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我不过是个弃子,人人得而诛之]为开头写个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05 23:00: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2

以掌声写作文二百字1.,以《掌声》为题写作文不少午200字不少于,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

如何以[我不过是个弃子,人人得而诛之]为开头写个故事

以掌声写作文二百字

1. 以《掌声》为题写作文不少午200字不少于

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人生,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万紫千红,芳香四滥.人生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叶花瓣.恩赐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而掌声比恩赐更为重要,精神的鼓励激动着每一个孤独无助的行人.人生,就像颠簸在海上的小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人生的掌声犹如远方的灯塔,引你挂云帆,济沧海.恩赐是一缕海上轻柔的微风,使躁动不安的人感到人世的温情,而掌声比爱心更为重要,心灵的通道连接着每一个沉思忧郁的哲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些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之鼓掌,卖艺人跟里溢出了感激的泪水.可见,卖艺者是哲人,他寻求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人生需要掌声,掌声比恩赐比金钱更为重要.当你失落丧气时,你希望有人给你勇气;当你犹豫彷徨时,你希望有人给你理解;当你精神穷困时,你希望给你热烈的掌声.是的,我们在不断地等待着,祈求着爱心的降临,但我们更在时时刻刻寻找着知音,寻找着精神世界的同路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绝望,也会像那位卖艺人一样流出感激的泪水.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人生缺少了掌声,只会剩下英雄垂泪、七子悲歌的结局.正如当年的屈原,世人皆浊唯他独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没有掌声没有理解只有渔夫的叹息,终于使他熄灭希望之火,生命之灯.人生的掌声永不能停息,它永远激励着人追求灵魂的高尚与完善,掌声比爱心比金钱更为重要.让掌声响起来,人生需要掌声 。

2. 以“掌声响起”为开头,写一篇200字短文

每当掌声响起来,一个又一个的冠军站在了自己的领奖台

每当掌声响起来,所有的汗和泪水都会再这一刻释放出来,

每当掌声响起来,中国的国旗又再一次的升起来,

当每个冠军站在自己的领奖台,台下所有的国人和领导都会把掌声响起来,为她(他)们高兴,为她(他)们喝彩。当然不是所有的英雄都能站在个舞台,不是所有的鲜花和奖牌都为他(她)们而来。既然来到这个赛场之外,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赢这场比赛,人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去等待,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眼前的这场比赛,这场比赛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赛,这场比赛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决赛,这场比赛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自己的舞台前,让国人为自己高兴,为自己喝彩。

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是自己的主角,没有人可以替代。当我们把自己的魅力表现出来,就能看到生命中真正的美,是那么的绚丽和多彩。我们不是向日葵,不是每天的太阳都会斜着照过来。盼了很久了,日落西头了,筋疲力尽的我们才坐在电视荧幕前,观看这场精彩的比赛,你一出场就引起了万人的呐喊和喝彩,高大帅气的身影给这场比赛增加了很多看点,可是短短的几秒钟你就草草的结束了这场比赛,台下所有的观众都为你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但是你单腿跳跃的举动,还是让掌声再次的响起来。

3. 以《掌声》为题写作文不少午200字不少于

人生需要掌声.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

人生,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万紫千红,芳香四滥.人生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叶花瓣.恩赐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而掌声比恩赐更为重要,精神的鼓励激动着每一个孤独无助的行人.

人生,就像颠簸在海上的小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人生的掌声犹如远方的灯塔,引你挂云帆,济沧海.恩赐是一缕海上轻柔的微风,使躁动不安的人感到人世的温情,而掌声比爱心更为重要,心灵的通道连接着每一个沉思忧郁的哲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些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之鼓掌,卖艺人跟里溢出了感激的泪水.可见,卖艺者是哲人,他寻求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人生需要掌声,掌声比恩赐比金钱更为重要.

当你失落丧气时,你希望有人给你勇气;当你犹豫彷徨时,你希望有人给你理解;当你精神穷困时,你希望给你热烈的掌声.是的,我们在不断地等待着,祈求着爱心的降临,但我们更在时时刻刻寻找着知音,寻找着精神世界的同路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绝望,也会像那位卖艺人一样流出感激的泪水.

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人生缺少了掌声,只会剩下英雄垂泪、七子悲歌的结局.正如当年的屈原,世人皆浊唯他独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没有掌声没有理解只有渔夫的叹息,终于使他熄灭希望之火,生命之灯.

人生的掌声永不能停息,它永远激励着人追求灵魂的高尚与完善,掌声比爱心比金钱更为重要.

让掌声响起来,人生需要掌声 .

4. 小学三年级作文《掌声》200字左右

掌声掌声是最美的鼓励与祝福,我获得了掌声,也会更多给予他人掌声。

那天,当我听见同学们送给我的掌声时,我不禁偷偷流下了泪水,真的,我的辛苦真的值得···从踏进三年级的门槛开始,我就已经做好了拼搏的准备,我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知道这很难,不过,再苦再难我都会咬着牙坚持下去。

我有这个恒心。从此,我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后,7点开始读书背书,记公式。7:40准时出发去学校,参加早自习。

每天埋在课本与课外书里学习,几乎从不离开板凳。一直学习,直至晚上9:30睡觉,记得那时,我认为睡觉是一件多么令人舒爽的事,因为只有在梦里,我才能大胆玩耍,尽情放松。

好多次,我都想放弃,但我坚持下来了。不想起床时,我要妈妈帮我用冷水擦脸;想休息时,我会告诫自己不要放松警惕。

好几次,我都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泣,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当期中考试分数公布,当我拿到100分的试卷时,我的手在颤抖,你们能想象出我心里的感受吗?我的成绩让大家满意了,因为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无穷无尽的鼓励与肯定。

我认为,这世上没有比掌声更好的礼物!感谢大家的掌声让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掌声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性格,甚至是人生。我明白了掌声的作用,所以,我会用力为别人鼓掌,在一群人中,你也许会发现,我的鼓掌声最响亮。

5. 掌声的作文怎么写200

掌声 掌声是最美的鼓励与祝福,我获得了掌声,也会更多给予他人掌声。

那天,当我听见同学们送给我的掌声时,我不禁偷偷流下了泪水,真的,我的辛苦真的值得··· 从踏进三年级的门槛开始,我就已经做好了拼搏的准备,我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知道这很难,不过,再苦再难我都会咬着牙坚持下去。

我有这个恒心。 从此,我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后,7点开始读书背书,记公式。7:40准时出发去学校,参加早自习。

每天埋在课本与课外书里学习,几乎从不离开板凳。一直学习,直至晚上9:30睡觉,记得那时,我认为睡觉是一件多么令人舒爽的事,因为只有在梦里,我才能大胆玩耍,尽情放松。

好多次,我都想放弃,但我坚持下来了。不想起床时,我要妈妈帮我用冷水擦脸;想休息时,我会告诫自己不要放松警惕。

好几次,我都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泣,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 当期中考试分数公布,当我拿到100分的试卷时,我的手在颤抖,你们能想象出我心里的感受吗?我的成绩让大家满意了,因为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无穷无尽的鼓励与肯定。

我认为,这世上没有比掌声更好的礼物! 感谢大家的掌声让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掌声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性格,甚至是人生。 我明白了掌声的作用,所以,我会用力为别人鼓掌,在一群人中,你也许会发现,我的鼓掌声最响亮。

6. 作文《掌声》两百字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女孩子上台演出,很紧张,说不出话来,下台一个男孩子‘啪啪’给她鼓掌,女孩子不紧张了,下台后对男孩子表示万分感谢。男孩子不动容的回答:‘别误会,这里的蚊子太多了,我在拍蚊子。’”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笑过之后,一起来品味一下这“掌声”的魅力。

掌声,原是近代西方的动作,有资料记载:有一位有名的歌唱家上台演出,下边的听者都是他的狂热追随者。他上台后,观众无法掩饰自己心中近似疯狂的喜悦,为了发泄一下,他们把自己的两只手互相击打。

渐渐,这必不可少的“掌声”出现在讲座,舞台……数也数不过来。

但掌声,代表了什么?在曾经,掌声是观众们发表自己心中无法掩饰喜悦的方法。

而现在的掌声,代表了观众对你的认同,送给你自信,对你的鼓舞。

它渐渐成为了鼓励人们前进的标志,不是吗?有可能这次演讲会决定你的一生,而掌声使你从容面对,我们应感谢它。

送给你掌声,就是在鼓舞你。鼓舞你的最好办法,就是送给你掌声。

7. 小学三年级作文《掌声》200字左右

掌声

掌声是最美的鼓励与祝福,我获得了掌声,也会更多给予他人掌声。

那天,当我听见同学们送给我的掌声时,我不禁偷偷流下了泪水,真的,我的辛苦真的值得···

从踏进三年级的门槛开始,我就已经做好了拼搏的准备,我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知道这很难,不过,再苦再难我都会咬着牙坚持下去。我有这个恒心。

从此,我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后,7点开始读书背书,记公式。7:40准时出发去学校,参加早自习。每天埋在课本与课外书里学习,几乎从不离开板凳。一直学习,直至晚上9:30睡觉,记得那时,我认为睡觉是一件多么令人舒爽的事,因为只有在梦里,我才能大胆玩耍,尽情放松。

好多次,我都想放弃,但我坚持下来了。不想起床时,我要妈妈帮我用冷水擦脸;想休息时,我会告诫自己不要放松警惕。好几次,我都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泣,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

当期中考试分数公布,当我拿到100分的试卷时,我的手在颤抖,你们能想象出我心里的感受吗?我的成绩让大家满意了,因为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无穷无尽的鼓励与肯定。我认为,这世上没有比掌声更好的礼物!

感谢大家的掌声让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掌声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性格,甚至是人生。

我明白了掌声的作用,所以,我会用力为别人鼓掌,在一群人中,你也许会发现,我的鼓掌声最响亮!

8. 请用掌声写一篇二百

生活需要掌声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为我鼓掌,同学为我鼓掌,我也为自己鼓掌。

但是后来 我发现,我有一道选择题错了,不应该考满分的。于是,我举手告诉了老师,虽然只考了98分,但是大家仍为我鼓掌;当然,不是因为分数,而是因为我的诚实。

9. 关于掌声的作文一百个字到两百个字

掌声

我刚刚参加大队委员竞选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竞选。 那天尽管我早就把准备好的稿子背得滚瓜烂熟,还是免不了紧张,心怦怦直跳,任凭我怎么控制都不管用。 竞选活动开始后,四年级的同学首先上台演讲,他们把特长、竞选职务、工作方式,说得井井有条。一听对手实力这么强,我的心跳突然加速了,手心也冒出汗来。 轮到我了,攥起汗津津的拳头,我深深吸气,大步走上了讲台。不知道为什么,平时口齿伶俐的我,这会儿嘴巴却不听使唤了,说这句忘那句,低头看稿子时又总看错行。我的脸上 *** 辣的,这种水平怎么能干大队委呢!这时站在后面的辅导员老师低声说:“不要紧张,相信自己的实力。”我抬头看了看老师和同学们,他们信任的目光让我重新拾起信心。我咽了一口唾沫,快速调整好思绪,把自己的特长、优势及工作决心都讲了出来。最后我说:“老师同学们,今天我非常激动,有些词不达意,可我是真心想当好老师的小助手,为同学们服务,请你们给我一次表现的机会,我将会以出色的工作还大家十分的满意!”台下立刻传来热烈的掌声。 走下讲台,我觉得浑身热血沸腾,特别有劲。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竞选结果,但是不管怎样,我都会感谢这次竞选,它让我看清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锻炼了我的胆量,教给我在面对问题时只有坚持自信的姿态才能获得别人的掌声。

以的故事为题写作文800

1. 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作文,800字左右,跪求

我的故事 童年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五彩缤纷的石头,每个石头上都记载着你的童年回忆,当然,我也不例外! 故事发生在我5岁多的童年时代。

当时出于喜欢和好奇,我便买了两只小鸡放在家里养。 妈妈花了两元钱给我买了两只小鸡。

那两只小鸡很可爱,小小的脑袋耷拉在肥肥的身子上,金黄色的绒毛摸起来舒服极了! 一天,我趴在家里的地板上,呆呆地望着两只小鸡。这时,我突发奇想:小鸭能游泳,小鸡和小鸭长得那么像,小鸡也一定能游泳!于是,我搬来一盆水,准备教小鸡游泳。

我笨手笨脚地将小鸡捉到盆子里。噢!对了,游泳之前好像应该先做做热身运动。

于是,我又将小鸡捉出来放在地上,拿了根铁丝,让它们“跳绳”!运动了大约十分钟,我才将小鸡放入了盆子里。瞧,只见两个小家伙一进水里就乱扑哧,弄得我一脸的水。

我气急了,捉起两个小家伙,把它们教训了一番。我耐着性子,将小鸡的两个小脚丫抓着,用不耐烦的语气对它们说:“你们看好,我只教一遍!”我抓起那两个小脚丫,向两边伸,“ 这叫作‘蛙泳’,懂吗?”我大声对它们吼道。

我教完后,就把它们放在水里,让它们自己练习一会儿,自个儿玩自己的去了。 大约十分钟后,我来到盆子旁,见两只小鸡冻的得直打哆嗦,我想:反正还有的是时间,不如,今天就算了。

于是我拿了一条小毛巾,给它们擦了擦身体,把它们放回了窝里……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去看小鸡。来到鸡窝旁,只见两只小鸡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

我赶紧跑到妈妈跟前问妈妈小鸡怎么了,妈妈看了看,便说:“死了”我先是一愣,接着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不解地问我:“你对小鸡怎么了?”我带着哭腔说:“昨天我给它们吃了一点小米,就叫它们游了一会儿泳。”

“什么,教小鸡…..游……..游泳!”妈妈 捧腹大笑起来。我小声说:“就一会儿嘛!”“看来小鸡是‘死于非命’啦!”妈妈唉声叹气地说。

童年的“傻事”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笑。不过笑的同时,更为小鸡的死感到悲伤。

2. 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成长的故事

“时钟滴滴答答地响,我知道那时我的生命在流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成就我们越来越成熟的身体和越来越聪颖的智慧。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加起来就是我们成长的历程。品味我们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就是品位我们的生命。那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就是我们生命中成长的故事,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起色的阳光。

成长中的故事犹如满天星,其中也有的像黄河水一样流向了远处,但又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打开记忆的大门,回想起那件事。

在我13岁那年时的一个秋季。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嘛!吃完早饭,便去了学校。上学的路上,一些认识我的人见了就问:“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吃开心果了吗?”我答道:“没有啊,就是今天天气不错,心情自然也不错喽!”到了学校里,开开心心地上完早读。下课时,同学们都过来和我说:“生日快乐!”好高兴啊!他们还送了礼物给我呢!一天就在我愉悦的心情中度过了。回到家,不经意间看到了桌子上的一个蛋糕。不等我开口问,奶奶便把话抢了过去:“你看,为了给你过生日,你爸爸还特意给你买了一个蛋糕。”好激动啊!爸爸竟然还给我准备了蛋糕。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为我开了一个生日party.插了蜡烛的蛋糕放在了桌子上,隐隐约约的烛光让我看到了爸妈头上的缕缕银丝。爸妈老了,他们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以前我是任性 ,现在我终于读懂了爸妈的爱。从今以后,我一定不会让爸妈生气。“婷婷,该许愿了。”妈妈的一句话把我带回了现实中。我含着泪,许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暂时不告诉你们,保密吧!)之后,我吹灭了蜡烛,开始切蛋糕了。时间过得真快,钟表已经指向了10点,我们只好收拾桌子。收拾完桌子,我便依依不舍的去睡觉了。

生活中并不是事事顺心,“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这些吉祥语不可能实现,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象征。生活并不是风调雨顺,那些经受不住磨练的人是达不到成功的终点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增长,烦恼也不期而致。它们拉帮结派,一起来扰乱我们的生活。

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学科也随着知识的需要在增加,作业也忙着赶来凑热闹。需要做的作业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着我们,尤其是快到考试的时候,功课唯恐被别人落下,都拼了命地学。第二天都戴着黑眼圈去上学,全班都快成珍稀动物所了,一个个同学都快成国宝了。唉,作业何时能减?我盼望着,盼望着.

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像五味瓶一样的味道,生活中也充满了艰辛与磨炼,让我们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故事,勇往直前,走完人生的旅途.

3. 以背后的故事为题写一800字作文

读《背后的故事——郭敬明》有感

郭敬明是一位80年后的作家。

小时候的郭敬明很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亲经常都给郭敬明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给他详细指导和讲解。

郭敬明的记忆力特好,有的故事,母亲讲一遍他就能够背诵,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胆识也很大,从不害羞,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郭敬明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但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而总是给郭敬明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特别是从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选择,就算是买书,他们不会主动为郭敬明挑些什么书,每次带着郭敬明去书店,都是让他自己去挑选,每次买书回来,郭敬明就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甚至于父母叫他吃饭,他都不舍得放下自己的书。

郭敬明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长.他写文章速度很快,而且文章写得很好。

从小学到初中,郭敬明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父母从不干预和制止,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放松,既调节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 *** 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郭敬明高二、高三时,连续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有些人说郭敬明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抄袭庄羽写的《圈里圈外》可是,我觉得郭敬明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只不过是有一些语言跟《圈里圈外》差不多,也完全不算是抄袭。

在我眼里,我认为抄袭跟模仿是不一样的!模仿的意思是跟某篇文章写的差不多,而抄袭的意思是跟某篇文章写的一模一样,一字不漏的抄下来。

为什么我觉得是这样呢?是因为:我记得,我在二三年级时写过的一篇作文,王老师觉得写得好就念出来了,有的同学说我写的那篇文章跟尖子生上的一篇作文差不多,可是,我没有抄袭这篇作文,王老师问我是不是模仿那篇文章,我说是。

所以,我觉得郭敬明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不是抄袭《圈里圈外》。

4. 作文 以成长的故事为话题 800~

成长,需要驻足回望在你辛苦的泥泞道路上,你是否回头张望到家中灯光的亲切,从而继续勇敢向前?在你欢愉的阳光大道上,你是否能转首凝视风雨中的艰辛困苦,从而激励自己冷静沉着? 我们的成长需要昂首阔步向着灿烂的朝阳,亦需要驻足回望细数经历的片段。

谁不曾有幸福美好,水不曾有辛霜难过。当你身处困境时,你能清醒地回过头去,仔细观望你的那一份小幸福,你便会觉得冷漠的心中刹那充满了力量,再汹涌的浪也挡不住你那内在的冲击。

当你获得了成功,你若能细致的转身抚摩你留下足迹的土地,你便不会被冲昏了头脑,那土地也许贫瘠,也许泥泞,上面留下的是你的血汗结晶,你视它们珍宝,便明白自己的目标是在更遥远的地方。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使你想到了什么? 只需轻轻转个身,你便会得到你奋起的动力,便会寻到你潮湿的鼻息,当你鼓起勇气向后转,你会发现成长的路上许是一路荆棘,是你赖以存活的一个呼唤,你拥有他们,于是他们是你以无穷尽的力量。

成长,需要驻足回望。 也许那年的希奇已被埋藏在暗灰的尘埃里,也许那念的涟漪已被抚得波平浪静。

你去寻找他们,用你成长路上仍然稚嫩的双眼没,去懵懂中掘出希冀。你用柔弱的双手翻动了陈年的土灰,企图救出你那卑微的 *** 。

在这之中,你的双眼尖锐了,你的双手有力,你成熟在对你自己的反复咀嚼中,你从回忆中牵出无尽深思。也许青春打马而过,也许童年稍纵即过,你能透过漫天的迷雾,顶住来自云端泰山压顶般的稀薄空气,在天地浑浊中找到光明,你在转头是,身后便应该是一件件瑰丽的契机 成长中,请你驻足回望。

你将看到的饿是那蔼人的笑容,那那一片竹林中擦身而过的风。成长需要挫折 成长经历就像在走一条弯曲陡峭的山路,过程中虽累,可是回过头来想,还是会觉得趣味无穷。

既可欣赏周边异景,又可品味当中的艰辛的过程。就如喝了一口甘甜的清泉,口齿留香。

成长不容易,成长不简单,你必须学会成长,成长是一个咀嚼的过程,需要挫折的配合消化。挫折是什么?挫折就像路当中的一块大挡路石,必须搬开他,才能无阻的往前走。

人的一生不应平凡,这平凡不指生活,指的是没有挫折的人生。假如一路上,平平坦坦,连块可踢取乐的石头都没,你还有兴趣走下去吗?我不做一个浑浑噩噩过一辈子而离开尘土的人,也不做一个惊天动地流芳百世的人。

我觉得在适当的旅途中插上一段别有趣味的或惊险点的片断,让人在成长中学会成长,学会坚强,这样的人生就是我理想的人生了。既平凡又不一般。

不学会摔倒,怎么能学会站立,挫折是一把钥匙,拿不到钥匙开启心中的大门,怎能进入如痴如画的理想。成长是什么?成长是挫折过后,吸取的知识,成长是需要代价的,过后,虽饱历沧桑,可脸上总有一丝安慰。

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必须的,生存是自主的,想象一匹野马被你驯服了,还有什么可以怕的呢?成长需要挫折,人生需要成长,这一环套着一环,始终在挫折过程中。歌德说过“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 加油,通向成功的彼岸吧!成长需要快乐成长是一个过程。

是由一个懵懂的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快乐分为很多种,有自娱自乐、自得其乐,乐不可支、乐此不疲……,也有时乐极生悲,都是快乐长河中的晶莹水滴。

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总是给他的鹦鹉讲笑话,而且,他常常装病来逃避来访的记者。这种乐是自娱自乐。

我听过一个故事:在一个渔市中,充满的不只是刺鼻的鱼腥味,而更大的却是笑声,是忘却了劳动之苦的快乐。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可以享受的对象,把像棒球的鱼扔来扔去,大家像是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员,叫着“5条送到伦敦的鳕鱼。”

他们已把生活当作艺术。而且扔鱼的技术可与马戏团演员媲美。

这种把苦日子过得甜美的是自得其乐。 张晓风说过:“在生命的 *** 波峰,享受他;在生命的低潮波谷,忍受他。

享受生命,是让自己感到幸运,感到快乐;因为忍受生命,是让自己了解韧度。”享受生命的是乐在其中。

格拉索说过:“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乐不一定是天天乐。

但我知道,我们的心必须天天是光明的。乐也不一定是看笑话、遇见有趣的事,才会产生的,但我知道,我们的心必须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从平凡的日子中找到乐趣。

乐更不一定非要表达出来,非要大笑出来,震惊四座,但我知道,只有心中想着想着乐,哪怕是微微恬静地一笑,那怕是眼中忽然溢出的慈爱的眼神。 女人需要快乐,因为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你美丽的化妆品;男人需要快乐,因为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你健壮的健身机;老人需要快乐,因为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你还老还童焕发青春;儿童需要快乐,因为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你聪慧的学习方法。

成长需要快乐,因为快乐可以使成长更加充实,更加健康。 因此,成长需要快乐。

成长需要压力成长,是每个人必须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一段路程。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

5. 以"我身边的敬老故事"为题写一篇800字至1000字的作文

尊老敬老,从身边做起在我国,养老敬老传统在原始社会便已经形成。千百年来,尊老爱老,作为中华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每一个人,都有年幼和年老的时候。在年幼时,我们得到的是父母的疼爱;在年老时,所有的老人,都在渴望着得到儿女的照顾。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一辈子报答不尽的,尊老敬老,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在我国,名人尊老敬老的故事流传下来的很多很多。1959年,毛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韶山后,就请韶山的老人来吃饭,并一一敬酒。当毛主席向他少年时的毛禹珠教师敬酒时,毛禹珠老人赶紧站起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接着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名人为我们树立了许多尊老敬老的好榜样。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华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父母,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在用行动和爱心关心着我们的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他们能健康长寿,才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因此我说,尊老敬老,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

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不久前刚发生的事。那是上星期天的下午,我上完小记者兴趣班的课,坐上了公交车,准备回家。当公交车到达华地广场时,上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她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颤颤抖抖地把袋子放在地上,然后用手抓住拉钩,站在了我前面大约两张座位前。此时,我坐不住了,飞快地走到老奶奶身边,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你去坐我的座位吧!”由于公交车已经启动,我只能扶着她,慢慢地走到座位上,老奶奶一直抓着我的手不放,脸上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好孩子!”攥着老奶奶的手,一直到我到站时才放手,我的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亲爱的同学,只要我们人人都自觉地尊老敬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尊老爱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会代代相传,发扬广大。

6. 跪求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高中生的作文,800字

“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心目中的书;“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的书;“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是藏克家心目中的书。而在我心目中,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帮我打开文学之门,开阔我的视野;书就是一叶扁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告诉我一个个人生道理。

小时侯,我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那是个布满彩图的世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真诚地邀请我去做客;灰姑娘跑来向我诉说她的不幸;小红帽兴奋地告诉我她如何智斗大灰狼的经过``````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了,即将告别小学走向中学,要复习好功课,平时很难挤出一点儿时间来读书,因此,我只能中午和晚上挤出一点儿时间来看书。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让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体会到了喜怒哀乐。有时书中的人物做出滑稽的表现让我感到欣喜万分;有时书中的人物做出那令人敬佩的道德行为,让我为之感动;有时书中的人物损人利己,让我感到十分愤恨。只要我捧上书,就像坐在扁舟上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有时竟然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如痴如醉。有一次,我关上房门在书房里看书,看得入迷,走火入魔,连妈妈屡次敲门的声音都没听见,直到妈妈近来轻轻地摇了摇我,才从书中醒来,但我发现我已不知现在是几时几刻了,妈妈做的饭菜都凉了,气得妈妈把我心爱的书藏了起来,我没有了书吃饭也吃不香,睡觉也睡不甜。有一天我趁父母不在家,我翻天覆地地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我心爱的那本书,亲切地吻了它一口,便一头钻进书的海洋里。

我生日那天,妈妈知道我平时爱看书特意给我买了一本《红楼梦》,我一蹦三尺高,连谢谢都没顾得说,一头钻进了书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看到书中的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被园内的众姐妹捉弄了一番,出尽了洋相,我笑得拢不上嘴;但当我看到病中的贾宝玉被骗迎娶了薛宝钗,林黛玉抱恨离开了人间,心里产生了一阵阵忧伤``````童话的、神话的、寓言的、历史的``````

《童话世界》丰富了我的想象力;《百分大王》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寓言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茶花女》等一些名著,让我领悟到了大作家的风采``````

虽然我的年龄不大,不懂得什么是真感情,但我曾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发出叹息,为《简爱》中的女主人公最终找到了幸福而兴高采烈,更为《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而欢呼雀跃``````面对这一本本好书,让我自己融入书中,走进人物的心里``````

我为我出生在这金色的童年里感到庆幸,感到幸福,感到快乐,而且有书看,从而,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让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智慧,懂得了友谊。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7. 以我的应急故事为主题写一篇600

我经历的应急故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不堪。因此,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才能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健康成长。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我曾在报纸上目睹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走在男孩面前的是一位活蹦乱跳的女孩,头上扎着一对粉黄的蝴蝶结,身穿一条漂亮的白纱裙,正准备过马路,绿灯停了,红灯亮了,男孩立刻停在马路边,小女孩却飞快地向前冲。说时迟,那时快,一辆汽车正像箭一样向小女孩驶来。司机来不及刹车,"嘭"的一声,小女孩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白纱裙,是那么令人眩目。她"睡着"了,永远不会醒来了……

她妈妈闻声赶来,看到女儿冰冷的尸体,她失声痛哭,含着眼泪说:"我的宝贝女儿啊,我只有你一个女儿。你去了,我该怎么办?你快醒来。"随后,她妈妈当场昏倒了。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啊,一刹那间,就夺走了人的生命。

唉,一个春光灿烂的生命消失了,真令人悲痛。这悲剧是谁造成的呢?就是小女孩她自己,如果她遵守交通规则,这悲剧是不会发生的……真可谓是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啊。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冲淡一切,让小女孩的妈妈脸上浮出一丝微笑。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走。过马路不要追逐,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还要把它深深地记在心上,把安全放在首位,让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少。让我们在安全的包围下快乐、健康地成长,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8. 以往事为话题的作文800

往事 往事像一杯香浓的咖啡.品它的时候总有种香滑的感觉,但其中却夹杂着丝缕的苦涩,或许这就是人生.咖啡的香是童年的趣味,咖啡的涩是往事的酸辛.香气弥漫.记忆是阵阵花香,随着童年趣事的重演,不知不觉又走回从前…… 那时,我和妹妹手拉手在童年的阳光里走来走去,空气是暖洋洋的,连心都是暖的;那时,我和妹妹在童年的青草地上为所欲为,泥土是香甜甜的,连笑都是甜的…… 咖啡的香气渐褪,一种苦涩随之涌来往事包含着尝不尽的无味,“苦”——这快乐的祸根.幼稚的我们总想寻找快乐.于是,我们翻栅栏,不懂事的妹妹也跟着一块翻.可是,翻过去之后,我的脸却被栏尖戳了个“洞”,妹妹更惨,她矮,眼睛被扎红了,肿的很高.幸运的是,我脸上的“洞”变成了个酒窝,妹妹的眼睛也没什么大毛病,但一直也不好.这是一个痛苦的教训.从前,对现在来说是那么的遥远,人们追求未来,从前会被遗忘,但快乐或是苦恼不都是发生在从前吗?如果能回到从前,我还会去做从前我曾做过的事么?往事难留,光阴已逝,从前是多么值得留恋,多么值得回忆啊!从前,我还小,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不知道什么是忧愁,我愿意回到从前,去追寻昔日那属于我的快乐,去追寻从前无忧无虑的乐趣.人生就像一杯香浓的咖啡,需要人用心品味,那里有香、有甜、有苦、有涩,如果只是一味的香甜,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毫无生趣,平淡无奇.我不乞求时光倒流,逆回到从前.从前的事我已做过,无怨无悔.或许明天,也会成为若干年后的从前,所以,还是体味现在的每一天,那样,就不会再想象“如果能回到从前”了。

庄子的一个故事,急用!!!!!!!!!!!!!!!!!!!!!

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
[编辑本段]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 “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 “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 “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死亦可乐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震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旁边草丛中露出一个空头骨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 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回到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子,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夭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子听了,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虽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译文

惠子相梁

《庄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有关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要是发生在孔子、墨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和孟子身上的故事!!!

有关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1、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旅行时,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装置可以打水。

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2、墨子的故事

墨子劝说弟子学习说:“你赶快学习,如果达到我这样,就让你做官。”弟子学了几年,就找墨子要求做官。墨子说:“你听说过鲁国人的故事吗?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老大嗜好喝酒不愿意参加丧事,他的四个弟弟说:‘哥哥如果你参加安葬,我们就给你买酒喝。’“

丧事完毕,老大就找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儿子安葬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只有我们有父亲吗?我们怕你被别人笑话,用这话骗你的!’如果你不学习,人家就会笑话你,所以我当初这么劝你。”墨子的徒弟就不再要求当官了。

3、庄子的故事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4、老子的故事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

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

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

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5、韩非子的故事

韩非见当时韩国势弱,曾数谏韩王,但韩王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经验好发空论的人。於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秦国攻韩,韩王本来不用韩非,待秦进攻甚急,韩王於是委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了韩非很为喜悦,但亦未信用。

李斯认为,韩非为韩国的公子,终为韩而不为秦,因此向秦王建议,既然不用韩非,不如诛之,以免后患。秦王以为然,下令治非。李斯则暗中差人送韩非毒药,使自杀。韩非怀才而不遇,终为自己的同学所杀。

6、孟子的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墨子劝说弟子学习说:“你赶快学习,如果达到我这样,就让你做官。”弟子学了几年,就找墨子要求做官。墨子说:“你听说过鲁国人的故事吗?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老大嗜好喝酒不愿意参加丧事,他的四个弟弟说:‘哥哥如果你参加安葬,我们就给你买酒喝。’丧事完毕,老大就找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儿子安葬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只有我们有父亲吗?我们怕你被别人笑话,用这话骗你的!’如果你不学习,人家就会笑话你,所以我当初这么劝你。”墨子的徒弟就不再要求当官了。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传说老君生于天皇氏之初,通晓天然之理,在仙界被称为万法之师。老君虽历代都有所显化,但始终没有得到诞生的机会。遂和光同尘,借以临凡传立世教。他先命玄妙玉女降凡做了天水尹氏之女。之后,他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之兽守卫堂前。这样,经过了80年,有一天,玉女梦见天开数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起身来到涡水园中。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李树上,手扳树枝,对日凝望良久。慢慢地,只见日精渐渐变小,从天空坠下,化做流星,如五色彩珠飞到口边,玉女忙捧住吞到口中。忽然从左肋下涎生一小儿。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九步,步落之处,莲花绽起。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渡一切动植众生”。玉女将他扶坐道李树下,他又指着树说:"这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这时,阳景重耀,瑞霭荫庭,万鹤翔空,九天称庆。玉女看去,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门,美眉广颊。玉女带他到池中洗澡,忽见九条龙飞驾而来,化做九条巨鲤,吸水为他喷浴。此时,他已能言语行动,见到他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此子生下9天,身体便有九变。到了6岁时,自道耳大,取名重耳,字伯阳。人们因他生下来就是白头发,便称他为老子。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重返天位,于是招来老子说:"我就要走了,会有太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完已有千车万马,五帝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

老子拜送了母亲,便开始远游山泽,求炼神丹。他来到崂山,遵圣母嘱咐向太乙元君问道。太乙元君授以修炼神丹之术及各种法术。老子曾经问元君:"凡民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神药,叫他们都得长生不死。可以吗?”元君说:"不可。天生万物,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关令尹喜知道后,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到了唐朝初年,晋州有个叫吉善的人。有一天,吉善正在羊角山上走,远远看到一位老公公,骑着一匹白马缓缓而来。他仪表堂堂,容貌伟岸。老者来到吉善面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吉善,吉善转告给了唐高祖。高祖觉得非同小可,正好可借此夸耀祖宗,便认老者为祖。于是,就在羊角山见到老者的地方立了一座庙宇,追尊这位老者为太上玄元皇帝,又称做老君。这样,老君便又成了唐朝皇室的祖先。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第一个故事:虞庆的新房子

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没干透的木头由于承受过重的泥巴而变弯,虞庆的新房子就这样倒塌了。

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最近,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

我是王妃,我有管理后宫的权力,我知道怎么做才更恰当。我把魏美人找来,毕竟是小国的人,看到她身上的饰品不多,品味也不高,我于是把我收藏的饰品选了上好的送了她几件,又教她宫廷的礼节,教她如何打扮,如何取悦君上。她渐渐地被我的风度所迷,我的王很高兴,他说:“我的王妃没有嫉妒心,知道爱王所爱,真是一个大大的好人。”

有一天,魏美人又来我这里闲话。我于是对她说:“王很喜欢你掩嘴而笑的样子,说这样很柔媚,很温柔,他很喜欢。”第二天,我的侍女就告诉我说:“魏美人现在一见到王,就会掩嘴而笑。”我漫应一声,觉得这个魏美人很好,很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一天,王来我这里闲谈,我是跟随他最久的人,王其实也是很念旧的人。他突然问我:“最近魏美人还来你这里吗?”我说:“来啊,最近她常来,跟我是无话不谈呢,真是个可爱的孩子。”王问:“最近她见到寡人,总是掩着鼻子,为什么呢?”我犹豫了一会,慢慢地说:“不知道为什么啊,也许她是有她的理由吧。”王一把抓住我的手:“你知道的,你老实说,我不怪你。”我慌忙跪下,说:“那天她来我这里,随口说不喜欢王你身上的味道,说王你身上臭,我已经警告过她了,不知道她为什么还这样。”王一听,怒形于色,却什么也不说就走了。

我把宫中的伺卫叫来,对他们说:“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他的话你们一定要服从。”

第二天,王到我这里来,说要开个小宴。我吩咐侍女们准备好,并叫人把魏美人叫来,说是王叫她伺宴。不一会儿,魏美人就袅袅娜娜地来了,只见她轻移莲步,真个是风情万种。她来到王前,掩嘴轻笑,我一看,不由心底里笑了,到底是学不象,我只叫她掩嘴,她连鼻子都掩了。王却大怒不已,喝令左右把魏美人的鼻子给割了,众伺卫马上把魏美人拉了出去。我盈盈向前,奉酒给我的王,欢声笑语,外面的惨叫声是传不到这里来的。

读后感:在男人的强权社会里,做一个女人真不幸,做一个贵族的女人更不幸,最不幸的是成为王妃

求 神

雨,牵天扯地地下个没完,进化的天蝎看着田里被冻坏的大白菜心痛不已。唉,今年不说是风调雨顺和谐社会了吗?可是这日子怎么越过越难了呢?年初本想把那一群辛苦养大的鸭子卖了可以过上天天吃肉的日子,不料一场院禽流感袭来,鸭子虽说没染上禽流感,却被衙门老爷以杜绝禽流感传染源的借口把那一群肥鸭给征到衙门去了;好容易今年玉米卖了个好价钱,可是猪肉一个劲地猛涨,本来三天吃一次肉只能改成六天吃一次肉了。

年初一,进化的天蝎跟媳妇说:“听说三娘庙里三娘很灵,去求财的得财,求子的得子,今年我们不如也去求一求,不求钱财也求个平安吧。”媳妇觉得有理,于是两口子就上路了。一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手中都拿着一把香火,看样子也是上山求神的。山路崎岖,行人密集,两口子好容易进得三娘庙,只见庙里三娘神面容慈祥,端坐莲花台上,台前摆满了各种供品,香炉里插满点着的香,还不断地有人来上香,那香散发的烟熏得人眼发涩,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终于轮到进化的天蝎两口子了,进化的天蝎觉得一个大男人地跪在那里不太雅观,于是示意媳妇上前,媳妇上前点着了香,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后插到香炉里,跪在台前念念有词,只听见她在那里祷告:“慈祥的三娘啊,求你让我家上下大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每天得一百斤米。”进化的天蝎听了不住地拿眼神示意媳妇,媳妇却装做听不到。两人出了山庙,进化的天蝎说:“你怎么只求每天得一百斤米啊,不是说好要求每天得一百两银子的吗?”媳妇说:“哼,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每天得一百两银子,你就会拿去娶小老婆了,我才不上当呢。”

这个故事对男人的忠告是:求神的时候,自己的心事要自己说。

对女人的忠告是:男人有钱就变坏,所以不要太贪心.

卫人嫁女

话说男大当嫁,女大当嫁。卫国(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某镇,一家酱油铺子的老板的女儿翠玉今日就要出嫁了。老板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儿,虽说不是什么国色天香,倒也是小家碧玉,嫁的是邻镇的一家大药铺的二公子,那药铺远近闻名,开有多家分店,家里自然是万贯家财,吃穿不愁了。

酱油老板看着院子里自己给女儿的几大箱嫁妆,有些肉痛。走进女儿的闺房,看到女儿已装扮整齐,满面喜色,美滋滋地等着花轿上门。老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对女儿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你自小没了娘,老爹爹也没有亏待了你,如今你就要嫁出门去了,当爹的有几句话要交待,儿啊,你可要听仔细了(唱):人家的女儿有嫁妆,我儿嫁妆一样多,摆了满院耀人眼,给我女儿脸增光。为人妻子不容易,恩爱白头只是梦,夫妻只是同林鸟,有灾有难各自飞。我儿嫁到富人家,紧记为父几句话,夫妻情爱多是假,婆媳礼份面子淡,做人小心要谨慎,不可忘存私房钱。”

那翠玉小姐自小没听说过这些话,只觉得父亲有些糊涂,只是不答应又怕老父不高兴,只管点头答应了。

热热闹闹的新婚过去了,那翠玉只管在婆家安享清闲,每日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得倒也逍遥,跟那二公子倒也恩恩爱爱,只是那二公子每日里都要到药铺帮忙,也没有多少时候在家,有时候也夜不归宿,说是男人自有男人的应酬。

然而,发生了一件事,让翠玉小姐不得不认为老父的见解高明。那天晚上,二公子很晚才回家,还喝得醉熏熏地,睡在床上还叫着:“小红,来呀,过来嘛……”翠玉听了心里满不是滋味,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二公子摇醒,仗着平日二公子对她的顺从,摆出一付兴师问罪的样子来,逼问那小红是何许人也,那二公子从睡梦中被摇醒,本就不大自在,听说是为着此事,满不在乎地说:“女人们管那么多事干什么,不缺你吃的,不缺你穿的,还不满意啊?生意朋友上的应酬,不关你的事。那小红也不过是在云香楼的当红歌妓嘛,大惊小怪的,再多管请你回娘家。”翠玉听了,不由愣了,古时候,出嫁的女儿是不能轻易回娘家的,要回去得有娘家人来接着,要是被夫家打发回去,意思就是休了。翠玉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寒心,本以为可以跟他恩爱白头,不料他为着一件小事就要休我回娘家,看来爹爹说的不错啊,夫妻恩爱只是梦,为着日后生活着想,还是多存些私房钱要紧。

从此以后,翠玉小姐再也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地安享富贵了,她积极主动地帮着婆婆安排家务,婆婆开心极了,直说娶了个好媳妇,渐渐地,婆婆就把一些采购权放给了翠玉。不久以后,婆婆发现,只要是翠玉小姐经手买的东西都特别贵,问起来翠玉总是说现如今物价飞涨,已是通货澎涨多时了,只是官方为了防止民心骚乱,才在官方报道里总是说物价平稳的。婆婆将信将疑,也不好说什么。

半年过去了,翠玉小姐当初陪嫁的那些箱子都积满了金银财宝,每当她一个人呆在房里的时候,一想起自己瞒天过海地赚下大笔的私房钱,就觉得开心不已,自觉终身有靠。

有道是姜还是老的辣,婆婆也是过来人,三十年才修成婆,有什么可以瞒得住婆婆的那双火眼金睛?婆婆很快就发现了翠玉的小技俩,私存钱财,那可是犯了七出之罪了。翠玉小姐就这样被休回了娘家。

老父亲看到翠玉小姐哭哭哭啼啼地回家,而她带来的那些箱子都装满了钱财,心里却乐开了花。

读后感:1、被休不是我的错,错的是老父的教导无方。

2、存私房钱不是我的错,错的是公子无情……

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 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 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 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死亦可乐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回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子,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夭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子听了,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董卓无道人人得而诛之,王允反董卓为权,吕布杀董卓为蝉,曹操刺董卓为何?

董卓入驻京城,坏事干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身后几十万西凉军,身边还有极品特工吕奉先,文武百官反对者皆被杀之。无人反对,董卓愈发膨胀,最终弄的天下人无不反对。反董杀董者看似都为了大汉江山,其实都有各位不同的目的,有一心报国的英雄,有老谋深算的旧臣,有趁机壮大队伍的诸侯?

一、刺客伍孚:效仿荆轲,抱必死之心,为国捐躯死而后已,英雄本色。伍孚怀里藏刀,入朝,拔刀刺董卓,董力气大,一把按住伍孚说:你想反我?伍孚大声回到:你不是我的老大,我不是你的小弟,这不叫反,你乱国篡主,我就是死了也要杀你。说完就被董卓杀死了。

二、王允为首汉朝老臣:董卓独霸朝政祸乱朝纲,坏事做尽,百官毫无权利,更有杀身之祸。这些老臣文官居多,手无缚鸡之力,又无侠客之勇,只能藏在被窝里哭,然后弄个小人找个角落里扎。王允最为老谋深算,借六十岁生日party公开反董,其实他只为鼓动别人杀董卓,结果一帮人皆无良策,又开始哭,此时曹操出来了,说要杀董。王允拉他到小黑屋里说:你若杀董,我把我家祖传的七星宝刀送给你。曹操答应,不过没成功,骑着快马跑了,王允家里还有一个赝品躲避董卓追责。王允最后又让自己的义女貂蝉使美人计,诱惑董卓和吕布,制造其二人矛盾,结果俩人被迷的神三倒四都不愿放弃貂蝉,并激起了董吕之怨。

三、曹操刺董卓,天下知曹操是英雄,今后创大业之始。曹操胸怀大志,虽在朝廷为官,可是爷爷是个太监,这个看家族的时代,大家都有点瞧不起他,而且他比较滑头,称他阿瞒。原来曹操跟着四世三公的袁绍混,袁绍得罪董卓跑了,曹操又想和一帮老臣混在一起,结果大家也不带他,开个生日party也不带自己。曹操很郁闷,于是想出一招不仅可以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尊重,或许名扬天下的套路,便是刺杀国贼董卓。曹操拿着王允的刀骑着病马就去了,然后也没刺成,丢下王允的宝刀骑着董卓的快马跑了,从此盛名传颂。

四、吕布杀董卓:只为貂蝉。王允同时把美人貂蝉许给吕布和董卓,又命貂蝉脚踏两只船,但是又对另外一个人说只爱他一人,另外一个人欺负她。于是吕布恨董卓,董卓又恨吕布,不过还没闹僵。一日,吕布和貂蝉约会,被董卓看见,俩人差点打起来,董卓拿兵器砸吕布。吕布跑了,王允趁机挑拨离间,成功,吕布当众杀了董卓,抱得美人归。

五、袁绍等诸侯:借讨伐董卓之名坚固自己的地盘。十八路诸侯,除孙坚外其他人各自心怀鬼胎,不愿真出力。最终孙坚攻入城中,得玉玺,边思退守江东,被荆州刘表杀害。

本文标题: 如何以[我不过是个弃子,人人得而诛之]为开头写个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3194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心中让人忍不住通宵看的民间奇闻故事是哪篇呀,分享出来大家一起看嘛想利用下班时间和休息时间写网络小说,应该怎么做 需要先弄一个完整的大纲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