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读后感大全300字(《隋唐演义》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29 16:20: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隋朝历史读后感300字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以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

隋唐读后感大全300字(《隋唐演义》读后感)

隋朝历史读后感300字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 以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互交流。在东亚,隋与新罗、百济、日本的使者来往频繁,特别是日本有不少的僧人、学生到中国来学习;隋炀帝派裴矩到西域,招引各地商人来参观贸易,还派使者远至东南亚真腊、赤土等国,使隋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得到增强。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对外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发展,当时的地理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炀帝下令撰写的《区宇图志》共1200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地理专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隋唐史读后感

请哪位高人给我发篇---《隋唐史》读后感!我要的是上下五千年里的那个隋唐史!谢谢119。
一星期加熬了两夜读完了这本书,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阶段的的历史对于现阶段我们中国的和平崛起,对我们组织和个人都会有许多借鉴的地方吧.只是觉得自己读完一本书了就应该回头来品味一下自己的收获,也能与四海豪杰有个交流思想的机会啊!这样收获会更大吧.
1.历来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对内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自己首先躬行节俭,减赋息民.破旧立新;对外打击突厥,巩固了国防.所以20多年后呈现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不过 杨广却把起基业给毁了.年轻时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后来他“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三征高丽)”.再后来因为国富民强开始享受以前的硕果,造成了他为人骄傲自大,做事前考虑不够缜密,这点在打高丽时体现出来了,一百多万军队攻打高丽,却大败而归。另外他年轻时没受过挫折,即使发动政变都很成功,所以心里承挫能力差,到隋末农民起义四起时他又自暴自弃, 极度奢侈,荒废政事,最后被灭了.从现在来看,给我的启示是要节俭,勤奋,否则连个暴君也做得不出名,嘿嘿,因为他年轻时才华横溢,爱读书,如汉武大帝年轻时一样.
2.将相本无种,男儿当字强!隋末枭雄四起,虽然只有李渊胜了,但他们也不枉此生.
3.气量决定你的成败,宰相肚里能撑船,他李世民能撑得更大,毕竟能容忍如魏征那样老挑自己缺点过失的人是很难的,象成吉思汗那样宽容自己的敌人更难.宽容的原则是维护自己的自尊(但许多时候,在职场上大学生自尊并不值钱啊)的基础上理解他人的不同,但绝对不是懦弱!因为思维方式,成长背景都不相同啊.以前和云雷他们合作写论文时发现的这句话"做事情的人会因为希望事情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因为他要做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后来找到这三句:"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
3.男人最大的财富,除了健康,就是有个贤妻。如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明太祖的妻子大脚马皇后。(李连杰,孙少安的妻子也是啊)她们在自己丈夫失败挫折时及时给予温暖,支持。
4.疑惑;有些事情我也不明白,先是皇后一系弄权,如武后,韦后(唐中宗皇后)等。后来用宦官来治,如李辅国、鱼朝恩等。宦官又用将军来治,结果有引出许多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如安路山,史思明等。这就是封建体制的弊端吧。用盛唐时名相姚崇给唐玄宗的建议(玄宗答应姚崇那十件大事,姚崇提出:"第一件,以仁德治政,不用苛刑;第二件,十年之内,不对外打仗;第三件,不许宦官干预朝政;第四件,皇亲国威不得占据朝廷要职;第五件,王公犯法与民同罪;第六件,租税以外不得额外加征;第七件,不崇佛,不营造佛寺;第八件,待臣以礼;第九件,允许朝臣发表不同意见;第十件,严禁外戚干预政事),或许好使。想想还是现代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稍好点。
附录:A.唐中期以后宦官专政情况(《中国人史纲》)
皇帝 宦官专政情况
1.宪宗 被宦官陈弘志所弑。
2.穆宗 为宦官王守澄所立,服长生药死。
3.敬宗 被宦官刘克明所弑。
文宗官 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后文宗欲假手朝臣杀宦,事败,仇士良等宦官大杀朝臣,史称「甘露之变」。
4.武宗 为宦官仇士良所立。
5.宣宗 为宦官马元贽所立。
6.懿宗 为宦官王宗实所立,死后宦官另立十二岁的僖宗为帝。
7.僖宗 政事全由宦官田令孜控制,僖宗呼之为「阿父」。
B.唐朝历代皇帝及年号表 1.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3. 唐 代 皇 帝。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第 九 子。 字 为 善。 贞 观 五 年 (631) 封 晋 王。 十 七 年 立 为 太 子。 二 十 三 年 即 位。
4.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8.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
10.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岁。
11.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贞。
12.唐宪宗李纯(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他的统治时期是从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岁。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岁。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岁。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则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
18.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儇发音为喧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
19.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
20.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干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干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干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干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哀帝 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李柷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李柷原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改谥曰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300字到400字

对于隋唐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以前多来源于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国家强盛,英雄辈出,又有大批的诗人吟诗作对,无论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军事来说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耀眼而炫目。可当我真正的开始去查阅时却发现历史并非神话,光鲜的外表下总有一些肮脏的不为人知的事。以下便是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 朝代更替与政权更迭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作为代价的,而在这期间,父子兄弟之情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其余的亲情了。为了一个最高统治权,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子杀父,父杀子,兄弟相残等等之类,不胜枚举。在杨坚取代北周时,其就利用宣帝杨后父的身份掌朝政,以此代周。而在唐高祖李渊也和隋炀帝是表兄弟的关系,并且从小玩到大。他还是独孤皇后和文帝将其抚养长大,但最后也是反叛隋朝逼迫炀帝走上了死路。父子相承,李渊儿子李世民也模仿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杀死弟兄,逼父退位,好一个篡位夺权也可以这样的决绝,纵是“贞观之治”也掩饰不了其夺权时的残忍。而后,武侯为取帝位,杀子李弘,作为一位母亲,亲自害死自己的骨肉也实属罕见吧!一个帝位,一个权力,一份利益,竟也可以将人性的丑恶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人啊,真是一个自私的动物。
二、 政局的巩固
在一个朝代或政权建立之初总有许多谋士即有功之臣为君王献计甚至出生入死,可就算如此到最后也免不了在利用完了之后被罢黜甚至杀头。以前总也搞不懂,为什么功劳越大到最后却落个家破人亡?直到今天才终于明白,原来只应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你有价值时他就利用你以实现他的目标,而当目标实现之后却又发现你妨碍他的利益时就自然要除掉。这就是为什么杨素这么有才的一个人最后竟然连生病都不能医治直到痛苦的死去。
三、 掩埋在盛世下的凄凉
一提到大唐盛世,便会脱口而出:“人们生活幸福安康。”其实事实未必如此。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而经济体现在国库的盈亏之上,而国库则要以人民的劳动成果作为来源,因此,为实现政治与军事的强大就必须不断地向百姓剥削,才能支撑庞大的政府体系,才有能力统领数十万的军队。盛世下的经济或许相对来说好一些,社会财富增多,可作为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人民,仍要负担更沉重的赋税徭役,因此其受剥削的程度未必减轻。百姓的生活环境未必有较大的改进。
四、 一代女皇武则天
说实话作为一位女性,我确实很佩服武则天的胆魄,毕竟,在古代男权主义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如此之低时,她竟然有如此大胆的想法,并能一步一步的坚持走下去实属不易。他的家世也并非十分显赫,且当时入宫时,其与母极其贫困,因此这也就造就了他的独立与聪慧。入宫后被赐为才人,一直未得升迁,直到太宗病死后被送到尼姑庵当了尼姑。可在她美好青春将要在孤寂与遗忘中度过时,因为李治,他这一生最爱的人,她才得以摆脱成为昭仪,重新站在历史的舞台之上。这一步已十分不易,可没想到她竟然能从昭仪一步跨越到统领后宫的皇后,在这中间她受尽了大臣的羞辱,可一切都挡不住李治对她的爱。于是,从此之后凭其天资聪颖及对政治的敏感,她开始接触政务,尽管并未影响深远,但为其称帝奠定了基础。
她为称帝杀了侄子和亲子,任用酷吏残害反对她的忠良,虽遭了千古骂名,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唯有不拘小节不择手,段。没办法,作为一个女性要创一个先例谈何容易。还好在其称帝后,杀酷吏,选贤才,拔忠良,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而她亦知道此生有太多事无法去评判,唯留下一个无字碑寂然矗立。

《隋唐演义》读后感300字三篇

【 #读后感# 导语】读书,让人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以下“《隋唐演义》读后感300字三篇”由 !
   【篇一】
  《隋唐演义》这本本主要讲的是隋朝时的故事。隋朝的第一个皇帝杨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勇,二儿子叫杨坚,杨勇是太子,杨坚则是晋王。

  太子杨勇过着简朴的生活,杨广则天天过着奢侈的生活,荒*无度,而当时的皇帝杨坚则提倡节俭的传统美德。一天,杨坚去看望他的二儿子杨广,杨广的内探把消息告诉了杨广,皇帝到杨广家里,家中十分清贫,处处是书,杨广还告诉皇帝天天十分惦念父皇母后,杨坚心中渐渐觉得二儿子杨广比太子杨勇更要优秀。杨广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一心要取代哥哥当上太子将来好做皇上,为此他不择手段,终于有一天他如愿以偿。

  杨广当上太子后,沉迷女色,贪奢无度,并且顺利的当上了隋朝的皇帝。他挥霍无度,残暴百姓,为去扬州看琼花,建立了历第一条人工河,即现大的大运河,百姓们则过着民不潦生的生活。所以,反隋的人就有了。百姓们建立了xx大反王,个个武艺高强,对杨广和朝庭恨之入骨,其中有李渊带领的李唐一族尤为突出,杨广把兵权都交给了宇文家族,十八反王势力渐渐强大,宇文家族也对皇位虎视眈眈,最终,杨广死于宇文家族手中,取而代之的则是李渊。

  李渊当上皇帝后,建立了历的唐朝,他成了大唐盛的第一个皇帝,他爱民如子,强兵护国,全心全力的治理国家,天下太平,百姓们无不拥戴。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想到后果。杨广的行为必然会导致隋朝的灭亡,唐朝国强民富正是因为有一个爱民如子的朝庭,百姓们安居乐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本书把我带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历史回顾中,受益非浅!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篇二】
  我是一个爱读历史书籍的孩子,我最爱读《隋唐演义》。

  它讲的是:在杀父弑兄,荒*无道的隋炀帝杨广的统治下,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起义,其中以瓦岗寨最为厉害。顿时狼烟四起,兵荒马乱。最终以秦王李世民降服瓦岗寨众将,打败刘黑闼等叛军及谋反的殷齐二王,登上皇位。

  这本书讲述了从隋末到唐初的兴旺衰败。李世民成功的原因是:以仁义治国安邦。隋朝的灭亡是因为杨广不以仁义治国安邦,闹得民不聊生,真是“君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呀!

  在生活往往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想得到朋友的信任,应以博大的胸怀去谅解朋友的过错失误,应以自己的真诚去对待朋友,应以朋友的身份去安慰朋友那受伤的心灵。

  书中的秦王李世民无疑是个仁义之君,他谅解了混世魔王程咬金月下追杀自己的过错,他,难道不是一位英明神武的明君吗?

  书中的秦琼行侠仗义,救了李渊一家的性命,他,武艺高强,屡建奇功,他,办事一丝不苟,他不愧为一代名将。

  书中的程咬金虽然他粗心大意,在夜探白璧关时,差点害了秦王的性命,在取高唐草时,差点误了李靖的计划,可是,他敢作敢当,劝说罗成归唐,三取粮草,他不失为混世魔王。

  罗成,一路艰辛坎坷,大喜大悲,虽然认了秦琼为表哥,可是父亲罗艺却遭仇人暗杀惨死,他自己中殷齐二王*计,随后被刘黑闼万箭齐发,惨死于淤泥河。罗成不愧为一代忠将。

  我爱读书,还爱历史书,更爱读《隋唐演义》。
   【篇三】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叫《隋唐演义》的历史小说,它的作者是清代的褚人获。小说主要讲了二太子杨广不择手段获取了独孤娘娘的宠信,是他步步高升,做了皇帝。隋炀帝在任期间,大兴土木、建造楼屋;为了去看琼花,他强令开凿大运河,弄得人民民不聊生。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等起义反抗朝廷,后来投靠李世民。

  读了这本书,我被瓦岗寨众兄弟之间深厚的友情所感动。秦琼奉命抓捕劫官银的陈达、牛金,可并没有这两个人。刺史重则秦琼。秦琼被请到贾柳店吃酒。这件事让他的故友程咬金知道了,程咬金不顾尤俊达捏腿暗示他别讲,承认了自己和尤俊达劫了官银,只不过押解银子的官员听成了陈达、牛金。程咬金自愿自首,秦琼闻之,二话不说,把批文撕了个粉碎,李密和柴绍刚想去抢,秦琼早吧它放在灯上烧了!这种兄弟情义,怎不叫人佩服?还有一次,秦琼因染上风寒住在了单雄信的庄上养病,临走时,单雄信给秦琼做了一套新铺盖,把四百多两白银打扁缝在里面。没想到,秦琼晚上睡觉,觉得铺盖沉重,打开一看,全是银子,他惊喜万分。这却被张奇看到了,以为秦琼是响马,吃了一场官司。多亏单雄信用银子上下打点,使秦琼的罪减轻了。单雄信是多么行侠仗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瓦岗寨兄弟那样为朋友所想,解朋友之难,还有什么事做不成?

  相比之下,昏庸无能的隋炀帝可差多了。他夺取皇位,杀死大太子和皇上。登上皇位以后,隋炀帝大肆征兵,苛捐杂税,天下民不聊生。隋炀帝为了游玩,经开凿大运河,15岁以上,40岁以下的男子都要做苦力,士兵的鞭打,开凿的劳累,使许多人在悲愤交加中死去。这真是个愚蠢、腐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感受、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中的昏君!

  《隋唐演义》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知识略知点点,心随各种人物的命运或悲或喜。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争夺的残酷和百姓困苦的生活。
本文标题: 隋唐读后感大全300字(《隋唐演义》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48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50字左右(走一步 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成感悟50字)读后感的作文400(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