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自律 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自律))

发布时间: 2024-01-25 10:09: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忠于事实)读后感忠于事实讲的是,我们通往自律的第三个原则,即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 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忠于事实)读后感

忠于事实讲的是,我们通往自律的第三个原则,即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小节中提到,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我们会一边行走一边画出地图的地貌、沟壑和地形,并且会指引我们的方向。如果我们的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如果我们的地图信息出现错误,我们却不自知,那么我们会迷失方向。当身边的事物发生变化,我们也必须根据事实变化我们的地图,不断更新和完善它。
人生苦短,我们从童年至青年至中年,再到老年,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才绘制出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地图。但当新的信息与过去的内容产生冲突,就需要修改地图的大量信息,我们就会感觉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甚至对新的信息是异端邪说,我们想控制周围的一切,使之符合我们的地图,反而耗费了比更新地图更大的精力,这是多么可悲。
结语:
凡事忠于事实,从我自身出发,我不知何时就有种自我意识,就是不断审视自己,遇到事情时,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我还是留下了心理问题,因为我几乎从没真心地从我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事实,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最终在自己的地图中迷失了方向。要解决过去积累的错误,我得看清事实,要将虚假、错觉、幻想隔离,实事求是地做好该做的事情。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5篇

看完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篇1】

最近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书中说:“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网上真人赌博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获得满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让人内心膨胀,从而止步不前,很难再获得更多的成长。推迟满足感,并不是永远不知足,而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生活,为了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坚持向前进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并且感受被问题缠上的苦恼,冷静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网上真人赌博结束后的快乐之感。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生活这条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步。

本书的作者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同时“爱也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专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孩子会产生不安的恐惧,而且这网上真人赌博份恐惧或许会从童年时代延续到成年以后甚至更远的时间段。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爱灌注进去,会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将大人的教育听进去,使得自身获得成长。

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尊重事实,微笑面对,然后接受,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这就是网上真人赌博生活一步一步教会我们的,最终也使得我们的心灵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爱是促进自我和他人心灵成熟的方式。“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网上真人赌博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收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只有将自律和爱相结合,使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获得成长,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的方向,忍受艰辛和磨难,最终才能达到新的人生网上真人赌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篇2】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应对苦,应对饿,应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盼成长就要应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应对,然后理解。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应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应对然后理解,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忙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一温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一温一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应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应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温一暖的一一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应对,才能够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必须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篇3】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客观存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是我们唯一可选的路。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很大的助力。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许多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逃避心灵的痛苦呢?或者说,我们是否能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则是最好的人选,他们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种决定。在全知全能的状态下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的痛苦。譬如说,两位将军各带一万名士兵外出作战,在一位将军眼里,一万名士兵不过是战略工具而已,而在另外一位将军看来,士兵不仅仅是作战的工具,他们个个都是独立的生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么面临生死关头,哪位将军更容易做出决策呢?也许你认为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成为前面那位将军。但很明显,答案就是前者,因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要经历的痛苦。类似上述情形,也会发生在企业主、医生、教师、父母身上,人人都有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学会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篇4】

汉代著名文学家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用在我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上,真的是无比的贴切。从最初被那么多名人名家的评论所吸引,到读第一部分的“自律”的惊奇,读第二部分“爱”的警省,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的反思,第四部分“恩典”的生命豁达,这本书如一束强光,照进了我灵魂的最深处。

若能,请自律

想想人生真的是苦难重重,人一睁眼便面对无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未读此书前,我天天被学校的各种事务烦恼得不能自拔,读了此部分才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原来在于自律。

自律说说很简单但要坚持却绝非易事,要坚持好自律四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由此我想到了最近两周我的状态,当我读完此书时,我就列出了文章的提纲。因为我觉得写这篇文章有难度,而面临开学有许多小事务,于是我就把写文章这个相对有难度的事情放在了最后。结果,从8月20日开始了连续的加班,到今天组织教师学习、设岗、分班,我的天啊,转眼就到了交稿的时间了。若是此前我能把时间打紧一点的话,先完成读后感,现在岂不是轻松了许多?

因为贪恋一时的快乐和满足感,而将难的事情推后,这是许多人都会做的。人都有避难的情绪,此种情绪是不能放任的,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认清事实,寻求解决的方法,其实所有的困难只所以会成为困难其根源来自于个人的不自律造成的。

我想,我将告诉身边的人:若能,请自律!

若爱,请真爱

爱是什么?真爱又是什么?是对爱人的忠诚,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父母百般的孝顺,对同事的团结,对他人的友爱……

读了第二部分,我才豁然开朗原来爱是这样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我想到了我自己,一直我认为对孩子倾洒了无数的爱,我想他们向着我心目的样子发展,女儿我希望她大方得体而又活泼可爱,儿子我希望他能能屈能伸有男子汉气概。可是由于我过多地干涉他们,他们并没有向着我想像的样子去发展,反而产生了许多矛盾,有时也让我无比焦虑。

读了书才明白我对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爱,因为我的意识与潜意识的目标并不一致;再者,爱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作长远计,而不在于朝夕。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只有真正会爱自己的人才能去爱别人,爱需要付出努力,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有明白爱的真谛,才不会在付出中生出不甘的情绪,才会真正有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

读罢方悟:幸福原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真我的满足,若爱,请真爱。

若成长,请坚定信仰

谁都想快速的成长,但成长靠什么呢?靠的是坚定的信仰。要想有坚定的信仰就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在脚下,抛弃狭隘的人生观,同时改变我们的惰性。

想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多年的人生路,一直没有找到一生要奋斗的方向和信仰,常常想:当老师为了什么?你有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吗?反思自己,我坚定了自己以后的从教之路的信仰:

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用读书与写作提升我的学生们,我们一起在读书与写作中共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如果想要达到这个信仰,我必须要不断的坚持自律,学会爱自己,爱已达人,这样才会更好的成长。

心智若想成熟,人若想成长,请坚定自己的信仰!

若懂,请恩典

人生最幸福的事是什么?莫若你在乎的人能懂你。于千万人之中确认过眼神,遇到对的人,这是上天多大的恩赐啊!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我们接纳自然万物的恩典,山川大河,日月星辰,鸟鸣虫叫,这都是自然的恩典;我们接纳亲人朋友的恩典,温暖的怀抱,体贴的问候;我们接纳儿女们给予我们的全身心的信任的恩典,一颦一笑尽显爱的温暖;我们接纳工作中同行之人的恩典,一句指点,一句叮咛,让我们心情挂念。

因为我们相知相惜,所以我们互相懂得,因为懂得所以也请我们把恩典给自然万物和身边的亲朋好友。

初读时的惊疑,再读时的惊艳,三读时的惊叹,从未想过一本书能带给我如此多的感受,恍然间,它已经如一束强光直入我的灵魂深处,向着心智成熟的方向我又进了一步!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怎么写【篇5】

这是一个周末,明天就要考试了,小明准备周末两天把考试内容再复习一遍,把书本摆好以后,掏出手机打算看看几点了,正在这时,手机弹出了一个通知:他最喜欢的明星上综艺了,小明忍不住点了进去,一边告诉自己看完这个就不看了,可是看完以后又看了推荐的视频,根本停不下来。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和小明一样的经历,也直到自己的问题在于没有自律能力。

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养成高度自律呢?一位美国的资深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给了我们答案。这位医生很“另类”:当他只是个孩子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成年后,他又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是非常通俗的心理学著作。

简要地说,这本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问题、自律和爱。斯科特提出,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学会自律,学会自律有4种方法,而归根结底还是要学会真正地爱,因为爱是自律地源动力。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后面两个部分:自律和爱。接下来,我会介绍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一、许多人都有心智不成熟的问题

人生苦难重重,许多人都有心理问题,斯科特说,据统计,每十个美国人就有一个有心理问题。在儿童中间也是如此,据统计,每十二位儿童中间,就有一个有心理问题。而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心理不成熟,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心灵成长的契机,只要我们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可以让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

心理问题带来的痛苦,通常和生理问题一样剧烈,甚至比生理问题更加难以忍受。许多人因为心智不成熟导致的问题时,感到非常痛苦,但是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结果,就算他们生理已经成年,但是心智还停留在婴儿阶段,被称为“巨婴”。事实上,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渴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受失败,所以它会释放出最大的潜力,尽力将所有问题解决。只要我们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所有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解决心理问题的首要方案,就是自律。

二、实现高度自律的4种方法

自律是可以学习的,斯科特从自己的从业经验中发现,自律并不是什么难事,5到7岁的孩子只要接受正确的教育,就能学会自律。不过自律也可以很难,上至国王下至乞丐,许多人七老八十了也没有养成高度自律的习惯。那么到底要通过什么方法,养成高度自律呢?怎样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

简单点说,自律有4种方法:

(1)推迟满足感;

(2)承担责任;

(3)尊重事实;

(4)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通俗点讲就是选择先甜后苦”还是“先甜后苦”。比如当你在写作业和看电视之间选择时,如果你选择先看电视、后写作业,就会因为作业写不完挨打,这就是“先甜后苦”;可如果反过来,你先写作业再看电视,虽然不能马上看电视让你感到痛苦,但是你可以把作业做完,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再看电视,这就是“先苦后甜”,很显然,“先苦后甜”比“先甜后苦”好。学会调整快乐和痛苦的顺序,你就能养成自律的习惯。

承担责任,意味着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既不推卸也不包揽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斯科特发现,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不是有神经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调症。这两种病症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导致的,但是两者的症状却刚好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不少人还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而在别的问题上却一推了之。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而且通常患有人格失调症的父母,会“带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患上神经官能症。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会区分自己的责任和他人的责任,承担自己的那一部分。

尊重事实。我们知道事实和真相,但是却不愿意相信,假如有人能够欺骗我们哪怕一秒,我们的脸上就会露出笑容。因为承认事实和真相,常常让我们感到痛苦,所以许多人都选择自欺欺人。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心理疾病。许多连环杀手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始终不愿意承认事实,甚至为了复刻这个幻想,不惜反复杀人,可见承认事实有时候是多么难。但是我们必须尊重事实,这样才能适应现实。

保持平衡。自律需要你有判断力,在承担自己的责任和拒绝他人的责任之间、在真实和虚幻中间、快乐和痛苦中间找到正确的位置、保持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人们常常说的“中年危机”,是人生会遇到的危机之一。要克服“中年危机”,就要学会放弃可以包揽子女一切等过时观念,才能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这4种方法,揭示了自律的最高原则:延迟和节制欲望。人生的本质其实就是舍得相随的过程。延迟和节制欲望,其实就是一种取舍,最终可以让我们收获的比失去的多得多。假如你希望通过自律过上永远快乐的生活,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一种幻想。因为自律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自律让我们得到自由,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放纵的机会。

至于这本书的第三部分“爱”,因为篇幅有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建议去看一看原著,或许会有你自己的思考。

总之,高度自律,是一项让你幸福的技能,不仅让你幸福,也能让你的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相反,一个不自律的人,通常都会陷入各种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幸福。希望你能通过这本书的4种方法,成为一个高度自律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书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我们才会释然,也不会再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苦难,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的。
有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经埋怨过,小学阶段学生学的东西是不是太难了,我认为小学应该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地方,不应该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太难的问题。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其实小学阶段的问题与难易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会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照样有学生不会,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差异,在于学生有没有主动的去面对学校为孩子们设计的各种问题,学生有没有动脑筋,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正常情况下,正如富兰克林说的: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其实,如果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后进生,只不过是面对问题不停的拖延时间,或者视而不见,希望问题自己消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玩游戏,甚至沉迷于游戏?也许就是为了躲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自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痛苦,解决问题。而自律则源于爱,后进生更需要父母以及老师的关爱。富有爱心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给学生一种意识或者提示:“爸爸妈妈,老师都愿意陪我忍受困难,困难也没有那么可怕。”当然父母的爱必须是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的。
对爱的理解其实有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都不太懂什么是爱,作为老师,我时常反思自己,质问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我的学生。
我们学校有爱心义卖,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实在我的意识层面我深刻的知道,应该把爱心义卖交给学生全权负责,我只需要从旁协助就可以,但是,出于某种担忧,我几乎包办了爱心义卖的许多事情,在班级义卖上是获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我的做法是爱他们,帮助他们吗?他们需要的是这样的老师吗?这个活动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呢?他们体会到爱心义卖的意义了吗?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爱,应该是倾听学生的需求,该放手时就放手。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纪伯伦的诗句: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首诗对老师也适用,我们应该时刻警惕。
其实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可以说是这本书是开启人心灵的实操书,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的黑暗,正视自己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二爱)

自律是心智成熟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但是自律需要突破舒适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阻力的,是违反自然规律(水往低处走)和人格模式之习性的,就像是逆流而上要承受巨大的阻力。九型图上有一些箭头,这些箭头代表着,逆着箭头走是练内功,逆着箭头才是心灵成长的方向;顺着箭头走,是无觉知的自然状态,处在压力下不修炼内在,都自然而然的走向顺着箭头的方向。

为什么要如此辛苦的去进行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通常是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和痛苦,身心的健康都堪忧,走投无路时选择的,最初难免想要摆脱痛苦或者追求快乐,对真正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不是很感兴趣,这个不正确的动机并不妨碍走上成长之旅。当慢慢静下来连接到自己的心以后,你从自己内在看见排斥的部分只是真实,你能够忠于事实了,那种踏实并非最初你要追求的快乐,但是它带给你的是另一种满足。你开始自愿的受苦,视一切外在的发生都是内在磨炼成长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人会自愿受苦呢?作者说一定是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人类整体与个体都有神圣的目的,最终我们实现人类的进化,他认为这股力量就是“爱”。

“爱”确实是个好东西,推动人类的进步,能够给人带来主动成长和成熟的愿望和力量,可是现在科学对于“爱”这个东西的本质研究完全摸不到头脑,作者也说这部分非常有价值,但自己的论述肯定无法涵盖爱的真谛。我本人修行的深度也无法洞悉爱的本质,可阅读这部分内容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因为从行为现象上看来,有很多“假的爱”,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误解了爱。这部分有很好的警醒作用,为何爱会伤人?一定是假的爱,不懂没关系,知道自己不懂就无害,但是误会了爱的本质,以爱之名伤人伤己,那就不太好了。

首先看一下作者给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 有了这个定义,各种行为和动机就可以拿来对照对照了。

坠入情网是不是爱?

先给恋爱脑泼盆冷水,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坠入情网实际上是“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突然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情感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的涌向所爱的人,寂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这是婴儿未认识到自我界限之前,与母亲及世界无分别的感觉,可见坠入情网时心灵退化到多么小了。就像小孩从柴草堆上跳下来摔断胳臂发现自己不会飞一样,残酷的现实仍会重演,现实的事务会让小情侣合一的错觉幻灭,爱情之梦破碎了。

在激情慢慢消失后,“王子跟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童话般的梦破碎了,我们跟伴侣有了摩擦和冲突,那么有些人觉得肯定是当初的选择出了问题--我们可能违背上天的旨意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时候或者选择分道扬镳,或者终生生活在悔不当初的痛苦中。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肯定哪里出了问题,开始探索自己,以及关系的本质,那么就会使婚姻和家庭迈向成熟。

坠入情网与真正的爱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 它不符合真爱的定义,它不是有意识的选择,我们无法凭空创造出激情,它很像是突然间的自我界限崩溃;其次它不是真正的自我界限的扩展,当激情消退,我们的心灵并没有真正的成熟和成长;心理学家认为坠入情网是人类繁衍需求推动的。 其次,坠入情网与真正的爱极为相似,所以容易使大部分人神魂颠倒。 真正的爱是拓展自我的体验,从内在无限延展到奔向对方,希望对方被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而坠入情网是被自我外部的人吸引,使冲动的想要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上成为“精神灌注”。 最后,坠入情网是爱的神秘架构中最重要的一环。 坠入情网的体验可以使我们对对方做出承诺,而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真正的爱可能产生。由于我们提前品尝到了自我界限消失后的滋味-即幻想中神秘的爱的感觉,所以在激情过后,我们仍醉心于那种美好感觉,这种感觉便会成为一个诱因,引发我们去追求真正的爱。

依赖是不是爱?

另一种“假的爱”就是错把依赖当成爱,无法承受失去的痛苦,觉得只有对方才能让自己活下去。没有了那个人,人生就不完整,就没有办法正常生活。有很多流行歌曲唱着“没有你,我怎么办?”,没有对方,他活不下去。

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在一起罢了。正常的依赖,虽然内心渴望依赖他人,但不会让这种渴望控制自己的一切感受和需要。而病态的依赖总是想着如何获得别人的爱却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就如饥肠辘辘的人向别人讨要食物而自己却拿不出任何食物贡献他人。他们孤独寂寞,永远也没有满足感。他们对自己没有认知,只是觉得无法忍受寂寞。

我身边真的遇到过这种人,他非常自我,要求妻子忠诚的对待他甚至妻子不能与亲姐妹聚会,生活上7*24小时360度照顾他,而妻子的各种需要他都不重视,包括健康问题他一点也不关心,只关心自己有没有被陪伴和照顾。妻子突然去世了,他与身边一切有联系的人诉苦,自己是多么痛苦!无法忍受一天的寂寞,真的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找食物一样,赶紧找到一个新的伴侣,他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瞬间恢复到妻子去世前的“正常状态”。他不在乎依赖的是谁,只要有一个人在那里他就找到了自己的某种身份,就会舒适。最恐怖的是他把这个不合理的依赖当成是“爱”。

正常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有适当的分工,偶尔也可以替对方承担工作,不仅增添情趣,给对方以支持,更可以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不至于丈夫出差以后,水管漏水使得妻子哇哇大哭。也有的人故意强化对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对方自己就寸步难行,比如一方不会做饭,对方出差就只能吃外卖或者饿肚子,还打电话说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你再不回来我就饿死了。

“消极性依赖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在他们眼里世界混乱而无情,自己不值得爱,所以一旦抓住一个人,就像抓住一颗救命稻草,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和关注,自己的心智始终停留在不成熟状态,也限制和束缚他人的心灵。

可以看出父母的成长和成熟有多么重要,如果父母没有爱的能力,孩子就会在冷漠和孤独中长大,就会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

付出和牺牲是不是爱?

看了以上常见的两种对爱的误解,我们发现“非爱”是完全不关心“心智成熟”和“心灵的进化”的,以低级的肤浅的目标代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非爱带来的快感,都是能够即刻满足的,不需要面对痛苦,不需要升级心灵后获得。非爱的目标都是从中获得滋养或者实在的物质,而不是心灵的升级。

人类对宠物,子女,伴侣等付出金钱,时间,倾注心血无微不至的照顾,失去时会痛苦万分,甚至为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真正的爱吗?仍然需要考虑,是否真的为了自己和对方的心智成熟努力?是否有利于对方心灵成长,精神独立,拓展和升级自己?单从付出和牺牲的行为无法做出判断,只有对照动机和行为带来的结果便知道是否属于真正的爱了。

很多时候,我们声称是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要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

只要行为的目的不是促进心智成熟,就不是真正的爱。

虽然目的和动机是最重要的,却不是说说即可,还要看是否有实际的行动。爱的价值不是一种感觉,不是空想,而是行动。没有付诸行动的内心的感觉,可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 -- 关注的艺术

这些都不是爱,那爱是什么呢?我们前面反复说爱的目的,是拓展自我的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 拓展自我界限,就如同走路一样,每多走一步或多走一里,都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 拓展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而爱可以给我们勇气去拓展心理界限,爱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勇气都是爱。

在关系中爱的体现形式是什么呢?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 “ 关注 ” 。 关注需要放下所有成见,看见真实的人。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或者自己的投射,过去的经验等等去看一个人。这其实又是一个人的状态的呈现,一个充满恐惧和焦虑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给到他人关注的。即便强迫自己摆出关注的姿态,也只能接收到扭曲的关于这个人的信息;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自然会对眼前这个人给到关注,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和深深的理解,得到滋养,提升勇气,从而愿意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并为之努力行动。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倾听包括听见他说的话,及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他此刻内心的感受等等。当我们全身心的倾听他,而不企图改变任何一点,对他所说所感都充满好奇就体现出了“爱”。在倾听过程中,倾听者处于什么位置?这又是由我们心智成熟度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处于全然开放的状态,那么就是在第4位置,即临在的位置,既能感同身受,又不被对方的情绪带走,而是人在,心在,临在的陪伴和支持对方,既是爱的展现,是实质的看见了。

爱的四个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失去所爱的人或者事物。 如果因为害怕面对失去,为了避免面对失去的恐惧和痛苦,就只能脱离现实,隔绝所有的情感,过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这样也就放弃了心灵的成长,因害怕打击而逃避,只会造成心理疾病,整个人都孤绝起来。或者你选择接收世事无常,生病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变化,摆脱恐惧的心理,勇敢的热烈的活着。

第二个风险是脱离所谓 “ 正常 ” 的轨道。 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为自己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不再依赖别人的选择,也就不再希望他人为自己负责任。这是独立者要面临的风险,也是不独立的人无法理解的突破边界后的鲜活人生。

第三个风险是改变自己。 全身心的投入关系,需要做出承诺,而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现实的情况必然要求我们改变,因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情境。比如我要义无反顾的爱家人,那么在与家人的关系中,面对不断变化的人(孩子的成长,爱人的成长变化,以及自己认知的变化),就要拓展我自己的界限,改变自己的观念,扩宽自己的视角,使人格和心灵得到完善。

第四个风险是冲突。 假的爱会以爱之名指责对方,实际是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真正的爱需要承认,对方与自己是不同的人,他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他在被理解和支持时,能够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当必须要提出建议时,要判断自己提出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什么,确认自己观点的价值。也有一些人,过分压抑自己对所爱的人提出建议,忽视对方的问题,没有原则,缺乏理性,只为维护自己谦虚的人设。真正的爱要学会恰当的使用控制的权力。
爱与自律

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从而促进双方的心智成熟。

自律包括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毫无节制的态度,使生活混乱不堪。真正懂得自律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反而能使情感更加深刻和成熟。

爱与独立

付出真爱的人,永远要把对方视为独立的个体。很多人却做不到,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所爱之人有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所爱之人必须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或者受到自己思想的支配。

很喜欢那个比喻:婚姻和家庭就像登山运动中的大本营,登山者要取得成功必须维护大本营的设施,保证大本营的供应和井然有序。一流的运动员维护大本营的时间甚至比登山付出的时间都要多。婚姻中的问题通常是,男人只顾着登山,以为大本营一切的运转不需要维护,这种态度让大本营一片废墟。女人的问题通常是将大本营当成了顶峰。她们婚后觉得已经到达顶峰,丈夫一切与大本营无关的登山活动都让她气愤,认为他应该改邪归正,把精力放在家庭上。丈夫会强烈的感觉到被束缚,只想逃之夭夭。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个人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爱与助人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是给予治疗和接收治疗的机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交给别人什么。缺少这样的助人的目标,就不会开发出自己心灵成长的全部潜力。畏惧困难,恐惧助人,成长的旅程就不会走完全程,就难以接近上帝。

这一篇关于‘“爱”,总体感觉,每一段写的都很好,可是回到这个章节的主题上来,又都不是很透彻的感觉。我选择仔细的阅读作者表述的观点,对照自己的心路历程,来看是否能够验证。能够理解和验证的部分,就是一份交流和滋养。至于其它的神秘的爱,哲学和宗教,神秘家,开悟大师对爱的体验,是不是更加高级?这让我充满好奇,想要了解那种体验,只有在心灵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迎战“,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但我依然不含期待地在现实生活里体验我能体验到的东西,来拓展我的内心,完成心智模式的成熟,建立有实质爱的关系。

这种从真实行为和现象出发的描述,对我来说更好理解。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自律)

这本书是2021年第三期助教班时陈老师推荐的助教班必读书目之一,我曾经尝试过好几次拿起来读,但总是在前几页就读不下去了,因为这本书里讲的让我很“不舒服”。我从前几页的语言风格就觉得这就是一本冷漠的理性的对人提出高要求的没人性的书,这些要求我做不到。

现在回头看来,当时我没有做出要“走向成熟”’的决定,所以不愿意面对作者如此诚恳和直接的提醒。这次阅读发现就像书的副标题“心智成熟的旅程”一样,这是一本揭示我们的不成熟,提出要走向成熟所要面对的问题。每一个想要变得成熟的人,都可以与这位智慧和诚恳的作者交谈,你会发现他给你的是提醒和勇气,信心和智慧。 重要的前提是,你已经做出“走向成熟”的决定,你已经具备“直面痛苦,不再逃避”的态度。

第一部分 自律

第一部分指出我们大部分人面对问题倾向于逃避问题,由此带来的痛苦甚至超过原来那个问题本身的痛苦,逃避让人产生心理疾病。“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自律是什么呢?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要求自己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终于事实”,“保持平衡”。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什么?逃避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书中没有讲的很透彻,结合九型课上的学习内容,用贪恋好的感受,排斥不好的感受来看,对我来说更清楚些。

在我们还是全然开放的孩子的时候,没有任何防御和包裹,我们全然的去体验这个陌生的世界。可是我们身边的人充满恐惧和伤痛,他们同样只能带给我们一些伤痛,让我们感到沮丧,受伤,无力,恐惧……而这些情绪没有顺畅的流过我们,它们积压在身体里。当我们长大后,再次遇到困难,会触发孩童时熟悉的感受,由于缺少觉知,我们看不清真实,只能像小时候一样启动防御和包裹。身为小孩子,那是当时我们保护自己唯一的选择,但是身为成年人,仍然使用小孩子的方式与世界互动,肯定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在各种关系中伤痕累累,对人生充满困惑,为什么我如此痛苦?

最先,针对儿时种种伤痛经验不被世界和自己接受,为了能正常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发展出对应的“阳光面”来对抗痛苦。比如恐惧成为你一部分,那么你会发展出勇敢的部分展现给他人,如果内在有无价值感,则会发展出“优秀,能干”的部分展现给他人。

可是那些“阴影面”如影随形,无论你选择如何无视它,对抗它,逃避它,它都在,都是你的一部分,它在无意识的地方牢牢地掌控着你。当你疯狂的逃避自己的阴影面,会消耗掉自己所有的力量,内心没有力量的人就走向了不健康状态。当带着觉知来整合自己的阴影面和阳光面,你就会看见“真实”,敢于真实,就会在这个真实的世界行得通。

那么“自律”能解决人生问题,消除痛苦吗?我认真阅读自律的四个原则后,觉得若拥有愿意自律的态度,并且能够尝试行动,肯定是可以的。因为它符合“原则”,在七个习惯中,对应的是“积极主动”。我们依次看下自律的四个原则,对照自己看看,是否能够看见自己的现状,是否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依此启动觉察。也就是当你不自律的时候,突然想到“哦,我在逃避问题,而这种逃避毫无益处,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推迟满足感

给我触动最大的一段是:一位女士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但是她的态度是“我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我该怎么办啊!” 她遇到问题时,习惯性的动用家长的权威,想要尽快解决问题,尽快缩短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虽然解决问题能带给她满足感,但是她根本不想去推迟这种满足感,哪怕是一两分钟也不行,最终她没有从问题中积累期任何有效的经验,家庭便因此长期陷入了混乱。

另一个销售员的例子则照出我们忽视问题,希望问题自动消失。其实问题不会消失,仍然在那里阻碍心灵的发展,心智的成熟。直面问题会带来痛苦,我们选择直面解决,在过程中心灵会得到磨炼,心智越发成熟;而无视问题希望自动消失,暂时逃避了痛苦的感受,但是最终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这两个例子很好的照见了以前的自己,如何逃避痛苦感受而选择最快速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为了逃避痛苦感受而忽视问题,只看好的方面。最后心智没有得到磨炼,一直在低水平重复应对人生的困难,也就背离了心智成熟的旅程。这也是我决定走向成熟的起点。

为什么有的人具备推迟满足感的能力,有的人无法做到呢?科学的研究也没有定论,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如果父母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孩子会学会自尊自爱,认可自身的价值,这是自律的基础。而成年人无法回到童年去补足缺失的爱,要获得推迟那满足感的能力,要去爱自己,面对自己,连接内在的爱,价值感,也就是连接本体。

承担责任

由于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又有了一个通用的好借口: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是别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不受我控制,我解决不了,应该由别人和社会去承担。并轻而易举的找到一大堆别人和环境造成这个问题的理由,信以为真,逃避自己的责任。还有一种情况是,与外界发生矛盾时,总是认为错在自己,挂在嘴边的是“我本应该,我不应该,我本来可以……”,他们认为自己不够资格,不如别人,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判断。大多数人兼具这两种问题,有时候怪罪他人,有时候苛责自己。

那么在人生当中,我们到底该为什么事负起自己的责任?书中说这个永远的难题从未得到解决。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成长心智成熟,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客观的评定自己和他人该负的责任。

虽然书中给逃避责任倾向的人一个病的称呼“人格失调症”,给苛责自己的人称为“神经官能症”,但并不是只有病人才有这些行为,每个人都有这两种行为。比如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你选择超负荷工作,造成身体疲惫,家人抱怨,同事下班早你也不舒服。这时候,你内心充满了无辜的无奈和抱怨,甚至找人咨询应该怎么办?实际上呢,你的时间安排是你的责任,只有你能安排你的时间。你因为某种需求选择超负荷工作,这是你的选择,你应该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你的沉重负担,不是命运造成的,不是同事,不是职业,不是老板,而是你选择的方式。明白这个,你可以继续超负荷工作,但是内在的消耗会减小,身体的疲惫恢复会快一些,也有可能你就换了一个选择。请求他人的帮助,特别是想得到一个代替的方案,其实是在逃避超负荷的痛苦,让别人给方案,是增加别人对自己的控制权,好像再说“为我负责把!”

为自己做选择把,拿回人生的主动权,承担一切选择的后果,拿回自己的力量!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忠于事实

从儿时开始,我们基于自己狭窄的视角认识世界,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很多地方都是失真的,扭曲的,被过去的信念捆绑,就得到一张错误的地图。错误地图必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在真实的世界无法行得通,处处碰壁。

人生过程中,错了并不可怕,错了我们可以修正自己的地图,调整观察世界的角度,扩大视角,松动限制性信念,尽量看见更加真实的世界。但修订地图的过程是痛苦的,会冲击到过去的观念,处于内在的冲突中。所以很多人抱着旧地图不肯放,对世界上新的信息过滤掉,视而不见。把小孩子看世界的视角和感知方式以及回应世界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尽管已经不适用。

在这个世界上,事实是最大的。尽管很多东西我们不愿意看见,不想承认,企图让他没有发生,我们也愤愤不平的抗拒事实,否认事实,这样我们就是撒泼打滚的小孩子,不是心智成熟的人,我们也回因此痛苦不已。不论事实是什么,只要我们承认它,忠于它,爱它,我们就随顺起来,就获得了柔软和力量。

保持平衡

心智成熟的人具有灵活的情绪反应系统,前面提到的三个原则都需要这种灵活性去把控。比如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合适的应用这些原则,什么是该承担的责任,事实是在那个层面的真实等等,需要我们的灵活和弹性。
本文标题: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 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自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750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好哲学家读后感(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每天四问读后感该怎么写(刘春娜《每天四问》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