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读后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 2023-11-03 23:58: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努力去尝试,却无法做到的事情。你曾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但实际上却是基因的影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

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读后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努力去尝试,却无法做到的事情。你曾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但实际上却是基因的影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认为,我们的某些行为本身就很难改变,并非努力不够。本书将告诉我们要如何判断事情是否容易改变,以及如何去改变那些不容易改变的事情。本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20多个国家。

不知道你有没有努力后,依然改变不了现状的情况。比如努力去控制饮食,但瘦了一阵后,又胖了回来。你努力早起,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又赖在床上起不来。也许你从小就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于是会为了自己没有成功而懊恼。但其实,失败真的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吗?今天为你解读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会颠覆你的这一看法。


在书中,作者马丁·塞利格曼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的局限性的角度提出,有些事是即使你付出了努力,也很难改变的,比如节食减肥、酗酒、因童年创伤造成的阴影等。但有些你以为很难控制的事情,却通过小小的努力就可以改变,比如焦虑、愤怒等这些负面情绪。当然,告诉你这些,不是让你去为了自己不减肥、不戒烟找借口,而是要向你传递一个让你幸福的观念,我们要“识时务,尽人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事情不可以改变。然后再接纳自己难以改变的一面,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花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那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不可以,又要怎么改变呢?在今天的解读中,我会一一告诉你。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书中内容,我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我们要如何判断,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事情不可以改变?


很多人都想过要减肥,但是你坚持了多久,真的瘦下来了吗?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在减肥后的四五年内,体重又会回到之前的水平,真正能继续保持苗条身材的,只有10%。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塞利格曼提到,因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和生物机制的局限,有些事情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那要怎么判断,这件事情能不能改变呢?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生物层面的问题:“我这个症状是遗传的吗?”


假如你的某些表现是通过遗传获得的,那么通过后天的努力,你也很难改变它,毕竟这些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你觉得自己太胖,不论怎么控制饮食或者是运动,都瘦不下来,那你就要观察一下,你们家里人的体型是不是都普遍偏胖。如果是的话,那你的胖,很有可能是基因决定的,那么即使再减肥,也很难瘦到你想要的80斤、90斤。但如果,你们家里人不胖,但是你偏偏就瘦不下来,那你就不要为自己的体重找借口了,而要去看看,究竟是哪些行为习惯导致了你的肥胖,然后去改变它。作者塞利格曼认为,因为基因遗传引发的现象很难改变,但是因为习惯引起的现象,是很容易改变的。


所以如果你健身了那么久,还没有瘦下来,别怀疑自己,先问问自己,这到底是遗传还是自己的习惯不对?

接下来,你还需要问自己一个证据层面的问题:“我对这个症状的看法容易改变吗?”


这句话听上去比较拗口,我给你简单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相信的事情,很容易就找出证据说明它是对的,那我们就很难去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了。书中举到一个例子,一个有强迫症的人,他每天要花两个小时来洗手,因为他相信,如果手没有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就会传染给孩子。而确实,像“细菌容易让孩子生病”“干净的手细菌更少”这种想法,被很多实验证实,它们就像是常识一样存在在我们的大脑中。所以他很容易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每天洗两个小时手是正确的,那这样,他就很难改变自己这种强迫症。


如果你也花了很多精力想要改变一件事,但还是没有效果时,你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某个容易被证实的看法,在阻碍着你去改变。

最后,你还需要问自己一个力量层面的问题:“我对某件事的信念是不是足够强?”


也就是说如果你特别相信某件事,那这件事也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前几年特别流行通过节食或者吃营养代餐的方式减肥,商家在宣传的时候,会给你一些减肥成功的案例,告诉你这种方式非常有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这么多人减肥成功,于是你也相信节食可以减肥。所以,如果你一直瘦不下来,也许你要问一问,是不是自己某个强烈的观念,在阻碍你变瘦了。


以上就是第一个话题的全部内容,我们聊到要判断哪些事情难以改变,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分别是:我这个症状是遗传的吗?我对这个症状的看法容易改变吗?我对某件事的信念是不是足够强?如果其中有一项是肯定的,那么你身上存在的问题就不太容易改变,你需要学会正确的看待它;如果你的问题都不属于这三个范畴,那么你可以跟着我们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看看要如何改变。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第二个话题,我们要如何面对那些难以改变的事情?


也许在很多人的尝试中,减肥、戒烟、戒酒这种事,只要自己努力,是肯定就能做到的。但作者马丁却告诉我们,这些事情要改变起来,很难。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难以改变的事情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要如何面对错综迷离的性爱、无休止的减肥和戒不掉的酒精。在这个部分,我主要和大家聊聊,要如何面对戒不掉的烟和酒。如果你对其他两个话题也感兴趣,可以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

为什么你或者你的伴侣明明知道烟酒伤身,还是无法摆脱烟酒的控制呢?因为大部分滥用酒精的人,都有着抑郁、焦虑的倾向,他们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去喝酒,而不是找办法解决问题。科学家把这种行为解释为上瘾。假如你把酒拿走,他们还会对其他东西上瘾,比如赌博、香烟等等。


这是不是说明,戒酒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是的,比较难,但也不是毫无办法。据研究显示,那些戒酒成功的人都有这些特点:第一,他们会去寻找一些东西,来替代他们对酒精的依赖,比如吃糖果、外出跑步等。第二,他们曾在生理上有一些痛苦的和灾难性的疾病。第三,他们找到了希望的源泉,比如加入了戒酒会等组织;第四,他们找到了新的爱人,拥有稳定的家庭关系。


所以,想要完全戒掉酒精,你或者你的伴侣可以参考这些成功戒酒者的经验。


首先,你需要建立一个隔离酒精的环境,并且找一些替代物,转移你对酒精的依赖感。比如处理掉囤积在家中的酒瓶,同时在家放一些糖果、零食等。当你想要喝酒的时候,就去吃这些东西。


不过,对于自律性不高的人,这个方法不那么奏效。如果你需要有外人监督,那么你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戒酒俱乐部,找到和你同频的人。在这种戒酒组织里,组织者会定期举办活动,做慈善工作,分享自己戒除酒精后的生活经验。你可能会发现,没有酒精的世界,可以做许多帮助他人的事情,这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如果实在难以戒酒,你可以选择偶尔小酌一杯。坦然接受自己喜欢喝酒的事实,这能够减轻心理负担。与此同时,你还需要作出一些改变,改善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拥有稳定的 社会 关系等等,有研究显示,稳定的关系将提高戒酒的成功率。



【第三部分】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第三个话题,我们要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那些容易改变的事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提到像戒烟、戒酒、减肥这些事情是比较难改变的,但有些事情却很容易改变,并且稍微有一点改变,就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这件事就是缓解我们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愤怒等等。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焦虑。焦虑已经成为现代职业病排行榜的第一名,在焦虑的情绪下,我们常常失眠、掉发,甚至是落下了一身疾病。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缓解焦虑呢?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说的是“缓解”焦虑,而不是“消除”焦虑。大家常常会对焦虑存在误区,认为焦虑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但其实, 适当的焦虑反而会促使我们离开舒适区,拼搏奋斗。 所以,要想缓解焦虑,我们首先得弄清楚,哪些焦虑,其实我们可以留着,让它来督促我们前进,而哪些焦虑我们是必须缓解的,避免它影响我们的身心 健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三个判断焦虑合理性的指标:

判断焦虑合理性的第一个指标是,日常的焦虑是否超出应有的反应范围?当你感受到压力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比如单亲妈妈看到同事陆续被解雇,于是她也开始坐立不安,担心自己失去这份工作,没办法养活孩子。这种焦虑反应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感受到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时,会做出相应的措施来防范意外的发生。


判断焦虑合理性的第二个指标是,它是否会让你对生活失去了激情?焦虑的初衷是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改变生活。但是,当焦虑达过度时,它就会让你无动于衷,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比如一位作家写了很多稿子,但都没有编辑赏识他,这时候他对写作产生了焦虑的情绪。时间一长,他甚至害怕再被退稿,所以就干脆不动笔写作了。那这种焦虑肯定就是不合理的。


判断焦虑合理性的第三个指标是,焦虑出现的频率是否过高?举个例子,假如你今天工作总是出错,领导批评你,同事指责你,你会不会觉得很有压力,觉得是自己太失败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可能就是过度焦虑了。但是,假如你去总结自己出错的原因,并且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相信自己可以重新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赏识,那么这种焦虑就是帮助你前行的动力。


当我们找出了那些过度的焦虑之后,要如何缓解它们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分别是渐进式放松训练和冥想。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方法,渐进式放松训练。 你可以试着平躺在垫子上,先绷紧全身的肌肉,接着慢慢放松身体的主要肌肉,直到完全松弛下来。用这样的方法,每天至少做一次,每次至少10分钟,你的焦虑会得到缓解。 第二种方法是冥想 ,你可以采取坐姿或躺姿,逐渐放慢呼吸,让意识专注在呼吸上。接受自己所有的思绪,让他们自由流淌。这个方法每天需要使用两次,每次20分钟。冥想可以帮助你驱除那些产生焦虑的想法,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结合放松训练一起做的话,效果会更好。

如果你对自己的焦虑放任不管,那这种情绪会逐渐转变为抑郁。如果你最近正处在人生低谷,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那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有点轻微的抑郁倾向。不过,不必过于担心,作者塞利格曼认为,抑郁是可以改变的消极情绪,那我们要如何改变呢?


有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它们是药物治疗和电休克疗法,这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均在60%以上,但是它们的副作用都特别大,比如记忆力下降、复发率高、具有依赖性等等。一旦停止使用这些治疗方案,抑郁症就会复发,甚至会更加严重。


那么,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呢?作者塞利格曼认为,能够帮助我们养成积极思维模式的认知疗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治愈率可以高达70%。认知疗法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你要学会辨认自己下意识的想法。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当你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需要大吼大叫,孩子才会乖乖听话。这种做法让你很自责,觉得自己是一名糟糕的家长,于是产生了轻微的抑郁想法。这时,“我是一个糟糕的家长”就是你下意识的想法。要想走出抑郁的情绪,首先你就得辨别出这些下意识的想法。

接着你要想办法去反驳这种下意识的想法。比如你可以反复提醒自己,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你会夸奖孩子,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所以自己并不是一个糟糕的家长。也就是说,你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收集类似的证据,来反驳自己的下意识,证明自己并不是像自己想得那样。


同时,你也可以尝试着去解释那些自己认为不够好的下意识行为。比如当你不小心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学会对自己说:“我只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出现了消极情绪,其他时间我们能够共度愉快的亲子时光。我要和孩子充分沟通,了解他的想法。这样下次辅导他写作业的时候,我就不会再发那么大的脾气了。”


除此之外,当你发现自己的消极想法出现后,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吃一点自己喜欢的食物,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避免陷入到负面情绪中。

其实,负面情绪之间也存在着关联性。当我们想要去改变一种情绪的时候,也能够连带着改善其他情绪。有些改变可以受你控制,而有些不能。所以你最好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哪些是你能够改变的,以及你该如何实施这种改变。


以上就是第三个话题的全部内容,我们聊到要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负面情绪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我们可以采取放松肌肉、冥想、改变自己的认知等方法,提升自己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当我们可以从小改变中获取成就感,就能够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样的人生会更加幸福。

【总结】


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讲得差不多了,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讲到了在作出很多改变,都毫无成效时,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如果发现自己有一些问题,那么可以看一下这些问题和遗传是否有关,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否容易改变,周围人是否认同这个问题,以此来判断自己存在的问题是否容易改变。


其次,我们讲到了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例如酗酒、减肥失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它们。这些行为是受到基因影响的,改变起来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从容易改变的行为下手。

最后,我们讲到了对于容易改变的事情,比如情绪失控等,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方法来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比如进行冥想、放松身体、改变自己的抑郁思维等。


觉得内容可以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学习一块成长 ,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书笔记

乐观和幸福是可以习得的,改变正在发生。

认识自己,而后接纳自己。本书是塞利格曼经典的积极心理学系列之一。

也许先前我们对心理学的理解还是狭隘了一些,谈心理学色变,以为有问题的人才会去接触心理学,进行心理疗愈。从诞生之日起,心理学就不止有疗愈创伤这一项功能。它还有帮助人类心灵成长、认知提升与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最真实的幸福的功能。它也有造就不断适应未来的社会精英、激发人的优势潜能、改造人们的学习方式、丰富人类对世界和自己存在意义的探索的目的。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人心的主观感受,因此幸福感是可以被定义、测量、传授和提升的,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可以使个人更加充实,家庭更加和谐,公司更有生产力,士兵更有战斗力,学生更好学,婚姻更幸福。

最近参加的培训,老师提到,抑郁是因为攻击向内,我觉得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塞利格曼在书中也有提到这个观点,认为引起抑郁的原因很多,不限于攻击向内。看了一些书,发现自己会更客观,更全面的去看待和分析一些人一些事,挺好。
关于教育,一直存在一个悖论:家长往往希望孩子得到“自信”“知足”“善良“健康“爱”等能走向幸福的特质,却希望学校教授“成就”“服从”“工作能力”“数学”等获得成功的方法,而这两种完全没有重合之处。这就是传统的教育。

积极的教育:教授实用的课程&教授有关幸福的课程。

说到教育,现在国家也日渐重视教育的改革,三令五申,让教育回归初心和本质,成都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试点城市,庆幸这一代的小朋友有更多的选择,能体验更丰盈的人生。作为一名母亲,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育儿之路,做好父母效能训练,践行双向养育。

那些需要心理学家关怀的有心理问题的人,那些每天努力工作但感觉“亚历山大”的上班族,那些被无聊的工作、没有感情的婚姻、没有意义的娱乐等烦恼所困所累的芸芸众生,真的是需要积极心理学的。因为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如何给人们希望的科学,是研究如何让人们走出人生冰河的科学。它是科学,是温暖的科学,是带着心灵温度的科学,是有着丰富人文关怀的慈悲的科学。这门学科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它对美好生活的表达一样激动人心,一样充满感情。

心理学,是经验主义的科学,它不接受没有实践,仅凭感受与想象,甚至是仅凭逻辑推理出来的结论。因为心理学在本质上从来都相信,并且只相信一种科学伦理,那就是只有那些能够被验证的假设才可以被认为是某种事关人类的事实。心理学也正一往无前地走在用科学方法为传统哲学中提出来的反思提供证实与证伪的路上。

身边还是有抑郁的朋友,书中对抑郁也做了大篇幅阐述,我也会做一些分享,希望朋友能自助,勇敢走出来。

滋养抑郁症的温床是那些不可避免的伤痛和失意,比如工作没了、股票跌了、爱人跑了、亲人死了。我们因此变得悲伤绝望整天什么也不愿做,闭门不出。以前那些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我们失去了对美食、工作和性爱的兴趣,甚至无法安然入睡。

无论是抑郁症还是一般性的抑郁,它们都是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的恶化。

抑郁症的四种症状——哀伤、悲观、消极和食欲不振。

关于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激起人的性欲。要小心,人在早期所做的性决定,无论是被诱骗还是在压力下被迫所做的决定,对以后的生活都很重要。人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性经验会影响其一生的性行为。我们几乎是很偶然地做这些决定的。作为年轻人,当别人问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的时候,你应该问自己“我真的一辈子都想这样生活下去吗”。

再过两三年小朋友就要进去青春期了,入手了几本性教育的书籍,陪伴小朋友更平滑地度过这一重要时期。不躲避不焦虑不彷徨。

灵魂上的迟钝: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我们习惯了自己所爱的人,开始对他们漠不关心。我们很容易把随着年龄和经验而来的漠不关心误认为是智慧的增长,但它是冷漠,而不是智慧。我就经常容易犯这类错误,对身边人多一些包容和关爱,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是需要经营的感情。

塞利格曼还提到了童年的创伤,也就是所谓的原生家庭,其实自己还挺有感触的,庆幸一直在接受,改变,勇敢往前走。

童年的事件,甚至是童年的创伤和教养方式对成年后生活的影响非常小。我们不是过去经历的囚犯。

我们从小是怎样长大的,都最多只对长大成人后的人格有一点点影响。成年后,我们的确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童年的事件不能强迫我们成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勇敢改变,坦然接受。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做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愉快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或许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是为了西部的贫困孩子受到教育,为了西部的开发、发展,他很苦但奉献着、快乐着、幸福着;而南方老板的人生价值却是低成本、短时间、高利润,可能为"钱"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缠万贯而永不满足,于是他很不幸福。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用心灵点燃心灵;就会固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彩与豪迈。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要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伤。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2

  《人性的弱点》是美国著名作家戴尔卡耐基的作品,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诤语警句,还有在来自各社会阶层的人物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以及结合了作者亲身的体验、经历和最丰富的经验。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每读一章都会有新的感受,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成功者。

  我觉得人首先要做到真诚地关心别人:要对他人表示我们的关心,这于其他人际关系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们的这种关心是出自真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心的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得到这种关心的人也同样有所收获。平时我在教育学生和女儿的时候就教他们做人首先要善良真诚。所以觉得和他人相处时很融洽、舒心、愉快。

  然后要发自内心的微笑:做一个微笑使者,微笑会让人明白:“你使我快乐。 ”微笑一下,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微笑一下,可以缩小空间的范围;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灵之间的隔阂……卡耐基说:微笑,在别人心中造成的快乐会像回力板一样飞回给你;在别人心中造成快乐的感觉,将使自己觉得更大的快乐。生活中,理想经常会遭遇挫折,我们难免有沮丧受伤的时候,有感觉被众人冷落遗弃的时候,无论何时,请记得对人对己展露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读这本书,它给了我启发,使我准备好了最佳的心态来面对我的未来。我要先改变我自己,要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通过汉语汉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3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4

  美术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从《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书中讲到要让幼儿大胆的作画,就要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如要信任幼儿,用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尊重幼儿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还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提供给幼儿的纸不能过小,幼儿在绘画时会放不开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会弄脏而不提供,要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吸引中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尽量的用情境、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这一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明显,活动中用念儿歌、或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幼儿参与的兴趣就会很高,反之,兴趣就会有所减少。根据不同的美术活动,怎样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还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尽量采用“鼓励法”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要努力的去读懂幼儿的画,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对于个别幼儿讲不出画的是什么,教师不要着急,要引导幼儿,肯定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挑剔。

  在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时候,绘画的范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运用它,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在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赏,幼儿从中得到收获,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为幼儿树立很好的榜样,让幼儿的观察机会丧失、观察能力得不到发展。

  绘方法应该是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是他们能够合理接受的,积极健康的,太成人范画不适合幼儿来欣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是收获很多的,书中讲到关于美术方面的理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5

  最近读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细节描述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教育现象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书中还透过这些现象深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秘密,如:幼儿的心理、家庭因素、教师行为的影响等等,对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与警示作用。

  书中一文《如果你们不听话》中的黄老师常常会说:“如果你们不听话,就不许……”,“如果你们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不能……”,这类话不仅像黄老师这样的新老师会用,其实仔细想想在自己身上也会存在。这一类警告语对幼儿来说成效快,能够很快就树立好班中的“规矩”,而且对于老师来说还比较的省力、有效。但是文中却分析长期使用这类警告语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可能在外显的行为上遵从了教师,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也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与他人的意义,这样的行为是短暂的、无效的;其次,这样的警告使幼儿生活在“他律”的要求下,并没有帮助幼儿形成“自律”意识,而且警告与威胁也会让孩子时时体验对强制与压迫,没有幸福感;最后,经常使用警告性语言也会恶化师幼之间的关系,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这些警告类的语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大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经常地运用。

  其实作为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已经有所认同。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明白在班级中“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一张图文结合的班级作息表,让孩子明白每个不同的时间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同时,再与幼儿一起为每个时间段应该怎么做,制定出一些应该做到的规则,提醒幼儿遵守,帮助幼儿养成自律的意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每个环节开展前做出一些简单明了、童趣化的指示,提示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中应该做到什么。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能力不同,我们切不可用一把尺来衡量,给予幼儿一些自己的空间,用纵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尊重我们,愿意遵守班级中的各项规则,将规则真正做到放在心上。

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反思与自省

听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中童年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一节,突然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和反思,也让我想通了很多东西。回头想想,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唯一有影响的主要还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假如家里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我就会和周围大多数朋友们一样,这样说起来竟然才发现我竟然有种使命感,为了让家庭有更好的生活,我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很努力的去学习与生活。这确实是大多数农村有志青年的生活,我肯定不孤独,也肯定是这些人中比较优秀的一位。其实后面每个阶段的生活主要当时自己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的选择,兴许现在来看,当时抉择不成熟,不过放在那时候的自己认知来说,也许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大学,大学时我经济确实不富裕,再加上自己不成熟,没有去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再加上自己当时确实只是将大学作为一个跳板,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后来发现一个女孩喜欢自己,但自己没有去回应。当时自己确实不喜欢人家,现在偶尔也会想起她,觉得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试试呢,仔细想想说起来也只不过是自己孤独寂寞时自己欲望罢了。到了研究生,遇见了另一个女孩,自己非常喜欢的女孩,这时经济上有了进步,自己去行动了,虽然失败了,但有所收获,即自己缺少与女生沟通的技巧,还会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把一些儿事情想的太简单了。现在工作了,虽然没有想象那么好,不过对自己来说已经很好了。回头看所经历的每个阶段,似乎自己一直都在追求我想要的生活或东西罢了,有的有所成就,有的铩羽而归而已。其实自己一直在成长,只不过有时有点儿操之过急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罢了。你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保持向上的想法,一直成长,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好好做自己并且好好爱自己就够了。

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书笔记

一、愤怒对你做了什么?

1、愤怒的第一个成分是思想。

2、愤怒的第二个成分是身体的反应。

3、愤怒的第三个成分是攻击。

二、我们普遍认为,压制怒气相当于用以下三种方式慢性自杀。

第一 ,如果压制怒气,我们就会把怒气发泄到自己身上。当对自己生气时,我们会自厌、沮丧,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第二 ,压制怒气会导致血压升高和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

第三 ,压制怒气还可能导致癌症。C型人格就是一种“倾癌人格”。

三、 情绪,尤其是愤怒会让我们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这可能正是情绪存在的理由之一。情绪使我们对事情产生偏见,从而做出更有利于适应的行为。愤怒还让我们具有攻击倾向——一个无辜的行为在愤怒者眼中就变成了侵犯行为。

四、 愤怒是诚实的,但不是真实的。我们在生气时做出的判断常常是荒谬的,因为生气时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

正义也是这样。愤怒使我们捍卫正义——只不过这个正义只是我们眼中的正义。

五、愤怒让我们伤痕累累

1、愤怒的首要影响是它会带来暴戾。

2、愤怒的第二个影响更微妙,但破坏性也很大,那就是父母间无休无止的争吵。

3、父母的争吵不断地加重了他们的悲观。他们把不好的事情看作永久的、普遍的,而且认为完全是自己的责任。

4、离婚和争吵并不能决定孩子一生的不幸,只是增加了不幸的概率。

六、如何应对你的愤怒

① 、每周写一次“愤怒日记”,把它分为5栏【时间-导火线-强度(最强为10)-持续时间-行为表现】。这样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愤怒模式。

② 、想发火的时候在心里默念到十;尽量多找点方法,数数再加上20次深呼吸(更好的方法是睡觉)可以让你在这段时间里尝试调整自己,采取克制愤怒的方法。

③ 、你还可以用幽默来化解。你要把思想从自我角度转到任务角度上。

七、 如果孩子看到成人吵架后能得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他们就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这是有研究可以证实的。所以当你们争吵时, 一定要让你的孩子看到争吵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文标题: 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读后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读书心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20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哑舍黄粱枕读后感(《哑舍》读后感)遂峰读后感(昆虫记隧蜂家族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