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 2022-11-09 20:00: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02

来自魏晋南北朝的成语典故5则,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诞生了很多的,成语,故事,...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故事

来自魏晋南北朝的成语典故5则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诞生了很多的 成语 故事 。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魏晋南北朝的 成语 典故 ,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鹿死谁手

  东晋时,北方羯(jié)族有个叫石勒的人,做过小贩,种过地,也被人作为苦力贩卖过。之后,石勒聚众起事,建立了后赵政权。不久,石勒又率兵消灭了前赵国,从而取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

  石勒自命不凡地对臣子徐光说:“假如我生活在汉高祖刘邦的时代,我会老老实实地效忠于他;但如果我的对手是汉光武帝刘秀,我就要和他在中原大地上决一雌雄,看看到底是‘鹿死谁手’,天下被谁争夺到?”

  “鹿死谁手”这个成语,此刻比喻不知谁会取胜。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超多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之后,他辞官移居会稽(jī),常常与友人酗(xù)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但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画龙点睛

  张僧(sēng)繇(yáo)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他在金陵安乐寺画龙时,周围不少人都前来观看。不一会儿,四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此刻墙壁上了。但是围观的人却发现这四条龙都没有眼睛,于是好奇地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他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必须要他试试,于是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光,电闪雷鸣,那两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江郎才尽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 文章 也能作画。但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 传说 :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此刻就应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之后人们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chún)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高中了第一名。紧之后殿试,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大方,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呆就是二十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讯传到京城,皇帝震惊,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都束手无策。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明白,所谓南柯郡,但是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过哪些大事?

桓温依靠北伐想要篡权,岂料登基梦碎

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出身世家大族,娶晋明帝女儿南康长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他到荆州后,围绕北伐的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永和三年(347年)又攻蜀,灭成汉国,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又获得蜀地人力和物力。

在此以前桓温见当时北方动乱,就已多次上疏请求北伐,东晋朝廷怕他势力强大,让徒有虚名的殷浩北伐。后来殷浩失败被废,东晋军政大权为桓温所控制,于是,东晋朝廷无法再阻止他的北伐要求了。


桓温一共进行了三次北伐。第一次伐北伐前秦苻健。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率水陆两军进攻前秦。水军从江陵出发,经襄阳入均口,即今湖北丹江口东南,至南乡,即今河南南阳西南;步兵自河南境内的淅川入武关,又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道加以配合。在北方人民的支援下,东晋军在蓝田大败前秦兵后又转战至灞上,离长安已近在咫尺。三辅地区郡县官吏和坞壁主纷纷归降,百姓争持牛酒慰劳晋军,不少老人流着泪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但是桓温缺乏坚决收复失地的决心,不知道为何,迟迟不渡灞水进攻长安,东晋朝廷内部也不积极支持。耽误了史记,前秦军队一看,马上去抢着收割了麦子,坚壁清野,桓温军粮食补充不到,而长安又坚城不好打,最终只好退兵,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第二次伐羌人姚襄。姚襄是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建立后秦的姚苌之兄。他早先投归东晋,后又叛晋,招纳流民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移屯许昌,即今河南许昌西南。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为解除姚襄对洛阳的威胁,自江陵北伐,进据鲁阳,即今河南罗山,溯伊水而上,击溃姚氏。姚襄西走关中,为苻坚所杀。桓温一鼓作气,收洛阳,取许昌。次年,上疏朝廷建议还都洛阳。疏中说:“北方人民盼望东晋北上,还都旧京,不仅顺应人民心愿,也可名正言顺发号施令,少数族统治者必不诛自灭。”但是东晋在江南统治已近五十年,大族子孙繁衍,丘垅成行,不愿离家北上。

无可奈何,桓温只好重回南方,不久洛阳即被前燕慕容氏所占。第三次伐前燕慕容氏。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发进攻前燕,到达枋头,即今河南俊县西。慕容晔准备弃邺而走,可是桓温未及时进攻丧失战机,以致燕军以虎牢以西相许求救于前秦,得到秦军帮助,慕容垂趁机阻击,切断了桓温的粮道。桓温几面受敌,粮既尽,又闻秦兵将至,被迫退兵,中途遭燕军骑兵截击,死亡三万多人,大败而归。东晋收复的淮河以北地区又重新丧失。


桓温在第三次北伐前后,由于在东晋朝廷内部斗争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于是所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就想要篡权称帝。他想借这第三次次北伐提高威望,然后再篡位,结果失败,反而威信下降。参军郗超献计要他学西汉时期的霍光手段,废除现在的皇帝另立新帝,然后自己登基。

桓温听完觉得有道理,毕竟自己已经是花甲之年,必须加紧行动。于是在东晋太和六年(371年),把在位的司马奕废为海西公,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大肆诛杀异已。简文帝时时担心自己也像司马奕一样被废,在位两年就忧愤而死。


司马昱病重时留下了遗诏,要太子司马曜继位,断了桓温称帝的梦想,司马曜就是后来的东晋孝武帝。桓温本以为司马昱会把皇位让给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大失所望,

政治上政权分立,战争频繁,主要的战役有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北方又再次陷入了分裂的局面,后来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经济上主要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冯太后和孝文帝进行改革;社会上主要是西晋八王之乱之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肥水之战,这场战争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场战争,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争前秦失败以后,前秦分裂成了很多个国家。
魏晋南北朝发生的大事有:曹丕废汉自立,建立了曹魏政权,还有以五万胜四十万的淝水之战,南方五省制分权发展,为之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玄学走向衰败,儒学重新复苏。
发生过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各个王爷开始互相讨伐,最终引来胡五乱华

魏晋 南北朝 五代十国有哪些著名人物 及其故事

1、魏晋南北朝指的是三国曹丕建立魏国到隋朝统一这个时期,现在历史上通常讲三国两晋南北朝。
①魏晋时期
魏是三国时期的曹魏,由汉丞相曹操打下基础,曹丕篡汉建立。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东晋(这个时期北方正处在五胡乱华时期)
著名人物:魏晋时期有著名的“魏晋风度”传颂,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其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故事: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②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著名人物: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
故事:开创北魏,励精图治,参合陂之战击败后燕,打败袁纥部,灭西燕,击破刘显 ,攻灭刘卫辰,打败高车三十余部
2、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等十个在中原周边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
著名人物(因为太多,列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①朱温:后梁太祖。五代十国后梁建立者。其父早死,他幼年随母在萧县地主刘崇家当牧猪佣工。黄巢起义时,他前往投军,转战南北,逐渐升任为大将。黄巢攻入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奉命进攻河中,却屡被击败。他多次请求黄巢派军增援,不被理睬,随即归附唐朝。唐朝任命他为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改名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
②李煜:南唐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希望可以帮到你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南北朝,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386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完全崩溃。虽由南朝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对付南朝。后期在六镇民变和河阴之变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又形成了权臣高欢专政的现象。北魏分裂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 。

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宇文阐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扩展资料:

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汉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汉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

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

魏晋南北朝发生过哪些事情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东晋时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流的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系统和创造性。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不但没有中断,相反,却有较大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不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於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於西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於西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1年,刘备称帝於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州、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西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於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西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
好多事,能不能具体一点!
本文标题: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470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想听故事了,和前任复合以后,你过得好吗奥拉星有小说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