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文学作品让你体会到了单纯语言的魅力

发布时间: 2022-04-06 08:58: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88

文学的魅力你的看法,最好短一些.都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对于文学的魅力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说文学像一颗光芒四...

哪部文学作品让你体会到了单纯语言的魅力

文学的魅力

你的看法,最好短一些.
都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对于文学的魅力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说文学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那么它的魅力就像明珠发出的千万缕光芒,至于你是被哪一缕慑去心魄就因人而异了。

对于我来说,我将文学的魅力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从创作者的角度,再来则是从阅读者的角度。

不知其他人是否曾经试着写些东西,我就总试图写些小说一类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文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挑战。其实无论写些什么,总离不开故事和人物,想要把文章写下去、写得好,更离不开对故事的结构和人物内心的思考挖掘,这是一个很复杂很有难度的事情。当你面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时这种复杂性尤为明显,这须要创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大胆的想象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要触及内心美好的经历和感受,同样也无可避免地要挖掘自己内心丑恶阴暗的一面来丰富笔下的人物。从某种角度来说,创作成为了一个深入认识自我的过程,这是在写作中一点一点发现的。所以,我觉得创作就像在写自己的心灵世界,能否正视自己的内心就是文学创作是对你我的最大挑战,就是吸引我总想写点什么的那种神奇力量。

而从另一个角度想,文学为什么又能征服读者使之沉溺其中呢?我想那是因为文学作品承载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经历了作者的内心历程,从而体味了不同的人生。当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经历与阅读者本身经历相似时,那是一种“海内存知己”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的共鸣;当作品中描写的是自己从未经历或永远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时,一种新奇的快感就会油然而生。尤其当我读到作品中有那些我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事被主人公不受约束地去完成的情节时,我就会觉得十分痛快,好像心愿得偿一样。我想文学对于读者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把你不能做、不敢做、永远也不可能遇到的经历展现在你面前,植根于你的心灵,让主人公为你一一完成、一一体验,再以优美的语言让你沉醉其中并流连忘返。文学让你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贵贱,逾越一切隔阂去经历不同的人生,去做任何你能想到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它是穿越时间隧道的旅票,是开启不同时空大门的钥匙,带你结识那无数的川流于历史和未来、现实和虚幻的人物;它就像一粒神奇的糖果,引领你品味悲欢离合,让你如痴如醉,且歌且叹,或凝眉深忧,或开怀高歌……

如果说文学的魅力是无穷多的,那么对我来说,它的魅力就是分享不同的心灵历程,探索各异的内心世界,尝试无数的迥异人生。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我,或者说每部文学作品都是在讲我的一个故事,还有什么比这更吸引我,更能征服读者呢?
文学有低俗与高雅之分。文学的魅力,可谓大也可谓小,关键是看你的前件是啥。如果你的前件是:你是一个低级无趣之人,那么就算文学发出无限的光芒来指引你,你也只会沉于那些腐化了的山寨文学;反言观之,你是一个志趣高雅之人,那么文学的魅力就会如涛涛江水涌向你博大的心胸,此为阳春白雪型。总之其魅力界限无法用一确定值衡量,需要逐渐探索
我暂时不喜欢读小说。但我喜欢读诗歌,读散文,特别是描写自然山水,表现对大自然和生命热爱的文学。在这些文字里,我可以静下心来,通过文字跟作者做朋友,就在那么一方桌上跟全世界的文学家们做朋友谈心。我体会他们的情感,我自己抒发着自己的同感,自己也有时表达对他们情感的不支持。跟他们接触的日子,也许是披着晨雾,等着朝阳的清晨,也许是守着静谧夜色,吹着清风的台灯下,在这些日子里,我觉得我的心变大了,我变得喜欢自然,变得乐观了,积极啦。当然我不喜欢滥情文学,不喜欢消极悲观的诗词。这就是我对文学的经历体会!谢谢
是思想的精灵
是情感的依托
是一切你愿意去描绘去表达的人、事、物的载体
是一切已存在或还未存在的现实的虚拟的表现形式
只有热爱文学的人才懂得她的魅力,才能形成自己对她魅力的独特见解
你好,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文学魅力就会越来越浓郁的,文学的魅力真的很美
望五星采纳

文学的真正魅力是什么?

我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都说我们这个年代,文学已经死了,诗歌是下半身的诗歌,小说是砸钱或是被钱砸的小说,散文是无病呻吟的散文,杂文谁写的谁看,议论文高考的时候套套路就好。
然而,为什么还有人那样迷恋文学呢?如果你见过我们的老师讲课,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讲文学的时候眼睛放出的光芒,脸上绽放的微笑。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这样高兴,我用心去体会了一下,也许找到了一点点答案。
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回忆和憧憬这两样东西,无可避免地成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支柱。回忆无论是痛苦的还是高兴的,当它转化为文学作品,它就具有了被分享的可能性,同时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宣泄。文革时期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痕,于是文革之后,当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伤痕文学。里面的受苦受难的人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也是他们耳闻目睹过的真实人。这种痛苦,只对某个人诉说是绝对不够的,因此出版成书,让千千万万的人和他一起落泪,一起体味他的痛苦,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某个时代。
另外,真正的文学是和政治分离的。正是这种分离,使人们脱离了压力,心灵才得以净化。但凡和政治挂钩的,盖棺论定,都不是好的文学作品。因此真正的文学作品,使人心灵净化的同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对人生的感悟超越原本的自我。
还有就是希望。文学作品是不完全和现实相同的,哪怕是现实主义作品,一样注入了作者的观点,和适当的加工。这些脱实的地方,有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预测,使人们拥有一种心灵的寄托。现实总是残酷的,但是未来是可以好的,总会好的!
文学的魅力,不可能说得完说的清楚。以上是我自己一些观点,希望你也能有所感触。
文学就需要文字来表达,怎样表达一个思考的过程,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文学可以很美,也可以把丑陋的事物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文学是一股永不枯竭的甘泉,这,便是她的魅力吧!
文学就是对话,好的文学作品达到的境界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自由的对话,而真正传世的文学作品是让读者读的时候感到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而我们读文学作品时也是这么一个过程,一开始是和作者对话读完后是对自己心灵的叩问。有时一段话一个词都能触动你内心的最敏感的情愫,或忧伤或欣喜或无奈或庆幸,世间的千滋百味你都能在文学中找到,它是你精神的寄托是你内心倾诉的对象是你努力奋发的力量,当你真正融入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时候你才会真切的体会到做人的快乐和悲伤.......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学
文字学问
脱离了文字就不叫文学了
文学不是指你懂得的历史有多少,或者说你知道多少的文学大家,无稽之谈。说白了就是你对人生的感悟,并用你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别人懂得。
语言在人之间的交流上是主要的方法,所以文学有着影响人类之间关系的作用,也能引导着人理解生命的作用
自己写些东西能让自己的心情有很微妙的变化..

这才是魅力所在.

语言的魅力

  语言,通俗地说就是我们说的话。从古至今,从文言到白话,语言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作为一门艺术,在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它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是无限的。

  一、温文尔雅的文言
  古人说话比较简洁,通常一个字就包含多种意思。比如“非礼勿视”,“非”即为“不是”,“勿”即为“不要”,至今我们用的“勿忘我”中的“勿”也是用此意思。文言用字精简而讲究礼仪,例如“令尊”、“令堂”、“犬子”、“鄙人”等,所以这些称呼在我们这个时代仍被袭用。含蓄婉转,又是文言所表现出来的另一魅力。多少大诗人的诗词歌赋被千古流传,“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比喻说话人另有用意,“宝剑锋自磨砺出”用来激励人刻苦磨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许多校园里“规矩成方圆”的话往往被当成校训,勉励学生。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已不在使用文言,但成语作为一种词汇仍广为流传。我们常说“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某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就是古汉语在现代社会中折射出来的魅力。

  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现已不通用文言,但是文言还是带给我们无限的语言力量。有人说用文言是倒退的表现,我却认为,继承老祖先留下的优秀的遗产是对时代的肯定和推动,先有继承再有发展,若无文言,何来白话之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工作的张中行先生在《关于学文言》一文中这样概括——“不能不读”文言的理由:(1)总的说,到目前为止,汉字的典籍,绝大多数是用文言写的,这份文化遗产,如果想继承,就不能不学会文言。(2)历史是连续的,为了现在和将来,我们必须清楚了解祖国的历史,这就不能不学会文言。(3)有不少与历史有关的专业,想研究,都必须读文言典籍,例如研究经济史就不能不读史书食货志,研究中医就不能不读《伤寒论》,研究文学批评史就不能不读《文心雕龙》等等,这些典籍都是用文言写的。(4)不搞有关历史的专业,或行有余力或安享清暇,会有欣赏文学艺术的要求,其中很可能包括读《楚辞》、汉文、唐诗、宋词等,这也就不能不学会文言。(5)从事写作的人,或只是常常拿笔的人,需要从各种名作中吸收营养,这各种名作中不能开除文言作品,因为这是土产,而且丰富,容易吸收利用。

  二、秀色可餐的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像个美丽的女子,细细看来秀外慧中。

  文学语言可以说是语言中最美的一种。它可以有华丽的辞藻组成最美丽的语言;它可以有平实的文字组成最有感情的语言;它可以透过文字表达出说不出来的感情;它可以有一长条的排比句式表达最强烈的感情……白描是它的看家本事,比喻是它最拿手的本领,反问是它的武器,感叹是它的盾牌……“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有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着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这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我想只要读上这样一段文字,你自然便能感觉到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了。
  文学语言也是与时俱进的。作家及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何在?答案常常在于一种无法同化的原创性,或是一种我们完全认同而不再视为异端的原创性。在文学语言的殿堂里,那些只是老到流畅,读罢使人骤生“思古之幽情”,更有甚者会让人感叹“某某复生”的文字,恐怕是无法令这个时代的人倾心的。一成不变的美终究会让人倦怠,文学语言这个天生丽质的美人,怎可让时代抹杀它的资质。所以文学语言也在创新,最直白的感受是让人“眼前一亮”,倘能做到让人“眼前一亮”继之以“再亮”,也就接近大功告成。毕竟,在文学世界,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一张老脸更令人不耐烦的了。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青少年作家,就凭着他们的桀骜不逊的个性,将文学语言把玩得游刃有余,吸引不少读者,摆明了就是一副基因畸变之象。

  三、大器晚成的影视语言

  “IP、IC、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如果一定要给它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熟悉电影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些都是电影里的经典台词。我们是生活在时代前沿的人,感受着这个时代最新鲜的东西,影视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语言也就在我们中流行起来。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为许多人流传,我想有自然有的魅力:它包含了大量的幽默元素,“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用此话表扬你身边的人,他会乐晕;它富有生活哲理它浓缩了现实生活,“这夫妻啊,只要能不离,就尽量不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有了孩子,婚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了,就是三个人的事了。”;它以情动人催人泪下,“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其实,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有必然的联系。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均隶属于“艺术”语言之列,只是各自的表现方法不同而已。文学语言是用文字——书写符号或印刷符号表达出来,主要用文字符号来造型。而影视语言不但有丰富的画面来填充,并且由人带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比起文学语言,影视语言更富有生命力。所以,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讲究效率,追求多元化的时代,影视语言更容易流行起来。

  语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我无法想象这个世界没有语言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我根本就不能写下以上那些文字。也许,这就是语言表现出的魅力,我无法抗拒,我必须接近它,运用它,它使我表达出我的思想,我也想用我小小的力量反映出它无限的光彩。
如果想要提高语言魅力,关键是多学习,同时多实践,慢慢的提高不要过急。多读书,同时多向周围的人学习,从生活中逐渐的提高逐渐语言的魅力。祝你好运。

结合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谈谈“文学是语言艺术”的理解!!急急急急!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谈论文学最好从谈论文学语言开始;提高文学感悟力,应该从提高语言感悟力开始。

语言真是神奇,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类丰富多彩、浩渺无限的内心世界;它能打通文学与其他艺术部类之间的联系,在作品中呈现画面美、音乐美;它能引导读者进入作品意境,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由此产生喜怒哀乐愁怨思……当然它也有“不足”,它只是诉诸视觉的一个个文字,或诉诸听觉的一个个语音,它没有真实的画面、声音,不提供多种感觉的直接享受,它是虚拟的、空灵的,对于不懂“这一种”语言的人来说,对于语言感受力低下的人来说,它是一堆“乱码”,是一个看不清或看不见的未知世界。下面就开始我们满目风光的文学语言考察之旅吧。

一、怎样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许你对这句话不陌生,可你对这简单的一句话当中的深刻意义领会多少?你对“文学”“语言”“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考过吗?这句话可以推导出这样几层意思:

文学属于艺术大家族中的一个嫡系。

文学是靠语言呈现的一种艺术样式。

语言是划清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标志。

文学追求语言的艺术化和语言的创造性。

从文艺学的观点来看,文艺或文学艺术大家族中的各种样式都自有其特异的存在和表现方式,按照它们各自采用的媒介和规则的不同,通常将文艺区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四个部类:

语言艺术:运用语言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即文学。

造型艺术:运用色彩、线条和造型等艺术媒介,塑造人们可以直接感触得到的艺术形象,如绘画、雕刻和摄影等。

表演艺术:运用声音的旋律、节奏或人体动作,塑造出诉诸人们听觉或视觉的艺术形象,如音乐、舞蹈等。

综合艺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材料、艺术手法和艺术规则,在舞台、银幕或荧屏上展现艺术形象,如戏剧、影视等。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也就是说,“文学的材料”不止一种,但语言是它的最基本、最有本质特性的材料。

二、文学语言有哪些主要特点?

文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科技语言、政论语言、公文语言,尽管它与这些语言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毕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将它自身与这些语言划分开了。

1.间接性

如果将“语言”这个概念“放大”的话,那么可以说,绘画使用色彩、线条“语言”,音乐使用音符、旋律、节奏的“语言”,电影电视使用镜头、蒙太奇的“语言”……这些“语言”都可视、可听、可触,创造的形象是直接的。而文学语言怎么样?它只是一个个语音或文字符号,不是形象本身,要经过读者视觉接收和大脑加工转换,才能在心里产生画面感、形体感、音响感、触感、味感……如鲁迅《故乡》开篇写“我”行近故乡时所见: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里展现一幅语言文字的“画面”,语言文字成为其中的传达媒介,读者先读语言文字,再在脑海里唤起“画面感”,产生阴晦的、苍黄的、萧索的隆冬严寒的印象;如果是画家或摄影师来反映这样的画面,必定是直观的,无须使用需要转换的媒介。

间接性在一定程度带来模糊性、未定性、多义性,这似乎是文学语言的“短处”,其实也是文学语言的长处。因为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填补其中的“空白”,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当中。我们常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人把它当作贬义语,而是把它当作文学、赏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加以认定的。

2.形象性

如果说间接性是相对于其他艺术种类而言,体现语言的一般性特点的话,那么形象性则是相对于其他语言种类而言,体现语言的文学性特点。

高明的作家、诗人有这样的本事,用语言文字把人物勾画得“活灵活现”,把物体状写得“纤毫毕露”,把风景描绘得如在“眉睫之前”,不仅如此,还能把人心深幽灵府描写得“千姿百态”,把抽象事物描写得“生动活泼”。你看“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读者脑海中唤起“视觉感”,一个“绿”的色彩,晕染了整幅画面、整首诗的意境,千古为人所称道。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种一字之妙、之精,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表现出来的。王国维还说:“欧公《蝶恋花》‘面旋落花’云云,字字沉响,殊不可及。”王氏颇有天才颖悟,觉出欧阳修词“面旋落花风荡漾”中的“声音感”,声音也是形象的一部分。

这里有一个奥妙,即作家、诗人写作时,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并且心尽量运用形象化的词语。正如王力所说:“形象思维是文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形象思维是用具体形象来构思,表现为语言则是多用具体词句,少用抽象名词。”“多用具体词句,少用抽象名词”,这就是奥妙,为我们欣赏文学和进行文学写作提示了重要的方向。

文学语言追求形象性、形象感,以至于我们常常把“形象化的语言”理解成“文学化的语言”。

3.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言“文学性”又一重要体现。其他种类的语言,如科技语言、公文语言等,纯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描述、说明事物,不需要表达言语者的情感色彩;而文学语言则非表达作者情感不可,只是表达的程度有高有低,表达的方式有曲有直、有隐有显。抒情性作品表情达意非常明显,至于叙事性作品,只要认真体察,也能捕捉到作者情感活动的线索、脉络。

回顾前面引述的《故乡》片段,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加了一句:“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非常直露地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即使作者不说这句话,“悲凉”之意也隐约体现,你看,“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不也透出几分“悲凉”气氛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以说,凡是好的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含有厚重的“情”。

老舍对此深体会,他说出了作家使用语言的要诀:“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壮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备这悲哀或激壮。比如说,我们若要传达悲情,我们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反之,我们若要传达慷慨激昂的情感,我们就须用明快强烈的语言。”(《我怎样学习语言》)可见,情感、情调是支配语言活动的轴心,语言是情感、情调的外化。

三、怎样理解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

世界上各种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之美,汉语也不例外,借用前辈王力先生的话说,汉语之美有整齐之美、抑扬之美和回环之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都是语言拟音化的结果,堪称音乐美。汉语的音乐美古已有之,古人的优秀诗文可付诸吟咏,响于口耳,可惜于今衰弱,文学语言的接受逐渐视觉化了。不过,如果我们细心地读,静心地听,也能感觉出白话文的种种音乐之美来。

1.整齐之美

就像音乐有音符和乐段一样,任何语言都有音节和语句。古汉语的音节都是单一的,每个音节的发音都有独立性,也有相似性,这就为音节的整齐组合创造了条件。一句话是由一个个单音节组成的,这句话里前后语音可能形成音节的相近似,比如“绿肥红瘦”“鸢飞鱼跃”,其中两两对称,形成一种整齐之美。推而广之,如果两句话意义相关,用词相近似,句长相等,那么这就是对偶句;如果在对偶句的基础上再多一些句子,就是排比句,当然排比不要求字数相等,只要求句式相同,个别字重复出现。对偶句和排比句也体现语言的音乐之美。试看这样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对偶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龚自珍《病梅馆记》)——排比

这样的语句读起来具有音乐感、旋律感。

其实,优秀的白话文也体现整齐之美,例如:

……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对偶、排比

2.抑扬之美

汉语的四声尽显抑扬顿挫,由四种声调组成的语句有无数变化的抑扬顿挫。所谓抑,指语音短促,带降调;扬指语音长扬,带升调。如此富有乐感,与音乐很相似。我们的祖先把古汉语抑扬顿挫的规律研究得深入细致,也把抑扬顿挫的声律美发挥到了极致。这主要体现在诗词平仄的运用上。试看下例: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晃卿衡》)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其中有的字在古代读入声,归到仄声里,我们不管它,仍可按今天的读音来读。读这种严格按平仄规则写的诗,要注意语音的长短、高低、升降的变化,平声上扬而悠长,仄声下降而短促,这样可接近于古诗本来的声律要求,表达抑扬之美,又不完全拘泥古人严格的格律。

在今天的白话诗和白话文中,平仄的要求不复存在,但汉语的抑扬之美仍旧保留,只不过是以现代形式呈现,变得更为粗略而模糊了。例如: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李乐薇《我

    平平   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 仄仄

的空中楼阁》)

首先,这些词语的平仄错落有致,创造了悦耳的声律,也许作者未必真的有意“遵循”了平仄律,而客观上却具有声律之美;其次,开头两个对称句,读起来短促,然后一个19字的长句,读起来舒张。如此变化多端,紧舒有致,创造了汉语新型的抑扬顿挫。

3.回环之美

诗中的用韵与音乐中的旋律回环有些相像,创造了语言的音乐之美。古代的赋文也押韵,现代新诗、新谚语也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同一个元音在句尾的重复。押韵对于诗文的效果,就是回环之美。

古诗词的押韵情况是显见的,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第二四六句的末字必须押韵,不过词的押韵未必如此,可能句句押韵,也可能三句押韵;平声韵和仄声韵分开,不像现在这样通押;还有入声韵,这是古诗词中特有的,入声现代普通话已绝迹,在现在某些方言中仍保留,情况比较复杂,不必深究,只要知道在末句出现是押韵就够了。入声韵的绝迹,属于“音变”现象,古代发音和现在所不同;不仅如此,还有其他的押韵,现代人读来觉得不押韵,但在古代是押韵的。总之,古诗词押韵较为分明,造成优美的旋律,给我们诵读带来很大的方便。

古代的赋和散文的用韵易于被忽略,值得一提。赋是押韵的,汉赋是典型的赋,我们读得少。如高中课文苏轼《赤壁赋》有些句子押韵: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如果细心地读,可以发现古代有些散文也间或押韵,如柳宗元《愚溪诗序》: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违”和“归”押韵,“夷”和“知”押韵。如果我们只看不诵读,是不容易察觉其中押韵的;如果多诵读,就容易读出韵味来。  

从现代文学语言的情况来看,语言回环之美主要不是表现用韵上,而是以词组和句子为运用单位,呈现多种形式。它也与语句的整齐之美相关,如前面提到的“黄酒之与白干……”就既有整齐之美,又有回环之美;它还有词句的小回环,自有一种旋律感,如“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前面提到的“十分清新,十分自然”,也是一种小回环。

当然,汉文学语言之美不止这三方面的内容。只要我们时刻牢记“汉文学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一信念,那么我们上语文课读课文,在课外读书报刊,都能体会到这种语言之美;我们平时说话,或演讲,或交谈,都会自然地表现出这种语言之美。

四、怎样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诗人呕心沥血的创造产物,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它具有深味性、伸缩性、多变性等特点,读者把握起来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一方面可以往意义、意味、意韵的“纵深地带”无限地探入、拓展,另一方面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品味这样的语言的目标指向,应该是它的深层意蕴、弦外之音和审美效果。这样的品味活动,不同于学习实用性语言,不同于学习外语——那是偏于语法分析、实用效果分析和运用性训练,多有理性的判断推理,于情感、美感、联想、想象无涉。那么,中学教学中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活动究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要重视整体把握。

语言的音节或文字的有机组合,构成“语言场”;文学作品的语言场不同于别的语言场,这种场的强力和魅力都远远胜出其上。所以品味这种语言应有良好的整体感或“场感”。“场”照亮了作品的每个细节、每个局部;作品中的字词句靠这“场”来定义、定性,它们离开这“场”就还原到字典、词典中去了,成为只有单一的平面的意义的语言材料了。

例如《故都的秋》的核心语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中的“悲凉”一词是大家都能认能说能写的,它至少有这么三重意蕴:

(1)词典义:悲哀凄凉。(《现代汉语词典》)

(2)普泛的文学意义:对往事或现实的沉痛感慨;即景生情的悲伤;复杂的人生感受。

(3)《故都的秋》中独特之义:作者颠簸于人生旅途,身心疲惫,深感悲凉;看见秋景引发美好的情怀,表达了一种审美感受;美好情怀中渗进人生的苦涩味,是美感与苦涩感的混合生成。

此三者的意义逐层扩大,又逐层具体化,由单一性趋向多义性,而且由于读者个人的情况不同,对郁达夫笔下“悲凉”感受的细微差别何止百千。

我们为什么能品味出这么多的内容呢?这得益于对《故都的秋》的“文章场”“语言场”的把握,体现一种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认知的确定性。记住,这是品味语言的常规。

2.要重视微观分析。

不能只是单纯地“高屋建瓴”地“俯视”,还应沉潜到语言的溪流和浪波的底层,察看语言“美景”的各个重要的精微细部。需要发挥你的解词读句的能力,需要你对语言细节“末梢”具有一定的敏感。

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标题耐人寻味,“忘却”与“记念”本是一对矛盾,怎能组合在一起,并作为标题醒目地列出?其中汇集各种意味:有对国民健忘大脑的提醒,有对作者自己放下精神重负轻装上阵的激励,有对反动派“瞒”和“骗”的愤怒。简短的语句里可作出大文章。

这种微观分析,重在“精细”,在“细”字上下功夫,从“精”上定要求。作者一字,读者百味;作者未必这般,读者感慨万千。

3.目标指向是深层意蕴、审美效果。

(1)深层意蕴:指文本义、语境义,而非词典义、浅表义。有些众人皆知的语言深层意味应该挖掘出来,有些众人忽略而你沉思之后突发新见的深层意味更应该挖掘出来。

(2)审美效果:指欣赏者的审美感受,是在充分认知、理解之后作出的理性评价。一般都给予好评,很少有差评。涉及的方面很多,如遣词造句的精心、恰当,词句中思想感情的厚重性和丰富复杂性,句式的长短变化,组词构句的陌生化、创造性,词句在语音上的表情达意效果……记住,不是光理解语言本义,而是着重于“品评”效果。

4.培养品味语言能力的途径。

说到品味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也许你会很快地说出“多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这才是关键之所在、困难之所在。很多中学生爱读时尚文学、时兴作品,而拒绝经典作品,从学习语言来说,这是一种偏差。时兴作品当然可以读,它们的语言与你的语言“距离”较近,容易被你接受、“消化”,可以培养你的“现代语感”;而经典作品的经典性理应包括语言的经典性,它是民族语言的经典、精华和范例,是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存留下来的“金子”,你一时难于“咀嚼”和“消化”,是因为你心浮气躁,还没有静心地沉入作品的底层,去捕获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在你读过较多经典作品之后,你获得的语言素养一定比读时兴作品丰厚得多、深厚得多,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你读文学作品时,是只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还是也关注语言表达?如果你带着“消遣”的心情,可以只读故事;如果你心怀“学习”的目的,最好是把读的目标全面化,包括关注作品的语言表达。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批评某些“爱读书”青年说:“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朱先生当然是正面倡导关注语言技巧在内的“艺术技巧”。阅读的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同,其间高低、优劣泾渭分明。作为学生,要学好语文,应该把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作为关注点、兴奋点,不放过任何一次训练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机会。

你最好有专门的“文学语录簿”“语言素材本”,记录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句子,作一些评点,并且经常翻看,出声地吟诵。学习文学语言是慢功夫,偷不得懒,光是只阅读不记录是不行的。许多文学青年就这样勤学语言起步写作,文学大家也同样经过了细致漫长的积累语言、锤炼语言的过程。
电影属不属于文学作品啊,你可以看看《鸿门宴传奇》,这里面的台词很有艺术性啊,最终都归于一个“谋”字。

学习了本组课文,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受了语言表达的艺术,结合你最喜欢的课文谈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语言,是一种工具,沟通的工具,通过语言,我们可能会产生误解,如材料中的冯妇,命丧火海,但也可通过语言,成就美事,消除误解,成为沟通的桥梁.
这样发出来不行
你能告诉我吗?
本文标题: 哪部文学作品让你体会到了单纯语言的魅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698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这样的内容能被晋江签约吗有没有女主失忆的小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