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读后感语言孤独(孤独六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05 03:2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孤独六讲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孤独六讲读后...

孤独六讲读后感语言孤独(孤独六讲读后感)

孤独六讲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孤独六讲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孤独六讲读后感1

  孤独是一种宿命。孤独,无处不在。也许是上帝惩罚人类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拥有智慧的时候,孤独就不可避免。每个人都感受过孤独感,然而每个人面对孤独感的感受都不一样。大部分人都是逃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会去面对。当人们面对孤独的时候,会感到不自在,会害怕这样的感受再次到来。也许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是一种群居动物,这种天性到了21世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无法从我们身上消失——当一个群居性的动物独处的时候,是彷徨失措的,更甚至于会心哀致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习惯于群居的动物们上面看到。

  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孤独?我觉得,正是我们处于群体的时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独;正是我们和亲密的人相处的时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独。不知道大家有没试过,当你和你的朋友们说话,但是你的朋友们并不能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当你慷慨激昂的时候换来的却是一片沉静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即使是身边亲密的人,也是无法完全了解我的。"

  《孤独六讲》里面,对寂寞以及孤独这两种不同的感受,做出了明确的解析以及对比。孤独不等于寂寞,寂寞不等于孤独。寂寞与孤独的表现形式虽然都一样——一种离群的感觉,然而无论从心理感受,还是从人对离群的反应来看,都截然不同。寂寞,等于向外寻求回应而不能,就觉得这个世界再没能回应。孤独,等于不向外寻求回应而反观自身,向内寻求回应而圆满。

  如果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怎么可能觉得快乐?他总是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没人看到自己,没人关心自己,自己因没有关注似乎不曾存在,因而内心悲凉。他们悲凉的原因是因为,他忘了当这个世界没有别的人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自己存在。如果人人都肯面对自己的孤独感,而不是选择逃避,也许这个世界很多问题就不会发生,至少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出现。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习惯在群体里面的生活,我们习惯了身边有人的存在,即使他与你根本上是绝缘的,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都会令自己的感觉好受些;因此,我们还未能习惯面对自己。

  孤独,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能让我们好好面对自己的机会。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在思考中所进行的活动,我们对某件事或是某种时刻的感受,我们是否仔细的琢磨过原因呢?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很深刻很强烈,但是如果要让我们说出原因的时候,我们大概都很难说出来,而需要去思考、探究了之后才能说得出来。其实我们都缺乏对自己的了解,我们以为知道自己的好恶就算是了解自己了,但是仅仅是知道自己的好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我们的好恶的来源。为什么我会这么想?为什么我会这样?当我们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称得上了解自我,而只有在了解自我之后,才能知道自我当中存在什么问题,自我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其实,蒋勋这本书所写的,要比我所感受的更加深刻。无论是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还是暴力上的孤独,都是一种孤独,但是这么多的孤独存在着,也因而造成了社会上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儒家虽然说到慎独,然而却没有教会人面对自我的方法。记得之前去逝了的台湾圣严法师说过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们应当谨记。

  孤独六讲读后感2

  读完《孤独六讲》,恰是一人,窗外,正“沙沙”地下着小雨,不时,一只鸟飞过。

  “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作者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点明了孤独的根本。我们曾以为,孤独就是独身一人,就是那没有边际的黑暗与寂寥,真正的孤独要学会背弃,就像嵇康“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从容,魏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潇洒吧。一个人的身体可能在人山人海中纵情欢笑,可他的内心却可能毫无波澜。身体上的孤独只能叫做是空虚,而精神上的出走才是真正的孤独。相比之下,我们不禁想到现在太多的人,一回到家,开电视,打电话,玩手机,从来没有孤身一人静静思考的时候。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的,过度的欢愉反而让人丧失精神上的灵动,没了面对孤独的勇气。我们应当面对孤独,天地间的所有必定孤独,人生于天地,亦归于天地,我们的孤独没人分享,也必须品尝——这是我们生命的必修课。

  作者将孤独分为六类: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而这些,我们又何尝没有或多或少地遇见呢?

  一:情欲孤独

  书中说,情欲孤独是“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太多的人赞美青春的意气风发,但我们却忽略了源于身体的活力与一种莫名的渴望,至于目的,没人知道。面对的办法?作者说:“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我曾试着做这件事,心里便莫名的十分平静,仿佛清泉流经山谷,蜂蝶飞过花丛。我们需要用面对自己的孤独方式,来清理身体的无限疲惫与无限活力。苏东坡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至于自省的途径,是“倚杖听江声”。当我们独自面对自然,或是面对自己,我们才是真正的孤独,亦是在真正地回归自然,至于现在的都市,我们只看到了处处红尘,处处喧嚣。我们迷茫地在城市中徘徊,仿佛无家的游子。至于只属于青春的情欲孤独,没了,只有无尽的狂欢。

  二:语言孤独

  “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就是语言孤独。

  作者认为,语言往往是误会的开始。或许吧,语言需要带有一些暧昧,一些未知,才能拥有真正的美——美,有时正如“雾里看花”,雾散尽了,反而显出悲哀的落花。

  我一直都很不喜欢赴宴,我曾觉得在那么多的人,我都认识,都说中文,可我就莫名地感到陌生,仿佛我与他们是两个完全不能相容的群体。或许,这也是一种语言孤独吧!共同的语言固然清晰,固然准确,可这种准确又有多少最实在的意义?无非是让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互相了解罢了,某些时候,语言,我们大可以将其看作成一种音韵,这不是颠覆,而是根本。

  我还想起“佛陀拈花,迦叶微笑”,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点一点语言,却依旧充满韵味,或许,有些时候,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吧。语言并不是应酬的工具,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可太多的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语言,已经没有生机,变得麻木了。

  三:革命孤独

  所谓革命,其实也是一种青春的仪式,只不过是始于踌躇满志而终究落寞虚无罢了。而我们,似乎也不太能够分清革命和政治的根本区别吧。

  在大多数人眼中,革命是血腥的,政治是心机的,其实不然。纵观天下,敢革命者多少年,项羽青年起兵,孙权年少东吴。革命是一种理想,“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所说的,便是这种开拓者般的视野。

  至于革命者,都会是诗人,他们的诗歌,都是用血与汗写就,拥有着贴近大地的悲凉之气吧。可惜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革命者功成身就,其实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治家,走向了人情世故,革命也就名存实亡,违背初衷。于是,我看到了屈原与荆轲的背影,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那样孤独,也看到了革命之于青春的孤独所在。这不为别的,这是罪孽与福祉,这是所谓的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四:暴力孤独

  暴力孤独是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可相比之下就没有太多人可以理解。在现在的社会,暴力其实并不被别人所认可。但我们思考:在一个战争年代,暴力其实就潜藏于所谓的英雄奋勇杀敌的行为中而受人褒奖。可当战争过后,一些英雄所引以为傲的暴力应该何去何从?

  暴力注定孤独,孤独并不在于暴力的存在——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暴力的影子,暴力的孤独,在于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却被拥有者所否认。暴力孤独,其实是很广泛的,它悄悄躲在人们内心的深处,等待着一个机会来将它唤醒。可惜啊,人们并非忘记了它的存在,而是不住地打击与镇压。

  我想起《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冷香丸,那不也是为了压制她的青春欲望吗?人性里总会有一些最原始的东西,只是人们并不会认可罢了。这或许是为了支撑那看似坚固的文明吧,可人性,是无法彻底熄灭的,因为这与杀死我们自己没有区别。

  五:思维孤独

  思维的不可描述,其实也就注定了思维孤独的“不可思,不可议”。

  我常有无人了解的惆怅之感,有时或许是自负,但更多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思维孤独了。真正学会思考的人的心永远归于自然,只是他的身体依旧在社会中苟活罢了,可这具身体又何尝没有过惆怅?城市有着如此之多的繁华与科技,可是否都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凡人逛过集市,会说:“没想到,这世界还有那么多等着我去拥有的东西。”苏格拉底却会说:“没想到,这世界还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有时,我们真的应该学会让生活返璞归真,太过纷杂的装扮与物品让人繁忙,亦让人越来越舍不得,可又有何舍不得的呢?在生死面前,青春岁月、欢爱温暖,本来,都不得不舍得。而我们的思维孤独,便是在舍不舍,得不得之间徘徊着的吧。这不是愚蠢,也不是庸俗,这是一种迷茫。

  六:伦理孤独

  可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束缚并非上述五种,而是伦理孤独,因为它在“以爱的名义捆缚和被捆缚”。爱是最美好的情感,但也是最牢固的锁链。

  现在的人,好多都会说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可这种所谓的隔阂,实际上就已经演变成了伦理孤独。青年所谓的叛逆,实际上就是对这种伦理孤独的反抗以及对知音的寻觅吧。

  至于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庭、父母、伦理,就成为了个人孤独的最大敌人,可伦理孤独本身也就成为了感觉最为强烈的一种孤独——你可曾在一个家庭中中感受到孤独?你有没有在亲人面前而无法畅所欲言的感受?这些都会是伦理孤独,可我也确切地感受过这些感觉。不要以为伦理孤独虚无缥缈,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之中。

  我想到了秋瑾,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更是坚决地去反抗伦理孤独,只可惜那是一个悲剧的结尾吧。

  七:思索孤独

  那么,六种孤独究竟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或者说,当我们身在其中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出走?当我们处于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时,我们又应该“云何降伏其心”?其实一切,也都在于我们自己的心。孤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只是有些人过于胆怯罢了。

  当我们面对孤独时,就应该从容,孤独兴许是一种破碎,但我们却从中看出生命应有的形状。当我们选择孤独时,我们的心就已经拥有了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概了吧。

  至于天地,本来就是孤独与美的世界,我们又怎会彷徨?可能吧,孤独是一个圆圈,美与天地,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至于天地,也可以是圆满。

  孤独六讲读后感3

  最近刚看完蒋勋的《孤独六讲》 整篇文章讲述着关于青春里的情欲孤独,无人能懂的语言孤独,壮志满怀的革命的孤独,人性里隐藏的暴力孤独,不可思议的思维孤独,以及被爱束缚的伦理孤独。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感,有些人的孤独感比较强烈,有些人则会压抑孤独感,而压抑的孤独感,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都以为孤独很可怕,其实不然,正视孤独,尊重孤独,与孤独友好相处,我们才不会有更深的孤独感。

  喧嚣的尘世,人与人之间的电子沟通越来越多,微博,微信,qq等等,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很少有人会与自己相处。叶子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想是吧,因为害怕一个人的孤独,所以佯装狂欢驱逐那种孤独感。

  有位作家说,读小说不要看作者写什么,要看他没写什么,这本书里作者写了六种不同的孤独,可是却没有明确的说出怎么解决这种孤独,我们知道孤独无法避免,也不能压抑,但是怎样让孤独变成不对我们有害才是最为关键的。作者的意图在于要让我们学会正视孤独,享受孤独,尊重孤独,但是既然孤独的

  谈到暴力孤独,暴力可以分为合法暴力,和非法暴力,古代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们,施以极刑,是合法暴力,而盗贼伤害了无辜者,则被视为不合法的暴力。暴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言语上的冷落,或者以爱之名的束缚何尝不是一种暴力和伦理孤独的结合呢?

  我想,暴力的合法与否在于统治者的阶层,符合他们统治的就是合法的,反对他们的就是不合法的。或者说暴力是否合法和人们既有的道德观念也有关系,以现在人们接受不了的暴力形式出现的就是非法的,不被人接受的。

  有些残忍的,合法的暴力也许是为了给那些不合法的暴力分子以警示,只是手段过于残酷,如果非法的暴力得不到惩戒,这个世界将会怎样,残酷的刑法固然可恨,而这只是用来警示人们的一种手段。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就是暴力孤独,而法国政府派遣战机轰炸IS的大本营,则是一种合法的暴力孤独,而人们内心里对于这种暴力是认可的,不能让非法暴力猖獗,也不能让合法暴力过于残忍,在这中间就是我们该思考的地方。

  这本书中有很多冲击我原本价值观的地方,以前我也懂得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但是其中的思辨很重要,有时候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思辨的那个过程。在我们的社会中,无论是什么都会有一个主流的东西在引导着我们,值得我们思考的却是这其中零星的反对的声音,不管这声音现在看起来多么可笑,或者荒谬,不被人理解,但是一个社会里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样的社会无疑是可怕的。

  无论以后听到别人说什么,媒体报道什么,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分辨这其中没有被报道出来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脑子里才不会被别人既有的观点占据。学会思辨,是我得到的最大启示。

  

《孤独六讲》之语言孤独

      有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讲过一句话:“看一本小说不要看他写了什么,要看他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说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是羞于见人的,所以它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环境,角色而改变。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它必须放到一个情境里去解读,而所有对语言的依赖,最后都会变成预言的障碍。

      我们可以用类似西方符号学的方法,把语言重新界定为,既精确又误导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是两面的刀,存在一种吊诡,一方面在传达,一方面在造成传达的阻碍。所以最好的文学就是在语言的精准度里,制造语言的暧昧。

        这种暧昧,就像在你心情茫然的时候,到庙里抽了一支签,你很希望这之签会告诉你,应不应该继续交往?要不要投资?可是,签文绝对不会告诉你应该会或不会,而是给你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这就是一种语言的孤独。当语言不具有沟通性时,语言才开始有沟通的可能,就像孤独是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同样的,当语言具有不可沟通性的时候,也就是语言不再是以习惯的模式出现,不再如机关枪,如炒豆子一样,而是一个声音承载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的时候,才是语言的本质。

《孤独六讲》之语言孤独

在图书馆,无意间翻到了这本书,蒋勋《孤独六讲》。书的名字吸引了我,我好奇“孤独”一词在书中又是如何阐述的。
今日阅读分享的是“语言孤独”。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作者说“有时候我很害怕自己会变成那样,沦为一种语言的惯性,我恐惧语言的模式化。”

于是乎,他举例讲到了“公案文学”“禅宗学问”……
看着这些文字。想起了暑假去夹山的禅茶素食夏令营活动。历历在目。师父的讲解,书上的文字,不谋而合。满心欢喜。
当下总会被一些杂念琐碎束缚。“观照心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那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那里,心很静很平,接受着内心的洗礼,精神的慰藉。突然想起。无比怀念。
当在书中遇见了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才发现自己的思绪是止不住的。
嘿 感谢你的阅读

感恩 有你

晚安呦

关于语言孤独

我经常经历语言孤独,只是在看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之前,并不知道原来孤独也可以分类。在语言里所经历的这种孤独感,蒋勋先生将其称之为语言孤独。

语言的创造是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为了传达与接收各种信息。可是现实告诉我,语言并非尽善尽美,很多时候,语言是流于形式与表面的,是空虚且无意义的。婴儿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会通过肢体动作和哭、笑等情绪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婴儿所要表达的内容,等到习得语言之后,这些内容便有了载体。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只流于形式却失去内容的语言,而很多人对此乐此不疲。一个人可能通过很少的几句话就可以传达出很多思想,也有人可能一直在说话,可是这些话里并没有包含多少思想。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表达的欲望空前强烈,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吐露生活的感受 ,为每一个轰动社会的热点事件发表评论和见解,每个人都急于表达,却失去了倾听的耐心,我们常常陷入"每个人都在说,可是没有人在听"的窘境。共同的语言看似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可是这桥梁有时往往不过是一种幻觉。

我们渴求通过语言来寻求认同与理解,可是在很多情况下,语言早已失去了它被期望、被赋予的效用。由于人们在立场、经验、追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便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和懂得,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交流时隔膜的产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试图用语言发出信号,但是并不是每个信号都会被其他岛屿顺利接收。

诚然,语言存在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铺天盖地的语言海洋里,却有越来越多人感到孤独。

孤独主题书籍读后感

4月份中的某一天因为一些人和事情,孤独感突如其来,深深包裹我,有些人生中的元素它连招呼都不打就来了,这些年我的生命里增加了不少关键词,都是前半生从未涉猎过。这次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孤独感,并且感觉这个元素会陪伴我人生很长时间,某种角度是人生的命题,需要去克服或者熟悉它。于是通过各种书友群要推荐孤独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来学习。
这三本书有个共性是作者几乎都在表达孤独的价值和意义,这好像和我们平时的基本认知会有明显的冲突,平常生活中我会认为孤独是负面的东西,其实这个观点不够客观;就好比在“孤独力”这本书中强调,孤独并不可悲,总认为“孤独的人很可悲”是源于固有的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才有待斟酌。真实发生过,看这些书之前,我在某一段瞬间(大概持续了几个小时)体会到了孤独的美妙,觉得如果人生缺乏这种体验和感受是多么的不丰富和完整,然后用心的感受和体验了一把。
#书1:孤独--回归自我#从感性的情绪来说我最喜欢斯托尔的“孤独”-(回归自我);其实这部书作者通过深入剖析牛顿、贝多芬、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告诉我们,独处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它不但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引导他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及精神的升华。同时周国平先生在推荐序中说,我们并非只为爱而生,亲密关系也不是我们获得价值和幸福的唯一要素,如果没有过孤独中与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太狭隘(有一丢丢和我的那瞬间的感受类似)。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的世界和人际关系里,放弃享受美好的孤独。周国平先生还说,其实交往和孤独是人在世上生活的2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2种生活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同罢了。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金句1:在交往过程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金句2:本来以为成长的结果是有越来越多的链接,没想到是越来越多的孤独。

同时肤浅如我这样从来不会欣赏诗的人,被这本书最后一首触动了,来自华兹华斯的《序曲》

世界仓促,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

日益疏离,在时光中渐渐萎靡,

厌了世事,倦了欢愉,

唯有独孤,多么温和,多么仁慈。
#书2:孤独力#(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孤独,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好机会!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就脑补了近几年知道的很多“力”,学习力、思维力、少女力、单身力、钝感力、孤独力....一个人要想活得比较好就得具备各种“力”,用力的生活或者生存。
这本书大概说到:我们身处社交频繁的时代,比如微信、Facebook等平台,被生活或生存仓促地追赶。我们害怕关上门的瞬间空虚,更害怕下一秒和世界脱轨。就好比现在花大量时间刷微信和抖音的人们。但是作者强调任何成长的节点和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另外本书通篇的写作模式如下,作者每关于一个小主题都会用类似以下的建议方式,应该不做什么及应该做什么

把日常安排得很满,让自己停不下来

独处的时间是拿回自己主导权的重要时间

在意朋友的数量,努力迎合他人

把时间分给重要的人

很在乎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由自己做决定

期待对方给自己幸福

以给予的姿态获得幸福
#书3:孤独六讲#关于孤独主题的书很多人会推荐蒋勋的孤独六讲,这本书分别从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和伦理孤独6个方面去阐述;将先生说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才可以变得更丰富而华丽。在“孤独”这本书书的评语里,蒋勋说到: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的。孤独是多么强大的存在,它不于成为你无病的,而是你头顶之上笼罩万物的苍穹。人的孤独是无法消失,天才的孤独更无从慰藉,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吧。
“情欲孤独”,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犹如柏拉图说,人原本就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被劈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外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孤独语言”,每个人都在说,却没人在听;这里作者的一个观点很值得慢慢意会,他说当语言不具有沟通性时,语言才开始有沟通的可能。因为那个时候语言不再以习惯模式出来,而只是一种声音,它承载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时候,才是语言的本质。

这本书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
最后如果对孤独主题想继续探索的人,也推荐苏苏老师推荐给我的孤独主题的电影,伯格曼的几部经典电影,我目前看完了他的“野草莓”,体会比较深的是孤独、冷漠会“遗传”和延续给下一代及下下一代。
本文标题: 孤独六讲读后感语言孤独(孤独六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23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甜橙树读后感400字(《甜橙树》读后感)长长的路一起走读后感350字(长长的路 一起走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