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具体了解一下小说基调

发布时间: 2022-10-08 14:00: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2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反省国民的性格,批判旧的制度和文化,基调是悲观地反抗!《...

想具体了解一下小说基调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反省国民的性格,批判旧的制度和文化,基调是悲观地反抗!
《呐喊》和《彷徨》是反应了社会底层的民众的无奈生活和内心的挣扎,社会变了,但人民受旧文化的压迫已经形成了惯性,偶尔会有人反抗,但那好像太微不足道了。

小说里的基调是什么意思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

《卫斯理》系列的四大基调(读书笔记)

文/小关平

————

倪匡是个极爱写作之人,其笔下的卫斯理不仅是个对任何稀奇古怪事物都抱有兴趣的传奇人物,也是个文笔很好的作家,这是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致敬。

其小说类型也变化万千,几乎涉及所有的通俗小说类型,而其最有名的就是科幻小说。但他写的又不是纯粹的科幻,还杂糅了许多其它内容,比如科学探索、神秘事件、奇闻怪谈、宗教巫术、时事政治、案件推理、哲学思考等等。

《卫斯理》系列以中篇为主, 每一篇抓住一个主题来写,从一件不可思议的神秘事件进入故事,引发一连串探险与推理,最终解开谜题,并得到主题的升华。

我认为《卫斯理》系列主要有四大风格基调: 科幻、探险、悬疑、推理 。

————

△科幻与探险

说到探险与科幻的结合,首先想到法国科幻大师凡尔纳。《卫斯理》系列或多或少借鉴了凡尔纳讲故事的手法。

举《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为例,缘起海上漂来的一个神秘漂流瓶,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邓肯”号开始了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探险旅程。书中,通过《泰晤士报》寻找格兰特的家人,机缘巧合误上航船的地理学家,结识当地的土著神枪手等情节,看过《卫斯理》小说的读者都会觉得似曾相识(比如《虚像》《沉船》),这种解谜加探险的创作要素被倪匡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习惯借用西方小说中的模式,甚至很多作品就直接发生在国外,由外国人(欧美、西亚和东南亚居多)担当某一故事的线索人物,给人浓郁的异国小资情调。 当然也有穷酸潦倒的人物,或隐藏于崇山里,或出现于大漠中,或是土著族人,或是教会密宗,嬉皮士、毒枭、妓女、杀人犯应有尽有,继承了凡尔纳一贯的人物创造模式。

倪匡对待科学研究并不苛求严谨,这是与凡尔纳小说不同之处。 凡尔纳是带着西方科学精神去写作,倪匡则加入了东方神秘学说。 国人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不太会出现布鲁诺那样的殉道者,而是易于接受倪匡这种思路。

中西合璧、洋材国魂的风格,在手冢治虫、宫崎骏、金庸等大师的作品中也得以展现,我在“金庸研究”和“动漫札记”专栏中都会详述。

————

△时代背景

《卫斯理》系列加入了很多真实的时代背景,比如大国争霸、中东战争等等,涉及敏感话题虽加以隐喻,但聪明的读者都能心领神会。

像《指环王》这样的魔幻小说,以完全架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看似天马行空,十分自由,任凭作者虚构和想象,但由于完全不受限制,反而不如富有真实时代背景的小说读起来那么亲切可靠。

倪匡善于建立影像,他所描绘的事物,详细入微,恰如其分,加上常用第一人称,读来如同亲自去书中经历了一番。有些硬科幻动辄就将时代定为几千年后的未来,让人感觉飘渺虚幻,不易代入。

————

△生活化

将科幻小说生活化,是倪幻的巨大特色。

倪匡很少直接写异国他乡,往往先从身边常见的小事着手,从一点点不对劲和怪异中慢慢摸索和调查,再引出那些巨大而遥远的人物和事情。最后,又扩展到终极话题上来,比如对历史、宇宙、人生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相比西方冒险家(如凡尔纳、达尔文、洪堡)追求的探险经历,中国人其实很难体验那种远程旅行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对自然和地理的见识也必定少于他们,但倪匡在小说中尽力避开了这种劣势。

他不是为写探险而写探险, 他的每个故事总有一个主题,大凡都在书名或自序中得以展现,然后围绕这个主题逐步丰满故事,畅想灵感, 所以探险经历是否详尽具体,地理位置和物理学原理是否准确无误,都不是最重要的。

倪匡的书迷大多都是被这种大胆而独特的创意所吸引。

————

△恐怖惊悚

说到倪匡小说的悬疑色彩,也可以用“恐怖”二字代替。

比如《影子》,涉及推理较少,总的来说就是一部惊险小说,并没有引发太多对人类的思考,却依靠古宅中“闹鬼”事件把读者代入了诡异的气氛之中。

看卫斯理与许信大闹古宅的经历,就感觉看一部探险类的电影。如果纯粹是闹鬼,也没什么可怕,闹鬼一说基本属于无稽之谈,道听途说大可不必为信, 但倪匡将“影子”作为一种生物形态,拉伸扩展到人类世界之中,这就不仅是荒野村言,而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奇妙的构设,大胆的想象,读来若有还无,活灵活现,真的担心起自己的影子是否会不按规律移动,甚至出现“正在看着自己”的恐怖景象。

这些书最好不要在深夜独处时读, 我北漂时独住旅店,临睡前读了卫斯理的《芒点》,结果吓得连灯都不敢关。因为去关灯要经过一片镜子, 看过《芒点》的朋友都知道镜子在那本书中有多可怕 ——最后只好一夜开着灯睡,可想而知卫斯理的故事恐怖到什么程度!

不得不佩服得说, 他和金庸都是以假乱真的高手。读者中有人相信郭靖、杨过真有其人,也有人相信影子能够思考,狐狸会不断缩小,电梯会无止境上升!

————

△侦探小说

举《合成》为例,这本小说用残酷的破坏性事件反衬部分科学家的无道与荒谬,有种《弗兰肯斯坦》的意味,看得读者不寒而栗。

那个从出生就是白痴的亚昆,被誉满全球的教授改造,用猿脑取代本来的人脑,更惊悚的是用螺丝钉钉上脑壳,方便他和助手随时取下来观察实验。这种反人道主义的行为成了倪匡反讽的对象,借助一连串神秘的住宅破坏案件和恶性凶杀案件,来阐述这个“变态凶手”其实是最可怜的“受害者”,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卫斯理小说常给人带来思考, 它一方面以神秘离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一方面又使主题升华到人性高度,提醒人类不要任意妄为, 正是这种双管齐下的创作手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读者为之着迷。

阅读《合成》的前半段章节中,倪匡大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侦探连续剧的情节。

从教授迟到的失常举措,到变成受害者被杀,警察介入调查,疑凶被捕,委托人发现疑点找到卫斯理,抽丝剥茧的调查取证,嫌疑人离奇自杀,重要线索的发现,凶手与受害人的本末倒置,谜题的最终解开等等,一连串的推理随着情节的发展真相大白,很像《刑事侦缉档案》那样的侦探剧。

虽然乍一看,很多故事都卷入了层层迷雾的推理之中,有着奇妙循环的案件,但解谜过程又逐渐把视线引至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解释之中。它不同于一般规律下的侦探小说,有着符合科学逻辑的案件推理及分析,虽然一再使用逻辑推理,但推理的内容却并不理性。

比如多次出现的“密室失踪”现象(《消失》、《尽头》、《贝壳》等),最终的解释并不是现实中的正常推理,与“密室之王”迪克森·卡尔设计出的五十余种密室类型相比,倪匡有着自特有的倪式解谜法。

————

△谜团陷阱

卫斯理每部作品都是从悬疑的线索引入,世间百态,无奇不有,离奇地深深超出了人的想象空间,却又都能自圆其说,用“科学”去解释其道。 这与西方文学中的魔幻以及中国古代的神话不同,那种虚构可以让作家任意挥洒,天马行空,而倪匡的书目的是想办法让读者信服。所以当读者看到最后发现理由和解释太过牵强、不符合逻辑、也难以推理出结论的时候,就会认为这个故事虎头蛇尾。

看卫斯理小说,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只要阅读几行字,就可能被大师的高明骗术骗进去,在一大堆谜团里面绕圈圈,跟着他所阐述的种种巧合,体验废寝忘食和欲罢不能。

之所以读者被他吸引,大抵因为倪匡写得都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奥秘,比如生命的形式与奥秘,人生的终极意义等等。 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知道的,读者会将他笔下的世界和现实做一比较,寻找其中的关联,看看是否真如其所说。这种与生存息息相关的联系,将作家和读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

△风格变化

双子座总是追求新奇、变化,聪明好学,古怪机灵,爱好广泛,博而不精,倪匡正是这样的男人,让人佩服,也让人头疼。

《卫斯理》系列的创作几乎跨度了倪老一生,所以也就出现了风格多样的现象,在《卫斯理》系列之上有科幻系列(还包括原振侠、罗开、年轻人、非人协会),科幻系列之上是各种类型的小说,小说之外还有散文、诗歌、剧本、随笔等,可见其涉及门类之广。

别的暂且不谈,仅《卫斯理》系列就有各种不同的风格变化,从最初的江湖传奇转至了将科幻、探险、悬疑、推理、解谜、武侠、政治、间谍等各种元素包容一体,可以说是“比科幻故事有趣,比探险故事有理。”

再看其《黄金故事》《笔友》《命运》等故事的写作手法,各有不同,不断追求形式上的突破,挑战已有的倪式风格,另辟蹊径,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少新鲜惊奇,有几部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的典型。

————

△知识、智慧、想象力

我最佩服倪匡的无疑是他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我也惊叹他能如此准确合理地运用知识。倪匡笑谈自己仅是依靠桌旁的一本百科全书,加上一丁点想象,便造就了这么多本被我称之为神作的书。但这只是他的自谦和幽默,倪匡其实有着丰富的阅读量和阅历。

无论是自然知识还是社会知识,在卫斯理的小说中,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最适合的段落里。现在每人拥有一部手机或电脑,想打开百科全书查阅各种知识轻而易举,但在没有才华的作家笔下,这些知识只是不同字符的排列,就算勉强套入了自己的作品中,也只能算堆砌知识,而不是学问,不是智慧。

倪匡对各种知识是真正深入了解和理解的,正如他那许多业余爱好一般(养鱼、种花、集贝壳、木工、烹饪、古典音乐等),浑然乐在其中。 有了生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虽然倪匡到了老年有些江郎才尽,但他一生贡献给读者的却是数不清的财富。不谈这么多焦点话题、科学设想、人性解读,就是这种写作风格模式的创建,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也是一代巨人。

希望想当作家的人都能像凡尔纳、杰克伦敦、法布尔、埃尔热、倪匡等人一样,真正走进这个世界,探求虚幻与现实合而为一的超然体验。

————

△细节描写

倪匡把主人公“卫斯理”吹得神乎其神,他所谓的那些“真实经历”,十有八九都是凭空想象:

他有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又擅长武术的妻子?

岳父大人是名震江湖的传奇老大?

女儿是个野性未驯的奇女子?

通晓不知道多少国家的语言及冷门方言?

可以与很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军事长官称兄道弟?

身边有研究各种学问的朋友?

他的一生经历是很多人几辈子都遇不到的。

但是,不得不佩服先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他能将每一件事情说得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准确。

他的好友金庸在写《倚天》的冰火岛时,也仿佛让读者跟随镜头走进了北极的神秘境地之中,兼具火山与冰川的奇异宝地,在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携手共探之下,终于成为一家三口的隐居之所。

金庸果真去了那里?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对于没有去过的地方能描写得如此真切,这只是看书多的缘故吗?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天才。

倪匡在每本小说中都很具体地描述环境,加之长期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进入他的时空之中,流连忘返。

————

△宗教色彩

西方文学常带有宗教色彩,这和他们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历史有关。在不具宗教信仰的中国人笔下,这也是难以涉及的门槛,作家们没有那种文化底蕴,也懒得去写。即便有些人对欧美和西南亚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感兴趣,也都浅尝即止,只懂肤浅皮毛。

倪匡有一个独特的宗教观,融汇贯通许多宗教思想,再结合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独特理解,逐步在他的小说中完善而成。其中佛教(无论大乘、小乘、藏传)对他的影响似乎最大,再加上略带迷信的巫术(中国原生道教和少数民族蛊术)和西方神学,成就了一种没有系统可言的混合思想。在科学和宗教之间建立起辩证思维,是有别于大多数中国唯物论作家的。

————

△主流文学

至于倪匡的小说是否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主流文学,这问题可以讨论,也可以说并无讨论必要。

首先,要理清雅与俗的关系就很困难,在中国古代,只有诗歌、散文堪称“高雅”,戏剧、小说都被称为通俗文学。《三国》、《水浒》这些如今被列入世界名著的文学作品,当年不过是说书人的民间艺术,打发百姓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

可见是否登堂入室,不在于非要字字斟酌,句句名言。倪匡常为人诟病说其小说过于芜杂泛滥,不够精益求精,我觉得在那么多龙蛇混杂的类型小说中,能够把科幻写得如此好看,已经很难得了。拿世界级小说来比较,《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也不见得有多么精炼,可是依旧是名著。

————

本来想从卫斯理小说的四大基调入手来写这篇文章,但写着写着,就发现研究倪匡的小说头绪太多了,稍一不慎就形成枝叶繁多的森林。

倪匡的世界和金庸的江湖一样,博大精深,还需要慢慢阅读和研究。

————

1 倪匡(中国)《卫斯理系列》

2 黄易(中国)《凌度宇系列》

3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宇宙连环图》

4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圆形废墟》

5星新一(日本)《喂——出来》

6田中芳树(日本)《银河英雄传说》

7爱伦·坡(美国)《瓶中手稿》

8斯蒂芬·金(美国)《小丑回魂》

9儒勒·凡尔纳(法国)《海底两万里》

10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英国)《时间机器》

11 刘慈欣(中国)《三体》

12 王晋康(中国)《生命之歌》

13菲利普·K·迪克《全面回忆》

14乔治·奥威尔(英国)《一九八四》

15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我,机器人》

16筒井康隆(日)《盗梦侦探》

17丹·布朗(美国)《达芬奇密码》

18何夕(中国)《六道众生》

19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美国)《2001太空漫游》

20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美国)《星际迷航》

21 玛丽·雪莱(英国)《弗兰克斯坦》

22 韩松(中国)《红色海洋》

2021-12-30初稿  2021/2/6修改

为全文定下基调'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同学们,你可知道失败的作文除了因审题、立意、选材上失误造成的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吗?告诉你,是“表达”的失误?
要想写出一篇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优秀记叙文,光靠单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才行。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各有各的功能:
记叙,就是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叙述的作用是: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或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基础或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内容或意思。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①具体描绘出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形象地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可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引发或加深读者对人、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更具感人的魅力。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的在记叙文中的作用:①用于文章开头,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②用于文章中间,主要是起过度与衔接的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③用于文章结尾,则是为了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揭示中心、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它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都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突出和深化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渲染气氛,贯通文章意脉等。
说明,即用简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或把人物的经历、特点等表述明白,使所叙的人、事、物更加清晰。
因此,如果单一使用,表达效果也会很单调,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才能使作文达到“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的良好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一篇记叙文就只用记叙这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无论你是写人还是叙事,都会显得平淡无奇,枯燥无味,令人难以卒读。而只要多结合一些描写,你的文章就会“活”起来。因为,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可以更具体更形象地告诉读者某一情节或情景;所以,只有在记叙中结合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你所叙述的人或事,才会具体而形象生动,并使叙述语言充满灵动的色彩,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再想一下,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是一味地议论或抒情,那么,无论你的议论“议”得再深刻再精辟,你的抒情“啊”得再勤,感叹号用得再多,读者也不会被打动;反而会觉得你“议”的是假话空话,你“抒”的是虚情假意,是在作秀。理由是他不懂你的观点或感想从何而发,你的感情或情思由何而生。因为,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与依托;所以,只有将议论、抒情与记叙、描写相结合,才能让读者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事,并从中触摸到你思想感情的脉搏,领会到你的感受和情感。这样,读者自然就会对你的文章产生观点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你的文章就能真正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时该如何发挥每一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又该怎样综合运用它们才好呢?虽然人们常说“文无定法”,那是指写作不能有固定的格式,否则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你可不能误解为写作时可以“无法无天”,前言不搭后语,说话自相矛盾,更不能信口开河,信马由缰,信手乱写一通。因为,虽然“文无定法”,但语言的表达还是有其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至少要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和理解习惯。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应当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明白,更要根据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以及各表达方式的定义和作用来选择、组合与运用,使我们作文的“表达”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总的原则,不可忽视。
下面,就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范例(附后)来说说表达方式可以怎样综合运用。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①先叙(描写)后议(抒情)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主要内容是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先叙(描写)后议(抒情)。例如第⑤--⑦自然段叙述的是第一个故事——“松骨峰战斗”,在记叙战斗过程中主要结合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有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一“最壮烈的战斗”。之后,在第⑧自然段,紧接着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突出赞美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起到在“叙”的基础上以“议”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②先议(抒情)后叙(描写)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三小段,主要就是运用议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起到扣题点题的作用,又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同时也起到引出下文三个故事的作用。
③边叙(描写)边议(抒情)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每个故事的后面,都紧跟着几句或一小段的议论抒情,这是很典型的有叙有议,边叙边议。
④先议(抒情)再叙(描写)后议(抒情)
这第④种组合方式,《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称是最典型的范文。特别是最后的结尾段更是不惜笔墨,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饱含情感地赞美志愿军战士无私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再次强调“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篇末点题,震撼读者心灵。
对于任何一篇记叙文而言,叙述就像是骨架,撑起文章的整体;描写就像是血肉,使文章内容丰满鲜活,形象生动;而抒情与议论则是灵魂,有了它们,主题才能得以揭示,情感才能得以渲染,文章才有了生命……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我们笔下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醒人耳目、令人感动、启人深思。
开始时你可能觉得很难,不要怕。我们可以从“片断练习”写起,渐渐地再扩展成篇。记住,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同学们,只要你动手去写去练,就一定能行!

怎样确立文章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有哪几种?

有些青年学生经常为自己不善言谈和交际、性格内向而苦恼。有的是多年养成的性格。那么能改变这种性格,培养起善于于交际的能力吗?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话其实并不完全对。“难移”,并不等于不能移。人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人交际的频繁和社会实践的增加、知识面的拓宽,个人的观念、意识以及性格都会有大的变化。只要你有意识地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则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要确立信心,摆正位子,寻找自我,正确估价自己,不可盛气凌人,也不可妄自菲薄,不可没有自尊心,也不能被自卑感压倒。应该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改变内向性格、学会交际的办法还要扩大自身的信息量,多读书,多看报,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扩大事识面开拓视野,注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如打球、书法、
下棋等,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增加交往,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性格。
在性格塑造方面,可以作以下努力:首先,要使自己让人喜爱,并希望成为其他人的好朋友。(1)遇上烦恼时不妨假设正处在快乐逍遥的状态,久而久之,自然可养成乐天的性格。</P>
<P> (2)尽量利用空闲时间作自己喜爱作的事,参加不同的活动,这样可以扩大交际圈子,增长见识。</P>
<P> (3)将日常感受、愿望和梦想写在一本“秘密日记”内,这不但有助于解除烦恼,还有助于学习如何表露内心感受。</P>
<P> (4)对自己不奢求十全十美。另外还要注意本身的幽默感。
</P>
<P> 其次,在着手于他人建立友谊前,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他人能不能令您感到愉快。</P>
<P>(1)要持友善态度。</P>
<P>(2)接纳他人的性格和观点,不可强求改变他人。</P>
<P>(3)注重个人风格,不可一味向朋友作出奉献,朋友相交要以互助为原则。</P>
<P>(4)向朋友叙说你的感觉和想法,但因注意彼此相交的深浅程度,以免出现尴尬局面。</P>
<P>(5)要明白真正的朋友有这样一些特点:不会贬低你来抬高自己;会保守你的秘密;不会恶言中伤你,不会介意你的衣着如何;不会断然断交。</P>
<P>(6)要有乐于变化的心态,时时准备变化、变革,要有伸缩、创造性,要有民主、平等的性格和守法、守诺的精神;要使人个技能不断提高和善于自处。现代人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前途与生活,最根本是靠自己的技能。这是当今具有时代感的特征。
</P>
<P> 另外,在社会交际中运用语言交谈的同时,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非语言因素。何为非语言因素呢?是我们交谈和交际过程的动作、表情、环境等,这些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交际。
练口才的方法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我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几个好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①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回答者:lizhonggeng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17 17:34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您的帮助,说的太详细太专业了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6 个人评价

50% (3) 不好
50% (3)

其他回答 共 1 条

看书就是最好的办法 看书时可以丰富你的语言能力 在看书时你可以直接大声朗读出来 这样即能对口吃有帮助 还可以增长你的语言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标题: 想具体了解一下小说基调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304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想要一些精彩的小说剧情,大家可以帮帮我吗有没有又恐怖又搞笑的小说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