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读后感(《新课程怎样教》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6 16:57: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新课标读后感,《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立足新版课标,对修订前后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解读;...

新课程教学读后感(《新课程怎样教》的读后感)

新课标读后感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立足新版课标,对修订前后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解读;同时,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上帮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新版课标,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版课标,尤其是对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争议较大或把握不到位的重要思想、基本概念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于开放、创新,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加强实践。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如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①激发阅读兴趣;

  ②培养朗读能力;

  ③落实字词句训练;

  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

  教学的重点是:

  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⑤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所以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

  具体的指标是:

  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

  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既注重双基,又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我昨天听的`著名语文专家侯光玉关于阅读教学的解读: “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旨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教学生的是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这篇文章之中。”是何其相似!

  但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前几天网友发了《中国教育如何把孩子教“蠢”》给我,其中说到:中国教育的一大“功效”是,将学生与真正的“学习”有效隔离、与生活有效的隔离。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融入全身心的体验与感受之后收获新知识,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探究精神的,大多数时候是自觉主动、积极参与的,而我们往往为了所谓的高分而忽视了这些。希望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能从思想上根本改变。小学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作用,改变思想与做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品质,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新课程名师教学建议》读后感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学习参考书。这本书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100条建议。名师们把自己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切身体会与思想精华都熔铸在每一篇文章中。其中《51教学要有“精”、“气”、“神”》这一则让我记忆深刻、受益颇深。

  在实践篇中看到教学要有“精”、“气”、“神”,我对这个观点很赞同,我想通贯全书的新课程实施也应用这三个词来高度概括,“精”指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气”指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神”指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三个字,新课程的实施就如潺潺流水,欢快一路向前。就拿“神”字来说吧,“神”专指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我们对个人形象要精神,可能努力一下都能做到,但对自己讲课要做到传神,学生听课要做到入神,似乎如此高境界有高不可攀的感叹。

  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的“精、气、神”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新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的“精、气、神”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伴随着教学内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没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也就没有教学艺术的产生。教之有情,就要将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将自己胸中的波澜,引入学生的心田。我们走进课堂,将我们的经验、教训、才识乃至精神,通过一堂堂的课程,通过倾心的教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做为教师。他的精神风貌,他的素养,他的心胸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台下几十个生命的健康成长。

  联系我们教学实际,我想有下面这些我们要努力去践行:

  1、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

  2、要增强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使用。其一要发挥“笑”的积极效果。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笑声的作用,善意的笑,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幽默的笑,是营造宽松氛围的催化剂;会心的笑,能取得微妙的褒贬效果。其二要恰当运用手势。教学中的手势按其构成方式和功能可分为:象征性手势、会意手势、指示手势、描述手势、评价性手势。其三要善于使用面部表情,做到自然、适度、温和。抛开教师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交融、对话。

  3、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同一教案不同人上效果完全不同,还在于个人对教材钻研程度不同,导致操作中出现不痛的现象。课要传神,对教材的解读要到位。

  4、要注重课堂的生成,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充分的专业积淀才能游刃自如、调控自如,才能与学生深层对话,才能传神、入神。

  教师的“精、气、神”还源于本身的不断修炼。做为教师,首要立意,也就是自己先要了解,作为教师,是被动地去教,将教师视为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将教育视为一种传承文明的高尚事业,自愿地将这种想法化作一种爱,去理解,去帮助,去教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化腐朽为神奇,真正达致桃李满天下,芬芳满人间。

《新课程怎样教》的读后感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它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和专业化知识的教师来执行。《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探索的尝试与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读书所得:

   一、 教学不仅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交流,充满着“变数”。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抑制学生的想法,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来的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生成。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弄得不好收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充分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的“节外生枝”也变得精彩。

   二、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预定的轨道中。教师应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平等的对话,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取得的,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获得的,那这个结论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体现。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探究体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种成长的经历和体验能使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性格、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四、 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教学生读书,写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不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道德行为表现。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应该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

本文标题: 新课程教学读后感(《新课程怎样教》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53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爱的一本课外书读后感400字(小学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后感400字)新生命教育读后感日记三百字抗疫版(读后感的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