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7娄上读后感(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12 06:45: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

孟子卷7娄上读后感(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

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

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 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 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 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 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 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 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 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 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 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 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 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 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 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 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 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 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 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 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 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 热,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 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 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 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 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 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 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5道易至诚感天人

《 孟 子》卷 7 离娄章句上诗解 5道 易至诚感天人

题文诗:

孟子 有 曰 : 至 道在迩 , 而求诸远 , 事在易 也,

而求诸难 . 人人亲亲 , 能 长其长 , 而天下平 .

孟子 又 曰 : 居下位而 , 不获于上 , 百姓 不可 ,

得而治也 . 获上有道 , 不信于友 , 弗获于上 .

信友有道 , 事亲弗悦 , 弗信于友 . 悦亲有道 ,

反身不诚 , 不悦于亲 . 诚身有道 , 不明乎善 ,

不诚其身 . 是故诚者 , 天之道也 ; 思诚 也 者 ,

人之道也 . 至 真 诚而 , 不动 人 者 , 未之有也 ;

不诚未有 , 能动 人 者 . 至道至情,真情精诚,

情通有无,诚通天人.诚心亲亲,仁民爱物.

孟子 有 曰 : 伯夷辟纣 . 居北海滨 . 闻 周 文王 .

作兴 而 曰 : 盍归乎来 ! 吾闻西伯 , 善养老者 .

太公辟纣 , 居东海滨 , 闻 周 文王 , 作兴 而 曰 :

盍归乎来 ! 吾闻西伯 , 善养老者 . 二老 也 者 ,

天下大老 , 二老 归之 , 于 是天下 , 之父归之 .

天下父归 , 其子焉往 ? 诸侯有行 , 文王政者 ,

七年之内 , 至精至诚, 必 能 为政 , 于天下矣 .

【原文】

孟子曰:“道在迩1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 2 ,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孟子说:“〔怕就怕〕真理在近处却往远处求,事情本容易却往难处做。只要人人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 孟子说:“职位低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是不可能治理好的。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不能让上级信任了。要使朋友信任,也是有方法的: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也就不能让朋友信任了。让父母高兴,也是有方法的:若自我反省孝心不诚,也就不能让父母高兴了。要让孝心出之于诚,也是有方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让孝心出之于诚了。所以‘诚’是天定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出于至诚而不能打动人心,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而不诚心,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注释】  (1)迩:音ěr,近。(2)获于上:获得上级信任。

【原文】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1,闻文王作兴,曰2:‘盍归乎来3!吾闻西伯4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5,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译文】

孟子说:“伯夷避开纣王,住在北海边上,听说文王兴起来了,便说:‘何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听说他是善于赡养老者的人。’姜太公避开纣王,住在东海边上,听说文王兴起来了,便说:‘何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听说他是善于赡养老者的人。’这两位老人,是声名卓著于天下的老人;他们归向西伯,这等于天下的父亲都归向西伯了。天下的父亲归向西伯,他们的儿子去哪里呢?如果诸侯中有践行文王的政治的,顶多七年,就一定能治理天下了。”

【注释】 (1)北海之滨: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2)闻文王作兴,曰:作兴,兴起。此句不能断为“闻文王作,兴曰”。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3)来: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盍 , 何不也(朱熹注) 。 (4)西伯:即周文王。 (5)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太公,姓姜名尚;东海之滨,在今山东莒县东。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2仁民正己用贤得民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2仁民正己用贤得民
题文诗:

孟子有曰:规矩也者,方员之至;圣人也者,

人伦之至.欲为君者,必尽君道;欲为臣者,

必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事君不以,

舜所事尧,不敬其君;治民不以,尧所以治,

贼其民也.孔子有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暴其民甚,身弑国亡;虽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曰幽厉,孝子慈孙,百世不改.诗经有云:

殷鉴不远,在夏后世.恶名远扬.孟子曰之:

三代之得,天下以仁,其失天下,以不仁也.

国之废兴,存亡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士庶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

是犹恶醉,而强饮酒.孟子有曰:爱人不亲,

反问其仁;治人不治,反问其智;礼人不答,

反问其敬;行有不得,返求诸己,其身正而,

天下归之.诗经有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人恒言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其本在国,

国本在家,家本在身.孟子亦曰:为政不难,

不得罪于,贤明巨室.巨室所慕,一国慕之;

一国所慕,天下慕之;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原文】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1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2,名之曰'幽’'厉’3,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4。’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和圆的极致,圣人是为人的极致。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这两者都只要效法尧和舜就行了。不像舜服事尧那样服事君上,便是对君主的不恭敬;不像尧治理百姓那样治理百姓,便是对老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无非二者,行仁政或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过分,那君主便会被臣下所杀,国家也将随之灭亡;不太过分,君主也岌岌可危,国力也将随之削弱,死了也将谥为'幽’'厉’,即使他有孝子贤孙,经历一百代也背着个坏名声而不能更改。《诗经》说过:'殷商的镜子并不遥远,就是那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至:极。
(2)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孟子译注》翻译这段为:“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死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在注释中又说:“焦循《正义》从赵佑《温故录》之说作如此句读:'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译文便当如此:'暴虐百姓,重则本身被杀,国家被灭亡;轻则本身危险,国家削弱。’'甚’和'不甚’不是指'暴’的程度,而是指后果的轻重,此说亦通。”逢彬按,后一说不可通。因为,如果为前说,“甚”“不甚”作补语,其语义指向为前文“暴其民”;如此,则类似例子极多,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若如赵佑所读,则“甚”“不甚”的语义指向为其后文“身弑国亡”“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我们未见其例。
(3)幽厉:周朝有幽王和厉王,是昏君、暴君的代表。
(4)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见《诗经·大雅·荡》;古代镜子是用铜铸的,叫作“鉴”。

【原文】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1;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2酒。”
【译文】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国家的兴起和衰败,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他的祖庙;士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他们的身体。现在有的人怕死却乐于不仁,就好比怕醉却勉为其难喝酒一样。”
【注释】
(1)宗庙:卿大夫有采(cài)邑然后有宗庙,所以这宗庙实指采邑而言。
(2)强:音qiǎng,勉强。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1。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译文】

孟子说:“我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便反问自己仁爱是否足够;我治理别人,却没治理好,便反问自己知识智慧是否足够;我礼貌待人,可人家却不怎么搭理,便反问自己恭敬是否到了家。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问。自己确实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他。《诗经》说得好:'万岁呀,与天意相配的周朝!幸福都得自己寻找。’”

  孟子说:“大家有句口头禅,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而家的基础则是每个人。”
孟子说:“治国理政并不难,只是不要得罪贤明的卿大夫。因为他们所念念不忘的,国人都会念念不忘;国人所念念不忘的,天下人都会念念不忘,这样德教才会汹涌澎湃席卷天下。”
【注释】
(1)巨室:贤卿大夫之家。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1尧舜仁政礼义兴邦

《尉缭子》卷 7 离娄章句上诗解 1尧舜仁政礼义兴邦

题文诗:

孟子 有 曰 : 离娄之明 , 公输 班 巧 , 不以规矩 ,

不成方圆 ; 师旷之聪 , 不以六律 , 不正五音 ;

尧舜之道 , 必 仁政能 , 平治天下 . 今有仁心 ,

仁闻而民 , 不被其泽 , 不可法于 , 后世者 也,

由其 不行 , 先王之道 . 故曰徒善 , 不足为政 ,

徒法不能 , 以自行 也. 不愆不忘 , 率由旧章 .

遵 先王法 , 过者未有 . 圣人 者 既 , 竭目力焉 ,

继以规矩 , 准绳以为 , 方员平直 , 不可胜用 ;

既竭耳力 , 继之六律 , 以正五音 , 不可胜用 ;

既竭心思 , 继之 而 以 , 不忍之政 , 仁覆天下 .

故曰为高 , 必因丘陵 , 下因川泽 ; 为政不因 ,

先王之道 , 可谓智乎 ? 是惟仁者 , 宜在高位 ;

不仁高位 , 播恶于众 . 上无道揆 , 下无法守 ,

朝不信道 , 工不信度 , 君子犯义 , 小人犯刑 ,

国 侥 幸 存 . 故 此而 曰 : 城郭不完 , 兵甲不多 ,

非国之灾 ; 田野不辟 , 货财不聚 , 非国之害 .

在 上无礼 , 在 下无学 , 贼民 乃 兴 , 丧无日矣 .

诗 经有 曰 : 天之方蹶 , 无然泄泄 . 泄犹沓沓 .

事君无义 , 进退无礼 , 言则 诽 诋, 先王之道 ,

犹沓沓也 . 故 此而 曰 , 责难于君 , 谓之恭 也;

陈善闭邪 , 谓之敬 也; 君不 向善,不告 谓贼 .

先王真情,真情仁义,情通古今,古今一情.

  【原文】

孟子曰:“离娄1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3之聪,不以六律4,不能正五音5;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7。’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的视力,公输般的手艺,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画好方和圆;即使有师旷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现在有些诸侯,虽然心地仁慈声名远播,但是老百姓却感受不到他的恩惠,他的治国理政也不能成为后世的楷模,这都是由于不贯彻实行前代圣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光有颗善心,不足以治国理政;光有好办法,它自己也不会贯彻实行。〔必须两者都有。〕《诗经》上说:‘不出错,不遗忘,都按既定方针办。’依循前代圣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注释】 (1)离娄:《庄子》作“离朱”,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2)公输子:名般,一作班,鲁国人,因之又叫“鲁班”,著名巧匠。 (3)师旷:晋平公的首席音乐家,盲人。 (4)不以六律:以,用;六律,分别为太簇(còu)、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yì)、黄钟。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之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即依此以为准则。 (5)五音:中国音阶之名,即宫、商、角、徵(zhǐ)、羽,分别相当于do、re、mi、sol、la。 (6)闻:声誉。 (7)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见《诗经·大雅·假乐》;愆,音qiān,错误;率,遵循。

【原文】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1,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2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3,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4,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5,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6。’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7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译文】

圣人既已用尽了视力,又用圆规、曲尺、水平仪、绳墨来制造方的、圆的、平的、直的各种器物,各种器物就用之不尽了;圣人既已用尽了听力,又用六律来校正五音,各种音阶也就运用无穷了;圣人既已用尽了脑力,又实行仁政,那么,仁德便广被天下了。 所以说,就像筑高台一定要依靠山陵,挖深池一定要依赖沼泽那样,治国理政不依靠前代圣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因此,只有仁人应该处于统治地位。不仁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扩散给群众。

在上的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没有法律制度,朝廷不相信道义,工匠不相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法,这样的国家还能勉强存在的,真是太侥幸了。“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开辟,经济不富裕,不是国家的祸害;但如果在上的人没有礼义,在下的人没有教育,违法乱纪的百姓都起来了,离国家灭亡的日子也就没几天了。《诗经》上说:‘上天正在动,闭嘴莫起哄!’瞎起哄就是喋喋不休的意思。侍奉君上无忠义之心,举止进退失礼仪之节,一说话便诋毁前代圣人之道,这样便是‘喋喋不休’。所以说,用尧舜之道来要求君主才叫作‘恭’;向君主宣讲仁义,堵塞异端,这才叫‘敬’;如果认为自己的君主不能向善而有所作为,这便是‘贼’。”

【注释】

(1)以为方员平直:即“以之为方圆平直”,用它们(指上文的规、矩、准、绳)来做方的、圆的、平的、直的各种器物;介词“以”的宾语常不出现;为,做。 (2)揆:音kuí,度,度量,测量。 (3)度:尺度。 (4)完:坚固。 (5)辟:开辟。 (6)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见《诗经·大雅·板》;蹶,音jué,动;泄泄(yì yì),《说文解字》作“ ”,都是“多言”的意思。 (7)非:否定。
本文标题: 孟子卷7娄上读后感(孟子离缕章句上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36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高尔基写的母亲读后感(当你读完高尔基的经典名作《母亲》 你有哪些读后感)昆虫记朗格多克蝎读后感100(昆虫记朗格多克蝎阅读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