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者 春服既成的读后感(论语公西华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7 23:58: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5

暮春者春服既成描写作文1.,劝学中的暮春咏归图扩写为300字散文,这个冬天冷太久,最近几天终于聆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春天这个备受宠爱的季节,风...

暮春者 春服既成的读后感(论语公西华读后感)

暮春者春服既成描写作文

1. 劝学中的暮春咏归图扩写为300字散文

这个冬天冷太久,最近几天终于聆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春天这个备受宠爱的季节,风和日丽、绽红泻绿、万物复苏、气象万千……她总能拨动人们心底温柔而渴望的琴弦,所以人们对春天的期待、挚爱、眷念总是在周而复始中显得那么热情洋溢、耐人寻味。

“暮春”古指农历三月,南梁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曾这样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意境之美令人陶醉。近日来,“暮春”这个历代文人墨客倾情描绘的浪漫词语,总在不停敲打着我矛盾的心扉,独居达城已半年有余,异乡清忧伴随先前未了余音,使我常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感慨,故而惆怅之余更盼春季到来。几天前曾去达城郊外,乘船观光,“踏青”赏花,沐浴春风,城市喧嚣由近飘远,梦中“桃源”一掠而过,其中情趣也算一般。

“暮春”之语给我最深的记忆来自《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论语•先进》“四子侍坐”中曾皙面对孔子提问的经典对答,可以这样翻译为:“阳春三月,穿上春天的服装,邀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孩童,一起到沂水边洗澡,到舞雩台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幅“暮春咏归图”极富诗意、意境非凡,它体现了曾皙对礼乐治国后大同社会的深刻理解,也有一种隐士情结,对此,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后人认为,这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浪漫意境。

仔细想来,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谈的都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有曾皙引起了老师的共鸣,粗略观之,曾皙所言仅为常人熟知喜爱的春游踏青,好友相约,携带孩童,一起到郊外沐浴吹风,然后唱歌归来,孔子舍弃三人的“政治抱负”而独赞曾皙之逍遥,仿似道家释然超脱,岂不与儒家“有为”思想相背?其实不然,儒家追求“有为”,孔子自然不会反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从政,更支持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有为“事功”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以达到曾皙所言场景,“暮春”时节,“春服既成”,代表人们物质生活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冠者”、“童子”一起快乐同行,表明人与人和睦相处,社会和谐;“浴乎沂”,“风乎舞雩”,说明山清水秀,环境宜人,春风拂面,天时、地利、人和兼而有之,一幅天人合一、其乐融融的理想图景……

春天是一首诗,清新而雅致。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之吟诵,“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里充满着色彩、意境、 *** 和向往。

春天是一幅画,靓丽而纯洁。踏青所见,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齐放,更有油菜葱郁,桃花灿烂,梨花绚丽……碧波游船悠然,晴空风筝放飞,蜂喧蝶舞,犬吠鸟鸣,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一派盎然生机。

春天是一首歌,婉转而奔放。既有“金戈铁马、大江东去”的雄壮,也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柔美,游人踩着春天的旋律,遐思万缕,心旷神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天是希望,春天是力量,是最令人振奋的季节。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春天,青春舞台如诗如画,如歌如梦,浪漫清新, *** 无限……

春天总是显得短暂无常,人们总在“寻春”和“惜春”中目送春光默然飞逝,春天背后总有“东风”相袭,为实现“暮春咏归”理想必然经历人生艰辛,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事功”有所作为。春光是我们心灵情感的“催化剂”,没有文化情怀和人生感悟,春光再美也将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用心灵热爱春天、追求春天、歌颂春天。

岁岁年年,我曾多次出游,享受大自然,许多时候并非在春季,但我心灵的春天从来不曾更改,意想中那幅梦寐以求的“暮春咏归图”一直令我魂牵梦萦,但我深知追逐途中更需持有一种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趁兴借助清代诗人翁格《暮春》名句,与曾经有约的亲朋好友共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能读出什么

作者是否想询问“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意思吗”?暮春时节,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此句出自《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论语公西华读后感

子路:坦诚、鲁莽;曾晳:懂礼爱乐;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谦恭有礼。
1,子路:坦诚、鲁莽。
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释义:子路率先回答说到,我自己的理想,就是可以有一个国家,可以有一千辆的车,可以在大国之间可以周旋,然后用自己的军队,去解决人们的饥荒问题,如果可以这样做,大约也就三年了,可以让他先鲁莽行事,然后才可以知道分寸。
分析:从子路的言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高度的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
2,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原文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释义:孔子问道:有什么好伤心的,每个人都有它的志向,不需要强求。曾晳:那就莫过于春天,每个人春天的服装都已经穿上,其中五六个人戴上帽子,大概有六七个陪同的筒子,大家呆在风中,沐浴阳光,大家一起唱歌,等累了,再回去。
分析: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3,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原文: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释义:冉有回答道,我现在六七十岁了,现在好像还是跟五六十岁,差不多,我追求的境界大概就是这样,大约三年,国家的百姓就可以兴旺发达,每个人都知道礼乐的教化,以等待君子的到来。
分析: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从他言志时说“如其礼乐,以待君子”中可以看出他既有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说话很有分寸。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4,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原文: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释义:公西华回答道:问题不是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学习。宗教的事情,大都全都相同,我希望自己品行可以端正,可以作为一个治理天下的相。
分析:公西华少孔子四十二岁,为了避免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申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说得多么平易、多么谦和,真可谓是孔门弟子中的谦谦君子。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1、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2、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文标题: 暮春者 春服既成的读后感(论语公西华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56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永不放弃创造商业奇迹的马云读后感300字(马云的创业经历对我有什么启发)听雨是生命的一种呢喃读后感(美文摘抄及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