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历史文化的诗词 南海历史文化有关的名人诗词有那些

发布时间: 2022-09-12 20:58: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104

伦文叙伦文叙(公元1466—1513)字伯畴、号迁冈。明代南海黎涌人。自幼家贫失学,附近何塾师见怜,免费收为学生。因性聪敏而又勤学,每试必列前茅。其后塾师年老病逝,

南海历史文化的诗词 南海历史文化有关的名人诗词有那些

伦文叙

伦文叙(公元1466—1513)字伯畴、号迁冈。明代南海黎涌人。自幼家贫失学,附近何塾师见怜,免费收为学生。因性聪敏而又勤学,每试必列前茅。其后塾师年老病逝,伦文叙因而辍学,但仍一面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弘治二年(1489)23岁以儒士身份到省就试,中高等肄业入太学。弘治十二年(1499)33岁时在京参加考试,列第一(会元),跟着参加殿试,又名列第一(状元),遂衣锦还乡祭祖,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狱。后来平反昭雪,官服翰林院编撰之职。正德元年(1506)任安南充正使,因丁外忧没有上任。正德五年(1510)恢复翰林原职,先后充经筵讲学官及右谕德、翰林院侍讲等职。曾参与修玉牒(皇帝族谱)。正德八年(1513)出任顺天府主考,是年卒于京师,享年47岁。

  李子长

  李子长(1436-1526)明朝著名画师。名孔修,顺德大良人。善禽畜,虫鱼、山水、花鸟,作品深得群众喜爱。民间对他的传说很多,如画成的猫捉老鼠,母鸡下蛋,鸟儿飞鸣。雨儿遇水摇尾游去等等。因平生不苟作,加上社会地位低下,故真迹绝少传世现艺术界寓目《的骑驴吟咏图》、《秋江群雁图》、《猫轴》数种,均显示这位画家高度的艺术才能,子长晚年隐居杏坛罗水村和南海西樵,潜心治学,九十岁无疾而终,葬于西樵山云路村。

  霍 韬

  霍韬(1487-1540年),字渭先,号兀崖,谥文敏,南海县石头乡(现属石湾区澜石镇)霍族人,生于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于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

  霍韬在广州光孝寺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期满,霍韬反故里,一边继续读书,准备科举考试;一边帮助父辈记帐。当时霍韬家族在石湾经营的冶铁、制瓷等规模较大,属当地窑冶大户,霍韬不仅参与管理,还记载其经营活动情况。

  据《霍渭崖家训记载》: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湾窑冶,佛山炭铁,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货者学之。年一人司窑冶、一人司炭铁,一人司木植,岁入利市,掏于司货者,司货者岁终,咨禀家长,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韬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会元。

  霍韬为人质朴随和,性直,喜欢传统文化,举办乡会试,作主考官时,从不要求考生举行师礼仪。霍韬在主持宫廷科举考试时,取进士300余人,亦不许其称呼门生,告诉他们:“诸君科考中进士不单是由我决定的。”于台使者监司郡县互书贴往来,也皆不称“治”字。霍韬说:“大家已经由宫廷官史正式登记了,由朝廷统一管理,不需要再加其他管理了”。

  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以后,霍韬参加“大礼朝议”斗争,他援引古礼,揆之事体,主张嘉靖帝(世宗),应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议以兴献王为皇叔考之名称,义正词严,力排众议,当时目为邪说。但嘉靖帝竟纳他的理论,事后升他的官,他因避嫌媚上取宠,三次坚辞不受。

  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宫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暴病逝世,享寿55年。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后人对他和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同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

  霍韬有四子,长子与王卜,颖悟过人,15岁注《楚辞》,早亡,其余三了是与瑕、与璎、与王常,他们先后乡试中举。与瑕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会试中进士,授浙江慈溪知县,励精图治,清正廉明,与海瑞齐名,浙中百姓称与瑕“三廉”。其部下平时不称与瑕为“大人”,而是亲切地称与瑕为“先生”。后授江右盐院,在任期间,帐数始终相符,受到百姓的称赞和爱戴。

  吴荣光

  吴荣光(1773-1843年) ,生于1773年,广东南海人,字伯荣,号荷屋、石云山人。

  其祖父是从福建来粤经营盐业发迹的富商,家道殷实,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嘉庆四年,26岁的吴荣光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土,授编修,从此,40年宦海浮沉,道光年间升至湖广巡抚兼湖广总督,在任江南道御史兼浙江副考官时,因稽查一宗官船运粮案失察而被削官。自小酷爱书画金石之学的吴荣光,寓居京都,生活困窘,忍痛把书画藏品变卖以度日。

  1840年,68岁的吴荣光奉道光之命以原品退休返粤。

  翌年,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战火蔓延佛山,他积极捐款协同绅民组织团练,抗击侵略者。

  吴荣光毕生好收藏鉴赏文物字画,他用俸禄购置了数十箱碑帖、几万册图书,运回佛山的书箱竟有40多箱之巨,收藏在赐书楼大树堂。吴荣光晚年计划整理刻印这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碑帖,从1840年至1843年,他边养病边整理书籍,编印了《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法帖》、《金文款识类五卷》、《历代名人年谱》、《帖镜》、《云石山房诗录》、《云石山房文集》等书,写成未及刻印的有《金石录石文》、《吾学录》、《闽湘经义》、《筠清馆制义》等。专家考证认为《帖镜》记叙了吴荣光鉴碑帖的独到见解,是一部难得的著作。吴荣光还具有委高的书法造诣,康有为评其书法日:“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

  一代帖学名家吴荣光于1843年逝世。终年71岁,死后安葬在花县打鼓岭正隆冈。

  朱次琦

  朱次琦(1807-1882),字稚圭,广东南海九江乡人,世称“九江先生”。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中丁午科进士。曾任山西襄陵县知县。不久就厌倦官场生活,决定辞官归里。在任仅半年,但替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并提倡读书,故离任时,群众依依不舍,拦路遮留,后来 还筹建“朱使君祠”纪念他. 他回到九江后,立书院讲学,一生从事教学活动,他治学严谨,教学严格。在长期教学生涯中为广东培养出不少人才,简竹居、康有为等就是他的高足。广东学海堂曾聘他为学长,他没有答应。但学海堂仍虚位以待,并为他刻印著作。

  朱次琦生平著述丰富,对文史很有研究。重要著作《国朝名臣言行录》、《国朝逸民传》、《性学源流》、《宋辽金元明五史征实录》等,都很有学术价值。诗集有《是汝师斋遗诗》一卷。他的学生简竹居,生平尊崇九江先生,曾为老师写过《朱九江先生年谱》,辑《朱九江先生集》十卷。并著有《朱九江先生讲学记》。

南海历史文化有关的中华名人诗词

1、万里南翔渡海来(唐·卢照邻·《失群雁》)

2、溟海穷南服(唐·李百药·《郢城怀古》)

3、南浮涨海人何处(唐·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4、南归路极天连海(唐·杨凝·《春霁晚望》)

5、南望瓯闽连海峤(宋·李纲·《望江南/忆江南》)

6、南溟共、比海波澜(宋·丁无悔·《满庭芳·偃屋霜清》)

7、南裔多山海(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8、红旗照海压南荒(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

9、南情属海禽(唐·李商隐·《念远》)

10、南浮应到海(唐·许棠·《渭上送人南归》)

11、南思极海涯(唐·喻坦之·《长安雪后》)

12、红树南看见海涯(唐·陈陶·《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13、南游极巨海(宋·陆游·《累日多事不复能观书感叹作此诗》)

14、昨朝南船满崖海(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15、身堕南州瘴海间(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

16、鹏运南来驻海涯(宋·陈纪·《挽赵秋晓》)

17、南游瘴海头(宋·刘克庄·《乍归九首》)

18、赆贝南浮海(宋·宋祁·《纪圣诗》)

19、南冠入海五百客(宋·唐泾·《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

20、未暇南浮海(宋·晏殊·《句》)

关于南海历史文化的书有哪些

南海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三本,分别介绍南海的名胜、名人和风俗。

晋唐时期南海求法高僧群体研究

本书所做的是一项晋唐海路佛教僧人传教活动的专题研究,通过解读、分析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少量其他资料,对晋唐时期往来于南海道的中、西佛教僧人及其宗教传播活动进行群体研究。书稿主体由六部分组成。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

本书是关于中国南海海洋文化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分十一章。在诠释海洋文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述南海海洋文化形成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从前秦到当代南海海洋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着重阐述南海以海为田的海洋农业文化和以海为商的海洋商业文化的特质和风格,南海周边族群的海神崇拜和假道海洋而来的各类宗教的传播,涉海语言、风俗文化,海上社会昼民文化,作为海洋文化载体的华侨文化,以及以海洋为背景产生的文学艺术,等等。全书理论和实证结合,提供了南海海洋文化的一系列历史剖面,总结了中国人民认识、开发利用和管理南海海洋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反映了南海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21世纪海洋时代,本书将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可供海洋、历史、考古、史地、文博、规划、经济、新闻等工作者、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以及海洋文化产业部门等参考使用。

描写“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古诗词”有哪些?

1、《寄郑鍊师》 戎昱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2、《入海》 张说

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云山相出没,天地互浮沈。万里无涯际,云何测广深。潮波自盈缩,安得会虚心。

3、《南海乱石山作》 杜审言

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閟。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

4、《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5、《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 杜甫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南海的;历史

中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现在的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介绍,“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同时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佛山历史文化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山

本文标题: 南海历史文化的诗词 南海历史文化有关的名人诗词有那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162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能改编的文艺诗词 清新文艺的句子包含酒的诗句古诗词 古诗词中有很多含有酒的句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