扣了,或许该移出工作环境之外而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很正常,自己要客观看待,知道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太当回事,软着陆过度

很正常,对自己的心理医生会产生信任和依赖!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很自然,只是你要清楚一点,他只是你暂时的精神依托,能陪伴你一生的还是真正的伴侣!

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新闻,被帮助的女孩爱上了帮她的警察。

一个女孩在危险的时候,一个警官不顾个人安危,救下了女孩。女孩心动了,之后喜欢上了这个警察。越来越想和这个警察交往,并告白。

警察还是那个警察,并没有因为女孩的喜欢和暗示有什么变化。女孩以为警察没有察觉或者不好意思,于是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就直接找到警察对他说:我爱上你了,要和你谈恋爱,做你的女朋友,你爱我吗?”

没想到警察还是那么淡定,直接告诉女孩:我不能爱你。我已经结婚了……”

最后这句话才是真相。

希望对此有所启迪。

您好,看到您的提问了,这在心理学中称为“移情”,是你内心需求的一种表现。如果您愿意,请按照下面步骤进行:

你的任何感觉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接纳他,才能了解他。

1、让你心动的不是心理医生,而可能是心理医生对你的无限接纳和支持理解,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过的,或者是他的某些特质,是你曾经拥有或者渴望拥有的;

是心理医生的怎样行为或者特质让你心动了呢? 能够具体描述一下吗?


2、你出现这个心动也正说明了你对这种感觉的渴望和需求;只有你需要,你才会心动。这是你很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他的这一点会让你产生“心动”,你在渴望什么?


3、你的心理医生那种如大海般的接纳其实只是在工作,这是职业操守。咨询时间之外,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也许有坏毛病,不接纳,不理解,有情绪等等。

如果是这样,你会还心动吗?


一个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会非常重视这种移情,也会认真的处理这种移情。另外,“移情”本身具有很高的咨询价值,会对你的心理咨询进度有帮助。


我是所长老郑,祝好。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在没有确认是真的爱上之前,我们更多的把这种情况归为移情。

移情现象很常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正确处理自己与患者之间的移情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成都上来说,是件好事。对你和心理咨询师来说,都是难得的,让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入沟通的契机。建议你和你的心理咨询师认真的沟通,会对你的咨询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确认真的是彼此相爱了,那就接受祝福,好好相爱。

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份职业。

心理咨询师更是心理成长更为成熟的人,爱上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不意外。

如果恰好彼此相爱,我送上多多的祝福。

祝:圆满。

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咨询效果影响很大。从咨询师的角度看,咨询师把握好咨询态度十分重要。

(1)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

(2)温暖:是一种包围,是点点细节的流露,柔柔的。热情可以消除或减弱不安心理,激发求助者的合作愿望,本身就具有助人功能。

(3)真诚: 就是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 , 没有防御式的伪装 , 表里一致地投入与求助者的关系中。

(4)通情达理:就是设身处地,进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用理性去考虑和回答求助者的问题。

(5)积极关注: 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 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何为咨询?咨询一词,在汉语中有商量、询问、谋划和征求意见的含义。最初 ,咨和询为两词,咨表商量,询表询问。“咨询”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载驰载驱,周爱咨询”的诗句,意思是说,君谴使臣,要使臣悉心察访民间疾苦以告天下。

古代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谋士、谏臣、军师和食客等就是专门从事咨询活动的人员。 当然, 中国古代所从事的咨询活动以及对咨询一词的理解,都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随意性,跟现代咨询活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英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动词consult和名词consultation, 法文为consulter,来源于拉丁文consulto,意为磋商、顾问、评议、 诊断、了解意见等。

还有国外学者从行为学的观点出发,将咨询称作是一种“介入”和“干预”。在日本,人们称咨询为“诊断”。

1972年英国出版《牛津辞典》给咨询人员所下的定义是:“胜任提供专业建议和服务的人。”1982年美国出版的《咨询工程师》一书为从事工程咨询的工程师所下的定义是:“咨询工程师是在计费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专业工程服务的独立的专业工程师”,“他们出卖的是服务、知识和判断”。

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的知识服务性产业,咨询的现代意义是指来自个体和组织外部的专业化技能,它以专门的知识、信息、经验为资源,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或决策建议。

为什么有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时做笔记,有的不做?

我在咨询时会带笔和写字板。

第一次咨询时,我会说明自己带笔和写字板的原因,征求个案意见。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介意。

如果个案有不舒服,我就不带。因为我带不是因为我记不住。

咨询过程中,我只记关键词,就是个案做的好的点,和个案看重的点,以及个案困扰的点。写的非常少,并不需要专门低头笔记。

有时候,并不需要记录,我会故意要求个案停一下,嘴上边重复个案的话,边写那句话,目的是要把这句话反映给个案听,让TA听到,而且知道,那是TA自己说的,便于很自然的引发TA的思考。

记下关键词,便于我咨询结束时做反馈。

有时会给个案看TA有多厉害,做到了这么多,比只说出来更有鼓励效果。

我询问过个案,对我记录的看法,TA们觉得,我对TA们说的话很重视,感到被尊重。

我在1879上课时,老师给看的视频中,有的大师也会记录。

所以,咨询中是否记录没有对错之分,就看咨询师如何利用。

为什么有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时做笔记,有的不做?

这是心理咨询师的手法和习惯问题,就想学生听课一样,有的做笔记,有的不做,但做与不做,并没有对错之分,只用通过最后的考试成绩来检验。

我是心理咨询师,我在咨询的时候,一般会记些相关内容,尤其是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我不了解来访者都多少问题,经历过什么事件,有的来访者述说很多,我需要在这些凌乱的述说中找到来访者问题形成的前后关系,有时候记不住,造成分析的不够严谨,缺乏说服力,我就有了记笔记的习惯。

每个人症状的形成,一般都经历过多个类似的事件形成的,期间还会有很多事情,需要从这些经历中找到关键的因素,所以怎么听和笔记就显得重要,在来访者述说的一大推繁杂的问题中找到关键的点,找到压力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是咨询师的功力,需要长期的历练,也需要在这些繁杂的问题中发现事件和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记下来,自己分析的时候不容易疏漏,目的是提升咨询效果。

我觉得还是做笔记比较好。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做笔记没有对错之分,是否做笔记,要看你的行为有无干扰到来访者,有无记录到有协助诊断价值的关键词。

一般情况下,在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由于情绪,心境等的影响提供的信息杂乱,咨询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简单归纳来访的语言,用以澄清问题,这时候这样的记录不会干扰来访者的叙述,对心理问题的诊断有帮;而过多的记录会干扰对来访者的观察,也已引起来访者的顾虑,所以心理咨询过程中笔记记录要遵循价值原则与适度原则。

首先我想说我在刚开始咨询那会,会遵守教科书的规定,尽量不在咨询过程中做记录,但是在咨询结束送走来访者之后会及时补记咨询的基本情况。现在按照中国心理学会督导委员会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二版)》的新规定,不仅要做记录,还要全程录音,所以我都是直接用笔记本电脑做记录,用手机录音的!

另外记与不记,不是凭咨询师的感觉和好恶而定,而应该严格执行业界的有关规定来做,这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

我必须承认,我的回答或许并非所提问题的答案。

但我想下面应该有你所需要的,无论你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

 

首先,我认为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时不应该做记录。

理由一:

有很多来访者来找咨询师时,是非常缺乏关注的,甚至就是来寻求关注的。而咨询师在做咨询时如果记笔记,那么就会减少对来访者的关注,这会使来访者对“被关注”的期待落空,对双方咨访关系造成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跟对方说话,而对方正在写东西,你是不是会停下来等他写完再开口?

理由二:

咨询时做记录会让来访者感觉咨询师是在记录他的隐私,无论他是否知道咨询师在写什么。这种情况下,来访者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从而减少自我暴露甚至产生掩饰,对咨询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自己的心里话,会希望对方“记住”,而不是“记下来”。

理由三:

心理咨询师如果养成了咨询时做记录的习惯,那么就容易产生依赖,在对话过程中可能会时不时的看笔记,这样会给来访者造成“刻板、照本宣科”的印象。

大家想象一下老师拿着教案讲课的样子或许就懂了。

理由四:

咨询师边做记录边对话容易让咨客产生“被讯问”的感觉。而一旦对方产生了这种感觉,咨访关系就会收到严重的破坏。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咨询时做记录是咨询师的个人习惯,这种情况应该也不是个例。而且这个习惯确实是有用处的,比如用笔记下来不容易忘,比如做了笔记双方都会更有获得感,等等。

但做咨询时是否要做记录,是否能做记录,最终是以咨询伦理和来访者个人意愿为准的。毕竟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人。

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做笔记,虽然是一种个人化的东西,但实际这个做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不专业的表现。咨询完成以后,每个咨询师必须写咨询记录,这是正常现象。而在咨询中,咨询师必须时刻关注到,来访者的一言一行以及心理咨询中的非语言现象。因为有时候咨询是低头写字做笔记的那一刹那,也许你就错过了一个理解你的来访者很好的机会。咨询中,来访者会表达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是情绪的或者 情感 的表达才是真实的。 来访者讲了一个事情,事情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对来访者立场上有利的,但如果来访者意识到他讲的这个事情有所隐瞒,可能他的表情上就会有有其他的 情感 浮现出来。如果咨询师刚好错过了这一幕,想要再次去触碰他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另外,咨询师在咨询房间中现场做笔记,也会给来访者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一方面,来访者,会有一种秘密被记录下来的感觉,所以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隐瞒很多想要表达出来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来访者会感觉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足够的尽情的理解来访者本身。

咨询中,一切都要以来访者为中心,让来访者尽情地表达,咨询师的干预越少越好。

主体间心理治疗认为,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咨询房间中共同构筑一个“场”在此双方的影响是相互的,来访者所说的话受到咨询师的呼应,咨询师的所有行为都会被来访者,解读为对此话的回应。

因此,咨询师在咨询房间里,不要做任何与咨询无关的事情。只要静心去理解和聆听来访者就可以了。

我再补充一些,心理治疗的设置,各个流派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主流的仍然是以精神分析流派为主的,如果参加过主流的精神分析培训,如中德,中美,中英等等,老师都会推荐你们去看一本书,叫《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基础读本》,这本书的第十章,督导的运用中明确的写着督导材料的获取,对于咨询关系的干扰。

一,录像带: 能够捕捉到非语言交流,但来访者会感受到侵入和不安全,从而隐藏内心的诸多信息,而且咨询师也会变得特别正式。

二,录音带,录音笔,侵入较少,但来访者仍然会有侵入感和拘束性,同时丧失了非语言的交流。

第三,详细记录的笔记,目前是督导获取材料的最多的方式,但是,当场记录会干扰对来访者共情性的投入以及对治疗中的细微移情呈现的观察,治疗时必须和来访者在一起,并对体验在治疗关系情境下产生的 情感 状态保持开放。

因此,治疗后做笔记,会记录下更有用的信息。信息不仅仅是来访者向你倾诉的一些问题或关键,还要包括咨询师对此的反移情。

很多不太清楚心理咨询原则与设置的来访者很多时候是没有能力去反对咨询师所提的要求的所以并不是来访者没有反对,咨询师的行为就没有对咨询造成干扰。

咨询师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尽量不去干扰来访者的所有心理状态。

多说一点督导材料,督导材料与咨询记录是不同的督导材料是需要给督导师去看的需要尽量客观的还原治疗室中所发生的一切甚至于包括咨询师本身的反移情。材料的获取需要得到来访者的同意,咨询师是不会为“一剪梅”的来访者去做督导的,所以通常需要做督导的来访者大多是经历了十个小时左右的长城心理治疗出现了阻抗,反复,有的是对治疗师理想化的破灭,出现了对治疗师的攻击,表达治疗效果的不理想,愤怒等情绪,这个时候治疗师才会去找督导师去,看来访者目前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而到了此阶段,一般而言,来访者与治疗师是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疗关系或者治疗联盟的,来访者是能够对治疗师有一定的信任感,才可能同意治疗师去找督导师,曾经在我参与的心理咨询公司中有心理咨询师仅仅做了两次,就要求来访者做录音以便督导,来访者当时是同意了,但是在做了四次之后脱落了来访者专门到心理咨询公司将他的录音要求拿走。后来在客服的回访中得知来访者认为录音特别的不安全,感觉心底的秘密有可能被咨询师以外的公司的人知道。所以转而去了别的心理公司。从此以后,那个心理咨询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现场录音录像等问题。

最后,作为一个从业的心理咨询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师,如果在你咨询的过程中,你的体验师当着你的面做笔记,你自己心里会如何看待?是不是也会像那个充满不安全的来访者一样?咨询的早期阶段,来访者对咨询师是充满了理想化的,这个时候咨询师做什么都是对的。也许在这个时候你再咨询房间中当场做笔记,来访者也会认为是对他的一种尊重,重视,但是心理咨询必然会经历对于咨询师理想化破灭的阶段,在那个阶段,咨询师的所有行为在来访者看来都是不正确的,来访者会很容易的在这个阶段放大他心中的不安全感,也许会更容易的脱落,也许会更疯狂的攻击咨询师,这个时候来访者认为,你当场做笔记,就是对他的一种忽视,认为你没有尽心的关注到他的所有情绪和 情感 问题,咨询师又该如何?

所以,咨询师在咨询房间内当场做笔记,我认为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行为。

咨询过程中是否做笔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权衡:

首先,为了营造安全和信任的氛围,应当首先考虑来访者的感受。有的来访者不介意咨询师做笔记,但实际咨询中,有不少来访者是不希望自己所说的话被记录下来的。心理咨询伦理要求咨询师若要对咨询过程进行录像或是录音,必须首先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同理,如果来访者不同意咨询师记笔记,咨询师还是应当尊重来访者的要求。

其次,在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之后,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要求,来决定是不是做笔记。重点是不能因为忙于做笔记,而影响到与来访者的交流和沟通。让来访者暂停等待,或者是因为低头做笔记,而没有捕捉到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等等,都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事情。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其他有意义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心理咨询师会有烦咨询者的时候吗?

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他们也会出现对来访者(咨询者)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咨询关系就无法正常建立,咨询效果也无法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一般会选择把来访者转介给更适合的心理咨询师。

每个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的来访者,都有自身的心理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也有一些来访者,本身是生理发生了病变,无法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就能够解决的,所以这一类发生了身体疾病,无法通过心理咨询治疗的,就只能转介给精神科医生,让他们能够接受更符合他们需要的医生治疗。

而面对着不同的来访者,所以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操守中,已经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可是在实际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对抗移情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我们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是不会以社会常规的价值观去判断来访者的行为,而是用同理心,去感受来访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去理解、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去挖掘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冲突,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而引导来访者,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他应该怎么样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让对方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但是正如我们在心理咨询中,会遇到来访者出现移情一样,心理咨询师也可能对来访者出现逆移情。

来访者在跟心理咨询师接触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把个人的情感投射到心理咨询师身上,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某人,可能会出现特别的好感或反感。这样的情况出现,会影响到正常的咨询效果。每一个合格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必须能够正确地处理这种移情。

但同时,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可能出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来访者的身上,出现了超越咨询伦理中的规则,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对方身上,出现了厌烦或喜欢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心理咨询。

所以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如果来访者是自己的熟人,都是必须让他们寻找其他心理咨询师,减少逆移情出现的机会,避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做出了违背心理咨询师专业操守的事情。

比如某个咨询师,对第三者怀有强烈的憎恨情绪,一旦他的来访者是别人的小三,他就有可能违背了操守,对来访者产生厌恶情绪。这种情况不利于来访者的正常咨询,也不利于心理咨询师开展工作。最好的方式是,换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而产生厌恶情绪的咨询师,需要接受督导的监督与咨询。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当然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咨询限制,也有烦咨询者的时候,这种情况在心理咨询中,叫做反移情。

反移情是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可有三种表现形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过分热情和关切;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敌视和厌恶;咨询者对来访者一般的紧张情绪。问题中提到的烦咨询者的情况属于第二种表现形式。

比如咨询师对于外控者的归因方式不认同,外控型归因,尤其在在分析失败原因时,多数会归结为外部原因,比如找工作连续失利,外控者不会分析是否是自己那些方面能力不够,或者是面试的岗位与自己不匹配,会更多的认为是面试的公司不能慧眼识英雄,面试的人跟自己性格不合等等。遇到这一类的咨询者,经过再三的引导和沟通,咨询者还是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归因问题,咨询师可能就会出现厌恶的情况。

恰当的处理反移情是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克服和修炼的功课,咨询者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成为被厌恶的人,一个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是可以自如的处理这类问题的。

说到心理咨询的问题,有必要说一个电影,马特呆萌的心灵捕手。

马特在里面扮演一个智商超级高,会数学会历史但是没有学历还到处惹事的小混混,他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你花一万五千块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我一块五在图书馆就可以学到’。

有一次他破解了学校数学老师留的作业,这个作业是数学老师花了二十年才解开的,但是老师却发现这是一个问题少年,于是介绍给很多心理医生。

结果很多心理医生完全受不了他,每次治疗结束就没有下一次了,最后一个心理医生终于解开了他内心的问题,尽管自己也受到不少伤害。

其实这是最明显的例子。

心理医生也是人,尽管要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但是并不表示自己不讨厌对方,就像一个性虐的心理病人,心理医生虽然会治疗,但是内心的反感也一定会有的。

但是心里厌烦患者和自己的表现还是两回事,就像很多医院的医生对患者的问题很严肃的回答,这个其实也是正常的,因为每天都会遇见不同的患者问问题,最快的回答才是最有效的回答,好态度并不见得实用。

而且用是否厌烦来判断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觉得还不是很恰当,现在国内的心理咨询刚刚起步,很多人也可以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个入门越来越容易,自然医生也就什么样的都有了。

最后是否能够解决患者的问题和帮助患者走出困扰才是结果,中间的想法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本文标题: 每段咨询关系都会对咨询师有强烈的感觉,怎样减缓这样的感受,至少我可以不要天天想着咨询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qingganwenzhang/3229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何这届年轻人都流行「智性恋」 「智性恋」真的「高人一等」吗 你如何看待「智性恋」越珍惜一个人越不想和他在一起 因为在一起怕分手 是怎么一种体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