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想看本王脱是吗,行,本王现在就脱给你看”写一个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5-17 20:57: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09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1、在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子,造了极多的杀生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

如何以“想看本王脱是吗,行,本王现在就脱给你看”写一个故事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1、在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子,造了极多的杀生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会堕落到恶道中,于是请阿罗汉入定观看,见母亲果然在地狱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诚敬供养。

后来其母投生光目女家,为奴婢之子,出生未满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为下贱人,而在十三岁将短命而终并再受苦报,原因是杀害和毁骂二业。于是光目立誓救拔未来一切罪苦众生,而光目之母也终得舍离苦报。

2、又在过去久远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大长者子。当时有佛名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恭敬,便请问佛因作了怎样的行愿,而得这样的庄严相。佛回答说,得这样的庄严相,应当久远济度一切苦恼众生。于是长者子立下大愿,要在今日到未来劫,度脱一切苦恼众生出离苦海,然后自己才成就佛果。 

3、又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来,住世六万劫。这位佛出家前是一个小国国王,他和一个邻国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利益众生。为救度邻国的造恶众生,他们共同发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后度化所有罪苦众生。一王发愿如果不先度完罪苦众生,让他们得安乐成就菩提,自己绝不成佛。发愿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来,发愿最后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萨。

扩展资料: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

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藏王菩萨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地藏菩萨恒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的众生。
关于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故事,说明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大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相适应。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一切苦恼众生。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萨是。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三)谤正法。(四)疑三宝。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地藏菩萨
中文名称: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就是说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又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有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了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越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谤听”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九华山地藏菩萨
一.地藏圣号的由来
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醒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还活。
二.地藏菩萨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故事,说明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大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相适应。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一切苦恼众生。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萨是。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三)谤正法。(四)疑三宝。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三.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十轮经》卷一说:“地藏菩萨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无佛世界,成熟有情。说明地藏菩萨于无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以来,一贯如此。
地藏菩萨每日是怎样的工作呢?在《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菩萨有二个显著特点:(一)常居秽土。“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是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的继承者。释迦佛因将无佛时期,在秽土教化众生的艰巨任务,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十分放心的。(二)现出家相: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不像其它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都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则不然,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覆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地藏菩萨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四.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地藏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希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稿众。”但是他们在地藏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五.大愿解脱法门
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于名号上皆加一赞词,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愿是十度中第八愿波罗密。《瑜伽师地论》说:“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密多与精进波罗密,而为助伴。”愿是精进的动力,精进是达到愿力的志趣。实贤大师说:“常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愿有总愿和别愿,四弘誓愿是总愿,无论发什么愿,都离不开四弘誓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观音的六愿及十二愿,普贤的十大愿,弥陀的四十八愿,释迦的五百愿,地藏的大愿,均称别愿,地藏的大愿,又称本愿。本即根本,即最初发心时所立的志愿,乃至成佛,与本无异,故称本愿。
地藏的本愿是什么呢?昔婆罗门女于觉华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解脱。”光目女于清净莲华目佛前,发誓愿言:“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地藏菩萨的大愿,可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由于大愿具足,度众生速度(精进)是惊人的。如《大方广十轮经》说: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功德成就众生。于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久发大悲坚固誓愿,皆悉成就一切众生,庄严势力,犹如雷震。于一食顷而能成就无量亿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地藏十轮经》亦说:“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就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于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使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数诸有情类,皆得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为法所求意愿满足”。
地藏菩萨的大愿,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地藏菩萨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脱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是真正作到先人后己,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
六.地藏菩萨的功德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悉得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经上又说:若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求己所愿,如求健康,求财富,求断烦恼等。于一百劫中,求诸大菩萨,还不如有人,于一顿饭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名念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得圆满达到愿望。释迦佛也曾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说:“如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见《本愿经》上)。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贵端严,鬼神护卫。若人“临命终时,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见《本愿经》)下。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占察经》说:“地藏菩萨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萨婆若,即一切智,佛的智慧。萨婆若海,形容佛的大觉悟大智慧,如海洋一样的深广。此说地藏菩萨于无量无边劫修行。早已达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圆满具足,早应成佛了。但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普度众生。《楞伽经》也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是说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始终现菩萨身,于十方世界,度脱众生。
七.一实境界
《占察经》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云何开示求大乘者?地藏菩萨答说:应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地藏菩萨对一实境界的开示。有以下三方面:
(一)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不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一真如故。这里可以清楚看出,地藏菩萨的一实境界,即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说的真如缘起。
(二)妄心无体,妄境不实。地藏菩萨看来天下本无事,只因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着。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若无知觉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三)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与诸妄境,相依而有。所谓心生故则种种法生,法生故则种种心生。诸法从心所起,与心相应,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一切境界,随心所缘,念念相续,生灭不停。一切诸法,这一互相依赖的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如镜中像,无去无来,本性空寂。
八.一心二相
地藏菩萨依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二相。一者心内相:有真心和妄心的区分。真心: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常恒不坏,是一切法建立和生长的依据。这个真心。湛然圆满,无分别相,亦名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功德,清净之业,亦名如来藏。遍一切处,圆满不动,亦名诸佛法身。妄心: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为因为体。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然内虚伪,无有真实。
二者心外相: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九.修学二种观道
第一修唯心识观: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随心有所缘念。令心知己内心,自在念想,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自见有差别相。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修学唯心识观的步骤有以下三点:
(1)修色寂三昧:守记内心,则知贪嗔痴想,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阳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2)修奢摩他观:得色昧三昧已,进一步当修奢摩他观,思维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去无来。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3)修毗婆舍那观:想见内外色,随心生灭。乃至见佛色身,也随心生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非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离一切执,去一切见。
地藏菩萨认为能如是修习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
第二、修真如实观:修此观者,当知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妄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时,受、想、行、识,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辗转得入心寂三昧。
上述二种观道的修学,利根者已知一切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犹如梦幻。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当修真如实观。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着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至于那些善根微薄的人,诸恶烦恼,不得调伏。畏堕恶道,畏不常值佛、菩萨,不得听闻正法。可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念地藏菩萨名号。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菩萨法身及诸佛法身,与己身体性平等,无二差别,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此人舍身,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十.因果报应
地藏菩萨根据秽土众生恶习很深,多造恶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自作自受,业感缘起的道理。在谈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这样具体和入理,在别的经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积极意义。欲知二十三种因果报应的具体内容、请看《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菩萨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内容,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玩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真理,是有益于社会人心的,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道理。
希望教友们,常念恭敬“南无地藏王菩萨”,和《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对于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来报答四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事。

地藏王菩萨三入地狱救母,许下一句誓言,如今成流行语

伊索寓言的10个小故事的内容(原文)

1、狐狸和葡萄

饥肠辘辘的狐狸看到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沿着高高的树藤挂落下来,它用力往空中一跃,伸手去摘葡萄。但这完全是徒劳的,因为葡萄刚好在够不到的地方,所以狐狸只好放弃了。离开时,它悻悻然地说:“我想,那些葡萄虽然已经熟了,但现在看起来还很酸呢。”

2、下金蛋的鹅

一对夫妇幸运地拥有了一只每天会下金蛋的鹅。尽管他们是那么幸运,但不久,他们开始认为这样致富不够快,他们猜想鹅的体内肯定有金块。于是,他们决定杀了鹅,这样就能立刻得到昂贵的金块。

但是,当他们把鹅开膛破肚后,发现这只鹅和其他普通的鹅一样。因此,他们既没有像希望的那样一夜暴富,也无法再享受到日进斗金了。

3、猫和老鼠

有一幢房子曾经有老鼠出没。一只猫得知此事后,自言自语道:“那是我的职责。”于是,它来到房子门口站岗,把老鼠一只只抓来吃了。终于,老鼠再也不能在那里待下去了,它们决定回自己的洞里待着。“那是有点棘手了。”猫自言自语,“唯一能做的就是使个把戏把它们骗出来。”

它细细琢磨了一下,然后爬上墙,把后腿挂在一个钩子上,让自己挂下来装死。不久,一只老鼠从隐蔽处出来,看到猫悬挂在那儿。“啊哈!”它大喊道,“女士,我想你太聪明了,即使你把自己变成一只食品袋悬挂在那儿,也休想让我们靠近你半步,以便你来抓住我们。

4、蝙蝠和黄鼠狼

一只蝙蝠跌落在地上,被黄鼠狼逮住了,当它就要被吃掉时,它请求黄鼠狼放过自己。黄鼠狼说它不能这么做,因为从原则上讲,蝙蝠是所有鸟类的天敌。“噢,但是。”蝙蝠说,“我根本不是鸟,我是鼠。”“那么你是鼠。”黄鼠狼说,“我就接受你的说法吧。”

然后,黄鼠狼就放了蝙蝠。一段时间以后,蝙蝠同样被另一只黄鼠狼逮住了,和之前一样,蝙蝠请求黄鼠狼饶了它的命。“不行。”黄鼠狼说,“我从来不会让鼠类有任何机会走。”“但我不是鼠。”蝙蝠说,“我是鸟。”“原来你是鸟啊。”黄鼠狼说道,接着也放走了蝙蝠。

5、驴、狐狸和狮子

驴和狐狸结伴出去觅食。它们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头狮子正向它们走来,它们都非常害怕。然而,狐狸想到了一个可以救自己的办法,它大胆地走到狮子面前,在狮子耳边悄悄地说:“假如你答应放过我的话,我有办法使你不费劲就能抓到驴。”

狮子同意了这个条件,狐狸回到它的同伴那儿,把驴引向猎人为捕获野兽而挖的一个陷阱,驴掉了进去。狮子见驴被稳稳地抓住,无法逃跑了,它就首先把目标转向狐狸,立刻把狐狸吃了,然后继续优哉游哉地享用驴肉。

6、狮子和老鼠

狮子在巢穴里睡着了,一只老鼠跳到它的脸上,狮子被吵醒了。狮子很生气,伸出爪子把老鼠抓住,想要吃了它。老鼠害怕极了,可怜地请求狮子饶命。“请放了我吧。”老鼠哭着说,“将来我会知恩图报的。”这么渺小的动物能为自己做什么事?狮子被这个想法逗乐了,大笑起来,于是和和气气地让老鼠走了。

然而,老鼠报恩的机会终究来了。有一天,狮子掉入了猎人捕猎的网中,老鼠听到且辨认出了狮子的哀号,就跑到那个地方,没费多大力气就用牙齿咬破了绳索,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救出了狮子。老鼠说:“我答应过会报答你的,你还嘲笑我呢,然而,现在你明白了吧,即使一只老鼠也能帮助狮子。”

7、猫和鸟

猫听说鸟舍里的鸟生病了。于是,它把自己打扮成医生,并且带了一套医用器具,出现在鸟舍门口,询问鸟的健康状况。“要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你,我们会过得很好。”鸟儿们回答道,没有让猫进去。

8、北风和太阳

北风和太阳之间引起了一场争辩,都声称自己比别人更强大。最终,它们决定试试自己对行人的威力,看看谁能最快使行人脱掉外衣。北风首先一试身手,它使尽全力发威,对着地上的人们狂风大作,仿佛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卷走人们的衣服。

然而,风刮得越猛,人们把自己裹得越紧。轮到太阳试身手了。起初,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行人,不久,人们解开外衣,边走边把衣服松松垮垮地搭在肩上;接着,阳光四射,人们加快步伐,高兴地脱掉外衣,更加轻松地享受他们的行程。

9、蚊子和公牛

蚊子飞到公牛的一只牛角上,在那儿逗留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休息够了打算飞走时,对公牛说:“假如我现在走,你在意吗?”公牛只是抬了抬眼睛,毫无兴趣地看了蚊子一眼,说:“这对我来说都一样,你来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你离开时我也不会在意。”

10、牧童和狼

有一个牧童在村里放羊,他喜欢对村民们开玩笑,搞恶作剧,谎称狼袭击羊群,他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当人们匆匆赶来,他却因此嘲笑他们。他这么做不止一次了,每一次村民们都发现他们被戏弄了,因为那儿一只狼也没有。

终于,狼真的来了,牧童哭喊道:“狼来了!狼来了!”他尽力放大嗓门,然而,人们由于过去听惯了他的谎言,不再理会他的呼救了。就这样,狼自得其乐,悠闲自在地把羊一只只都吃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索寓言

一、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二、山鹰与狐狸

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的友谊更加巩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

狐狸回来后,知道这事是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不久,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

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都被烧死了,并从树上掉了下来。狐狸便跑了过去,在鹰的眼前,把那些小鹰全都吃了。

三、断尾的狐狸

一只狐狸被捕兽器把尾巴夹断了。受了这种耻辱以后,他觉得自己脸上无光,生活很不好过,所以他决定劝说其他狐狸也去掉尾巴,大家都一样了,他的缺点就可以掩饰过去了。

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狐狸,劝说他们割去尾巴,他信口雌黄地说尾巴既不雅观,又使我们拖着一件笨重的东西,是多余的负担。有一只狐狸站起来说:“喂,朋友,如果这不是于你有利,你就不会这样煞费苦心地来劝说我们了。”

四、丑陋的女仆

从前有一家主人爱上丑陋心坏的女仆。她用很多金钱把自己打扮得很华丽,去同女主人比美。她还不断地祭奉阿佛洛狄忒,请求将自己变得漂亮些。在睡梦中的阿佛洛狄忒对女仆说不能为了她的祭品而赐给她美貌,并对以她为美的人感到气愤。

五、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它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于是,它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罐却推也推不动。

这时,乌鸦想起了它曾经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罐里的水也就逐渐地升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六、伊索在造船厂

闲暇的时候,善讲故事的伊索来到了造船厂。有些造船工人与他开玩笑,逗他说话。伊索说在古时候到处是一片混沌和水,但宙斯想要土出现,便叫土分三次喝干海水。土第一口喝下去,最先奇迹般地出现了山峰,第二口喝下去时,一片原野展现在眼前。伊索接着又说:“他若再喝第三口,那么你们这点技艺就将毫无用处了。”

七、白发男人

一个头发斑白的男人有两个情人,一个年轻,一个年老。那个年老的女人认为,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交往,怕被别人取笑,只要他来找她,就得不断地拔去他的黑头发。那个年轻的为隐瞒她有一个年老情人,又不断地拔去他的那些白头发。这样,两人轮流地拔,他终于变成了秃头。

八、鹰与屎壳郎

鹰正在奋力追逐一只兔子。兔子一时无处求助,只好拼命地奔跑。这时,正巧看见一只屎壳郎,兔子便向他求救。屎壳郎一边安慰兔子,一边向鹰恳求不要抓走向他求救的兔子。而鹰却没有把小小的屎壳郎放在眼里,还是在他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

屎壳郎极为遗憾,深感受到侮辱。从此以后,他便不断地盯着鹰巢,只要鹰生了蛋,他就高高地飞上去,把鹰蛋推滚下来,将它摔得粉碎。鹰四处躲避,后来竟飞到宙斯那里去,请求给她一个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宙斯容许她在自己的膝上来生。

屎壳郎知道后,就滚了一个大粪团,高高地飞到宙斯的上面,把它扔到他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粪团,无意间把鹰的蛋都砸了下来。据说从那以后,屎壳郎出现的时节,鹰就不孵化小鹰。

九、吹牛的运动员

有个运动员因平常参加比赛时缺乏勇气,被人们指责,只好出外去旅行。过了些日子,他回来后,大肆吹嘘说,他在别的很多城市多次参加竞赛,勇气超人,在一个地方他曾跳得很远,连奥林匹克的冠军都不能与他抗衡。

他还说那些当时在场观看的人们若能到这里来,就可以给他作证。这时,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喂,朋友,如果这一切是真的,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明人。你把这里当作是那个地方,你跳吧!”

十、守财奴

有个守财奴变卖了他所有的家产,换回了金块,并秘密地埋在一个地方,他每天都会走去看看他的宝藏。有个在附近放羊的牧人留心观察,知道了真情,趁他走后,挖出金块拿走了。守财奴再来时,发现洞中的金块没有了,便捶胸痛哭。

有个人见他如此悲痛,问明原因后,说道:“喂,朋友,别再难过了,那块金子虽是你买来的,但并不是你真正拥有的。去拿一块石头来,代替金块放在洞里,只要你心里想着那是块金子,你就会很高兴。这样与你拥有真正的金块效果没什么不同。依我之见,你拥有那金块时,也从没用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索寓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鸦喝水

  大力神和车夫
  一名车夫赶着货车沿着乡间小路行进.途中车轮陷入了很深的车辙中,再也无法前进.这时,愚蠢的车夫吓得茫然失措,一筹莫展,痴呆呆地站在那里,凝视着货车,不断地高声喊叫,求大力神来助他一把.大力神来到后,对他说:“朋友,用你的肩膀扛起车轮,再抽打拉车的马.你自己不自力更生,尽力解决,仅靠祈求我,怎么行呢?”
  断尾的狐狸
  一只狐狸被捕兽器把尾巴夹断了.受了这种耻辱以后,他觉得自己脸上无光,生活很不好过,所以他决定劝说其他狐狸也去掉尾巴,大家都一样了,他的缺点就可以掩饰过去了.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狐狸,劝说他们割去尾巴,他信口雌黄地说尾巴既不雅观,又使我们拖着一件笨重的东西,是多余的负担.有一只狐狸站起来说:“喂,朋友,如果这不是于你有利,你就不会这样煞费苦心地来劝说我们了.”
  灯
  用橄榄油的灯能发出很亮的光.灯洋洋得意,以为自己的光比太阳还要亮得多.一阵风吹来,灯马上被吹灭了.有人来再点燃,并对他说:“灯啊,好好地亮着,别啰嗦!星星的光是永不会灭的.”
  兔与青蛙
  有一次,众多兔子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胆小无能而难过,互相悲叹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危险和恐惧,还常常被人、狗和鹰以及别的许多动物屠杀.他们都觉得,与其一生心惊胆战,还不如一死了之的好.于是就这样决定了,他们一齐奔向池塘,想要投水自尽.这时许多青蛙围着池塘边蹲着,听到了那急促的跑步声后,立刻纷纷跳下池塘.有一只较聪明的兔子,见到青蛙都跳到水中,似乎明白了什么.“朋友们,快停下,我们不必吓得去寻死了!你们看,这里还有些比我们更胆小的动物呢!”
  母狮与狐狸
  狐狸取笑母狮无能,说她每胎仅能生一子.母狮回答说,“可我生下的毕竟是一头狮子.”
  渔夫与小梭鱼
  渔夫把网撒到海里,捕到了一条小梭鱼.那可怜的小鱼求渔夫把它放了,说他还太小了.他又许愿说:“待我长大后,再捉住我,将对你更有好处.”渔夫说:“现在我若放弃手中的小利,而去追求那希望渺茫的大利,那我岂不成了傻子么?”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
  有个农夫快要辞别人世时,想要把自己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便叫他们来说:“孩子们,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你们都去寻找我埋藏在葡萄园里的东西,把它们统统都找出来吧!”儿子们以为那里埋藏了金银财宝.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把那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什么宝物都没找到,却使葡萄园的地很好地耕作了一番,所以这年比以往结了更多的葡萄.
  农夫和鹳
  农夫在刚刚播种的田里布下许多网,许多来吃种子的鹤都被捉住了,并捉到一只鹳,鹳的腿被网折断了,它哀求农夫说:“饶了我吧,可怜可怜我吧.我又不是鹤,而是一只鹳,我是性情优美的鸟.你瞧,我多么孝顺父母,为他们辛勤劳作,再仔细看看我的羽毛,与鹤也完全不同.”农夫大笑说:“你说的话也许不错;但我只知道,你和这些偷吃种子的鹤一起被捉到,那末你就得和他们一起死.”
  鼹 鼠
  传说鼹鼠的眼睛是瞎的,可小鼹鼠却对妈妈说他能看得见.妈想试验他一下,便拿来一小块香喷喷的食物,放在他面前,并问他是什么.他说是一颗小石头.母亲说:“啊,不幸的孩子,你不但眼睛看不见,连鼻子也没用了.”
  老太婆与医生
  有位患了眼病的老太婆,请一位医生给她治病,并谈定了治疗费.那医生每次来给她上药治疗时,总是乘她闭着眼睛,顺手牵羊地偷走一些家具.老太婆的病终于治愈了,可她家里的东西几乎被偷光了.医生便向老太婆要商定好的治疗费,老太婆不肯付钱,便被带到法官那里.她说她许诺过要付给医生治疗费,条件是把她的眼病治好,可是经过医治后,她的眼睛却比以前更糟了.她说:“以前我还能看见家里的所有物品,现在却都看不见了.”
1.《狐狸和葡萄》: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龟兔赛跑》: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说,总有一天他会赢。兔子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乌龟拼命地爬,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它要先睡一会,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很快就能追上乌龟。而乌龟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此故事告诉大家:不可轻易小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

3.《乌鸦喝水》:在一块大石头附近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一只乌鸦又热又渴,飞到瓶子上站着。但他喝不到水,因为瓶颈很长。怎么办才能喝到水呢?乌鸦想了想,然后飞走了。过了一会儿,他叼着一块小石子回来了。他把头伸到瓶子口上,然后把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他终于喝到了水,他非常开心。

4.《农夫和蛇》: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5.《蚊子和狮子》: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战胜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6.《北风和太阳》: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7.《瞎子和小野兽》:一个瞎子精于用手触摸各种动物,什么动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来。有个人带来一条小狼,请他摸一摸,说出是什么东西。他摸了摸这个小野兽后说:“这是一条狐狸,还是一条狼,我不大清楚。不过有一点我却十分明白,让这种动物进羊栏总是不安全的。”这故事是说恶劣的习性在年小时便可得知。

8.《一只眼睛的鹿》: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他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陆地那面,而我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这故事是说,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

9.《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10.《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这故事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人与森林之神
传说,从前有个人与一个森林之神萨堤罗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那人把手放到嘴边不断地呵起热气来。森林之神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天寒手冷,呵热气手可变暖和。"后来,他们同桌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烫得很,那人夹起一点放到嘴边。森林之神又问他这是为何。他说饭菜太烫,把它吹凉。森林之神对人说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绝交了,因为你这嘴能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又出冷气。"
吹箫的渔夫
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向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他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喂,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山鹰与狐狸
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的友谊更加巩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知道这事是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都被烧死了,并从树上掉了下来。狐狸便跑了过去,在鹰的眼前,把那些小鹰全都吃了。
小鹿与他的父亲
有一天,小鹿对公鹿说道,"父亲,你怎么还怕狗呢?你比他高大,比他跑得更快,而且还有很大的角用于自卫。"公鹿笑着说:"孩儿,你说得都对,可我只知道一点,一听到狗的叫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嘶叫的鹞子 — 伊索寓言
最初鹞子能发出一种动听的尖叫声。
当他听见马嘶叫后,觉得非常好听,十分喜欢,便不断使劲地去学马那样的嘶叫声。
最终不但一点没但一点没有学会,而且连自己原来的叫声也不会了。
这故事是说,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总想要他本性以外的东西,到头来得不偿失,连他自己本来具有的东西都丧失了。
人与骆驼 — 伊索寓言
人们第一次看见骆驼时,对这些庞然大物感到十分恐惧和震惊,都吓得纷纷逃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地发现骆驼的脾气温顺,便温顺,便壮着胆子,勇敢地去接近它。
过了不久,人们完全明白骆驼这动物根本没一点脾气,于是便瞧不起它了,还给它们装上缰绳,交给孩子们牵着走。
孔雀与寒鸦 — 伊索寓言
众鸟在一起商议选举国王,孔雀认为他美丽漂亮,应该被拥立为王。
众鸟正在准备一致推举孔雀为王时,寒鸦说:“若你做了国王,鹰来王,鹰来攻击我们时,你能保护我们吗?”
骆驼、象、猴子 — 伊索寓言
无知的动物们要选举国王,骆驼和象也积极去参加竞选,一个身材高大,一个力气超群,他们都希望能战胜他人而当选。
然而,猴子认为猴子认为他们俩都不适合,他说:“骆驼一贯温顺,对于做坏事的动物也不生气;而象总害怕那小猪,不像国王。”
狡猾的人 — 伊索寓言
一个狡猾的人与另一个人打赌,约定要向他证明德尔斐的神示是假的。到了约定日期,他手里拿了一只小麻雀,并将它藏在外衣里。
他走里。他走到庙里,站在神前面,问神他手中拿着的东西是活的还是死。
他想,若神说是死的,他便把活麻雀拿出来;若神说是活的,他就捏死麻雀,再拿出来。
神识破了他卑鄙的诡计,说道:“小伙子,收起你那一套吧!你手里的东西,是死是活,还不在乎你!”

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是怎么样的故事?(别用文言文,我看不懂,请用你自己的话说明一下,谢谢!)

这是两个故事,但不是真实历史情况——

1、杨贵妃磨墨:

高力士陪唐玄宗欣赏着盛开的牡丹花,李白写了《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是个大帅哥,杨贵妃就有意去挑逗。李白虽然喝醉了,但是他心里知道娘娘是碰不得的。倘若他碰了不但他的乌纱帽保不住,就连他的小命也保不住。他与持盈的事情玄宗可以不管,但是,他与贵妃娘娘——其实就没有什么但是。他只有去写《清平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杨贵妃主动去抹墨,用乳房又碰了李白几下,见李白没有反应的秋波。以为他喝得麻木了,心想以后有机会再会这个风流倜傥美男人。然后,她倚在沉香亭的北栏杆上观赏牡丹花。李白挥笔又写了《清平调》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2、戏弄高力士

李白虽受玄宗之宠,但恐为李林甫所害,只舞文弄墨,不敢贸然涉足政治。李林甫是通过高力士的关系才得以飞黄腾达,所以李白对高力士也没有好感。

一天,渤海国使者呈入番书,文字非草非隶非篆,迹异形奇体变,满朝大臣,均不能识。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济济多官,如何一纸番书,竟无人能识其一字!不知书中是何言语,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耻笑耶!”众皆汗颜,正为难间,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宫,李白却识得番文,宣诵如流。玄宗大悦,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诏。李白欲借此机会奚落高力士,乞请高力士为他脱靴。玄宗笑诺,遂传入高力士。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边最亲近之人,官封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权势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违慢,没奈何忍气吞声,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书,遣归番使。

真实的历史当然没有那么浪漫香艳,但高力士脱靴是真有其事。李白陪侍唐明皇的时候喝醉了,唐明皇让高力士给李白脱去靴子宽松一下,李白竟然老实不客气地没有拒绝。

高力士是什么角色?哪怕是后来登基的太子李亨都要叫高力士一声“二哥”,连杨贵妃不小心得罪了唐明皇都要请高力士从中求情。受到唐明皇如此信任的高力士,可以说是权势熏天。这样的角色,李白居然真的大大咧咧地让他给自己脱了靴子。

靴子脱下来的时候,李白的政治幻想就注定粉碎了。高力士一句话,就让李白最终只做了一年多的御用墨客,失意惆怅地离开了长安。李白那么高远的鸿鹄志向,就在那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上彻底栽了下来;那样才华横溢的一位伟大谪仙,就跌倒在一个太监手上,这真是命运的讽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李白狂傲的自喻,他在长安做了三年的翰林。一次陪皇室踏青,群山,瑶台,兰天,白云,春风逗得他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思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见。”杨贵妃非常喜欢这首诗,拿着反复吟诵,皇帝看到贵妃高兴赐酒李白,李白是嗜酒如命之人,(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在洞庭湖赏月将船换酒)美景,美酒,美人,美差使他云山巫雨飘飘然,贵妃捧着砚台邀李白再作一首,高力士也在一旁笑嘿嘿的打趣道:“羊身上找狼毛,让他想一想。”李白答道“你把鞋脱了,我就写”。高力士也不是善角,脑袋瓜一转,弯腰把李白的鞋给脱了。李白提笔急书“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得春风无限恨,沉香亭边倚阑干。”他光脚依在沉香亭边的栏杆上,笑嘻嘻的对高力士说“你把鞋脱了我再来一首。”高力士不肯,杨贵妃“我还捧着砚呢,你快把鞋脱了吧,他不也没有穿鞋吗。”高力士无可奈何,讪讪的脱下鞋子。李白再次挥毫“一枝红艳露香,云山巫雨山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可怜飞燕倚新装。”成了高力士污陷李白的话柄柄,没过多久,李白出宫,仕途尽。
简单的说就是杨贵妃为李白研墨,高力士为李白脱鞋子。
本文标题: 如何以“想看本王脱是吗,行,本王现在就脱给你看”写一个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411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临高启明》中,如果穿越时间是现在的话,五百废们会多带些什么东西一句话证明你在追赘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