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29 01:39: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暑假闲暇之余我阅读了《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被深深地吸引了,书中用具体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生动地教育案例,使我受益匪...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暑假闲暇之余我阅读了《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被深深地吸引了,书中用具体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生动地教育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教育的唤醒体现在教师的智慧,教学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不仅能够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够用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独创性思维的产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吸收成长。

        智慧的与学生交流。师与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与师的对话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会话到嘴边留半句。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话出学生心声,产生共鸣,再抛砖引玉、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人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智慧的因材施教。我们常说“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个性。”在一个班集体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两个个性特别鲜明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是成绩最差的,也不会是让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孩子,除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恒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再以闪光点为突破口,用机智的话语放松孩子的心情,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辅以课后辅导,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做一个能唤醒学生的老师。

教育就是唤醒真善美

        近几年,到学校做6S管理讲座时,我提出一个观点,即素养从微笑、打招呼开始,最近就自己实践了一番。
        前段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学校的学生遇见老师很少有问好的,特别是站在门口迎接学生入校,他们一脸漠然的过去,无视你的存在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如果我们教了学生六年,他们却连一声老师好都不能叫,那才叫可悲,那才是教育的失败。还有那些身披绶带站在门口执勤的形象大使,只是见到老师问好,见到同学来了则一脸严肃,形如木头人。

        这说明什么呢?如何改变呢?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安排班主任教育提醒学生,不管在校内校外,不管是教的老师还是不教的老师,都要主动问好;老师遇到学生问好,必须还好,并夸夸学生。过了一周,尽管有学生开始问了,但效果仍不明显。

        前几天站在门口迎接同学们入校时,我突来灵感,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问我,我先问你,改变就从自己开始。我让几个形象大使见到同学来了首先挥手大声问候:“同学们好!”然后我站在她们后边,微笑着挥手:“同学们,打个招呼!”开始就是部分同学配合,摆摆手,问声好。我发现越是小的学生,越是阳光的孩子,越会主动问好,还有一些孩子,即便提醒,也表情漠然,并不配合。这些正是我们要改变的,让他们有礼貌,变阳光。

        接下来我随机抓了政教处的老师一人负责一个入口,继续站在形象大使的后边,遇到不打招呼不问好的就让他们停下来,直到问过再走,不依不饶。我们的学生太聪明了,没有拖延时间的,一指就明。

        经过几天的坚持,校门口的打招呼、问好声多了起来,走在校园里,迎面和身后经常传来一声校长好或老师好,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微笑挂在了唇边,友好写在了脸上,幸福走进了心田。微笑、打招呼开始充满校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上周五早晨,照例迎接师生入校,互相打招呼问候,突然,一名同学打招呼后就近跟我击了一下掌,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我当即决定:击掌!当孩子们走近招手问候时,我一边说:“你好!”,一边把手碰了过去,“啪啪"声不断,孩子们兴奋地争着跟我击掌,甚至有些老师都主动与我击起了掌,太有成就感了!心与心更加走近啦,这才是学校本来的、应该有的状态。

        改变还在悄然进行,我却陷入了沉思。孩子们不问老师好,不能怨孩子,而是教育者没有去教育引导,没有去发现和唤醒。有人说,教育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唤醒潜能。潜能是什么呢?就是真善美,就是兴趣爱好。人性本善,真善美就是能量,都是人的本真,一直存在着,沉睡着,就看教育者能不能有智慧去发现,去唤醒,去点燃。微笑、打招呼是小细节,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最基础的素养,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甚至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石。因此,文明素养,且从微笑、打招呼开始。

        同样的道理,从管理角度而言,真善美、勤奋、上进等一切正能量,同样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内心,能不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也完全在于管理者有没有智慧去发现和唤醒。人们常说,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员工表现出的善或者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管理者本身。管理,最重要的也不是教育和改变,而是唤醒,相信每一个员工都是善和美的,然后去唤醒、点燃、点亮。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叫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问题,所有的管理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因此,当下属有问题,管理者要首先剖析自身原因,剖析制度本身,改变且从自己开始。(2021年10月3日)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1

  按照要求,我利用寒假仔细阅读了彭兴顺教授的《教育就是唤醒》,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民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通读下来,我认为不光是唤醒教师,同时还要唤醒家长。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

   一、唤醒教师

  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为教师,唤醒是教育的手段。面对学生我们要有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尤其是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唤醒也是教育的艺术。面对学生,教师要有一双赏识的眼睛,这样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时时、事事贴近学生,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二、唤醒家长

  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关调查发现: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因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孩子朝着某个目标奋斗时,还需要我们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而不是冷嘲热讽、指手画脚的旁观。告诉孩子:当一个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梦想,无论做什么,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都能把人生的每一个乐章奏得响亮,这就是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负责,对国家发展、个人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责任感是支持孩子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人格的保证和动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互相沟通,肯定进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可逐渐形成。所有这些,都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而家长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育人育心,浇树浇根。唤醒教师、唤醒家长都是为了唤醒孩子,唤醒他们的责任和良知、唤醒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成就美好的明天,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2

  近日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专著《教育就是唤醒》,如获至宝,感慨良多。书中讲到: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是的,教育应当是幸福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xx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即使我们通过不懈努力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可我们坚信:我们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效果,可是只要不灰心,就会不断走向成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印证了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唤醒孩子,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正如文化是体现为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追求。

  新教育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确定“每月一事”,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种棵树开始学会公益、从写日记开始学会自省。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节俭、守规则……这正是孩子们成长的需要。

  新教育十大主题活动每一项都主张让孩子参与和体验,这正是秉承了对生命的尊重。缔造完美教室是让每个生命创造奇迹、魅力社团课程是让孩子的生命自由生长。原来,参与过、体验过才会留下痕迹,丰富的课程和生活,才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点亮孩子们的笑脸。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幸福的教育而努力,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3

  彭兴顺教授所著《教育就是唤醒》一书,读来颇有感悟。

  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终身学习——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谈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而要避免不学无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诚哉斯言!

  目今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者寡矣!浮躁的社会,物欲的大比拼。果有潜心读书钻研者,却大多会被视为另类,不为他人所容。尝记访学英伦之时,借住一当地人家,进门首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依墙而立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厚薄不一,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而房主人——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英国老兵,仍每天坚持阅读,认真做批注,在我归国之前,还赠我一本有关中世纪历史的典籍作为纪念。我每天出门上课坐公交,发现车上乘客都是"低头一族",但是大家不是在玩手机看视频,而多是在读书看报纸。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观之,此言不虚也。

  我们生活中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淘汰更新速度一日千里。如果不能坚持每天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不断摄取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知识养分,何谈教书育人?恐怕自己先要被大浪淘沙了。

  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中华教育的千秋伟业添砖加瓦!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4

  暑假期间,我有幸静心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才乐于接受你的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 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 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

  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6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成长,教师快乐。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三是有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

  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

  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

  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

  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7

  拿着彭兴顺老师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

教育即“唤醒”

    前天,教体局韦局长,初中教育管理中心万主任、孙老师到我校视察工作,席间谈到新教育,韦局长说,新教育其本质就是唤醒,我顿时茅塞顿开,“唤醒”,多么富有寓意并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

    苏格拉底小时候,看到雕刻师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雕刻师呢?”“看”,父亲说:“其实我并不是在雕刻,而是在唤醒它!”“唤醒?”苏格拉底瞪大眼睛迷惑地看着父亲,“对,没错。狮子本来是沉睡在石块中,我要唤醒它,将他解救出来。”

    孩子成长使其心灵真善美的种子在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代替不了他们。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我们每个人总有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现在自我发展的不满足和不肯定,以致于追求更高、更完善的发展,推进习惯养成,唤醒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构筑理想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培养卓越口才,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使孩子形成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呵护这种意识,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去追去自我,大胆地区尝试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是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唤醒什么?唤醒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是新教育实验教师的“吉祥三宝”。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基本很少人书本。特别是湖南师大学习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新教育的魅力所在,经过王校长的指引和教导处的具体策划,周晓科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4月4日我校组织了新教育叙事活动,其目的就是唤醒仿佛沉睡的教师,让老师们感受到新教育的成果,活动也比较成功,会后很多老师不由自主的开启了自己阅读写作之路,学校微信群、QQ群、平台顿时热闹起来,激励和唤醒了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在专业阅读路上走得更扎实、更投入,走得更幸福、更完整。
新教育是一个变革的梦想,是一种成长的激情,他用不断唤醒的方式,滚雪球的方式推动着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儿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让教师卓越成长,让师生真正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教师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的确如此,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凤凰涅盘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与呵护下,走出泥潭,冲破阴霾,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幸福感,一个教师的职业生命因此而精彩。

  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焦虑得彻夜难眠;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生气得歇斯底里;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忧郁得觉得整个班级都没有了希望;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困扰得没有了工作的乐趣……假期里读了《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一书,使我对教育问题学生有了新的认识。《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是一本写得很实在、能给人以启发的书。以叙事研究的思路整合理论与实践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每个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故事如歌,吟唱着问题学生与教师共同走过的岁月。在平凡的笔触中让人体会到深深的师生之情。是爱使教育得到了升华。我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所收获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迪。

  本书把问题学生教育放在班主任工作的范畴进行研究,这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让我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责任之重以及班主任职业生命的绚丽多彩。班主任是问题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班主任的面前都会站着一个或几个问题学生,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检验每一个班主任的教育观、学生观的试金石。读完此书,我把问题学生教育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的诉求概括为四点:

  一、正确的学生观

  你把学生当人看吗?曾记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红五教授问我们这个问题时,我毫不犹豫地举手了。现在想来,自己还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首先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的班主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观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

  心中有学生与心中无学生是截然不同的。就拿当面批评学生来说,有时我们碰到问题学生时,即使他犯的是一个低级错误,我们很多老师都会很生气,言辞十分激烈,这种斥责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是一件好事,可仔细想想,严厉之语,斥责之声,往往不能帮助学生,反而伤及学生本已脆弱的心灵,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两败俱伤。而当教师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问题,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有位名人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要么腐烂,要么燃烧。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使学生燃烧起来而不是让他们腐朽下去。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却不是真实的教育,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异。每个班存在几个问题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以平和心去看待。教育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转化问题学生,更需要耐心。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

  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也更加显着,比如迷恋网络、自卑、孤独、离家出走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这位重要的“责任人”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心理辅导知识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心理健康的一般常识,也有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去不断地涉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作为班主任应该经常与问题学生接触,观察、了解、沟通,了解问题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心理辅导知识,这也是班主任成长最有用的实践性知识。

  三、爱心

  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还不够。作为班主任在进行问题学生教育时,还必须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以爱动其心,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一门心思为学生着想,这是当好班主任的必要条件。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孩子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着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经说:“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爱之深,知之备,导之以微,喻之以理,既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又要善于诱导,才能教育好学生。”

  我脑海中永远烙着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结果是200名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四十年后,教授的继任者来到当年的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查考外,其余180名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子。”

  我们班主任是一种心灵的工作,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唤醒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这是怎样的一种呼唤呢?这是爱的呼唤!爱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基础,同时爱心也是教育问题学生的一味良药。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斯霞老师所说:“一切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来自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这是教育的真谛!”

  四、责任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要当好一个班的班主任,决不可能实现“垂衣拱手而治”。许多老师认为,作为班主任责任感比能力更显得重要。对于教育问题学生来说,尤为如此。班主任应该把教育问题学生作为自己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种使命来看待。当然教育问题学生的道路会异常艰辛,但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必须要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行为一之贯之,做好问题学生教育工作,同时使自己的生命因此而精彩。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着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对全班学生负责。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勤”字当头,在抓思想、抓学习、抓纪律、抓卫生的同时,也要注重抓学生的心理,尤其是问题学生的心理。

  以上四点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这本书还描述了许多具体的实例,体现了问题学生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这些案例很鲜活、很感人,就像一剂剂良方,给我以深刻的启迪。

  问题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班主任的事情。彻底解决问题学生教育问题没有秘诀,只有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但我们不要忘记一点,那就是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责任,是第一责任人,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通过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来促成问题学生教育难题的解决。尤其对于我来说,性子有些急,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常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其实教育问题学生是一门艺术,除了有耐心、责任心、爱心等素质之外,还要讲究诀窍。 回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不愧为“指南”,让我茅塞顿开,我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此书真的值得每位班主任拜读。

  最后借书中的几句话作为我教育问题学生时的警钟并和每位班主任共勉:

  ——受到关爱,得到尊重与信任,是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有被爱的饥渴感。

  ——对“问题学生”要心疼,不要头疼;要把他(她)们看成祖国未来的人,不要当成我们身边匆匆而去的过客!

  ——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绝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教师对学生要有医生的心肠,绝不能有医生的眼光。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本文标题: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07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陨石的读后感100(课文 陨石30子读后感)爱因斯坦迷路的读后感(《爱因斯坦》读后感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