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彼得蒂尔读后感(《从0到1》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9 08:38: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8

《从0到1》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还不错去年非常火的一本书《从0到1》终于有机会拜读,书中讨论了很多问题,几乎涵盖了一个初创企业要面对的方方面面。...

从0到1彼得蒂尔读后感(《从0到1》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从0到1》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还不错
去年非常火的一本书《从0到1》终于有机会拜读,书中讨论了很多问题,几乎涵盖了一个初创企业要面对的方方面面。书的一开头就引来了一群牛人的名言:Facebook
创始人、特斯拉创始人、GE CEO、网景联合创始人等等,还有《经济学人》、《财富》、《科克斯书评》的大力推荐。这样的开篇令人觉得这是一种普通的成功学书。鉴于自己知识基础有限,以下部分会引用一些高手们的观点。
  书中指出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新思维,敢于创新,能有共同梦想的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在创新的路上要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有质疑的胆量和勇气,从0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在技术上,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创造更好的新事物,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丰富了社会、世界的需求,成为让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粗粗读来也不觉有新意。但书中对“垄断企业”的描述令人很感兴趣。彼得。蒂尔给出了垄断企业的四大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专利技术:公司最实质性的核心优势,很难被其他公司复制,最好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0倍以上,实质上是全新的产品。

网络效应:使用的人多,产品更有用。产品更有用,使用的人就会越多。形成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比如Facebook。规模经济:服务性企业难成垄断企业,单纯扩大规模,如开多家瑜伽馆,只能获取有限的利益。产品不需要重复投入,以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这样才是真正的规模经济。品牌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品牌经营靠的不是理念,不是明星,而是实力。他觉得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来发展。理论上大谈特谈,甚至在其中他对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赞誉有加,而对微软平板、Xanadu、雅虎等颇有微词,这方面我觉得不是太让人信服。万能的苹果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是彼得。蒂尔很喜欢引用的成功典范。但对照上述四大特征来看,并不完全符合,苹果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后来者,从专利技术方面并没什么优势;另外三个特征,换成谁成功都一样,与其说是形成垄断的原因,不如说是成功之后垄断的结果。九十年代的诺基亚,如今的三星,也拥有上述四个特征,但是无法和苹果相披靡。
不管是哪种创新模式,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才是铸就垄断的王道;品牌和规模经济才能助推垄断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垄断企业之所以垄断,最核心的特征,在于这些企业做到了“与众不同”。当然,与众不同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此来不断赢取顾客的“忠诚度”。如iPhone的成功,在于iPhone时尚、可爱、易用,让人一见倾心,加上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如果有一天,某公司生产出一款手机,让顾客觉得比iPhone更加动人,商业模式更加独特,iPhone不再“与众不同”,那就只能重复诺基亚的覆辙了。

毫无疑问,企业能垄断绝对能够取得最大利润值,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更为有利。那怎样才能垄断呢?彼得。蒂尔给出了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占领小市场:从小市场起步,宁可做小也不能做大,目的是先立足。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垄断某个行业或品类。因为垄断,才能获取巨额利润。因为利润,才有能力攻城略地,构建帝国。扩大规模:由利基市场逐步扩大,培养和迎合顾客“满意度”。循序渐进、有纪律发展壮大市场。由核心事业逐渐向外扩张。破坏性创新: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改进,使产品升级换代。且扫除一切障碍,不破不立。同时,为获得创新优势,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公司必须力争做到10倍的改进,稍有改进对终端用户来说就是毫无改进。假设你开发了新的空气净化器,比现有技术的效率高20%——这是实验室数据,但实验数据还要扣除新产品在实际市场中面临的生产成本以及风险。而且即使你的产品确实给顾客带来20%
的改进,由于人们习惯了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销售该产品时,你也一定会受到质疑。只有10倍的改进,你的产品才能给客户带来明显的优势。
  在第六章节有个四象限的分类,我对这四象限的分类很感兴趣。他把象限分为未来是否明确和态度是悲观还是乐观。并且用1950-1970年的美国(明确乐观)
现在的美国(不明确乐观) 现在的中国(明确悲观) 和现在的欧洲(不明确悲观)
来说明这四个象限的状态。同时把哲学家的对未来的看法也按这四个象限划分。彼得蒂尔认为对未来明确乐观是最佳状态,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明确悲观则人们会倾向于保守和储蓄。不明确乐观很可能造成虚假繁荣,最终导致崩溃。不明确悲观则可能造成享乐主义和破罐破摔。其实对一个人的人生也可以参考这种划分。年轻的时候,人会分成两类,对未来明确的乐观和不明确的乐观。对未来明确的乐观的人成功率最高。按我的理解就是理性下的早立志和积极的态度。不明确的乐观,人可能会进行各种尝试,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降低成功的机率,毕竟专注是成功的前提。而很多人到中年的时候经常会面临

明确的悲观和不明确的悲观。明确的悲观人倾向于保守和储蓄,这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优的选择。把未来变成明确乐观才是最好的,但这更需要人做出巨大的转变,非一般人可以做到。不明确的悲观,是将决定权交给老天。这种状态其实我们也是所说的不理性状态。所以,比较早的进入明确乐观的状态可以比较有效的提高成功的概率。处于其他状态也需要尽可能变为明确乐观状态。但我觉得有时候明确悲观,也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只需要调整好目标和心态。毕竟被公认为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当然幸福感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外人看来成功与否。每个人的感受和衡量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细细读来,几乎所有观点都似曾相识,只是换成了彼得。蒂尔的说法而已。每个企业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关注七个问题,特斯拉之所以成功便是它解决了这七个问题。具有先进的技术,所有汽车公司都依赖它;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时机,获得巨额补贴;从高端电动跑车市场做起,垄断市场;拥有擅长技术和销售的团队;认真对待销售,打造完整的销售链;先行一步的优势,其领先地位将在未来的几年扩大;围绕富人想要显示出够“绿”的秘密打造出独特品牌。针对他提到的中国复制,我的想法是,学习、继承、发扬,既可以满足阶段性的生存需要,又可以实现马斯洛理论的最高需求。也只有在基础需要解决后,才有可能创新,继而形成垄断,得到超额垄断利润。同时书本身其实印证了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世界是由推销驱动的,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

读书笔记|彼得蒂尔《从0到1》

在现今中国政府提倡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彼得蒂尔的《从0到1》根据其自身在PayPal的创业历程,结合其他著名创业公司如Facebook、特斯拉的成长分析,给现今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引发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者进行一场创业的思维运动。
第一章:未来的挑战(提出问题)

首先提出面试时常问的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引出我们应该对未来进行关注,而未来的进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1到N的进步,是水平的进步,代名词是全球化,是复制的进步,比如中国的发展。另一种则是从0到1的进步,是垂直的进步,代名词是科技,比如硅谷的崛起。彼得蒂尔认为,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目前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创造出新科技,使21实际比20世纪更和谐、更繁荣。而初创公司往往是新科技的诞生地,一个初创公司就是你能说服的最大数量的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指南,也不是单纯提供知识,而是一场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第二章:像1999年那样狂欢(历史说明)

读史使人明志,一同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的兴衰,总结经验和教训,能让我们更清晰未来的方向。在90年代末那18个月(1998年9月-2000年3月),互联网热潮达到顶峰,网景从占浏览器市场20%到80%,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5个月内股票从28美元飙升至174美元;雅虎刚上市估计8.48亿美元;亚马逊上市估值4.38亿美元;市场陷入疯狂,科技发展产生泡沫,90年代后期人们狂妄自大,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从0到1的跨越。结果,只有少之又少的初创企业实现了这个跨越,许多公司只是空谈而已,2000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将硅谷打回原形。

遭受硅谷之劫的企业家们从中学到4点经验:

1.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达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试验

3.在改进中竞争。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但彼得蒂尔认为,以上这些法则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我们仍然需要新科技,甚至还可能需要用1999年的那种狂热去寻求新科技。要问自己: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被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引入主题)

商业社会中,成功的企业有两种,一种垄断企业,比如谷歌。另一种是非垄断企业(竞争性企业),比如美国航空公司。但是,同样是成功的企业,美国航空公司每年接待几百万乘客,创造数千亿美元的价值,但每次飞行也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取37美分。而谷歌,创造的价值相对少(2021年谷歌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美国航空创造了1600亿美元),却从中获利21%,利润率是当年航空业的100多倍,这使得它的市值是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美国人神话了竞争,赞颂竞争使他们免于排队领面包的窘境,但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竞争的概念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如果处于完全竞争下,利润就会消失。所以,如果你像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竞争者还是垄断者,都乐于歪曲事实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都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

垄断者为了自我保护而撒谎,他们知道炫耀垄断会招致检查、审核,甚至遭受打击,所以为了继续不受干扰地获得垄断利润,他们会想方设法来隐瞒垄断这个事实,通常的方法是夸大(并不存在的)竞争。比如谷歌不把自己定位在搜索引擎的市场(因为它占据了68%的市场份额),而是把自己定位于一家广告公司,美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是每年170亿美元,网络广告是370亿美元,整个美国广告市场是1500亿美元,全球则是4950亿美元,这么一比,即使谷歌垄断了美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也只占全球的3.4%!如果再把谷歌定位于一家多元科技公司(因为谷歌除了搜索引擎,还有自动驾驶汽车、安卓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那在全球科技类消费品市场的份额只占了不到0.24%--与垄断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非垄断者则相反,他们不会夸大竞争对立,而是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但面对冷酷无情的市场,垄断企业往往更具活力,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富有创意的垄断者不断创造出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第四章:竞争意识(辩证分析)

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的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条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这是个简单的事实,但是我们都学会了对它视而不见。

在教育体系中,年轻人在同样的方法教授下学习同样的内容,而不顾个人的天赋和爱好。越到高等教育阶段,竞争越激烈,也越来越趋同,大家都在竞争一个同质的特权,反而渐渐埋没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商界中,更多的人认为商界如战场,要像战胜对手必须存在竞争,而且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焦点就越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微软Windows系统遇上了谷歌的Chrome OS ,必应遇上了谷歌搜索,Explorer浏览器和Chrome针锋相对,Office软件和Docs办公软件争得不可开交,Surface平板和谷歌的Nexus平板较劲。而就在此时,苹果公司冒出来了,2021年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而谷歌和微软加起来是4670亿美元。

竞争使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竞争让人分心,与其重点关注别人,不如关注自己,关注自己最初的梦想!如果不能打败竞争对手,那就探讨可以一起合作。如果你能看出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那你就比大多数人要理智。

第五章:后发优势(深入主题)

想要成为垄断企业,或者想要打破垄断,需要先了解垄断企业的特征。

为什么一些新创公司比如推特刚开始一直是亏损的但是估值仍是天文数字,原因就在于它未来的现金流。投资者认为推特在之后的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创造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时间,所以收益延迟。一家科技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会在未来至少10-15年得到体现。

垄断企业的特征:

1.专利技术,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而要做出10倍改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

2.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3.规模经济。垄断企业越打越强,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设计、管理、办公地点等),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大规模发展潜能。

4.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1.占领小市场,在一个小市场里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得多。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

2.扩大规模。一旦你成功创造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些的相关市场。

3.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该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第六章成功不是中彩票(谈内在)

你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吗?成功不可预期,每个人面对未来的态度也不同。

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

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当今的世界(不明确的金融/政治/哲学/人生)

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

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

长期规划仍是最重要的,在一个人人看未来都迷茫的世界里,目标明确的企业总是被低估的。

你不是一张彩票,初创企业是你可以明确掌握尽最大努力的机会。你不止拥有自己生命的代理权,还拥有这世界某个重要角落的代理权。而这一切都要从抵制不公平的概率主宰开始,因为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

第七章:向钱看(谈规律)

这一章主要解释幂次法则在你向钱看时是如何体现的:风投中,投资者都努力想从公司创立早起呈指数级的增长中获利,而只有一小部分公司较之其他公司获得了呈指数级增长的价值。

风险投资的回报不是呈正态分布,而是呈幂次定律。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得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如果你已经开始运营自己的公司,必须谨记幂次定律,把公司运营好,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市场!一种分销策略通常要优于其他所有策略!

第八章:秘密(谈方向)

反主流问题:哪些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人创建?每个正确回答都必定是个秘密:有些事很重要却无人知晓,有些事困难却可为。如果世界上还有很多秘密,那就还可能出现很多有望改变世界的企业。

为什么好多人不相信仍有秘密有待发现?也许是因为地理学的发展。世界地图上已经没有空白之处了。伴随着地理隔阂的淡化,四种社会趋势已经合力瓦解了人们仍然相信秘密存在的信念:第一,渐进主义,第二,风险规避,第三,自满,第四,扁平化(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在探索秘密之前都会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可能发现新事物,难道全球人才库中更加聪明、更加有创造力的人还没有发现吗?这种怀疑的声音阻止了人们去探索秘密)。

不探索是不会发现秘密的,事实是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想想硅谷的那些新创公司,正是利用我们周围常被忽略的闲置生产能力。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

当你发现秘密时,是告诉别人,还是保守秘密?这取决于秘密本身,有些秘密比其他的危险。建议是,不管你必须要对谁说,都不要多讲。最好的企业家深谙此理: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好企业是改变世界的密谋者,当你与人分享秘密时,听众就成为了你的谋士。

第九章:基础决定命运(谈团队和起步)

就像美国宪法一样,200多年前,不管你对那个夏天在费城达成的协议有何种看法,此后想要改变它都是困难的!公司也是一样,早先的错误决定一旦做出(比如选错合伙人、挑错员工),之后就很难改正。所以,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初创时的“联姻”,创始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和他们合作的默契程度和能力和才华互补一样重要!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而且,一般而言,你雇佣的员工应该是全职的,因为每天不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上班,同事之间就会产生分歧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的区分。如果希望高效运转,尽量缩小董事会规模。

现金奖励不是王道,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基础决定命运,但最有价值的公司始终鼓励发明创造,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如果创业时机正确,你能做的远不止创立一个有价值的公司,你可以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其向着创新的道路发展,而不是囿于已有的成功。

第十章:打造帮派文化(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

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为什么放弃去谷歌获取高新和威望的机会,而去你的公司做第20位工程师呢?两类好答案:一类是关于公司使命的,一类是关于团队的。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公司使命激动人心,那么你就能吸引你需要的员工。不是解释工作的重要性,而是解释为什么你在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重要事情!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你的公司适合他。总之,不要打福利待遇之战。

每个员工个性不同,但要保证每个员工都是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必须认同公司要做的事情!

第十一章:顾客不会自动上门(谈营销)

就算你有再先进、质量再好的产品,顾客一般不会自动上门,相反的,你得推销出去,在这其中,销售起到了链接的作用。

不同的产品和成本构成需要匹配不同的销售策略。

复杂销售:你可能需要数月才能与客户建立恰当的关系,用一两年才能达成一笔交易。

人员销售:在于如何建立起流程,让精悍的销售团队尽可能地向广大客户推销产品。

销售盲区:销售的瓶颈,获得的收益与成本投入不成正比

市场营销和广告:广告对初创公司也奏效,但只有在客户获取成本和客户生命期价值在任何其他推广渠道都不经济的情况下才奏效。

病毒式营销: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

销售的幂次法则:必须有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

销售给客户以外的人:公司需要推销的不只是产品,你还必须向员工和投资者推销你的公司。

每个人都有产品需要销售—不论是员工、创始人还是投资者(个人品牌)

第十二章:人类和机器:(谈工具应用)

科技应该作为补充,而不是替代。

第十三章:绿色能源与特斯拉(案例探讨)

多数能源公司折戟是因为至少忽略了以下7个问题之一:

1.工程问题:技术具有突破性吗?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

2.时机问题: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第十四章:创始人的悖论(谈自己、谈未来)

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创始人的极端特质是个人品牌。

公司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企业离不开创始人,对于创始人看似极端怪异的行为,要有更大的容忍度,我们需要靠非同寻常的人来领导公司,取得大的飞跃,而非限于小的进步。

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描述了人类的未来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模式一:古人认为历史是兴衰的不断更替。

模式二:然而,我们常常抑制自己的怀疑

模式三:考虑到当今世界紧密相连的地理环境,以及现代武器史无前例的破坏力,能否阻止大规模的社会灾难发生,是必须要问的问题。

模式四:最后一种可能是最难想象的,加速腾飞,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今天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是否在整个宇宙范围实现“奇点”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抓住独一无二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创新!对我们—全宇宙、全国、全公司、整个人生乃至此刻最为重要的是—独特!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

a

《从0到1》阅读分享:看完这篇文章就足够了!

彼得·蒂尔: 硅谷著名的创业者,曾在1998年创办了 PayPal,并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出售给 eBay。后专注于金融投资和创业投资,曾投资过 Facebook 等著名企业。
PayPal: 相当于美国的支付宝,它培养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只要你有电子邮件,就可以用美元支付,详细故事请见《支付战争》。

Chapter.01
从1到N和从0到1的区别?

彼得蒂尔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水平进步,一种叫做垂直进步。

什么是水平进步呢?水平进步就是从1到N,就好像我开了1家店,然后把它复制到100+,或者1000+。

什么是垂直进步呢?就是你以前没有店,你现在开了一家店,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从0到1、垂直进步。

从1到N:全球化。现在全世界都在学美国,但美国人特别怕中国人学美国,因为中国人多啊,要是学习美国浪费资源,那全球资源就不够用了。

从0到1:科技发展。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机,这些就是从0到1的过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转变。

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 N 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规避竞争、建立垄断。
Chapter.02

有哪些事情,你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

彼得蒂尔每面试一个人的时候,都会问这个人一个问题:有哪些事情,你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

他希望能找到跟别人有不同见解的人,因为他坚信,那些跟别人想到不一样的人,有可能也是对的,他希望找到有这样独特见解的人,一起组建团队。

彼得蒂尔出现的时间是1999年,那个时候,全球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网络泡沫,比如中关村窝着很多网络公司,随便有个什么主意都能够赚来一桶金, 美国更是疯狂,纳斯达克的指数一路狂飙不止,飙到爆表继而大幅下跌。

彼得蒂尔完成融资后的几天,纳斯达克的指数一路狂跌,整个网络泡沫破灭了,大量的网络公司投资公司倒闭。

在这件事情之后,人们得出了四个结论,这四个结论至今还被人们认为是金科玉律:

做生意,要循序渐进。

要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不要事先做太多的规划。

在渐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新市场。

专注于产品而不是营销。

以上这四条,是人们普遍认为的X,而彼得蒂尔说“我认为真正正确的是他们的反面”,他认为这四个金科玉律都不是创业时应该做的事,而它们的反面可能更有道理。

循序渐进: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比如现在我们都是人开车,谷歌一上来就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特斯拉没有做油电混合而是直接做电动车。

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就算这个计划是坏的、它会被改变,但你现在至少应该有一个计划,没有计划就会像一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

不要去参与红海的竞争:我们最好不要参与竞争,你要想办法做一个垄断的企业。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再好的产品,也需要用营销的手段让更多的人知道。比如彼得蒂尔当初做PayPal的时候,只要你分享给一个朋友并成功注册,你就会得到10美元的奖励,就是这10美元,让PayPal买到了初期的几千个客户,有着几千个客户之后,才慢慢地越来越多。为此彼得蒂尔花了几百万的美元,但是如果没有最初的几千个会员,他们连最初的基数都没有,更别提后面的几何基数了。

在这四点之上,彼得蒂尔有句至理名言:你一定要记住,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如果一个人整天都是抵制,有什么潮流你都抵制,这叫做不成熟。 最反潮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要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当别人都说这样的话时,你可以附和他,也可以反对他,但请你一定要在自己思考过之后,你要自己有判断,有原因,之后再做出结论,这才是反潮流。
Chapter.03

关于垄断企业的谎言:

举个栗子,作为搜索领域占比68%、年营业额500E、净利润21%的谷歌,他经常跟别人说【我不是垄断企业,我赚的真的不多,我和索尼西门子苹果一样,都是科技公司,在这个行业里我只占0.24%,你不要来分割我。】

要知道,在美国如果你是垄断企业,你要在过会上被拆分的。

与之相对的就是传统行业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一年能带来几千亿的流水呢,但他们只能从每一个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航空公司是有竞争的,美国有很多家航空公司,他们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导致他们根本赚不到钱。

虽然谷歌垄断了搜索行业,但谷歌并没有赚我们的钱让我们不爽啊,与之相反的,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国际油价降了他不降,好不容易油价降了,税又给你提上来了,这就让我们非常不爽了。

为什么我们没有被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行业剥削呢?我们每个人手机里都有微信支付宝啊,他们垄断的更厉害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对垄断的理解,在逐渐发生变化。

关于垄断企业的谎言,彼得蒂尔是这么总结的:静态社会中,垄断是一件坏事。所谓的静态社会,就是接近零和博弈的社会:这个社会上资源就这么多,你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比如石油和矿产资源】,在这种情况系,你会发现,零和博弈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动态社会呢?动态社会的价值是创造出来的,当谷歌支付宝百度微信在现有社会上又创造出这么多价值以后,你会发现,他不仅赚到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其他人也并没有因此而吃亏。

所以,目前社会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动态社会的环境,在这个动态世界之下,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事儿,所以, 用资源去达成垄断,还是用客户达成垄断,这是一个分界线。

从0到1的核心理念:我们要想做公司,就要做一家能达到垄断的公司,只有你有垄断的条件,你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你才能保证足够的研发和创新,然后才能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Chapter.04

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竞争呢?

彼得蒂尔分析说,竞争是一种观念,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一种观念。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成就是我们必须要打败别人才能上位才能成功。

作者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法律,当时最好的工作就是跑到法院里面去当书记员,然后他跟几百个应聘者去竞聘,他失败了,当时非常沮丧,但后来他想明白了,他觉得这次失败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他没有竞聘失败的话,那么,美国社会上就会多一个书记员而不会出现一个创业枭雄,不会出现一个PayPal黑帮,不会出现改变人类支付方式的人。

我们之所以执着于竞争的成败,是源于我们对竞争的执着,我们喜欢竞争本身,而不是喜欢这件事究竟会带来什么价值,只有我们将这件事情想明白,我们才能放下很多对竞争的执着。

比如当年PayPal还有个竞争者,俩公司都做差不多的支付产品,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彼得蒂尔的工程师们都想发明炸药去炸了对家,但如果他们两家持续竞争,竞争的结果只能是谁也赚不到钱,在互联网严冬来临之前,他们两家拿不到融资,两家都要死翘翘,于是他们在最后一刻选择了50%-50%合并,合并之后,他们就成为市场上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领军者,然后快速拿到融资,就成了今天的PayPal。

这样,我们也能理解滴滴和其他打车软件和合并了吧?

这些合并都来源于彼得蒂尔的启示:我们为什么要往死里拼呢?

可是生活中不能没有竞争吧?

彼得蒂尔提出,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找不到合并或者是合并的成本太高,这时候我们需要快刀斩乱麻,又快又狠结束战斗,千万不要陷入越战泥浆似的战斗中。
Chapter.05

那些垄断企业都有什么特征?

专利技术:你所创造的产品,比过去的产品,至少应该有十倍以上的优势【比如支付宝微信和购物网站】。

网络效应:可以通过互联网人带人的方式不断增加【一开始facebook只有班里的同学,大家用的越来越好传播越来越多】。

规模经济:如果只有两万人用谷歌,那谷歌就赔死了,但当全球有一般的人都在用的时候,他就非常有赚头了,因为他的边际成本为0,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用户或者减少一个用户,对成本是没有影响的,BAT全是这样。

品牌优势:包括苹果,谷歌,华为,这些品牌一定都会努力的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他们来说,品牌才是一个边际成本为0的东西。

迪士尼之前公布了他们的财务报表,他们全年的营收是500E,电影只占到70E,但是这70E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却为他们带来了无数的效益,当这些人物形象再被使用的时候,他们的边际成本就是0,所以迪士尼能够不断的扩大,成本越来越低。

与迪士尼相反的,就是国内很多做产品的公司,他们做出一些软件然后把这些软件卖给应用商,一旦有人仿冒、将价格压底,这个事情就做不下去了,然后就只能重新发明新的东西。在这件事情上,作为研发人员,他们认为只要搞定大客户,有买家就可以了,但我们要知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品牌就没有定价权,没有品牌的人就只能永远面临挑战, 就是你五块别人四块五,直到竞争到大家都赚不到钱。结果金融危机一来,国内最先倒下的就是大型制造企业,他们将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但是, 当我们将一个公司的产品做到又好又便宜的时候我们其实就离倒闭不远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利润空间了。

你没有垄断能力,你没有品牌,所以,注定要死掉。

符合这四个特征的,才能被称为垄断企业,垄断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词儿,而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Chapter.06

如下三个问题,我们需要讨论一下:

1. 成功到底是靠运气,还是靠能力?

彼得蒂尔说,如果我们认为成功是靠运气的话,那就不存在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这种创业成功者了,因为这些人做一个就成功一个。

艾默生:只有浅薄的人相信运气和机遇,强者只相信因果。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法则,一种叫社会法则【我找关系,把事儿办了】, 一种叫做自然法则 【我春天播种,不断呵护,秋天收获】, 人的一生当中社会法则偶尔会起到作用,但当我们的时间线足够长,我们会发现,起作用的永远是自然法则。

短视的人只看到社会法则,比如很多人找工作都希望找到一个什么组织当一个什么官,但其实若干年以后你的生活还是这样,没有任何变化。那么什么是自然法则呢,就是若干年以后,你虽然还在当官,但你自己越来越空虚。所以我们要懂得从自然法则看世界,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因果,我们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2. 大家觉得我们的社会是正态分布的,还是幂次分布的?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有些公司赚钱,有些公司赔钱,有些公司不死不活。

幂次分布【幂次法则】:少部分有钱,剩下一大部分都没钱。

彼得蒂尔认为,这个世界是符合幂次法则的,而不是钟形曲线, 这是为什么呢?

用钟形曲线来思考的投资人会认为,我应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可以分担风险,但彼得蒂尔认为,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思考的话,就好像祈祷一样,你每天祈祷要赚钱要赚钱,但事实上,你赚了钱的利润,很容易被不赚钱那些项目给吃掉,结果你还是没赚到钱。

所以,彼得蒂尔说,要投资就要投资那些能够赚钱的公司: 只有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进去,帮助这个公司成功,你才能投资一个公司,就成功一个公司。

在生活中,幂次法则对我们也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栗子,现在生活压力大,我们都缺钱,所以很多人下班之后去拉滴滴、业余时间做兼职、开网店做微商,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每月收入。

可说话说来,他虽然做了很多事,但他哪一件事做的都不是最好,他只是在做,每件事都做的很一般,不好不坏的,过几年万一微商滴滴都不火了,那时候他的技能又没有大幅提升,那时候就很危险了。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与其把精力分散在很多个领域,倒不如把精力放在一个点上、专注爆破,比如把微商好好做、做到一天N+1个单,把工作好好做、争取明年工资翻番。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一个公司,跟着创业公司一起成功的时候,这就是幂次法则的特征。

我们发现,很多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发现其中的幂次法则:只有将井打的足够深,才能见到水,如果你的井打的不够深,那就只能是一地的坑。

3. 要有好奇心,相信秘密的存在。

这个世界有两种秘密,一种是自然的秘密,一种是人的秘密。

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灯泡,这就是自然的秘密,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从而改变了世界。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做不到爱迪生那么惊天动地,但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人的秘密,比如滴滴发现了人与人的秘密,我们出门可以很方便的打车,airbnb发现了人与人的社交秘密,出门旅行可以不用住旅馆而住在网友家里。

人际关系结构也是一种发现,这种秘密是永远存在的。

那么,当你发现一个秘密之后,要怎么办呢?

彼得蒂尔说,如果你发现了一个秘密却不跟别人说,那这个秘密只能烂在心里,如果你将秘密告诉全世界,那么大家会将这个秘密传播出去。

在这里, 保持一个秘密的最佳规模,就是一个公司:以这个秘密为核心点,成立一个创业公司,然后逐渐将它放大,变为现实。
Chapter.07

彼得蒂尔的建议:

寻找合伙人:千万不要和一个一拍即合的人创业。

只要你在创新,你的创业工作就从未停止过。

董事会一定要小:除非你的公司上市了,不然董事会一定不能超过五个人,要分清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

招聘全职员工,可以给员工发股权【愿意接受股权代替金钱的员工,才是靠谱的员工】。

在招聘的时候,就要重点招募那些有理念的人:我们是为了改变中国而成立的公司,我们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成立的公司,而不要用一些福利诱惑一些只懂享受的人加入。

在公司不断的强调你的理念:不断地号召大家为理想而奋斗。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卫衣帽子之类的公司产品,这些文化会更好的号召员工位理想而奋斗。PayPal就是通过这一些列的动作,将员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支持,给大家资源,不断地取得成功。

重视推广和销售: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好的产品就一定会蔓延,很多好产品都是因为推广不佳而完蛋的。

人要懂得和机器合作:不要担心机器会和人产生竞争【机器只需要电,跟人的需求不同】,而且任何机器的优势是非常互补的。未来的人类世界,应该是人和机器的结合,把人的优势和机器的优势结合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未来的新世界。
Chapter.08

彼得蒂尔:我们必须像古人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那样的新奇感觉,那样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这本书中,不仅是从创业,也是从哲学上,给了我们很多反思,垄断,从0到1,幂次法则,要相信秘密的存在,始终对未来保持好奇心。

竞争会让你把注意力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不存在完美的市场均衡,在经济理论之外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企业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打破了均衡,它做到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从0到1的事情,而不是它跟其他企业做一样的事儿。

谷歌把自己定义成什么,取决于什么能给它省去麻烦,不被人攻击是垄断。你觉得它不垄断,是因为它成功转移开了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不处于垄断地位,你就只能着眼于短期的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所以你每天都是在苟延残喘。

要想实现垄断,要避开主流的创业方法论,走完全相反的路。

听书笔记-从0到1

一、彼得.蒂尔面试员工会问一个问题,“有那些事情你是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正确答案不是你选择一个少数或者多数人的观点,正确答案的模式是:大多数人都相信X,而事实是X的反面。

二、人类历史发展分为两种,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水平是1到N的过程,垂直是0到1的过程。

三、0到1带来的改变是一个颠覆你,但是和你无关的世界。

四、一战前的一百年,大概是一八一五年到一九一四年这段时间,全球到处联络、航海、这是科技加全球化的时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1971年,全球化停滞,科技在战争和敌对中快速增长,直到1971年基辛格访华,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五、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我们现在用的很多产品都是军品,转换成科技留下来的。

六、1971年以后,全球化不断在增加,但是科技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发展的是在科技信息领域。

七、两千年互联网泡沫以后,很多人总结了四种结论:1 、要循序渐进的做生意;2 、要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不要预设太多规划。 3、在渐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去创造一个新市场 4、专注于产品,而不是营销。

八、彼得 蒂尔认为真正正确的是这四种结论的反面。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需要突然给出颠覆性的东西。比如说,谷歌研究汽车是从无人驾驶下功夫,特斯拉直接做纯电动车。2、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3、不要去参与红海的竞争,想办法做一个垄断的企业。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九、真正的反潮流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要丢弃自己独立的思考,当别人都这样的时候,你可以附和也可以反对他,但请你一定要在自己思考之后,你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结论。

十、静态的社会中垄断是一件坏事情,什么是静态社会?接近于零和博弈(有赢有输)的社会,资源是固定的,你拿走了这儿就没有了。

十一、什么是动态社会,动态社会的价值是创造出来的。所以当谷歌、百度、支付宝、微信创造出了大量的价值以后,他们赚到了应得的部分,而其他人并没有因此受损。

十二、在动态的世界之下,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用资源去达成垄断还是用科技去达成垄断,这是一个分界线。

十三、垄断是一件好事情,只有你有了垄断的条件,你才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才能保持足够的研发和创新,才能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十四、为什么大家习惯竞争,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必须打败别人才能成功,所以竞争不是形态,是一种观念。我们喜欢竞争本身,而不是喜欢这件事到底有没有价值,所以不要去跟人竞争,要想办法提升维度回避竞争。

十五、在找不到可以合并的机会,或者合并的成本过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竞争,快刀斩乱麻,又快又狠的结束战斗,千万不能陷入越战式的泥浆中。

十六、垄断企业的4个特征:1 专利技术 ,你创造的产品至少应该有比过去产品十倍以上的优势。2、网络效应,从一小部分人可以逐渐蔓延开来。 3 规模经济,打造边际成本为零的生意,每增加或者减少一个用户,对成本几乎没有影响。 4 品牌优势 ,没有品牌就没有定价权,没有品牌永远只能面临同行的挑战。

十七、爱默生:只有浅薄的人相信运气和机遇,强者只相信因果。

十八、这个世界有两种法则,自然法则(春天播种,浇水施肥、秋天收获。)和社会法则。人的一生当中,社会法则偶尔会起作用,但是只要把时间拉长的话,你会发现永远起作用的是自然法则。

十九、幂次法则(80-20原则)给我们的启示是,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上突破,不要把精力分散在不同的领域。

二十、创业不意味着一定要单干,单干也不代表是创业,把自己的精力投身到一个公司去,和公司一起成功,也是幂次法则的特征。

二十一、这个世界有两种秘密,自然秘密和人的秘密,彼得蒂尔倡导大家要始终相信秘密的存在,保持好奇心。

二十二、保守一个秘密最佳的规模是一个公司,我们用这个秘密作为我们核心的创业点。

二十三、创业之前要做好的三件事:1 寻找合伙人 2、董事会一定要小,要分清楚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3、始终保持创新 4、帮派文化。

二十四、怎么打造文化: 1 、要招聘有理念的人,不要用福利诱惑,要有热情和意愿去做事 2、在公司不断的号召大家为这个理念而奋斗 3、一定要做一样的卫衣和帽子,让凝聚有归属感。4 重视推广和销售,推广非常重要。

二十五、彼得蒂尔认为:人和机器的竞争可能过虑了,因为竞争是基于共同的需求。机器的需求是电,不吃东西,未来应该是人和机器的结合。

二十六、我们必须同古人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的媒体评价

彼得蒂尔对青年人创业的强劲推动和支持,是全球创业大合唱里最强劲的声音,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创业潮。《从0到1》中文版的推出,对中国投资人、创业者、政府机构、教育机构,都是一件喜悦和激动的事情。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
这是一本把普通人变成创业者的进化指南。
——牛文文,《创业家》杂志社社长、创始人
《从0到1》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彼得蒂尔深入剖析了对于当代企业突围竞争红海至关重要的“大道”,更在于这本书凝练了他身经百战的智慧和经验精华。
——余晨,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从0到1》传达了前所未见、让人为之一振的新观念,教导人们如何在世界上创造价值。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脸谱网(Facebook)CEO

本文标题: 从0到1彼得蒂尔读后感(《从0到1》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64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红色家书赵一曼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河北中国戏曲走进校园读后感三百(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