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空的书读后感400(求《太空日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04 14:24: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太空读后感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吗,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

关于太空的书读后感400(求《太空日记》读后感)

太空读后感

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吗,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相信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是我们所有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飞向太空港 读后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   ——题记
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是一个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文学远征。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人类通往太空的路上,航天人的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后记
编辑于 2021-08-10
查看全部10个回答
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拼多多_多实惠多乐趣
根据文中提到的飞向太空港为您推荐
读书笔记,热卖排行,读书笔记_超值性价比,品质保障。免费下载拼多多APP查看热门商品。
lp.pinduoduo.com广告 
「百度地图」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全球定位-永久免费
值得一看的北斗导航相关信息推荐
北斗导航2021年全新数据,离线包超省流量,智能语音助手,解放双手,出门就查百度地图!官方下载入口
map.baidu.com广告 
28条评论
阳光earth1
hhhh
查看全部28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00字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当我仰望着湛蓝而一望无际的天空 看见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荡漾 我想起了中华民族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 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 我为之骄傲,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43赞·904浏览2021-08-15
飞向太空港每章读后感
在我还没有读这本 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该是很好的,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航天员 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们的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发射场虽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7赞·997浏览2021-08-19
读飞向太空港有感400字
答:读飞向太空港有感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13赞·273浏览2021-08-27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作文
一个积弱既久、备尝落后之苦的民族的任何图强之举,都不会不引起该民族中一切未曾麻木者特别是敏感的知识分子的兴奋,都不会不引起该民族中那些专注于社会兴奋点捕捉的作家尤其是报告文学家的创作冲动。于是,当中国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文学天地----航天文学的令人感佩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家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以开拓空间文明、探寻未来新家园的布道者的热忱。《飞向太空港》这个题材就其可以容纳、可以折射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而言,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它具有极大的涵盖力和辐射力。它可以引导作家去观察和思考人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观察和思考人类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因此,《飞向太空港》不是拘于一隅的成就报告,它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作品用世界航天史和中国航天史两幅画面一起构成中国当代航天活动的背景,因而显出格局上的恢宏性。其重点、难点和最具艺术光彩之处,是对整个发射过程画卷式的描写,是对航天英雄群体性的刻划,是对凝聚于这一过程的火山般爆发的民族心声的整体性抒发。在这里,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为探索大型的、事件性的、综合性的报告文学之报告与文学的统一,提供了新的经验。
77赞·2,812浏览2021-12-31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49赞·3,425浏览2021-11-06
「百度地图」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全球定位-永久免费
值得一看的卫星导航系统相关信息推荐
北斗导航2021年全新数据,离线包超省流量,智能语音助手,解放双手,出门就查百度地图!官方下载入口
map.baidu.com广告 
初中到高中的读书笔记该怎么做?
zhihu.com广告 
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味吗?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可以看出这个人当时的品味,喜欢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的。比如现在是春夏,我就喜欢七分裤配
127条回答·5,160人在看
遗失在太空中的尸体会成为其他星球生命的起源吗?
从理论上看这个可能性完全是存在的,但从实际上来分析这个可能性却几乎为零,为何会存在如此冰火两重天的结果,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一、尸体会去到哪里? 这是我们要确认的问题,如果在近地轨道上,那么最大的
74,299人在看·370赞
酒店白床单清洗黑幕被爆,你还敢放心得去住酒店吗?
酒店是我们出行过程中,临时用于休息的地方;然而随着近些年,酒店被爆出越来越多的卫生问题,也就会让我们
109条回答·23,564人在看
哪些明星的素颜给人的感觉很惊艳?
在娱乐圈当中,许多明星都拥有着超高的颜值和优越的身材比例,因此才能够扛住高清摄像头的考验。无论是电视
228条回答·38,868人在看
压力诱导电气化的超导转变,中国东北师大功不可没吗?
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和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了电气化的超导转变。研究人员观察到,由第一性原理群结构计算确定的压力诱导的稳定Li6P可以成为具有相当高的超导转变温度的超导体。开展这
3,542人在看
为什么坐火车时检票员会把卧铺的车票收走?
坐过长途卧铺火车的人都知道上车后火车票要被暂时收走换成列车换票牌工作人员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115条回答·13,758人在看
科学家一直想搞清楚四维时空的秘密,他们用意何在?
在科幻大片中早有对时空高维的描述,比如《星际穿越》中的虫洞和黑洞内的五维空间,又或者玄幻小说中描述的修为到达一定层次后即可打开某个储物空间,甚至是一个永远都装不满的超大空间,随时可以开启,而且在紧急状
9,594人在看·55赞
《知否》中赵丽颖的演技好不好?
《知否》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大热的电视剧,然而在这部作品之中,作为女主角的赵丽颖演技却被吐槽。而我认为赵
98条回答·3,486人在看
《知否》中,曼娘结局如何?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说起知否中的曼娘,很多人会好奇她最后的结局,但是这一角色在小说和电视剧当中的结局有几分不同。首先是在
4

《揭秘太空》读后感400字

浩瀚的宇宙有很多解不开的谜团。如:宇宙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地球还能存在多少年等很多问题。在我读完《揭秘太空》之后,有了很多了解,但是更多的是,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感叹我们科技发展的迅猛!

如果没有望远镜,我们只能看到脚下的土地,模糊地感觉天空闪闪的明亮。有谁会想到在神秘的夜空之外到底有多大,到底有些什么?

这本书告诉我,我们生活在一个叫做银河系的'星系里,我们的太阳只是组成银河系的两千多亿颗恒星当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只是人类已知的一千多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光从银河系的一端传到另一端,需要10万年。这些数字的庞大,我至今都无法想象。妈妈说,只有我的知识不断丰富了,才能理解,人对于宇宙而言有多么渺小。

如果没有宇宙飞船,我们怎么想到人类可以飞出地球,站在了月球之上?这样的太空之旅又隐藏了多少科学家的心血!

神秘的世界,有趣而又难解的谜题,困扰我们,但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未知的东西,调动人们的好奇,激发人们的智慧。所以,我们要探求更多的未知世界,就要保持一颗不止不休的好奇和不惧困难的恒心。而我们的地球要想变得更美丽,我们也责无旁贷地需要保护她,爱护她!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1

  开篇的序中阿瑟就写明了其中心想法,而与此同时,不得不感叹,他早在1968年就已经洞悉了关于宇宙的惊人秘密。他写道,地球上活过的人应当有一兆,而宇宙有大约一兆颗星星,因此他大胆推测,太空中有足够的土地潜在着我们未知的生命,但为何至今人类没有遇见过外星生命呢?

  他用这部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但真相一定更在意料之外。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时代启蒙了地球人类的文明,300万年后,人类在地球上发现了同样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间立即朝土星方向射出电子信号,美国派太空船发现号远征土星,追查真相,然后在接近土星途中,太空船的超级电脑哈尔发疯,害死了三名冬眠的太空人,并把副驾驶普尔变成太空漂浮物,只有船长戴维鲍曼逃脱一劫,幸存的浪漫,关闭了哈尔的人工智能,独自抵达木星,又发现了一块更大的黑石板,当鲍曼驾驶活动舱时间这块石板是不料意外的被吸入其中,并在这种神秘的宇宙力量的作用下,成功的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命——星孩。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2

  之前看完宝树的《时间之墟》,对于现实世界的时间循环现象做了一个可能的推断——循环时空下的生命体其实只是宇宙高维文明为了研究宇宙文明演进而复制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类本体已经消亡,但是其意识却被外星文明保存下来放进培养皿中(相当于人类社会的电脑)继续培养。当时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意识体究竟还能否称之为生命?因为对于意识体而言,他们是真切活着的,只是躯壳与人类或者任何一种已知的生物不一样而已。

  最近看了阿瑟·拉克尔的《2001太空漫游》,里面关于宇宙文明进化的概念设计非常有意思,虽然可能还局限于三位空间内。在拉克尔架构的世界里,高级智慧生物为了寻求永生,开始尝试各种实验,“尝试在空间本身结构里储存知识,将思想永恒地储存在凝冻的光之点阵中”,从血肉躯体进化到机械躯体再到最后的辐射能生物,最终摆脱物质束缚。这种生命形态感觉非常近似于《时间之墟》中被复制的意识体,区别可能仅仅在于是否被高维生命控制。

  从生命形态这一层上进一步延伸,忽然有了一个感觉有点不找边际的设想——关于人类魂灵。宇宙生命形态的原初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就是高维生命终极进化后所剥离出的那一层不可捉摸的意识?人类之所以能拥有智慧是不是仅仅是因为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可以装载混沌意识体的生命结构?那么魂灵,实际上说的就是这层意识吧。人类的死亡以及其他物种的衰亡,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躯壳在时间的流逝中已经不足以抵挡意识能量的侵蚀,最终出现的机器损坏。

  《2001太空漫游》里面提到了那个高维生命的存在地,那里的天空犹如南极的“乳白天空”一样,让人完全无法辨别远近与方向,这也许就是《时间之墟》里所说的那片意识之海吧?混沌的意识体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出发,附着在被激活的生命结构里,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进化,最终再次摆脱躯壳回归原初的形态,只不过到最后,混沌消散,智识降临!

  那么,下一站呢?觉醒的魂灵将在哪一个躯壳中迎来新生?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3

  这本书,读了两遍。

  一遍是拿到书后,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由于太迫切了,感觉有些地方读得太快,而且又是晚上,有点困,感觉读得不够细致。

  所以,读完一遍以后,又用较慢的速度,读了一遍。阿瑟的描写,是应该用慢速体会的,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太空的瑰丽神秘,如在眼前。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两处。

  一处是哈儿在“临终”前发出的声音,一个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对人类带来危险后,被毁灭如同宿命(说来也不算是被彻底毁灭,因为另外的介绍说后来被修复),那一大串看上去很零乱的话语,是哈儿被灌输的智慧,如同一个孩子在早期学习历程中的记忆,然后,归于虚无。

  另外一处,是鲍曼穿越星门,变成了星童。婴儿,意味着新生,也是生命形式转换过程中的桥接,这个寓意自然好懂,只是,感觉上仍然震撼。

  刘慈欣曾经说,他在读过《2001太空漫游》后仰望星空,深觉震撼,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当然,读《三体》时也是这样。人,无知有无知的快乐,有知,有有知的痛苦和快乐,而我仍然渴求后者,我知道生命如此短暂,但又总觉得,如此设定恰是最好,如果生命没有尽头,时间可以任意挥霍,很多事情反而不会再觉得美好。生活于尘世之中,每天面对琐屑的烦恼,然而这也仍然是体会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独到体验。人莫不有生,莫不有死,然而在生与死之间的这个历程,如此多样。也许可以说,这是另一重震撼,只是因为,人们大多习以为常,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人们即使偶尔仰望星空,也还是专注于尘世。

  在我有生之前,普通人也可以自由地到太空漫游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这并不是多么重要,因为在意像中,已经游过了,即使没有身临其境,也已经明白那种感觉,明白到不管是星空还是尘世,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活着、不断创造,是最佳的选择。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4

  《2001:太空漫游》是克拉克写的书,是斯坦利·库布吕克拍的.电影,其实这个构想基本是两人共同完成的。你知道这两个人的分量么?我简单说一下,关于阿瑟·克拉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阿瑟·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家。关于斯坦利·库布里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如果你看过电影,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两个人合作的东西,能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论有多少人重复地说过这部作品的伟大以及不可超越,我们在每次读完之后依然会发自肺腑地再说一遍,这是一部伟大的、不可超越的作品。在它面前,所有的一切黯然失色,这里的一切,包括你以人类目前的智力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包括杨树柳树,包括教皇总统,也包括地球太阳,甚至是你所了解的整个宇宙。

  这是1968年问世的作品,他们从很早就开始筹划了。他们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爱因斯坦刚刚死去不到十年,那离现代科技的轴心时代很近。他们大概是习惯了那个年代的感觉,所以,没有料到像是爱因斯坦这种人物一百年里只可能出一个的,所以,他们按照当时的进度预测了一下,2001年,人类将在太空漫游。

  这正如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不仅仅是爱因斯坦,包括他们两个人,也都是这样的,“一百年间,人不两见”。所以,人类无法跟得上他们的脚步,就好比爱因斯坦在世时没几个人能听得懂相对论一样,克拉克和库布里克死去多年,也没人能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在太空漫游。我从书的后勒口摘了这么几句话,简单表达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1968年,“阿波罗8号“航天员在全体看过《2001:太空漫游》后,才出发前往月球。

  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几乎和本书所言一模一样。

  1971年,美国宇航局送给克拉克一个登月舱着陆地点模型,并铭文写道:“阿波罗15号全体成员,感谢您对太空的想象力。”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技术,并于2021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致。

本文标题: 关于太空的书读后感400(求《太空日记》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23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伊所寓言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关于《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大学生读后感范文四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