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就职演讲读后感(罗斯福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15 14:25: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8

罗斯福读后感,作为一位美国总统,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着地追求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显示主义的倾向。以下是...

罗斯福就职演讲读后感(罗斯福读后感)

罗斯福读后感

作为一位美国总统,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着地追求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显示主义的倾向。以下是我整理的罗斯福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罗斯福读后感(一)

假期里看了《罗斯福传记》,我深感罗斯福的一生,处处充满了传奇色彩,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的借鉴。他的人生也为世人指明了一条人生的出路。

罗斯福的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良好的外界环境的影响。正如他小时候的家庭教师所说:“罗斯福是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下长大的。”他成年之后能够拥有自信而内敛的性格,和这种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父母的影响外,在格罗顿公学生活的四年里,皮博迪博士对于罗斯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皮博迪博士的80岁生日聚会上,他给予了罗斯福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一名真正的勇士,是让人为之骄傲的朋友。他的认可增加了罗斯福的个人魅力,为之以后的竞选打下了一定的人气基础。还有一个人是罗斯福的堂叔西奥多,可以说正是他的偶像作用引领罗斯福走向了白宫。罗斯福的最大梦想就是按照堂叔走过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总统之路,而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可以说没有堂叔,罗斯福的总统之路会艰难备尝,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梦想而已。

2.把握机会的能力。可以说正是罗斯福把握住了一次次难得机会,才使得他的总统之路成为可能。“希恩事件”罗斯福抓住的机会。利用这次事件,他成功的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初来乍到的政治实习生,成为公众认可的政治人物。而通过这次政治磨练,罗斯福学会了耍手腕,懂得了怎么平衡复杂的政治关系,并且开始利用新闻舆论来为自己造势。同时他也在这次事件中认识了影响自己终身的伙伴和朋友—豪。正是像这次事件一样,罗斯福紧紧的抓住了以后的每次机会,是他的政治人生平步青云。

3.独特的人格魅力。罗斯福的人格魅力是独一无二的。竞选时,罗斯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无数的选民。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经常以绝对优势获胜的原因之一。正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杰出的人物的终身支持。豪和法利的不计回报的支持(豪甚至因为劳累过度患病身亡),利汗德小姐的终身照顾等可以说完全是受罗斯福的人格魅力的吸引而为。

4.敏锐的洞察。从最初的超越党派的政治方针的确立到后来的'三次连任,罗斯福都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对于当前的形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同时最合理的抉择。这些抉择使他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自己铺平了道路。

5.超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从事政治很大一部分是在处理协调人际。罗斯福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天才。从最开始的协调妻子与母亲的关系到后来的“左右手”,再到后来三巨头的会晤,罗斯福展示了高超的协调艺术。记得有一次罗斯福和老朋友摩根索聊天,谈到政府各部长之间的一些纠纷是,他对摩根索这样说道:“切记,永远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做什么。”就是,罗斯福的左右手原则。他利用这个原则来控制他的内阁,来操纵总统队伍,并使之秩序井然的运行着。正是这种睿智使很多人都乐于在他手下为其效力,并把他推向历史巅峰。

6.雄辩的口才。不管竞选什么,都要到各州各地做许许多多的演讲来为自己拉选票。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雄辩的口才是必须的。罗斯福就是凭借着雄辩的口才和丰富的演讲技巧,在各州为自己拉来了不计其数的珍贵的选票,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也是他政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7.坚毅顽强的性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以说罗斯福的前半生风平浪静,水波不惊。但一次意外差点毁了他的一生。小儿麻痹症使他双腿残疾,这对于一个政客来说无疑是一次死刑的宣判。但是罗斯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选择了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努力来与命运抗争。最后他做到了,他是被自己的儿子搀扶着走上总统宣誓的讲台,他战胜了命运阻挠,创造了一个不败的奇迹。

8.勇于打破传统的勇气。罗斯福伟大不仅在于他卓越的政治成绩,还在于他的连任四届总统的奇迹。不管是新政,还是连任都体现了罗斯福那种敢为人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创新的勇气。没有这种勇气,美国可能不会再那么短的时间内走出经济萧条的阴影,没有这种勇气,美国可能在罗斯福第二次期满而进入一个更加迷茫的境遇。可以说美国今天的强大与当年罗斯福的政治成果有很大的关联。罗斯福用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气造就了美国的传奇神话。

9 激情。罗斯福的一生都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敦促着罗斯福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接近自己的梦想。即使在人生最为困难的时刻,他也不会用消沉来打发自己的时间。与生俱来的激情迫使他不断的读书来丰富自己的阅历,以至于他在复出时已经成为小儿麻痹症理论专家。激情就是罗斯福永远充满活力的真正原因。

罗斯福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罗斯福》。这本书讲述了罗斯福的一生,有快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

罗斯福的全名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生于美国纽约赫德逊河畔的一个荷兰裔家族,从小生活条件就很好,富裕的生活使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长期随父母在欧洲旅游使他从小就见多识广。加上他天资聪颖,学生时期就显得卓而不群。长大以后,他如愿考进了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高质量的教育给他以后的前进道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毕业后,他就涉足政坛,由议员做到助理海军部长,纽约州长,直至美国总统,可谓一帆风顺。在罗斯福上任之前美国经济正陷于崩溃的边缘,人在呼唤:“我们需要新政。”罗斯福一上任,就迅速调整政策,施展手段,短短的两个星期,美国就大变样了,人们看到了未来。

二战爆发后,罗斯福又走向了世界。他率领美国人和军队,同残暴的法兰斯政权展开了搏斗,为战争的胜利增加了一个巨大的砝码。人类和平与正义的胜利,美国和罗斯福功不可没……最后,罗斯福死于严重的脑溢血。

看完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罗斯福那伟大的一生。罗斯福是一个公平而又坚定的人物,他用自己的努力,为美国百姓建立了不朽的功绩。罗斯福已经去世半个世纪了,他一直被世人所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也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四连任总统,他那无以伦比的胆略和智慧,会被人们所铭记的。

罗斯福传读后感200到300字

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实验,具有一定的短期作用和深刻的长期影响.
新政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新政还打击了美国的极端主义组织,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从实质上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矛盾的大爆发.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财产占有形式、生产调节方式、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向更高的层次调整,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罗斯福竞选演说的主要含义?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的连任总统,就职演说特别多,我也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我给你找了以下这些材料希望能帮上你啊!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正式就职。他在就职演说中允诺将迅速采取措
施对待危机,断言美国一定能够复兴。他提醒人们“只有恐惧的心理才是我
们唯一应当恐惧的东西”,号召大家以毫不畏惧的态度,克服严重经济危机
带来的灾难。
罗斯福不是经济学家,但他善于用人,能接受各种新的建议。在他周围,
除了内阁成员外,还有竞选时为他出谋划策的“智囊团”,以及各种专家、
教授。罗斯福首先着手解决人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他的“新政”内容很广,
大体可分为救济、改革和复兴三大部分,救济是当务之急,复兴是基本目的,
而要复兴就必须改革,改革是达到复兴的中心环节。
罗斯福上任三天后就着手整顿金融。他采取紧急措施,下令银行一律停
业,以防挤兑。他宣布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禁止输出金银,由国家贷款
救济破产银行。经过整顿后,经营状况不佳的银行被淘汰,大多数银行陆续
开业。然后他又提出由政府保证存款者的利益,以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
防止新的挤兑风潮。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起了较好的作用。紧接着,罗斯福
又向国会送交了一系列咨文,提出了构成早期“新政”的各项法案。
在救济工作方面,罗斯福设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由联邦拨出大量救济
金供各州使用。救济的方式与过去不同,采用“以工代赈”的做法,如设立
民间水土保持工作队,先后安排了一百多万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和防汛工作。
这种救济方式,不伤害接受救济者的自尊心,人们感到是在自食其力,不是
依赖救济金,因而颇得人心。与此同时,他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给农民以救
济。他把原有的农业信贷机构合并,组成农业信贷署。这一机构在两年内延
长了全国 1/5 农场贷款的期限,使部分农业经营者免于破产。他还建立了住
房贷款协会,对部分住户给予资助,使他们能赎回已抵押出去的住宅。除了
对个人进行贷款救济外,还向大小企业提供贷款。从 1932 年至 1941 年,共
发放各种贷款 150 亿美元,对解决眼前经济困难起了一定作用。
“新政”在复兴经济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两个法案。1933 年 6 月
通过的《全国产业复兴法》旨在由政府控制和调节工业生产计划、产品价格、
销售市场、以及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劳动时间、劳资关系等。根据这一法案,
设立了国家复兴署。另一法案是《农业经济调整法》,采取由政府拨款奖励
和津贴的办法,调整农业生产,帮助农场主渡过这次严重的农业危机。此外,
还针对当时出现的严重水土流失情况,颁布了水土保护及国内土地分配条
例,提倡水上保持和科学耕作以利生产。根据“新政”订立的法规名目繁多,
有的收效不大,还有不少因最高法院判为“违宪”而不得不取消。因此恢复
经济的目的并未完全达到。这使罗斯福转而采取其他一些权宜办法来支撑经
济。到 1934 年秋,罗斯福的一整套措施已使经济危机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
和。
“新政”的重要手段是“改革”,罗斯福认为必须以改革求复兴。他提
出了一系列使工农业逐步恢复的改革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全国劳工关
系法》,规定雇主必须与工人集体谈判,雇工有组织工会、同雇主集体谈判
的权利。他还设立了国家劳工关系局来贯彻这项劳工关系法。
“新政”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保险法,对失
业工人、残废者、贫苦的妇女和儿童实行救济。为了救济失业工人,设立了
公共事业振兴署,以使他们获得工作。同时还设立了田纳西河流管理局,由
政府拨款兴建巨大的水利工程,为贫困地区提供廉价电力以利于开发。其他
如取消禁酒规定,也起了活跃经济和扩大就业的作用。国会还通过了保护投
资人的《证券如实登记法》以及建立了起到管制作用的证券交易委员会。1935
年政府实施了一项新的征税办法,对利润高的公司和收入多的个人增加税
收。
实质上,“新政”是一种应付危机的补救措施。它并不触及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础,但在大萧条时期起了调节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后来的国外战争促
进了美国的工业生产,使美国经济有可能慢慢复苏。
罗斯福在执行“新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保守派,特别是极右势力的
反对和威胁,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新政”的实施,井把工作中的困难与
挫折归咎于罗斯福,但他得到广大人民、中小资本家以及统治集团的大多数
的支持,因而得以连选连任。
二次连任
1937 年初,罗斯福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总统任期。这一时期,他 在工作
中遇到的阻力相当大,经济恢复的效果也不十分显著,而且出现了新的经济
衰退,有些中产阶级开始倒向共和党。但罗斯福并不灰心,他设法延长和修
改以前的立法,使之进一步适用于一些新的领域。几年中,水土保持工作有
所发展,在公共工程方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包括建筑住宅和清除
贫民窟,他在“新政”中的许多创举,为以后历届政府所沿用。
罗斯福担任总统以来。不仅在内政方面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行动,在
对外事务方面也有不少成就。他上任不久就改变美国十多年来无视苏联存在
的态度,承认了苏联政府。
二次大战前,由于国会相当一部分议员的坚持,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保
持“中立”、表面上严然置身于国际纠纷与战争之外,实际上是对德、意、
日推行绥靖政策。1939 年 9 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次大战开始。美国政府颁布
禁止向任何交战国运输武器。这一做法,不利于英、法。但不久之后,罗斯
福召开国会特别会议,修改了中立法案,允许参战国用“现购自运”办法购
买美国军火。由于当时英国可以利用地理上有利条件和海军的优势,在海上
拦截德国的运输舰队,因此这个新中立法案对英、法两国有利。 1940 年 4
月希特勒发动“闪电”攻击,占领了西欧的许多国家,打败英、法联军,迫
使英军自欧洲大陆撤退。6 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空军对伦敦进行大规
模轰炸,直接威胁英伦三岛。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的侵略使形势发展到了严重
关头,损害了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利益与强国地位,威胁着美国的安全。这时
罗斯福开始重视防务准备,他首先采取了巩固“后院”的措施, 1940 年 7
月于古巴哈瓦那召集泛美会议,通过决议并发表宣言,宣布美洲及其四周为
安全区,由美国海军巡逻。8 月罗斯福与加拿大政府举行会谈,建立美加联
防。1q40 年底,英国陷入困境,经济桔据,军火短缺,丘吉尔向美国告急。
罗斯福权衡局势,认为德、意的胜利对美国十分不利,必须立即加紧援英。
但英国当时已无力购买军火,罗斯福想出了“租借武器”的办法。他于 1940
年底发表著名的“出借水龙带”的谈话。他说:“假如我的邻居夫人,而我
家里有一条浇花用的水龙带,让邻居拿去就可以帮他灭火,我怎么办呢?总
不能在救火之前对他说,‘朋友,这管子我花了 15 元,你得照价付钱。’那
么应该怎么办?我不要这 15 元,而要他在灭火以后还我水龙带,就是这
样……”支持罗斯福的人认为这样很好,美国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必须援助
英国。反对他的人则大肆攻击《租借法案》是要使美国人去“送命”,因为
他们觉得这些行动一定会使美国卷人战争。罗斯福动员舆论,批驳反对意见,
并对议员施加压力,终于迫使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将 50 艘超龄驱逐舰
让给英国,交换条件是美国取得大西洋英属岛屿上的八个海空军基地的 99
年无偿使用权。之后,他又同意在财政上给英国援助。罗斯福后来还利用《租
借法案》支援了所有反法西斯盟国。《租借法案》的制订与实施,标志着罗
斯福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迈出了一大步。当时虽然孤立主义势力仍是不可忽视
的力量,但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德、意法西斯对美国的威胁,接受了罗斯福的
援英、援苏政策。
三次连任
1940 年又进行大选,在共和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前夕,罗斯福任命以
“强硬派”著称的共和党人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史汀生为陆军部长。这一任
命不仅有利于积极备战,而且使全国选民感到罗斯福能“捐弃党派成见,使
政府具有两党合作色彩”。这步棋对共和党人很为不利,党内思想混乱。 1940
年的大选形势因而大大有利于民主党,罗斯福打破惯例,获得第三次当选。
德国潜艇进行的海战逐渐逼近美国东部海岸,罗斯福于 1940 年 7 月派出
海陆军使团到英国进行“探索性”会谈,研究美英在大西洋联防问题。1941
年 3 月美国军官再次访英,迅即开始修建军事基地,宣布扩大海上巡逻区。
罗斯福在进一步加强防务的同时,着手准备参战。他在“炉边谈话”中表示
美国愿意努力完成“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任务。1941 年 6 月希特勒撕
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袭击苏联,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罗斯福
派特使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在确悉苏联能够持久抵抗德国后,决定扩大《租
借法案》范围,对苏联提供支援,宣布解除苏联和芬兰战争期间苏联在美国
的 4000 万美元存款的冻结,同意苏在美购买物资。美苏关系进一步好转。
为使运往欧洲的军火及物资不致在中途遭到德国潜艇击沉,美国海军采
取愈来愈积极的保护措施。事实上美国于 1941 年秋季在大西洋上对德国潜艇
不宣而战。 1941 年 8 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岛附近军舰上举
行海上会谈,发表《大西洋宪章》,声明必须摧毁希特勒纳粹暴政和解除侵
略国武装;并提议建立集体安全制度,保障世界和平。斯大林为推动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发表声明基本同意宪章的原则。 1941 年 9 月苏美英三
国举行莫斯科会议,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和军用物资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
定书,宣告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
战线的建立。
美日对峙
1937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美国政府对日本一直采取妥协政策不限制
向日本出售军用品和物资。1940 年 9 月日本和德、意订立三国军事同盟。日
本利用希特勒在欧洲的胜利,迅速采取行动在东亚扩大势力,直接威胁美英
在这一地区的权益和战略地位,致使美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美国开
始时只想采取政治和经济手段压日本妥协,宣布冻结日在美资产,抽回美在
日投资,拒绝向日本提供作战物资等。 1941 年 2 月在罗斯福建议下,美日
开始谈判,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野心极大,贪得无厌,谈判未能取得进展。
但罗斯福并未放弃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的方针。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在作了周密准备后突然袭击了夏威夷的珍珠港,停泊在港内的美国
太平洋舰队几乎损失殆尽,死伤 3000 多人,罗斯福的对日政策宣告破产。12
月 8 日美国人民在收音机旁听到罗斯福说:“昨天, 1941 年 12 月 7 日,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事前策划的突然
袭击……”国会在 4 小时内通过了宣战的决议。 12 月 8 日,美英正式对日
宣战,随后德、意向美宣战。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为了集中力量作战,罗斯福向国会内的保守派作了一些让步,撤消了几
个“新政”机关,以求得到他们对作战的支持。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新
政博士”已让位给“求胜博士”。他建立了一系列战时生产和动员机构,其
中最主要的有 1942 年 1 月建立的战时生产局和 1943 年 5 月建立的战时动员
局。保守派力图将这些机构的部分控制权从总统手里夺走,但由于罗斯福坚
决反对而未能得逞。
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立即对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各国发动攻势,在北起
阿留申群岛,南至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漫长战线上,与美国展开了战斗。
直到1942年6月美军挫败日军对中途岛的袭击并在争夺瓜达康纳尔的战役获
得胜利时,太平洋战局才开始扭转。在亚洲大陆上,罗斯福不断向蒋介石领
导下的国民党政府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无视中国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展开的抗日战争。罗斯福的这一政策在国际国内遭到了许多批评。
维护盟国的团结
美国正式参战后,德意日使用各种手段制造矛盾,企图分裂和削弱盟国。
罗斯福为了加强盟国之间的团结,不顾个人行动不便,多次长途跋涉,和盟
国领导人会晤。1941 年 12 月他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会谈。会议商定了共
同宣言。1942 年 1 月 1 日他同 2 个盟国一起签署了这一宣言。宣言确定,
为了加强反侵略战线,参加国应利用一切力量和资源同法西斯作战,不得单
独与敌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他筹划了美英联军从北非登陆、并于 1943
年 1 月与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通过了下一步的作战计
划,宣布要与德意侵略者作战到底、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等原则。罗斯福
的这些外交活动,沉重打击了德、意分化离间盟国的阴谋。至 1943 年 5 月,
美英联军完全控制了北非,迫使在当地的德、意军队投降。两个月后,美英
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内部发生政变,逮捕了墨索里尼,组
成新政权与盟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3 年 10 月意大利退出轴心国,轴心国
集团开始瓦解。
在苏德战场上, 1943 年 7 月苏军击败了希特勒的夏季攻势,展开了全
线反攻。随着反法西斯力量的不断发展,罗斯福加强了对苏合作。1943 年 10
月派国务卿赫尔前往莫斯科参加三国会议,提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这就是后来成立的联合国),并为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作了准备。
三国首脑会议的地点定在伊朗的德黑兰。这个地点是斯大林提议的。罗斯福
表示为了联合苏联战胜希特勒,虽然德黑兰离美国 6000 英里,但就是再远十
倍他也乐意去同斯大林会晤。
德黑兰会议前, 1943 年 11 月美英中首脑还举行了开罗会议。12 月 1
日发表的开罗宣言,声明日本应无条件投降,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其中包
括东北诸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在战后归还中国,战后朝鲜应该独立等。
开罗会议后,罗斯福于 1943 年 11 月 28 日与丘吉尔立即赴德黑兰与斯大
林会晤。会议期间苏联与美、英就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
争论。英国一再重弹从巴尔干半岛登陆的老调,企图恢复并扩大英国在地中
海的势力范围,斯大林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认为把盟国的力量分散在
地中海的其他战役上是不明智的,要求发动跨越英吉利海峡的“霸王”行动,
另从法国南部发动攻击进行牵制,指出红军的经验是最好由两个地方发动夹
攻。在领导人之间发生分歧后,罗斯福强调保持团结的必要。经过他从中积
极协调,最后一致同意了消灭德国武装的各项计划,并就东西南三方面进行
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取得协议。会议决定美英联军必须不迟于 1944 年 5
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并保证三国在战后和平建设方面共同合作。会议期
间罗斯福应斯大林的邀请。从美国驻伊朗代表团官邪迁入苏联大使馆,和斯
大林就许多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其中包括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会议最后
的气氛比较和谐,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它的最后一段说:“我们怀着希
望和决心来到这里。我们作为事实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
朋友而在这里分手。”德黑兰会议后一个月,苏军在北、中、南三条战线上
大举反攻,对德军进行毁灭性打击。美、英的军队于 1944 年 6 月在法国西北
部诺曼底登陆。经过长期准备,第二战线终于开辟。德军遭到两面夹攻,陷
入困境。
四次连任
1944 年罗斯福竞选第四次连任总统,竞选对手是纽约州州长托马斯·杜
威。这时罗斯福由于工作繁重,身体欠佳。有人在竞选中在他的健康问题上
大做文章。但他日以继夜全力以赴的工作表现,使谣言破产,再一次取得了
竞选的胜利。
1945 年 2 月,即罗斯福发表他的第四次就职演说后不久,远离美国到克
里米亚的雅尔塔与斯大林、丘吉尔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法西斯德国即将
崩溃、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的矛盾日益暴露而美、英仍有求于苏联的情况下召
开的。会议又由罗斯福主持,发表了《克里米亚宣言》。三国首脑就击溃德
国和处置战后德国问题达成了一些协议。在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彻底拆除
它的一切军事设施,纳粹必须加以清除等方面,三国看法比较一致,但在有
关分割德国、德国赔偿和法国在占领德国中的地位等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多。
最后经过磋商,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并决定在伦敦成立一个分割委员会,
研究分割德国事宜。三国还同意法国参加对德占领,成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
会成员国。会议研究了建立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三国就联合国中
表决权问题达成了某些妥协,同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作为联合国正式成员而
拥有表决权。会议同时发布了一项关于欧洲的宣言,确定欧洲各国人民有权
建立自己的政府。美国为了减少美军对日作战的伤亡,要求苏联在德军投降
后参加对日战争。1945 年 2 月 11 日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秘密签订了雅
尔塔协定。根据这一协定,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并
在战后把日本所占领的库页岛南半部交还苏联,把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美、
英同意维持外蒙古“现状”;还撇开了作为一个联盟成员的中国,确认苏联
在中国东北和旅顺、大连享有一些特权。这是战时美、英、苏三国联盟最重
要的一次会议,也是罗斯福主持的最后一次国际会议。
大战期间,罗斯福一再强调盟国团结的重要。事实上,无论是美英之间
或美苏之间都有尖锐的分歧,例如在对待“大英帝国”前途问题上,丘吉尔
表示他不愿做“清算英帝国”的首相,罗斯福则想加强美国的地位,要求英
国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排斥美国的经济利益,为美国战后扩大势力范围和
称霸全球作准备,罗斯福坚持援苏是因为他认识到苏联陆军的顽强作战,可
以减少美国军队的伤亡。尽管罗斯福有自己的打算,然而,他在反法西斯阵
线出现矛盾时尚能不让盟国内部矛盾干扰对德、意、日作战的基本目标,重
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在这一点上,罗斯福有远见卓识并为反法西斯
斗争作出了贡献。
未捷先死 政绩辉煌
由于长期紧张工作,克里米亚会议结束后,罗斯福的健康严重恶化。当
他回到美国时,已经衰弱到只能坐着发表演说。1945 年 4 月初,他到当年养
病的温泉去休假。两周后筹划己久的联合国会议即将于旧金山开幕。罗斯福
计划亲自出席,所以他一面休养一面在温泉“小白宫”准备演说槁。不幸,
1945 年 4 月 12 日这位总统伏案工作时,突然患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 63 岁。
罗斯福逝世后,美国人民为失去一位杰出的总统而深感悲痛。世界人民
为失去一位反法西斯的坚强战士而哀悼。各国领袖纷纷致电深切吊唁,1945
年 4 月 15 日在罗斯福的故乡海德公园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罗斯福的灵
枢被安放在鲜花环绕的墓穴中。
罗斯福逝世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 5 月 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接着
日本也于 8 月 15 日无条件投降。罗斯福死后,副总统杜鲁门随即接任第三十
二任总统。
罗斯福是在美国最困难的时期登上政治舞台的。他为美国乃至世界面临
的重大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罗斯福在就任总统的 12 年里,突破了许多成
例,如扩大总统权力,实行“新政”,创立,总统个人外交的模式,与盟国
首脑进行多次磋商取得了有利于反法西斯斗争的积极成果。美国著名新闻记
者杰拉尔德·约翰逊曾给罗斯福以这样的评语:“他推翻的先例和他打碎的
旧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罗斯福作为一个政治领袖,他经常通过舆论工具宣传自己的主张,善于争取
群众的支持,如 1941 年,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言论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的口号。从 1943 年开始,
他利用广播发表一系列“炉边谈话”。罗斯福另一个独到之处是他能设法使
持不同意见的幕僚在政府中共事,组成工作效率较高的政府领导班子,克服
重重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1950 年哈佛大学教授就如何评价美国历届总统问题在该校著名历史学
家中进行了一次调查。富·罗斯福被列为仅次于林肯和华盛顿的“美国第三
位最伟大的总统”。但丘吉尔闻讯后立即致函该校,说“就对世界历史的影
响而言,富·罗斯福无疑是在美国居于首位的人”。
本文标题: 罗斯福就职演讲读后感(罗斯福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66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1400字左右名著(《人鸦》读后感1400字)伟人论国防读后感(有关国防教育书籍的读后感(50字就可以了 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