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长安? 情结,美感,和古意盎然

发布时间: 2021-04-04 08:52: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6

“古意”这个词,一经提起,就如尘封数千年的老酒。缓缓揭开,闭眼就是醉,醉的是荡气回肠。大醉如大梦。像是听得年迈说书先生润嗓,一...

为什么是长安? 情结,美感,和古意盎然

“古意” 这个词,一经提起,就如尘封数千年的老酒。缓缓揭开,闭眼就是醉,醉的是荡气回肠。大醉如大梦。像是听得年迈说书先生润嗓,一开腔,就是苍茫古意,铺天盖地而来。再拍惊堂木,便是稍纵即逝,便是已过千年。

也是喉内生古意的长安。

余光中先生曾写豪迈诗,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这半个盛唐,恐怕只有长安才能肩扛之。是底蕴,是气魄,也是大无畏。经济、文化上的底蕴,造就的大无畏。这也给后世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十三朝古都积淀而成的文化龙脉,在后世读书人心中拔地而起一座精神长安。无数意象,情愫,繁华阜盛,醉生梦死,在这里孵化,又在这里破灭。

初唐四公子之一的卢照邻,一篇格局雄远的《长安古意》,写大长安的气势磅礴,宝马香车,豪门宅邸,男痴和女爱,精细而又汪洋恣肆;写小市井的别样风情,笔下侠客,娼客,妓女,显贵,在夜色和灯火迷离中隐去身份,勾心斗角,纵情欢乐。

人间烟火气,江湖血腥味,庙堂权谋意。累并精彩着。

而长安有情。

精神苦行僧般的吟游诗人贾岛,临渭水,飒飒风声切割着长衫。老贾想着,我是这长安生根的落叶,你是那渭水漂泊的行舟。于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来了。猝不及防却又适逢其会。也不用去推或者敲,长安就是催化剂,一切感情到这,都行云流水。

好基友元稹被贬,白居易也觉居长安不易,毕竟“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长安空了,心也空了。一时间诗意,酒意全无。美人劝他,说“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叫他及时行乐呢。潜台词就是,来啊,快活啊。可老白是谁?好基友不在了心里瘆得慌啊。一副哀怨不已的样子看得青楼姑娘都心疼。

谪仙人太白,离开长安时,转身望向身后巍峨长安城,也不免感叹,“长相思,在长安”。回身一口酒,什么帝王将相,都忘了模样。

我最爱的李义山,枕一盏残灯,就着一方泥泞的雨,身滞留羁旅,心剪西窗烛。淡淡一句,“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长安便成手中一杯酒,喝下,身前身后,豪气古意盎然生。

长安自因秦始皇兄长长安君得名,到刘邦修筑长安城寓意“长治久安”,至汉唐成为东方世界中心,再到后世,就渐渐抽象成一个文化符号了。

如太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中的长安指的是建康(今南京),辛弃疾老爷子《菩萨蛮》里的“西北望长安”指的是汴京(今开封)。这些都是文化意义上的长安。这样文化意义上的借鉴还有。比如韦庄《菩萨蛮》五首、郑愁予《错误》写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姜夔《扬州慢》写的是从杜牧那里传承的文化意义上的扬州。这些都可以说是地名的“文化”化。

文化长安,是历代读书人积淀而成的一种情结。渴望取仕,修齐而治平。不说是鸿儒愿,也是天下读书人的企盼。无数前人精神的尸骸,堆垒成绵延至今的底蕴。

如今,长安成西安。在某种程度上,物随名改。很多东西随着读出来的感觉就不对了。仿佛承载不了这千年的古意和底蕴。

但另一方面,文化长安则更深入人心了。会有更多的人循着内心的指引,去觅长安的古路。在磅礴的沧桑感下,立于积雪小道,把酒,等一枝春色。或者,只留下一句———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厚重。简单。足够了。

为什么是长安?

不过情深义重,不止底蕴如山。

冲出氤氲如墨的历史,有如云长过五关,

是文化关,更是心关。我们每个人的心关。


公众号:一块鸡肋

本文标题: 为什么是长安? 情结,美感,和古意盎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338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是圣僧还是情僧?浮生戏子,杯中烟火,心头大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