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三章的五十字读后感(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25 13:34: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第三章的五十字读后感(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人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五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篇1

  第三章《大闹天宫》讲的是,东海龙王和阎王告了孙悟空的状以后,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孙悟空到了天宫,知道了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孙悟空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还把太上老君的金丹吃了个精光。孙悟空知道自己把祸闯大了,逃离天宫,回到了花果山 。

  读了这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人都希望有自由,但没有人可以拥有无限的自由;那些想拥有无限自由的人,得到的往往是自由的束缚。人也不能过于骄傲,骄傲会让人迷失了自己。孙悟空就是因为骄傲自大,大闹天宫,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行为不值得效仿。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篇2

  闹天宫,镇东海,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这些话,说的自然便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了。在读了《西游记》第三章以后,我更是感到了猴王爱憎分明、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被他深深地折服了。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须要有傲骨。而在这一点上,又有谁比得上美猴王呢?我想。

  《西游记》第三章内容不多,只讲了孙悟空称王、去东海寻兵器、大闹冥界等事,可是却足已凸显人物性格。面对东海龙王,他面无惧色,把那镇河的铁棒都拿来做了武器,还让四海龙王给他送披挂;进入幽冥地府,他大打出手,把十代冥王惊得魂飞丧胆,连猴属的生死薄都被他一并勾销。面对一切事物,他都公然不惧,放荡不羁,尽现英雄本色。面对威压不屈服,面对敌人不软弱,这才是美猴王,这才是真英雄!通过作者栩栩如生的描写,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具有那么大的.知名度了。

  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四海龙王、十代冥王在他面前真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读了这一章,我对写作、对生活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写,人生还可以这样过。我被美猴王的形象所深深地触动了。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的第三章。这一篇主要讲了孙悟空不满自己的官职,非要当齐天大圣,就回到了花果山去了。玉皇大帝听了非常生气,派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带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托塔李天王命巨灵神去挑战,没过多久就逃跑了,后来又派哪吒去迎战,结果也败下阵来,玉皇大帝看到这猴子这么有能耐,就让他当齐天大圣去看管桃园,可他看见桃子就流口水,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发现自己闯了大祸,一个筋斗又回到了花果山。

  我从中知道了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要禁得起诱惑,不要用偷的方式去获得,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希望他们把别人的东西尽早还回去,这样才不会闯祸。

;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1

  第三回首先写他给小猴们和自己弄武器。他的动机,简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他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领地立下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没错,而且体现了他有气魄有胆识的一面。但他却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来国街市上抢了若干武器,后是到了东海龙宫不由分说取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并且得寸进尺所要铠甲披挂。市面上的武器本来是应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去买的,定海神针也是龙宫的镇海之宝,也不该在对方勉强的情况下取了来,由于他艺高人胆大,没有人敢惹他,所以两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却也因此得罪了人,东海龙王记了他的仇后来去玉帝那里告发他了,他不遵从规则,伤害了别人。

  而后,冥府以阳寿已尽的法度将他拘了去,他十分恼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罗殿。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这还不算,还把猴属的名字都勾掉了,从此猴类有很多长生不老的。可以说,悟空在这里也创造了一种关于生死的新规则。但细想来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仙,却白白得了长生不老,旁观起来,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2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之难,惜红楼梦断!这是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描写最贴切的一句话。而给我感触最深的,则是《西游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内容是孙悟空横空出世,陪伴唐僧等师徒一行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场劫难都扣人心弦。

  我从书中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上学到了勇气,大方和责任。我很羡慕他拥有的这些品质,我总是胆小怕事,小气,他们也教会了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在书中,他们从未停下过脚步,在生活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们一样要坚持吗?

  上学期又一次经历坏成绩的`我,回到家中改完错以后,我想到就快要期末了,于是暗暗下定决心,每天回家做两张卷子。结果第一天就因为作业写得太晚,没有完成任务,第二天仍是这样,第三天,还是这样!眼看计划就要完全落实不了了,这时,我听到了门外想起西游记开头的曲子,于是我突然想到了唐僧一行人辛苦的行程,历经磨难,不改初心!他们能做到,我也能!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哪怕今天把作业写到一点,我也要把我的卷子完成,今日事今日毕!有了这个决心,这个计划就没有少过。再往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

  《西游记》还带给了我很多精神,我会继续吸收这本书中的精华!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要了解《西游记》呢?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吧!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3

  从小,我们就被父母师长教育成好孩子,其实这无非是一些骗人的伎俩。当我们成为好孩子之后就会被他人所忽略,而一旦作为好孩子,却犯了错误,往往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批评。什么都不怨,谁让你是好孩子呢?

  所以,孙悟空被设计成一个“坏孩子”。

  若他是一个普通的坏孩子,也定逃不过应有的惩罚,偏他这个坏孩子本领通天,所以他越坏,就越让他人恐惧,不仅那些飞禽走兽怕他,连海里的龙王、冥界的阎罗都对他招架不住,直逼着玉帝派太白金星对其招安。

  试想,若玉帝不在早期顺其发展,会为三界之神惹来这么多麻烦么?可见道家的无为而治,运用到玉帝这个地步,只能算是失败的滥用了。如果早料到不加管教会使悟空学坏,那么,抓来打几下手掌心,想他也就改了,玉帝却贻误了时机,到反应过来时,只能对其招安,不能轻易惩罚了。

  悟空自石卵而生,天地为其亲生父母,而纵容之;玉帝为其养父而纵容之。他们一同养育了这个坏孩子,却都在后来以不同的方式责罚他,殊不知,养不教,乃父之过也。

  玉帝早期的无所作为,最终给自己引来了祸事。送他两个字:活该!

  玉帝与悟空的矛盾冲突及后续发展,让我受益不浅。

;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想必大家都读过《西游记》,对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都不陌生吧。我家有一本原版《西游记》,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这回书说的是:孙悟空在天上看管蟠桃园,见园里熟透的桃子十分诱人,就偷吃了几个,吃饱了就变成一寸高的小人在一片树叶上睡着了。这时,七仙女来园子采桃,边采边议论着蟠桃会邀请的各路神仙。当孙悟空听说没有邀请他时,怒气冲天,用定身法把七仙女定住,变成赤脚大仙大摇大摆地向瑶池走去,用瞌睡虫使天兵睡着,自己在瑶池痛饮一翻,不一会就喝醉了,然后走进老君府,把里面的仙丹偷吃了个干干净净。酒醒后,发现自己犯了天条,慌慌张张地逃回花果山了。孙悟空的任务是看管蟠桃园,他却没有尽职,不仅偷吃蟠桃,还呼呼大睡。他不敢勇于承认错误,知道自己防了天条,为什么不向玉帝请罪呢?我觉得这几点孙悟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文章的第一回讲的是美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他是从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爸爸妈妈。他是一只很调皮的石猴,刚出世的时候,他无忧无虑,到处玩耍。他很勇敢,也很有好奇心。他带着许多猴子找到了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许多年。有一天,美猴王突然觉得日子很无聊,生出了要拜师学艺的想法,在众猴的支持下,他就去寻找神仙学本领。
  这段故事告诉我,孙悟空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催他去学艺,可是他自己悟出了要学本领的道理。我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催我学这学那,有时我觉得他们很烦,有时候真希望能每天像孙悟空一样自由地玩耍。可是,又一想,要是等我长大了什么也不会,那可就惨了。
  有一次,师傅讲道法的时候,孙悟空在一边跳来跳去,手舞足蹈。师傅问他要学什么,他只说学长生不老的本领,其它什么也不想学。师傅气得在他的头上打了3下,倒背着手,走进屋里,把前门关上,不出来了。孙悟空真聪明,他猜出了师傅的用意,师傅在他的头上打3下,他就知道这是让他半夜3点钟去师傅的房间学本领。我要是像孙悟空一样能猜出别人的想法,说不定就可以做个大侦探了。
  就这样,孙悟空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长生不老、翻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领。可是孙悟空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卖弄,师傅生了气,把他赶回了花果山。孙悟空这种骄傲任性的脾气后来给他惹了不少麻烦。孙悟空的本领很大,但很骄傲,不服管教,因此得罪了许多天神,还被佛祖压在山下。
  要是我有孙悟空的本领,我就不用坐飞机去中国看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我可以翻一个筋斗云,每天去中国。要是我会七十二般变化,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虫子来和我的弟弟妹妹玩捉谜藏,他们一定找不到我。
  孙悟空的故事很有趣,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读完第一百回,想起的第一句话是前言中的一段评论:吴承恩讽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只是幻想有所改良,并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制度。 在小说的最后这一章,作者所描写的,纯粹是对唐僧的功德的歌颂,还有对诸神佛的罗列,还有就是唐僧一行人的封神过程。不管前面的章节作者用了多少篇章来表达对现实的讽刺和不满,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回到了对诸神佛的膜拜上,最好的体现就是最后的一段描写: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人的祸福旦夕,在这里的体现就死就是由神佛来操纵一切。虽然这是自古以来深深扎根在古代中国人民思想中的观念,但是在这里却让我感触最为深刻。唐僧是一个凡夫俗子,不管他的前身是什么,今生,他始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但是,最终他成为了佛。这就有一个矛盾,神佛是由人变成的,诸神佛的前身,都是人,但是却在成为神佛之后支配人的一切。神界和人界是相互隔绝的,人无法穿越“南天门”而到达神界,但是唐僧却作为一个人来到了如来的神殿。而诸佛因为唐僧取经结束,功德圆满而对人间广施恩泽,人间的祸福,似乎就是视神佛的心情而定。这样的神权,就是封建社会统治的表现。而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并没有把天宫闹翻,只是给神界带来一点小小的骚动,这只是作者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而最终作者还是维护了封建统治制度,就像小说里,孙悟空得到了晋升,也就相安无事一样,作者的心中也许就在想:只要封建社会制度有所改良,让我得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那我也就始终维护它,服从它,服务于它。这都是幻想,封建制度始终宣扬的,都是天赋人权的思想,人要服从于最高的统治者,只要有反抗,就只有毁灭,就像当初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只有服从,才能获得天子的恩赐,就像孙悟空皈依佛门,最终才能成佛,但是这个佛,并没有自由,因为他的上面,还有最高的如来。如果将来有一天孙悟空反了,说不定菩萨又给孙悟空来一个紧箍圈,或者一座十指山,让孙悟空尝尝不听话所受到的惩罚的滋味。封建社会,就是靠这样的方法,来统治人民。统治者告诉人民,天子是上天派来的统治者,如果忤逆天子,就会遭到惩罚,如果顺应天子,说不定哪一天,诸神佛高兴了,就会广施恩泽,而忤逆的人,就会遭到天谴,或者借天子之手来惩罚。最终,唐僧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生存的佛界,就像人始终是要在天子的统治之下才能生存一样。这都是作者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思想的表现。但是在这部小说里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掩饰的。唐僧是人,不管唐僧最后成了什么佛,他的本质是人,这是不会改变的。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神,始终是人的化身,或者说,人,可以神圣化到统治人的地步,就像统治天下的天子。这或许能够看成一种暗示,天子是统治人民的神。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其实没有几个是能够有推翻封建统治的思想的,毕竟这个社会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当鲁迅。 《西游记》读后感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 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
本文标题: 西游记第三章的五十字读后感(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35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随口答应不如认真拒绝读后感(随口答应 不如认真拒绝)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