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耽文化最早应用于娱乐是在文字创作。早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就已经相对成熟。经济发展的迅速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促使人们...
“原耽文化最早应用于娱乐是在文字创作。早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就已经相对成熟。经济发展的迅速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促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兴盛而多样。在四面八方套路化的王子灰姑娘、霸总等狗血书剧包围下,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人们,尤以女性为主,愈加渴望自强平等的文学精神内核与势均力敌的情感展现。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平台的兴起,都为原耽文学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作者、平台以及读者,最初的构想只是让所有有相似意愿的朋友们方便地享受精神产品、进行精神交流而已。它既不存在过度宣传,也并无出圈成名的成功。”
“事情什么时候开始不对的?”
“从《上瘾》的下架开始——
这是一个不少人知道的事件——二零一六年,耽改剧《上瘾》由于尺度问题被下架。而由于群众历来对于隐秘事件的好奇心理,“为什么会被下架呢”的疑问令人愈想深究,惨遭下架的粉丝更是哀嚎不绝传于外人,此前确实只有少部分人知晓的剧就这样口耳相传地为更多人所知,成了一件小小的轶事。
此时,上层对于耽改的关注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逐渐上升,耽改的效益还未展现几分,但所有这些都已不可避免地预示了一个既定的走向。
二零一八年,上映的一部半途资金中断而导致的魔改剧成了一切的引线——《镇魂》火到出圈。但原本大团圆的结局被改成双死的悲剧,成了无数观众的痛点。更加令人难受的是,未过去多久,此网剧便如当年一般,毫无预警地惨遭下架。
此次的声浪远比一六年更加热烈,群众范围也更广大。经久不退的舆论下,许是平台惊异于耽改剧的引爆力,舍不得这背后可能有的大利益,重新删改的坑坑洼洼的、比原魔改版还要不如的《镇魂》又重新上架。
这一次的重新上架可以说是剧粉的伟大胜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他们的力量被看见,他们所热爱的、维护的美好感情终于存下了微乎其微的一点,在可以被大众看见的平台……这也让一些聪明人感觉到了文化市场内在的永恒不变运行规律——利益。”
“如果剧情布景特效等技术层面一无是处全靠两位主演撑场的魔改都能爆火,那么,稍微改好一点的耽改,会多出多少利润?”
“如果先一棒子打死再救到半死不活的方法也能让人心甘情愿地为着那一点点'救'挨着,是否以后复刻这种模式打到更狠再救回来,会让疯狂的观众做出更多非理性的消费选择?”
“资本的恶狼与各怀鬼胎的魑魅魍魉就这样不约而同地盯上了这块丰美的水草上快乐的羊群,牧羊人已开始警觉,而看羊的邻居依然痴痴笑着一无所知。”
“一九年的《陈情令》再一次成功。
而半路出家的唱歌跳舞等与演艺毫无关系的主演,即使关键戏份毫无情绪波动,即使泪流满面的悲伤剧情被演成龇牙笑哭的表情包,也能被毫无异议的夸赞甚至捧上天。即使强行背锅的剧情逻辑无法自洽,即使不问世事只求一心性格的主角被在大结局被拉出来当成伟光正的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工具人,也能被多数观众接受并让他们自发开始帮忙解释。”
“多么——合情合理。”
“他们为了那一份战战兢兢得来的'兄弟情'欢呼雀跃,他们兴高采烈,甚至感谢审核的通过,感谢布景的贴合,感谢剧情的大部分还原。”
“他们好像忘了——本来就应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收到了超出本应有的赞誉?本来不应出现的事物,为什么那么轻易就能被原谅甚至被合理化?”
“他们——确实忘了。”
“而今,山河一出,琉璃尽碎。”
“坦荡无愧的高光性格被哭哭啼啼的自怨自艾代替,于是说,没关系,用重复亲密接触的发糖来填补。引人深思的朝政剧情被错信小人的愚不可及代替,于是说,没关系,用狗血梗下的撕逼剧情来填补。无版权缝合拼凑,好嘛,这是梦幻联动。剧情支离破碎,没事,凑合着看不也行?”
“故事,光辉落没。故人,面目全非。有人,仍自得其乐。”
“还是那一句——已经够好了。”
“于是在阴阳相隔的交代仅差明示的大结局面前,依然有人为了彩蛋的糖而原谅,而窃喜。他们习以为常——这比起一八年的万鬼同哭,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而资本,站在收割的金山顶端,极尽贪婪,哈哈大笑。”
“因为愤怒了别人允许你们愤怒的,抗争了别人引导你们抗争的,取得了剧本上写好的胜利,就自以为自己成了命运的主人,自觉脊梁端正,脚下无限自由——除了驯兽师的猴子,我找不出比自以为是的热血上头更愚蠢的东西了。”*
——改编自《残次品》。带*的段落为书中原段(微改动几个字怕审核不过)。
语气参考原书,如有问题见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