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计》读后感(我读《豆汁记》)

发布时间: 2023-10-26 23:45: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我读《豆汁记》,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穷人自有穷人本,有道是我人贫志不贫。,---京剧《豆汁记》...

《豆汁计》读后感(我读《豆汁记》)

我读《豆汁记》

    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穷人自有穷人本,有道是我人贫志不贫。

                ---京剧《豆汁记》金玉奴唱段

      做饭的时候,习惯一边做饭一边听书,于是就遇上了《豆汁记》。

      饭做好了,书也听完了,意犹未尽,饭吃完,来不及洗碗,一口气又读完一遍,还是不够过瘾,想写一写,留下点什么。

      叶广岑先生用从容、简朴,优美自然但又平淡如光的笔调叙述了莫姜,一个普通却又值得尊重的人的故事,低声诉说着一段时光、一部历史、一段路程……

  《豆汁记》里的莫姜,命运悲苦可怜,宫里伺候太妃成了老姑娘,被老眼昏花的老太妃赐婚给御厨刘成贵出了宫。

      刘成贵的好手艺挡不住他挣钱,但因好赌,不事生业,家计为之一空。还因为赌资的事砍了莫姜的脸,毁了容,最糟糕的事把莫姜当做筹码,输给了一个小混儿……

  莫姜以卖花生米度日,幸得遇到了作者的父亲,从此有了落脚的地方,成为作者家的厨娘,一直以为刘成贵已死。

    不承想在晚年的时候,刘成贵领着他不知谁为父的“儿子”找上门来,莫姜卖了唯一从宫中带来的一件之前的玉器安顿了那两“父子”,御厨刘成贵也成了国营粉丝厂的一名劳作者。

        即使那么讨厌刘成贵,三年自然灾害时间,刘成贵用粉丝厂的些许下脚料,豆汁和麻豆腐接济着作者一家。按作者的话:“不知是当初我们的豆汁救了莫姜,还是刘成贵的豆汁救了我们一家。”

      文革来了,人性变得扭曲,最后莫姜和已中风瘫痪的刘成贵燃煤自杀。

      故事曲折离奇,又那么真实,特别是宫女莫姜的经历令人扼腕叹息,在她一生的经历中,遇到了常人没有遇到的事,但在作者的笔下,总有种见过大世面的处变不惊,可是内里的辛酸有多少人能明白。她虽普通,却又值得尊重。

      在通篇的文字当中,有许多警示教育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读着读着,我会停下来用这些话反观自己:莫姜走路轻而快,低着头,目不斜视,无谈高兴与否,嘴角永远微微向上挑着,父亲说,这是“喜性”,是做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功夫,无论内心想什么,外表永远是雷打不动的愉快。

    这种做派非一日之功,像我那样动不动就喜怒形于色的是最没水平的表现。

    作者关于做饭与写文章的比喻也让我受益匪浅,深以为然,特此摘录,藏于心,导于行。

    “做饭和写文章是相通的,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我常用做饭来打比喻,写文章好比和面。初写成不过是刚把面活成了一个团儿,面得不停地揉,文章得不停地改,面里的疙瘩揉开了,文章里的硬伤病句改好了,只是完成一半。还不行,面得搁在一边饧,最少得饧俩钟头,文章得搁,至少得搁半个月,饧好的面再揉,搁过的文章再改,基本就可以拿出去了。急茬的面(疙瘩汤除外),急就的章(除非天才),一般经不住推敲。火候到了,饭就熟了,人品到了,文就熟了,就这么简单。”

观《豆汁记》,品老北京美食

《豆汁记》是现代女作家叶广芩女士的中篇小说。行文流畅,生动有趣。以旧时老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作者家里一个做饭很好的女仆人莫姜的故事。莫姜是清末御厨的媳妇,因此很会做饭,所以书中出现了许多的美食描写,我总结了一些,大家快来看看吧。

什锦粥

什锦粥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粥,以大米为主料,以瘦肉、香菇、口蘑、豆腐等为配料,口感鲜咸,味道鲜美。不过原文中的什锦粥是低配版的,这也不难解释,旧时的北京,普通人家想找到这么齐全的佐料还是很困难的。

麻豆腐

麻豆腐也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是发酵的豆汁儿过滤后滤出来的固体。由于价格十分便宜,所以这种食物十分受北京老百姓的喜爱。书中所写的是麻豆腐的经典做法,还有一种是羊尾巴炒麻豆腐,再加上青豆,也是美餐一顿。

豆汁儿

豆汁儿是说到老北京美食时不得不提的一种食物了,喜欢的人离不开,不喜欢的人受不了。据说豆汁儿在乾隆年间成为了宫廷饮料,这无可考证。有人说不爱喝豆汁儿就不是老北京,其实不然,作为老北京的本书作者再小时候也不爱喝豆汁。

酸梅汤

酸梅汤是传统的消暑饮品,由乌梅、山楂、冰糖、陈皮等熬制,消油解腻,健胃开脾。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宫廷饮料。写着写着,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实在让人上瘾。

火烧

火烧是北方的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名吃,老北京火烧独占一席之地。北京有卤煮火烧、椒盐火烧、牛肉火烧、芝麻酱火烧,种类繁多,各具其美。书中所写的“螺狮转儿”应该是椒盐火烧的一种,只不过在形状上有圈状花纹。

好了,本期《豆汁记》就介绍到这里了,我实在是感叹老北京美食的花样繁多,烟火气十足,真个是贵贱皆全,雅俗共赏。

如果有对老北京美食的推荐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哦,您的批评与指正是我们更新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

急求叶广岑的《采桑子》读后感

文坛的京味儿作家不少,叶广岑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著名作家邓友梅就曾经这样评价她的小说:叶广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够味儿”,不仅有京味共性,还有她叶赫家的个性!好比穆柯寨的“炒疙瘩”,一样的面,她炒出来就另个味儿! 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有着“格格作家”的称谓。她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生活阅历,使得作品中大宅门里的生活场景描写细致,令人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她笔下的各色人物热热闹闹起起落落,活得艰苦却很坚强,时代风云,世间沧桑,还依然固守着北京的老传统。我一直偏爱叶广岑行云流水的文字与京韵十足的味道,《采桑子》作为她长篇中的一部力作,就有着显著的“叶氏”风格。书中以金府里最小格格的叙述口吻,讲述了阿玛、三个母亲和十几个兄弟姐妹的悲欢离合与人世沧桑。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从大家族的兴荣昌盛到四分五裂,一幕幕感人至深,读来令人牵肠挂肚,欲罢不能。在这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采桑子》中,叶广岑以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6�1谁翻乐府凄凉曲》作为贯穿,串起一个个细枝末节的故事。文中每章节的小标题相连后便是这首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每个故事的名字都与诗句非常贴切,书与词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书中描绘了人生的多种矛盾重合,写作手法诙谐幽默、讽刺辛酸。大宅门里的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命运多桀: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看叶广芩的书,就好比看一段的历史的变迁,书中那曾经庭院深深的没落贵族生活,一步步走向消亡、直至荡然无存,让人读出它哀伤的一面。金家十四个儿女的各色生活之态及其命运在被叶广岑诉诸笔端,跃然纸上,看似作者如数家珍,读来却不由“曲罢一声长叹”!有人说叶广岑的作品中京味对白、及京城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与老舍相类,但她对戏文的熟悉似乎更胜一筹。纵观她的作品,京腔京韵,质朴厚重。我所读过的《豆汁记》、《三击掌》、《逍遥津》、《盗御马》、《大登殿》无一不是精彩纷呈,荡气回肠!读叶广岑的小说,真就如同老北京特有的豆汁儿,不但滋味深长,而且回味悠长,京味儿十足。叶广芩的京味小说永远在温婉低吟中诉说着老北京历史的开始和结局,用她的话讲,是“一种积淤已久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她写没落而不颓废,叹沧桑却终能释怀,曾经的海棠零乱,梨花低伫,都化为有着陈酒芬芳的文字,令人流连难舍。
本文标题: 《豆汁计》读后感(我读《豆汁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02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谷歌如何工作读后感(《重新定义公司 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读后感)四年级昆虫记读后感2千字(昆虫记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