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8 09:19: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篇一】《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作为投资的经典,只有一两百人的评分,相比类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两...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篇一】《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作为投资的经典,只有一两百人的评分,相比类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两千人的评分,可见其流行并不广泛。

  彼得林奇的作品,属于那种看完后让你感觉自己也可以的风格,且行文非常口语化,因此阅读起来难度较小。

  而格雷厄姆的风格,则非常严谨、学术化,读起来就像是在大学课堂听教授在授课(格雷厄姆确实是教授),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晦涩。在此书中,你会发现格雷厄姆针对任何观点,都会予以佐证,且尽量不做任何的夸大、偏颇、误导之词。

  格雷厄姆给出的结论不令人兴奋。

  如果想获得满意的投资绩效(这个满意偏向于指和指数符合的收益),则有较为简单的方法。而如果想获得优异(大部分人都想获得优异的收益)投资绩效,则非常之困难。

  基于人之本性,格雷厄姆的结论自然不太讨好。虽然其给出了尝试获得优异投资绩效的可行之思路,但格雷厄姆的例证也并未告知读者此方法是必胜战略,相对于习惯寻求秘籍的读者,自然又接受到一次失望。

  但如果从流行书籍的狂热中抽身出来,以现实的心态来看此书,应该会发现此书字字珠玑,作者在很多情况下没有给出定论和具体方法,是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办法,而只有可以长期行之有效的思路。

  在保持长期可靠性的基础上,作者给出的进行过一定程度抽象化的投资思路是一个可以应用在实际中的指导,在这个指导下,投资者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投资方法。

  而如果想更简单一些,则作者也给出了防御性投资者的两种投资思路,完全可以导到满意的投资绩效(恐怕这个满意达不到大部分人心理预期)。

  此书之所以被称为投资经典,个人认为是因为其对投资理论的抽象化和理论化。从而使成功投资从一件需要摸索前进的事情变为一件有具体指导思想的事情。

  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当你想要获得更优异的成绩之时。

  【篇二】《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5年,10年)专门投资基金的人所获得的收益要优于直接购买普通股的人。

  很多人在开通投资账户的时候,都是奔着长期投资去的,但是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交易操作上渐渐偏离之前的原则,进而就变成了一名投机者。失去理智地盲目操作,从而产生巨大的损失。相比而言,基金的的波动比较小,每次买卖操作的成本也比股票操作要高,因而投资者在买卖基金的时候,会进行比较慎重的考虑,反而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市场很容易产生对“业绩基金”的追捧,近一周收益,近一月收益,近半年收益,近一年收益...一般都是属于地位不稳固的基金。是由于部分基金管理者通过短期的激进操作来获取高额的收益,而这种高收益不具有持续性,但是却可以提升基金的知名度。总之,基金经理在寻求更好的业绩时,一般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风险的种类越多,高收益就越容易终止。

  购买基金充分了解基金的各种费用,费用越高,回报就越低;与股票交易一样,基金交易越频繁,其赚钱的机会也就越低;一般的人购买基金,首先看业绩,再看基金经理的声誉,再次是基金的风险状况,最后才是基金的相关费用。而真正的投资者是反过来看的。

  【篇三】《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市盈率。

  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我们认为,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等级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假如购买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做到适当的分散化。因为,如果价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边际,那么这种证券就能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以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数学能够带来精确和可靠的结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每当有人用到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

聪明的交易读后感

聪明的交易读后感
读完后,沉思了一下,的确这本书在投机盛行的年代,让投资者找到了方向,在那个年代他应该称得上是投资界不世出的奇人,《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这本书也明显有自己的缺陷,举了很多例子,让人看得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初学者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但随后就会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问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在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而分散投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说要集中投资,格雷厄姆说要分散投资;二者的思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巴菲特汲取老师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上,提出啦要买有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你把这思想理解彻透之后,再反过来思考《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为通过巴菲特这一思想过滤,就能把格雷厄姆举例的那些有问题的公司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性,从而可以去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我们的理论应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础上即安全边际,再做进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评论二位大师的缺点,而是做一点改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1、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所以他的计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PE,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有效的,而且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吸收的计算方法,我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些防御性投资。但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很难买到这种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去验证一下。这里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经理的算法,即预期未来,但这种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计,确定性一定要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盐湖钾肥,现在全世界粮食大涨同时不同的国家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通货膨胀也以10%左右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推动钾肥的需求量增加或价格上的上涨,这种预见性很强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格雷厄姆的以过去的利润的计算方法,而改成将来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大家可多举几个例子,用时间来检验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即使一个例子失败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每个样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资。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在预见性很强的情况下,才能以未来计算,也要在安全边际下买入。至于传统性行业,不垄断的公司,还是以格雷厄姆的计算方法为准。
2、关于净资产的问题,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指低于净资产的2/3,同理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几乎买不到这种公司。我个人意见是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下降1/3,我这种方法意味着风险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错了,由于垄断的特性,经过二年左右又会开始盈利,而且因为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特质,这一层过滤本身也降低了风险,我个人认为,这就相当于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边际---低于净资产的2/3,有兴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里去验证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是他提出要买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实际上他买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但是别人或他自己(我更倾向于是别人)要强加上去的特许经营权,比如银行公司,从定义上讲银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巴菲特确实买啦,买得还不少,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看完《聪明的投资者》后我恍然大悟,详见讲基金的那些章节。是因为巴菲特后期随着资金的宠大,他已很少有机会再遇见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边际下买入的机会,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边际下,买入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这就是投资大师的变通,但不能说这不对。别人总结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也可能是写书的人强加上巴菲特的思维,他买的公司就是有特许经营权的。个人观点,这是巴菲特资金巨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倒退投资方法,这也是巴菲特大师能变通之处,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基本原则不变通-即安全边际,这也是他的底线。但我们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来吸收,去投资银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随者除外,毕竟这种方法也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方法。我们不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还要对他的思想加严,即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改为垄断的公司,这样一改,我们投资的范围就更加小,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的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结尾之时,再次强调一下上面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批评二位大师的意思,只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总结。也许我年少轻狂,但我会用我一生来验证我改正的是否有效,如果你们觉得对可以吸收,觉得不对可以拍砖。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2)

  作为防御型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自己没有时间深入分析股票,也不能承受高风险,应当满足于较低的投资回报,这是真理,我想也是大部分难以坚持的真理,毕竟高回报的故事在耳边经常刮起。格雷厄姆给这类投资者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是股票投资资金不低于其流动资金总额的25%,但不能高于总额的75%,且不能轻易超过50%,也就给投资设定了一个谨慎上限。财务风险并非只存在于经济形势和投资品种,而且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相对于进攻型的投资者劳心劳力,防御型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投资,将自己的资产区分不同帐户,严格限定自己的投资帐户占比,保留自己日常生活必须帐户占比,最好的防御就是有力的进攻。而这些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用约束取代猜想“的精髓。

  作为积极型投资者,有相当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相对也能承受相对较高的风险。投资债券、优先股、频繁的短线交易,对高收益的渴求,内外兼顾的对冲组合,打新股,这些积极进攻的姿态,似乎更诱惑人去认为自己是积极型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强调,在股票分析和操作投入相当时间和精力的人才是,大部分工薪族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不是。将个人资产区分投资帐户占比,也适用于积极型投资者,毕竟100%的资金满仓对任何个人生活是不可想像的,除非是赌徒。格雷厄姆给积极型投资者推荐的三个投资领域:1)股价偏低、市盈率不高、不太受欢迎的公司 2)购买廉价证券,有足够的规模和盈利业绩 3)有特殊情况的待重组公司。

  本书第8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和第12章《对每股利润的思考》是巴菲特建议读者好好详读的章节。前者强调市场的不可测波动的固有特征,让任何投资理论不可能一直有效,无论是道氏择时交易理论,还是估计方法,任何一个方法只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投资的可靠性就越来越差。后者强调是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手段,分析公司始终是要盈利才能持久经营,才能持续收到回报的原则,如何选择股票的基本方法。对于市场波动,投资者主要兴趣是在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股票;而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个值得入手的潜力公司?看管理层、看财报。管理层的人员构成、对市场经营和股息分配的态度;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一个公司年底了口袋还有多少现金,营业现金流量是否稳步增长、资产负债表查看企业有多少债务。在互联网的今天,用户对公司、对产品的评价也应该是选股的一大参考要素。

  最后,用这样的话小结一下,聪明的投资者更关注自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对于能控制的因素进行控制

  【篇三】《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市盈率。

  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我们认为,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等级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假如购买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做到适当的分散化。因为,如果价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边际,那么这种证券就能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以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数学能够带来精确和可靠的结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每当有人用到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

哪有《聪明的投资者》的电子书txt下载呢?

我在大学百科网下载中心看到有资源
《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本修订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其中大量的注释和每章之后的点评非常有价值。
译者序
一提起股市,人们自然会想到“股神”沃伦?巴菲特。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主要来自于他的一位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曾经说过:在我的血管里,百分之八十流淌的是格雷厄姆的血液。
聪明的投资者(全文阅读).txt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

Investing is simple, but not easy

                                                                          ——warrenbuffet

       投资是简单但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句话出自巴菲特之口也是其投资智慧的精髓。作为伟大的投资家,在市场上的赫赫战功不言而喻,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投资者,促成了如此多的超额收益?或许可以通过《巴菲特之道》这本书来一窥究竟。

       《巴菲特之道》不仅讲述了巴菲特的成长还有其投资理念,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复制其投资策略就妄想取得像他那样的成功,毕竟经济环境不同、时代主题不同,其生长的美国也是世界上资本发芽的沃土。这些都很难复制,不过伟大的投资者绝不单单依靠这些而成功,背后更有其高超的投资理念、过人的投资智慧、不受众人影响的专注和坚韧。这些都将巴菲特的身影变的伟大也是我们最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巴菲特之道》该书内容比较多不过我们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看这个超级投资者。其一,巴菲特的教育是怎样,是什么促使了他的投资策略?其二,巴菲特投资或者是购买企业的原则是什么?这些也是我们想学习借鉴的。其三,巴菲特在投资时的心里是什么样的?哪些投资心理是最值得学习的?

        作为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其投资思想的来源主要由于三个人,一个是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和其合伙人查理·芒格。在这三个的影响下巴菲特的投资思路逐渐转变,日趋成熟。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三个人的投资思想。

        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巴菲特的老师,其价值投资的理念对巴菲特的影响不言而喻。流传最广的就是“安全边际”这个概念。简单的说两点: (1).以低于公司净资产2/3的原则买入。(2).专注于低市盈率的股票。 这很好理解就是买的价格比公司的资产还要低安全性肯定要高一些。如果公司经营良好那么市场会修正其价格,让它涨的与资产相同或者更高。这里就有一项十分重点的工作,那就是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因为只用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情况,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巨作《证券分析》中就多是关于此类的分析,所以巴菲特的投资中很强调财务报告的分析。最开始巴菲特也是遵循这样的理念投资,不过这样的公司缺少了成长性价格往往不能很高,可是这样锻炼出来巴菲特雄厚的根基,通过财务报告他往往能嗅到优秀企业的味道。

        第二个不得不说的是菲利普·费雪。巴菲特在看《怎样选择成长股》后便去找费雪,见过面后,他感到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所以其投资上也吸收了其投资理念,这可以概括为:(1)投资于那些拥有超出平均水平潜力的公司;(2)与能干的管理层合作。费雪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找出公司在行业里的独特优势,通过闲聊的方式了解企业。这点无疑影响了巴菲特,因为其投资的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公司都有独特的优势和优秀的管理层。同时还有一点就是从费雪的早期错误总结的。成功的投资较为重要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超出其投资领域往往出现错误,所以巴菲特对于科技股都不怎么参与。不犯错误无疑也是投资中重要的一条。要知道市场是惩罚那些做错事的人。

        虽然费雪的影响很深,但却是查理芒格真正推动巴菲特接受和应用费雪投资优秀公司理念的人,芒格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副董事长和第二大股东,巴菲特称其为“长期的挚友与合作伙伴”。他们经常讨论相关问题,芒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费雪投资理论的化身,他特别喜爱经营良好、价格合理的优秀公司的股票。伯克希尔早期的成功可归功于收购蓝筹印花、喜诗糖果及加州其他企业,这些大都是芒格先于巴菲特发掘的。在芒格加入伯克希尔公司后,正是他的影响使巴菲特从格雷厄姆买便宜货的投资策略局限中走出来,吸收费雪优秀公司成长股的投资策略,将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最成功的投资策略: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投资策略。

        巴菲特在1992年年报中谈到自己投资策略的演化时说:“在失败过几次之后,我终于想起某位职业高尔夫选手的建议,他说:“不断的练习虽然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但练习却能够使你的成绩永续维持。”也因此我决定改变我的投资策略,试着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好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普通的公司。“巴菲特强调自己的融合是逐步的:“我逐渐发展了他们的思想。从一个立场突然跳到另一个立场可不是我的风格。其投资也从安全边际逐渐到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这样的思想和超凡的业绩印证其所言:”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投资或购买企业的原则

        根据巴菲特的说法,买下整个企业和以购买股票的形式买一部分企业,实际上没什么不同,不过其更倾向于直接拥有整个企业。所以他总是以企业分析师的眼光来看待而非股票分析师的眼光。如果回顾曾经的交易,寻找一些共性,我们可以很好的看见一系列基本原则;主要有(1)企业准则;(2)管理准则;(3)财务准则;(4)市场准则。放在今天看这些准则依然是很好筛选优秀公司的标准,同时也无限多考虑市场环境。宏观概念、行业趋势等,只关注于企业的运营情况如何,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从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盖克保险、可口可乐等公司都是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的,满足了简单易懂的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发现良好的投资标的,多观察生活的现象更能是我们收益,比如A股市场上云南白药、茅台等都具有简单易懂的特征。而且持续经验和长期前景都可以被我们预计的比较准确,这要能以合理的价格购入就不失为良好得投资。

        在投资可口可乐时候无疑是投资在一个转折点上,当时饮料行业缺少创新,可口可乐尝试多元化经营进行上下游扩张,公司的花费激增利润开始下滑,公司刚更换高管,这些听上去都糟透了,但正是管理层的理性、坦然和抗拒惯性驱使让可口可乐的到业绩改善,摈弃前任管理层的策略将多元变成单一的核心业务:卖糖浆盈利而不是建厂搞水利等项目,提升股东回报,通过股票回购、增加分红数量这都增加股东的资产收益。无疑是股票价格飞升的长期动力。而且巴菲特买入的时机正是高管更换不久。其投资智慧十分超前才能发现如此好的机会,这完美的诠释了:最好的生意是那些长期而言,无需更多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却能保持稳定高回报率的公司。

        在IBM的投资中,巴菲特抓住了其在IT资源以外的护城河优势,就是IBM的公司声誉、客户关系、咨询和系统集成上面无可匹敌的优势,而且公司的管理层重视股东价值,砍掉低利润业务、转型高利润的咨询和资源外包服务,所以公司的利润持续攀升,净资产收益率也逐步走高,这无疑都让股票价格水涨船高。

        虽然很难找到完全符合上面标准的公司,不过尽量去符合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同时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巴菲特不急于了解利润,从不急于卖出股票,只要他们能产生令人满意的资产回报、管理层可以诚信、股价没有过高。也就是持续满足标准,就能够一直持有。

        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往往很集中而且换手很低,这和分散化化解风险的思想格格不入,而且其价格波动往往很大,显然巴菲特并不关注于短期价格的变化,从其发言中也可以看出:”在你做出投资时。你应该具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至少将你10%的身家放在那只股票上。“还有就是:“如果承受不了50%的亏损,那就不应该来到股票市场。”感觉这样简直是在豪赌,不过这也反映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过多的分散风险不能取得太多的超额收益,如果巴菲特不进行这样的近乎豪赌的投资他也不会在众多投资者中脱颖而出,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最为关键的是他只把精力放在选择良好的公司上,很少换手股票。在当时他就看向了20年以后,聪明的投资者都有极强的远见,在这种层面上看更像一个战略家。较少的换手也是长期业绩好的关键,很多基金或机构的投资频繁的换手增加了很多成本,赚钱是复利的可是成本也是复利,过高的换手产生的费用绝对大的惊人,那些跑不过指数的基金或者投资者长期都败在了成本上面。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价值投资者往往采用了这用策略,较为出名如红杉基金,这些超级投资家都采取了深入研究、集中投资、长期持有的策略并且久经时间考验投资业绩很是出色,这一点无疑值得我们学习。

巴菲特的投资心理学

        巴菲特在投资上比较有耐心,一个短期的炒家不太有可能坚守市场,尤其是 市场错误定价的时候往往是情绪低迷 ,人心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很难坚守。除此之外其成功还有行为优势、分析优势、组织优势。

        行为上巴菲特是理性的,简单来说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种可能,并最终做出决策。其投资几乎都是这样完成的。如果我们因为一时激动或者一意孤行的话那么肯定就会在投资中犯下各种错误,看着收益飞走,机会来的时候不能抓住。这样我们肯定成为不了像巴菲特一样伟大的投资者。同时他也很关注管理层如何分配利润了。这样才能提升公司的价值,由于他的理性所以往往比别的投资者看的更远,让投资的成功率更高,尽管市场上有各种变量的存在,但是巴菲特的投资始终有理性贯穿始终这样他在行为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分析上巴菲特是专注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很多信息,我们会关注股价、预测股价变化,政策等因素,往往忽视了拥有企业的基本面情况,而巴菲特却不理会市场上面的波动,只是关注企业的基本情况,其认为投资者应该以企业家的方式看待所投的企业。并且十分专注于会计报表分析和资本再投资的要求、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等方面。他曾言:“我们买了股票之后,即便股市关闭一两年,我们也不担心。”“为什么我们需要给可口可乐每天报价呢?”这样他就不会被行情牵着鼻子走,而我们却常常如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并且收获很小。

        组织优势上,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三个支柱 :(1)各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供给奥马哈总部。(2)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3)每个子公司都由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不需要巴菲特操心。 这样的组织可以让巴菲特专注于投资,另一方面巴菲特作为企业管理者也比市场上面的其他投资者更有优势,他能更先洞见企业的变化,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并且比其他投资者更加坚定的持有。一个只投资的人是无法成为像他那样伟大的投资家。他不仅是一个投资家也是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战略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

学会像巴菲特一样思考

        我们都是平凡的,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家很可能是种奢望。但是巴菲特在赚钱之前,就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经历市场检验行之有效。想想购买股票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将从公司的利润中获利,无论是分红还是股价的上涨都和所投公司的利润相关,既然如此,那我们更需要关注公司本身的情况,而这就概括在购买企业的准则里。如果我们不想关注所投企业的情况,同时希望从长期投资中获利,那么巴菲特给我们提供的方法就是购买指数基金,应为其成本很便宜,也简单易懂,管理理性,重视效率这些也较为符合巴菲特投资方法的12条准则。

        回顾一下其投资准则,不难看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较为简单易懂的,耐心和理性在里面发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纵览《巴菲特之道》年轻时巴菲特受教于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会证券分析;之后受益于菲利普·费雪的投资策略;有幸于查理·芒格成为合作伙伴。其六十年的投资生涯,经历无数,投资策略始终如一。正如其言:投资是件简单但不容易的事情。

巴菲特的启发——固定收益的重要性

        如果像巴菲特一样选择股票的话,我们还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同时难度也比较大,财务报表的知识就很要功力,还有长远的眼光就更难了,不过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基金投资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基金具有专业知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合适的就是公募基金,投资门槛很低,费用较私募要便宜太多了,长期价值比较多。

        我们也注意到巴菲特选择的股票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就大大减少了他的压力,就好像如果我们失去了每个月的工资收入那么财务压力就会变大一些,稳定的现金流是敢于持股的关键,不过如果投资基金的话并没有太多的现金流,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固定收益的品种来产生现金流,这样我们就会比较安稳,在这个长期战争中就会有优势。此类产品中P2P是属于收益比较高的品种,投资一些这样的产品会为我们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当每期都有现金流入的时候我们心里上的压力就会少一些。同时投资一些公募基金,现在我们只缺少一个以合理价格买入的方法。
本文标题: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28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1000字读后感五年级(1000字以上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五年级水平))大灰狼读后感(大灰狼与小绵羊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