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故事,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请举例,谢谢!

发布时间: 2023-07-20 20:59: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励志文章 点击: 87

骄傲谦虚的成语故事?,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成语,谦受益,满招损,Ⅱ,谦虚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洗耳恭听,不骄...

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故事,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请举例,谢谢!

骄傲谦虚的成语故事?

Ⅰ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成语

谦受益,满招损

Ⅱ 谦虚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洗耳恭听,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礼贤下士,戒骄戒躁,自知之明,不矜不伐,
平易近人,抛砖引玉,闻过则喜,谨言慎行,
好问则裕,深藏若虚,谦恭下士,辞尊居卑,
不露圭角

Ⅲ 求关于谦虚的名言,成语,故事,亲近事例,谚语各两个。

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
,则去之者多。 ——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
。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

“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

一种美德的幼芽、
,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 雨果

切忌
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

,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
洛夫斯基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
,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
大的时候。 ——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
叛。 ——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 申居郧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
,思想完
,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
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人家,“
”,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
。 ——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

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
,不谦虚则成反比。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

;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 简文帝

峣峣者缺,
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 ——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

短不可护,
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

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 ——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

的人,多不谦虚;
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 —— 苏轼

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
之极。 ——

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 ——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

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

大多数的
,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
的,
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
。 ——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

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
、人类的侵略者和
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种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
之徒! ——

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

蠢材
,他
的,正好是受人讥笑
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
的事,大吹大擂。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 ——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 申居郧

谦固
,过谦者,宜防其诈。 —— 朱熹

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
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 ——

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
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 ——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 斯宾诺莎

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 斯宾诺莎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徐特立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
羞怯;第二种是行为

;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

Ⅳ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故事

我国著名政治家 *** 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 相传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做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所称颂。 相对而言,骄傲不仅使人落后,还会招致不良后果。比如自满亡国的故事 :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3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3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终日与美女在一起。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这个故事充分的表明:人不可骄傲,一旦骄傲,若不收拾,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己。 综上所述,“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取得成就,赢得别人的称颂,而骄傲却令人不思进取,招致不良的后果。这充分说明,虚心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 但谦虚并不等于谦卑,也不等于虚伪。在荣誉面前,谦虚是一种美德。为了赢得谦虚的名声而“谦虚”,就是虚伪;为了讨好他人而谦虚,就是谦卑。我们不需要谦卑的谦虚,也不需要虚伪的谦虚,只需要真实的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养成谦虚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Ⅳ 两个关于古代人谦虚学艺的成语故事急,像响遏行云一样

1、程门立雪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后来杨时也成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学者,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2、徐悲鸿改鸭子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

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3、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

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4、唐伯虎拜师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5、鲁班学艺

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对待学习从不骄傲,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Ⅵ 骄傲和谦虚的成语是什么

彬彬有礼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谦恭下士 敬贤礼士
不矜不伐 竭诚相待 敬贤礼士 克恭克顺 门不停宾
情礼兼到 屈高就下 屈己待人 屈尊敬贤 扫径以待
扫榻以迎 善气迎人 泰而不骄 婉婉有仪 温恭直谅
温恭自虚 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洗耳恭听
相敬如宾 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虚己以听 虚左以待
执经叩问 忠信乐易 戒骄戒躁 自知之明 不骄不躁
礼贤下士 平易近人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逊志时敏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骄傲自满 骄傲自大 居功自傲 恃才傲物 傲气十足
孤芳自赏 自命清高 自命不凡 自吹自擂 自高自大
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狂妄自大 惟我独尊 得意忘形
忘乎所以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旁若无人 盛气凌人
高视阔步 耀武扬威 趾高气扬 飞扬跋扈 不可一世
自以为是 自行其是 固执己见 刚愎自用 独断专行
口出狂言 出言不逊 锋芒毕露 争强好胜 自作聪明

Ⅶ 关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成语故事。注意:是成语故事。

骄傲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 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 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 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着耳 朵直蹦跳,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 乌龟,乌龟,爬爬, 一早出们采花; 乌龟,乌龟,走走, 傍晚还在们口。 乌龟生气了,说:“兔子,兔子,你别神气活现的,咱们就来赛跑。” “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 “咱们这就来赛跑。” 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 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 呢,心想: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 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他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 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真的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他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他爬到兔子身边, 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再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他知道兔子跑得比他快,只有坚持爬 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他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了,十 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他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 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兔子一看可急了,急忙赶上去可已经晚了,乌龟 已经赢了。乌龟胜利了。 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

Ⅷ 伊索寓言中关于谦虚于骄傲的故事有哪些

龟兔赛跑,这个屋是乌龟,很谦虚,兔子很骄傲

Ⅸ 观于先很骄傲后来虚心请教的成语故事的成语

骄兵必败来jiāobī自ngbìbài
[释义]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语出] 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正音] 骄;不能读作“jiáo”。
[辨形] 骄;不能写作“娇”。
[近义] 一败如水
[反义] 哀兵必胜
[用法] 多含劝诫性质。一般用于“古人云”之类短语之后。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Ⅹ 两个关于古代人谦虚学艺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内(即理学),河容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鼠目寸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群老鼠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的一片洼地里,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一只野兔闯了进来,告诉他们洪水来了,必须在今晚跑到南边那座山上,才能脱离险境。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我们哪也不去。”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

“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

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跑了不知多久。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

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

扩展资料:

“鼠目寸光”释义:据说老鼠目光只有一寸之远。比喻目光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

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尔反鼠目寸光执迷不悟。”

鼠目寸光造句如下:

1、伯伯让堂姐辍学打工是鼠目寸光的行为。

2、只有鼠目寸光的人才会看不见教育的重要性。

3、这样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我们怎样去鼠目寸光。

4、精明本无过,但是背弃了诚信,恰恰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5、那些鼠目寸光的人面对别人挑衅的时候总是暴跳如雷,我笃信他们将永远徘徊在成功的大门口。

6、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是不会有大成就的。

7、我们在经济利益面前不能鼠目寸光,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毁了生态环境。

8、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怎么能了解我的鸿鹄之志?

9、如鼠肚鸡肠、过街老鼠、鼠目寸光、獐头鼠目等等,无不带有极强的贬义,人们对鼠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10、这并不是鼠目寸光的尝试,也不是值得骄傲的东西。

鼠目寸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群老鼠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的一片洼地里,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一只野兔闯了进来,告诉他们洪水来了,必须在今晚跑到南边那座山上,才能脱离险境。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我们哪也不去。”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

而‘鼠目寸光’这四个字就是说你的。”“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

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跑了不知多久。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

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看来,高估自己也未必是件坏事。“鼠目寸光”也总是形容大多数胆小的老鼠哦!

扩展资料

【词语】:鼠目寸光 【注音】:shǔ mù cùn guāng 

【释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没有见识。 

【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倒辕门,盲称瞎赞.” 

【示例】: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群老鼠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的一片洼地里,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一只野兔闯了进来,告诉他们洪水来了,必须在今晚跑到南边那座山上,才能脱离险境。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我们哪也不去。”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鼠目寸光’这四个字就是说你的。”“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

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跑了不知多久。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看来,高估自己也未必是件坏事。“鼠目寸光”也总是形容大多数胆小的老鼠哦!

扩展资料:

【成语】: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基本释义】据说老鼠目光只有一寸之远。比喻目光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尔反鼠目寸光,执迷不悟。”

【近义词】目光如豆、目光浅短、坐井观天

【反义词】神通广大、高瞻远瞩、天高海阔

【例句】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鼠目寸光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群老鼠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的一片洼地里,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一只野兔闯了进来,告诉他们洪水来了,必须在今晚跑到南边那座山上,才能脱离险境。

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

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我们哪也不去。”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鼠目寸光’这四个字就是说你的。”“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

“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

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

跑了不知多久。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

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

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

看来,高估自己也未必是件坏事。“鼠目寸光”也总是形容大多数胆小的老鼠哦!

扩展资料

鼠目寸光

成语拼音:shǔ mù cùn guāng

成语解释: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成语用法:鼠目寸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寸,不能读作“chùn”。

成语辨形:鼠,不能写作“属”。

成语辨析:鼠目寸光与“目光如豆”区别在于:鼠目寸光指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是比喻性的;“目光如豆”指目光“小”;不见全局;只盯住目前的局部;也是比喻性的。

近义词:目光如豆、目光短浅

反义词:神通广大、高瞻远瞩

成语例子: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从前,有一群老鼠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的一片洼地里,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一只野兔闯了进来,告诉他们洪水来了,必须在今晚跑到南边那座山上,才能脱离险境。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我们哪也不去。”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
而‘鼠目寸光’这四个字就是说你的。”“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
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跑了不知多久。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
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看来,高估自己也未必是件坏事。“鼠目寸光”也总是形容大多数胆小的老鼠哦!

我要成语故事

越多越好,要是著名的,不要给网站我,我要现成的!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退避三舍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cy_002.jpg (8089 bytes)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草木皆兵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按图索骥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后来居上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邯郸学步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守株待兔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如火如荼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望梅止渴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探骊得珠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望洋兴叹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掩耳盗铃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请君入瓮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高山流水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胸有成竹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唇亡齿寒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闻鸡起舞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指鹿为马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不寒而栗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历史学家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

呵呵,你先看着,还有许多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枕戈待旦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

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

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

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

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

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

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

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

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

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

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

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

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

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付。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

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

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

是“巧取豪夺”了。

----------------------------------------------------------------------------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
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
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
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
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
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
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
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
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
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
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
一木难支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时,袁药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 “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
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赞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采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荩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荩写的诗后很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赞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采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荩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荩写的诗后很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本文标题: 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故事,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请举例,谢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lizhiwenzhang/3214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比较励志的小短文大家快帮我找一个文章,女主许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