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 读后感(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3 10:09: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

直面内心的恐惧 读后感(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性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

  本书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性情着手;性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

  因此,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格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性情、童年环境、父母亲与老师的个性、社会与社会规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出我这个人。书中阐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养者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致使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来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于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们的生命。

  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在本书中反复出现,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我也认为一定要做区分的话,恐怕并不容易。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也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性,虽然敬畏上帝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别人,同时要告诉读者童年这个阶段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新唤起大家重视感觉机能,我想,我们可以从感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直面内心的恐惧

著名的冰山理论告诉我们: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
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内在世界往往藏在更深处,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所以看得见的只是现象,看不见的才是本质。我们唯有从现象入手,深入到本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人的心理为了保护自己,会衍发出各种复杂的防御机制,有时候因为防御机制的存在,会让我们看不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深入不到问题背后的根源,我们就很难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痛苦。

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所以恐惧的背后是不愿面对,是一种逃避。要想打破恐惧,获得解脱,第一步就是坦诚面对自我,学会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为什么是人一辈子的课题?

就是因为认识自己其实很难,我们总是无法真正做到客观地面对自己。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认识天地万物,增长经验和智慧,却唯独难以认清自我。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无法认识自己。
演员徐峥曾说:人活在一个痛苦中比他解决问题要容易,因为解决问题需要更大的勇敢。

对很多人来说,持续活在痛苦里,在痛苦里纠结比直面痛苦、解决痛苦容易很多。

毕竟,这是人的天性-趋利避害。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直面内心的恐惧,坦然面对人生的痛苦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地看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起点就是直面内心的恐惧,不做迂回逃避,层层深入后看到让我们痛苦的到底是什么,看得到根源,解决掉根本问题,才能从痛苦中解脱。

有时候真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并不是痛苦本身造成了我们的痛苦,而是对痛苦的逃避与担心让我们更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自我疗愈始于自我觉察,觉察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状态。

首先我们要始终保持清明,在每一次情绪升起时,觉察出自己正在害怕什么,恐惧的背后多半是过去的伤痛,它正是我们需要疗愈的地方。

其次当我们觉察到内在恐惧时,切记不能批判它,而是如实地接纳。接纳是一种力量,全然地接纳更是一种爱。接纳意味着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存在着。

最后觉察和接纳的背后是放下,放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却至关重要。人是渴求安全感的动物,打破惯性往往是痛苦的,所以人不愿意主动去做这件事;但生命无常,总是会有一些意外来帮我们打破惯例,如果我们觉察到自己需要放下,我们便有了自觉,这份自觉就可以促发我们的改变。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

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看的不是年龄,也不是处事是否圆滑,做事是否稳重,而是看他能否面对问题和痛苦时做到不回避。
直面内心的恐惧,坦然面对内心的痛苦,才是你成熟的开始。

《直面内心的恐惧》

求此书作者及出版社!了解更多的也请讲下!谢谢!
  《直面内心的恐惧》作者:弗里兹•李曼
  山西人民出版社
  (《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定价:25.00 ISBN 978-7-203-05879-3 山西人民出版社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拒绝与人交往、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过桥或走过广场时就会惊慌不已、害怕尖锐的东西、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
  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却又无法摆脱。
  德国心理学经典论著——《直面内心的恐惧》将为你找到答案。它把这些困扰归因于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并让读者认识恐惧,帮助你消除恐惧的影响,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书是风靡德国的心理健康读物。作者弗里兹•李曼是慕尼黑心理分析与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就斐然,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自出版46年以来,再版35次,销售近百万套,堪称德文心理学的经典论著。
  和弗罗伊德不一样的是,《直面内心的恐惧》不是心理学专业参考书,它是一本人人都可以理解与应用的大众心理学丛书。即使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也能让你一窥心理学殿堂。
  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直至死亡。我们无法逃避恐惧,但我们可以培养与之抗衡的力量:勇气、信任、知识、权力、希望以及爱。
  每当恐惧的巨大阴影笼罩心头,表示我们正处于人生关卡,面临重大的挑战。躲避恐惧形同不战而降,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如果我们先行接纳,并且尝试克服恐惧,新的力量将在我们身上萌生。每战胜一次恐惧,我们就淬炼得更坚韧。
  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并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
  分裂人格——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忧郁人格——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强迫人格——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歇斯底里人格——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作者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性格归类上,而是由这些日常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深挖恐惧表征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作者说:“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生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性情与环境,家庭与社会,都又有可能成为培养恐惧的温床。
  他发现:“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愉快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但母亲的过度宠爱和拒绝都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忧郁人格。”
  书中阐述,因为父母先天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导致儿童的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造成病态,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向于完整和成熟,磨亮我们的生命。
  掌握了这些性格特征,父母如果发现“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里交不到朋友,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整天埋首书堆中;青年时期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就应该警醒了,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讯。
  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努力尝试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处于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他们觉得感情根本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又容易消逝。炽热的情感更不可信,飘忽无常且不理性,爱上一个人等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他们在付出感情时十分悭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太愿意体谅伴侣。两性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清醒。”
  而歇斯底里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把性当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侣的途径,不像强迫人格逼迫伴侣,歇斯底里的人在性活动中体验自己无穷的魅力。歇斯底里的女性会滥用性,答应形同施恩,拒绝有若惩罚,把性当成一种威胁的手段。”如此种种。
  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著作。读完不禁令人直冒冷汗,因为许许多多的征兆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和。读者总是能在这些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或是说只要是人类都免不了具备作者所述说的特征!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直面内心的恐惧的内容简介

畅销半个世纪的心理学经典·风靡德国的心理健康读物
畅销46年·再版35次
消除恐惧的影响,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那正是恐惧在我们内心结着厚茧。它源自每个人的童年,又控制着我们的现在。
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交不到朋友,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整天埋首书堆中;青年时期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讯。
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愉快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但母亲的过度宠爱和拒绝都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忧郁人格。
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努力尝试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处于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他们觉得感情根本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又容易消逝。炽热的情感更不可信,飘忽无常且不理性,爱上一个人等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他们在付出感情时十分悭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太愿意体谅伴侣。他们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清醒。
歇斯底里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把性当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侣的途径,不像强迫人格逼迫伴侣,歇斯底里的人在性活动中体验自己无穷的魅力。歇斯底里的女性会滥用性,答应形同施恩,拒绝有若惩罚,把性当成一种威胁的手段。
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
作者弗里兹·李曼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书中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他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雷雨》剧评:直面内心的恐惧

        《雷雨》代表着中国话剧的成熟和巅峰,不是之一,而是唯一。这部话剧的情节,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熟知了,后来还专门看过剧本,可以说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非常熟悉。但是对这部戏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却是在剧场中看这部话剧时完成的。不知为什么坐在剧场中,我似乎一下就理解了曹禺,理解了《雷雨》这部作品。这种理解是很奇怪的,因为我并不为剧中人物悲惨的命运和最终的结局所感动,而是给我一种毛骨悚然和酣畅淋漓的感觉。剧中所有的矛盾一点点延展开,并慢慢交织、翻转、纠缠在一起,逐渐汇集到一点,这一点直接指向死亡,只有死这一切才能最终了断。因此我变得不怕看到剧中人物的死,剧中人物的死让我感觉就像在非常恐惧、压抑、窒息的密室中被突然释放出来,有一种冲破束缚的感觉,因此我觉得他们的死并不可怜,反而是一种解脱和释放。真是一部好作品。

        这部话剧中没有鬼,但是充满了鬼气,而且这种鬼气淤积不散。曹禺曾经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它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了我心灵的魔。”从曹禺的叙述中我们能感受到,《雷雨》创作更多呈现出作者情绪化的倾向,感性体验的丰富完整为剧本注入了充沛的生命力。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种“神秘的诱惑”。

        曹禺的话剧显然受到了古希腊悲剧的影响,《雷雨》中充满了《俄狄浦斯王》的气息。《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话剧,故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是国王的儿子,他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各种机缘巧合,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还和母亲生育了两个孩子。真相大白后,俄狄浦斯的母亲在悲痛中用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家乡,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以求忏悔。

        这种宿命感被曹禺带入《雷雨》剧中。三十年前,周公馆的一个女佣鲁侍萍和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相爱,并与他有了两个儿子。我们站在鲁侍萍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件事,且不说周家的大少爷当年是真的爱自己,还只是为了一时快活。鲁侍萍都应该意识到,跟主人家的大少爷有染,是极其不理智的事情。也许当时她也曾犹豫彷徨过,但是最终她还是做了,而且还为大少爷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果然向我们所意料中的一样,周家大少爷周朴园为了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逼着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二儿子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后来成为周家新一代的大少爷。在鲁侍萍自己来看,她身上发生的悲剧是她自己造成的,怨不得别人。做女佣与大少爷有染,是自己不检点自己,自己不守妇道。自己被逼着抱儿子投河自尽,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被人救起是上天可怜她对她网开一面。其实她想错了,上天不是对她网开一面,而是觉得让她就这样死了,对她的惩罚太轻了。

        鲁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四凤恰巧又去周朴园家做了佣人。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

        在周家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朴园经营矿山等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他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便移情于侍女四凤。他当然不知道四凤就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蘩漪找来四凤之母鲁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鲁侍萍来到周家,突然发现这原来是周朴园的家。而且在这她又遇到了周朴园。下面是他俩的几句对话:

鲁侍萍: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

周朴园: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鲁侍萍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从中看到了一丝恐惧,她似乎觉得报应又找到了她。她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把自己的女儿带走,逃离这种报应,但是她不知道,其实报应已经发生,四凤已经和周家现在的大少爷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了,而且有了身孕。我每当看到这里,总有一种感触,那就是有些错误,一但犯了,永无悔改的机会。鲁侍萍其实已无路可走!

        四凤完全走了妈妈走过的老路,不同的是这次大少爷却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对于不知道真相的鲁侍萍来说,为了不重蹈自己当年覆辙,她需要赶紧带走四凤,因为她已经看出一些端倪。她准备再也不让四凤跟周家人特别是大少爷见面。她对四凤说:

鲁侍萍:凤儿,我要你永远不见周家的人!

四  凤:好,妈!

鲁侍萍:要起誓。

四    凤:哦,这何必呢?

鲁侍萍:凤,不,你要说。

四  凤:(跪下)妈,(扑在鲁妈身上)不,妈,我--我不说了。

鲁侍萍:(眼泪流下来)你愿意让妈伤心么?你忘记妈三年前为着你的病几乎死了么?现在你--(回头泣)

四  凤:妈,我说,我说。

鲁侍萍:(立起)你就这样跪下说。

四  凤:妈,我答应您,以後我永远不见周家的人。

鲁侍萍:孩子,天上在打雷,你要是以后忘了我的话,见了周家的人呢?

四  凤:(畏怯地)妈,我不会的,我不会的。

鲁侍萍:孩子,你要说,你要说。假若你忘了妈的话,--

四  凤:(不顾一切地)那--那天上的雷劈了我。(扑在鲁妈怀里)哦,我的妈呀!

鲁侍萍:(抱着女儿,大哭)可怜的孩子,妈不好,妈造的孽,妈对不起你,是妈对不起你。

        这种恐怖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们都意识到,四凤是不可能不再去见大少爷的,因为她深深爱上了周萍,而且还怀了他的孩子。但是她面对自己最亲的母亲,面对最敬畏的苍天发下了一个最毒的誓言。她的话说完,舞台上一道雳闪,一声炸雷。这种肃杀的气氛,让人颤栗。还是那句话,有些错误,一但犯了,永无悔改的机会。四凤已经无路可走。

        我们再说说周家的大少爷周萍,他是四凤同母异父的哥哥,他和自己的继母蘩漪私通后,渐渐后悔,觉得这种乱伦关系既对不起爸爸,也对不起弟弟,他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开始想远离蘩漪,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蘩漪却不能放过他,蘩漪有一段台词非常精彩:

蘩漪: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

        蘩漪的理由很充分,我本来已经对生活完全失望了,但是你唤醒了我,唤醒后你又想抛弃我。这可能吗?这绝对不可能!我觉得蘩漪说的太精彩的。这再一次让我感觉到,有些错误,一但犯了,永无悔改的机会。周萍已经无路可走。

        周冲是蘩漪和周朴园的儿子,是周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她也喜欢四凤,但是她不知道四凤已经怀了哥哥的孩子,更不知道他最亲的哥哥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居然干出了乱伦的事情。对于他来讲,当这一切有一天暴露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同样无路可走。

        戏剧结尾,鲁侍萍知道真相后,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造的孽,于是决定不说出真相,让周萍与四凤出走,让他们自己一辈子不知道是兄妹这一真相,

鲁侍萍: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一个人有罪,我先走错了一步。如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事情已经做了的,不必再怨这不公平的天,人犯了一次罪过,第二次也就自地跟着来。

        但是他们还没离开,蘩漪出现了,而且她叫来了周朴园,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疯了,舞台上一片惊悚。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再也不用替这些可怜的人们揪着心了,他们生不如死,死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死得其所。这时冷汗湿透了我背上的衣服。这就是《雷雨》,面对它我们能说什么呢。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本文标题: 直面内心的恐惧 读后感(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538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红楼梦简短深刻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杰米扬的鱼汤读后感(克雷洛夫的《杰米杨的鱼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