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活教育读后感(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读后感2500字)

发布时间: 2023-08-10 10:09: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9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潘华珍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实施活教育读后感(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读后感2500字)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潘华珍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他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同其他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渊源关系的学说一样,活教育也是针对传统教育死板、僵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他在《活教育发刊词》中,号召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脱离自然和社会,脱离儿童生活,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的,与儿童的经验隔离得太远。活教育要有活教材,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传统的课程科目本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主张从儿童生活出发,对课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使各科打成一片,贯通起来。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一、教与不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习。”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
清代颜元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陶行知先生说:“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二、学与不学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他还对活教育与死教育作了十大区别的对比,读后感《《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
死教育
一、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孩子作中心当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三、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四、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五、以爱以德来感化孩子。
六、孩子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七、课程是根据孩子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孩子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以随时更改的。
八、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九、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十、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一、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三、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孩子用耳听。
四、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五、以威以畏来约束孩子。
六、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管理孩子。
七、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孩子能否了解,不管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地上,一课一课地教。
八、孩子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像个小大人。
九、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十、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关系。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读后感2500字?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读后感]
在一这个暑假,我在家是在闷得慌,无意中发现一本好著作,就在隔壁家的书店里,它就是这本名叫《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起初我只知道陈鹤琴是中国有名的教育家,所以才找出了有关他的这本书,谁知道它是那么得吸引着我的心,《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读后感。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怀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深受启发。
一、“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陈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儿童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儿童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儿童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儿童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儿童“做”,儿童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儿童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儿童智力的。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2636337
二、活动性与主体性是紧密相连的。
儿童在陆地上学游泳,在教室里学煮饭,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师应当给儿童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了:“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儿童自己具体的和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儿童自我发现的学习,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强调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要利用活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之一。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儿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儿童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大自然、大社会为儿童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从尊重儿童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必须要做到陈老提出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鼓励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儿童喜欢受称赞,容易受暗示,所以对儿童消极的制裁不仅不能收到实效,而且会伤害到儿童的心灵。所以积极的鼓励、暗示是软性的教育,虽然比较难做,但收效很大。消极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彻底的、暂时的。积极的鼓励可以增加儿童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求知欲。积极鼓励对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教师并要注意不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任意申斥、挖苦、单纯的禁止,甚至体罚。可见,“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的原则,对于儿童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陈老提倡“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我认为这样的相互学习,教者和被教者都会受益。同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任何儿童随时都可能成为教者,又随时都可以成为被教者、学者。民主性是陈老“活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正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趋势。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8月公费留学美国,先入霍普金斯大学,研习政治、市政、经济、地质、生物等,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教于克伯屈、孟禄、桑戴克等,获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等课程。1920年,喜得长子一鸣,于是,便以一鸣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学习、绘画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连续808天的观察和实验,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在该书中,陈鹤琴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父母怎样教育小孩子,做了科学的说明与指导,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1923年,在南京创办鼓楼幼稚园,对幼稚园教育中国化进行长期深入地实验。通过实验,他总结出幼稚园的课程、读法、故事、图画、设备等方面的经验,对如何办好幼稚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写出了《我的主张》一文,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儿童心理的十五条教育原理,对建立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起着指导作用。1928年,陈鹤琴支持陶行知筹创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兼任第二院院长。又与陶行知等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了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场地。1940年,他筹创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开始了中国幼稚教育制度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陈鹤琴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独树一帜的教育派别。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历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南京币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副主席、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陈鹤琴于1982年逝世后,他的文章著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整理为《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卷,共300余万字。并于1983年至1985年先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他的代表作,收辑在该文集的下卷中,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1948年),共十七条,曾分别发表于《活教育》月刊各卷,1948年汇编成集,由上海新华书店出版。
陈鹤琴在该书卷头语中说:“这里所举的十七条原则,都是根据最近儿童心理的学说和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写成的。我的目的是与格(格里高来)、詹(詹姆士)二氏相同的,就是‘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使得做教师的做家长的读了,都能了解,都能应用,并供同仁的研讨”。在这一段话里,陈鹤琴把十七条原则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教育目的都交待清楚了。
十七条教学原则如下:
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一条是依据了儿童好游戏、好动的心理。儿童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陈鹤琴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原则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按行为心理学说来,思想原来也是一种行动,读后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读后感》。儿童不仅喜欢动手、动脚,而且也喜欢动思想。因此,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各种教学,都不应该直接去说明种种结果,应当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求结果。陈鹤琴说:“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唯一的门径”。
原则三,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这一条也是强调儿童动手去做,去亲身实践。譬如游泳,在陆地上学是没有用的。譬如烧饭,在教室里讲饭怎样煮,也是没有用的,“一定要使他们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原则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心理特点。小孩子到门外去就欢喜,终日关在屋子里就不高兴。所以,门外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儿童的世界。探讨自然的神秘,研究社会的实际问题,都是儿童的活教材。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儿童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你称赞他,就高兴,你骂他就反感。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即“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求学”。旧式学校总是用消极的方法来制裁儿童,这种制裁是不会发生多大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
原则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和原则四相同。儿童喜欢野外生活,到野外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讨、去追求,就可获得确实而经济的直接知识。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知识,儿童完全没有经验过,读了也不可能完全理会。所以,必须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现代”的活教材研究到“过去”的死知识上去。
原则七,比较教学法。这一条教学原则的好处在于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事物,认识得格外正确,印刻得格外深切,记忆得格外持久。譬如我们要教儿童认识一只猫,最好用一只狗来比较,让儿童在对比中分化出各自的特点而加深认识。比较教学法应用的范围较广,各门学科均可应用,连做人修养也可以应用。
原则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儿童喜欢竞争的心理。教师可利用这种心理,去组织儿童比赛,以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学习效率。但比赛必须避免胜利者骄傲、败北者气馁两种弊病,防止不服从指挥,把竞争变成倾轧,把比赛变成妒嫉的恶果出现。比赛一般分两种:一种同别人比赛,一种同自己比赛。同别人比赛又分两种:一种是团体比赛;一种是个人比赛。同自己比赛有两种益处:一是容易得到鼓舞,不容易灰心;一是明瞭自己的成绩,高兴学习。
原则九,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这一条原则的依据与原则五相同。即是小孩子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利用这种心理教师可用激励教育法去教育儿童。积极的暗示就是一种激励教育法;它是软性的,比消极的命令要费时间精力,但其效果却非常之大。暗示可分为四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画;一种是动作。其中动作的暗示性最大。做父母、教师的应当以身作则,利用动作的暗示去教育儿童。
原则十,替代教学法。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儿童多种心理特点。①小孩子是喜欢玩弄的,如果看见他玩脏的坏的东西,就得想法用清洁的、好的东西去代替。这是一种以物代物的方法。②小孩子是喜画画的,如果看见他在墙壁上、地板上乱涂乱画,就得给他大的空白纸,让他在纸上去画。这是一种以建设代替破坏的方法。③小孩子是喜欢占有的,如果儿童有你争我夺,东挪西扯的事情发生,就得给儿童相当的设备,让他们多集贝壳、邮票、钱币、昆虫等,以满足儿童的占有心。这是一种以搜集来代替争夺的方法。④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对于孤独而没有伴侣的小孩子,就得替他找一个伴侣。若没有真的小孩子作伴侣,就得用洋娃娃或清洁的猫狗去替代。⑤小孩子在学校里无形中会有组织,当发现他们三五成群,四五结队的做出不正常举动时,教师应当利用他们的合群心理、组织能力,把全体儿童组织起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使其合群心理得到满足。这是一种以正当的组织代替不正当之活动。⑥小孩子是喜欢游戏、喜欢赌博的。当发现他们到街上去赌抽签糖、转转糖时,教师就应当以游戏去取而代之。游戏是可以代替赌博的。
原则十一,注意环境、利用环境。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小孩子喜欢玩耍,喜欢游戏的心理。儿童既然喜欢玩耍,大自然、大社会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来作活教材和活教具。譬如中国的麻将,原是一种赌具,但经改造可以变成一副活字块。又如西洋的钟型赌具,经过改造,也可成为一种算术教具。再如傀儡戏,经过改造,也可变成活动的教具。总之,大自然、大社会中有许多东西,初看起来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但仔细研究,便可变成很好的教材和教具。
原则十二,分组学习,共同研究。这一条原则是根据20世纪研究心理的一个大发现,即人类有个别差异。所以,新教育反对班级教学,而主张分别学习,以适应个别差异,依照各人的智力、体力、能力而发展。但分别学习,又必须分组研究、共同讨论。因为和别人讨论就有刺激,有刺激就有反应,刺激越多反应也越多。从——刺激——反应的中间就可以研究出真理来。分组研究、共同讨论的方式就是集体学习,是活教育教学原则的一种方式,也使刺激和反应的程式由单轨变为复轨。让各人都有意见发表,彼此都有不同的思想,思想愈多愈复杂,就可以整理出真理来。
原则十三,教学游戏化。这一条原则依据儿童好游戏、人们均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教师把教学游戏化,把枯燥无味的认字造句,化为兴致勃勃的游戏活动,就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了。但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配合,注意给多数人活动的机会。
原则十四,教学故事化。这一条原则是从“儿童爱好故事”这一理论基础所产生出来的。故事的作用有四点:①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②故事情节的神奇,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③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④故事组织的完整,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学故事化有两方而的意思:一是教材故事化;二是教法故事化。教学故事化是活教育的新要求。
原则十五,教师教教师。所谓教师教教师,就是举行教学演示或者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一类的组织。这是近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新趋势,不仅能够在一个学校一个城市里举行,同样可以应用“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的原则,推行到所有学校中去,对于充实教师本身、提高业务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原则十六,儿童教儿童。这一条教学原则是根据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来的,意思是让儿童来教育儿童,让儿童来指导儿童。这种办法一方面可补充教师数量之不足,有益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有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因为:①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②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③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在这一原则被确定之后,陈鹤琴又提出了儿童怎样教儿童的办法。即个别儿童轮流教;各校儿童轮流教;各城市儿童轮流教;各国儿童轮流教。他希望通过“儿童互助运动”,使人类文化得到一分推动之力。可见陈鹤琴不仅着眼于本国的教育,而且也着眼于世界的文化教育。
原则十七,精密观察。这一教学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实地观察,来施行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研究来培养儿童善用观察的学习态度;则教学的效果,必将因此而有所增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观察的方法,便能增进教学的效果,即不仅能促进教学兴趣,而且儿童的人生态度,也将因此而得到健全的发展。
以上十七条原则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全面地反应了该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尤其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像一条线贯穿于其中。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的第一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做人”是教育最起码的任务,要研究人是什么?人的活动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十七条原则中不同程度的体现出来了。如比较教学法一条,陈鹤琴也对做人进行了比较。通过这种比较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做一个立身社会的人打下初步基础。又如在“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酌效率”一条原则中,陈鹤琴指出,“在团体比赛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做人做事的美德,合作、牺牲、互助,都是在团体中养成的”。这说明人不是一般动物,他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再如“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就指明了人的活动是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发现,去探讨,去追求知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要求学生从研究时事中得到宝贵的教训,从探讨抗日与欧战有关的史地中得到宝贵的活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就是中国人,而不是崇洋媚外的人。此外,十七条教学原则或者是以培养儿童道德,或者是以传递现代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如此造就出来的人便是具有民主思想、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了。这种人显然不是古代的中国人,而是现代的中国人了。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二大目标。它继承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并发展到求进步。这在十七条教学原则中也有体现。比如为首一条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就是让儿童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一旦获取了新的知识,人就进步了。照陈鹤琴看来,“做”有纽带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他的这种理论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他提出“做中学”的命题就在杜威的“做中学”完全重合了。对于杜威的“做中学”虽然不能全盘否定,但这样的命题只强调了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略了人类的间接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去甚远。不过陈鹤琴在强调“做中学”的同时,首先强调“做中教”,即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又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区别,从而纠正了杜威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三大目标。陈鹤琴把它直接做了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的第六条。其他各条原则,如“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等都含有同样的意思。不难看出,陈鹤琴非常重视向大自然、大社会的探求,而反对旧教育的死肯书本。不过,陈鹤琴并不反对学习书本知识,而只是反对教师的教学死死地把眼光钉在书本上。他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标本。“这个小菜场,是你的标本,是你的仪器,是你的宝库,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活教材,这就是活教育。而不是抛开书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从头探索。他在谈到教授历史、地理这两门课程时指出,我们要从研究抗战、研究二次世界大战去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也就是从“现在”的活教材研究到“过去”的历史、地理上去。在这里陈鹤琴强调直接经验,但并没有否认间接知识,是较为合情合理的。
另外,活教育十七条原则还反应了活教育体系中的四个步骤和五指活动的思想,这是陈鹤琴在论述过程中亲口说明了的。譬如在“教师教教师”一条原则中,陈鹤琴就说:“在行政组织内,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聘用专门人才,依据活教育所定五指活动,分组担任辅导,这种辅导工作,对于一般教师颇有帮助”。这说明了教师的巡回辅导是以五指活动为依据的。至于活教育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究),在十七条原则中也有相应的体现。比如原则十二,原则十七就明显地与之基本一致。这说明四个步骤和十七条原则中的某些原则是互相融会贯通的。
陈鹤琴的十七条活教育教学原则是在长期进行幼儿园实验和幼稚师范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不仅在二、三十年代有适用价值,就是在目前的八、九十年代,甚至在更远的将来也还有适用价值。
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的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原则九,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原则十三,教学游戏化,与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第三章,普通教导法的原则二、原则一、原则十一大体相同。说明这三条既是幼儿园、幼师的教学原则,又是家庭婴幼儿教育的教育原则,具有普遍的教育教学作用。这
三条原则均建立在儿童心理的基础之上,具有科学性和永恒性。
原则一、原则二,是要小孩子自己动手和动脑,做教师和做父母的不要包办代替,以便使小孩子获得直接经验。关于这一点,在今天的家庭和幼儿教养机关里是仍然适用的。我们今天的幼儿园教师和家庭父母,如果不让小孩子动手动脑,事事越俎代庖,就不能培养应有的劳动习惯,只能培养出奇生虫,还有什么获取直接经验可言?
原则四是鼓励儿童向大自然、大社会探讨;原则六是要求幼儿园的教学要联系和取材于大自然和大社会;原则十一,亦是说在大自然、大社会的环境中,可以找到许多活教材、活教具。这三条原则都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教学不能仅限于活动室、教室,更不能把幼稚生关在屋子里,而应该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游玩,去接触活的动物、植物、人群。关于这一点我国现在的幼儿园正是这样做的。也只有这样做,而且尽可能多的这样做,才能从小培养儿童活泼、愉快、健康的心身,养成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原则七,比较教学法;原则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原则十,替代教学法等,都是很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东、西、南、北、中均可应用;过去、现在、将来,都很相宜。
原则十二,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显然不适用于幼儿园的教学,而是针对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需要提出来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只进行班级教学还很不够,因为班级教学形式上是一个班,但实际学习的时候仍是一个一个的学习,不能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补充。分组学习就是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学习,增加刺激数目,增加思想路子,提高学习效率。这曾经是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陈鹤琴把它用为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说明它是一种活的方法,凡是在较高层次的教学中都有适用价值。另外,还有“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等都是很有适用价值的方法,此处不必——赘述了。
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则》,觉得里面闪光的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层楼。我会秉着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坚持《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总之,活教育的每一条教学原则都具有现实意义,是陈鹤琴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个幼教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和应用。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读《活教育》有感

《活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一本著作,主题就是:活教育。什么是“活教育”?活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影响。读此书之后,可以发现很多教育家的思想是贯通的,杜威、陈鹤琴、小林宗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及现在的李镇西和魏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关注“人”的发展。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明确,介绍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十七个教学原则,四个步骤以及活教育的“五指活动”。现在分别介绍:
活教育的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要有健全的身体。二,要有创造的能力。三,要有服务的精神。四,要有合作的态度。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从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仍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三,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七,比较教学法。

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九,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十,替代教学法。

十一,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十二,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十三,教学游戏化。

十四,教学教学故事化。

十五,教师教教师。

十六,儿童教儿童。

十七,精密观察

其中比较教学法占了较大的分量。若用这种方法去教小孩子,那小孩子对于所学的事物一定格外有兴趣,认识的格外清楚,印象格外深刻,记忆格外持久。

要教小孩子怎样接受胜利,怎样担负失败,要使得胜者不骄,败者不馁;不但在运动场

上如此,在教室里也应如此;现在做学生如此,将来在社会上做人也应如此。

比赛分团体和个人两种,团体比赛价值比个人比赛来的大,合作、互助、牺牲的精神可以在团体比赛中培养的。但团体的范围应当常常加以扩大,不要变得太狭窄。比赛中有两种精神,小孩子必须学到,即胜不骄,败不馁。个人比赛有分两种,就是与人比赛和自我比赛,自我比赛较来得妥当,我们应当多多采用。

暗示分四种:语言,文字,图画,动作。动作的暗示,比任何暗示恐怕要来得大。

班级教学时间经济,设备经济,人才经济。但它使得全班的同学变成了中庸的制裁。好的不能上去,坏的勉强上去,没有主动,没有特殊的进展,大家被“班级”所限制了。

在教学游戏化中,要注意:一,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配合。二,要注意多数人活动的机会。

儿童教儿童的好处:一,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二,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三,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

儿童养成观察的习惯之后,一种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态度,很自然的会建立起来。精密观察怎样达到呢?一,全面的观察。二,比较的观察。三,系统的观察。四,五官俱到的观察。

活教育的四个步骤:一是实验观察,二是阅读参考,三是发表创作,四是批评研究。

活教育的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关于训育,陈先生提出几个原则:一,从小到大。二,从人治到法治。(人治与法治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治易受环境变迁的影响,法治则对于人事权衡有一定的准尺,比较来得固定。)三,从法治到心理。四,从对立到一体。(老师和学生应当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大家向学问进攻,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五,从不觉到自觉。六,从被动到自动。七,从自我到互助。八,从知到行。九,从形式到精神。(诚于中而形于外)十,从分家到合一。十一,从隔阂到联络。(家校联系)十二,从消极到积极。十三,从空口说教到以身作则。

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教育情形: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陈先生将它换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现在的教育,依然没有摆脱陶行知的警语,陈先生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这是教育的悲哀。)

陶行知先生的八个顾问:1.什么,2.怎样,3.何时,4.谁,5.为什么,6.哪里,7。到哪里去,8.多少(这八个顾问对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非常重要。)

陈鹤琴先生是一位教育家,而非一个著名教师。他关心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教育,而非几个学生;他如同教育界的苦行僧,为了中国的教育,披荆斩棘。他克服困难在江西的山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读《活的教育》有感

      走进校园,看到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活”的学生,心中也是充满了活力。怎样能让这些有活力的学生活出精彩,活出自信,活出新时代小学生该有的样子,还是要看我们在做的是否是活的教育。
      读完此文,我得到了陶行知先生提点——活的教育要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学校要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只有这样才算是活学校,才算有活教育。

      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长期做教育,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而转移。就如文中所说,“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力就小些。”读到此处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吃饭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有的人饭量大些,有的人饭量小些。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任课老师,就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力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经验不同,自身承受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刀切”,以避免“饭量大的吃不饱,饭量小的可能会被撑到”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我们首先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甚至家庭生活情况有全面的掌握,进行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效果会更好些。这也是双减背景下对我们老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除了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不同,我们还要明白儿童的能力也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就要设法去辅助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有责任将他的能力得以发展。小孩子秉性活泼,而且身心智慧都在不断地进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终身学习去推动。任何一位老师都有着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论铺垫,但是,永远啃老本儿是行不通的,有时候甚至会是“腐败不堪”。很普通的道理:衣服买大了,将就着穿,终究不体面不舒服;如果放起来,三五年之后再穿,或许大小合适,但款式早已落伍了,又怎么能避免有那“异样的眼光”呢?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本着世界潮流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通过知识理论的不断加强,寻找最合适的养料去培植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儿童。

      教师、学生是不分家的一个整体。所以教师的性格、教师的学识,学生的性格、学生的知识经验,彼此之间都在不断地互相影响着。活的教育要求我们全面了解学情,随时随地选择合适的活的东西去教授给一个个“活的学生”。时代在发展,在知识爆炸的高峰,我们更要拥有强大的理论以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始终相信:人无所谓高矮,有所谓强弱。无论何时,能够改变这种强弱的最佳捷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看教育书籍,读教育理论,就很容易去联想起自己的从教之路。现在想想,最初的自己真的是稚嫩,年轻气盛。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身心疲惫。因为不讲究方法,不知道要去备学生,备教材,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讲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吃力。后来有了读书的契机,才知道唯爱不能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要有责任心、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再后来,又开始读一些如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系列书籍之后,懂得了一堂堂有营养的数学课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千百次的理论阅读持续刺激着我的大脑,让我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课堂评价,目标设置等等各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反省,最终形成文字记录。读着,想着,反思着,改进着,原来一人“讲话”多人听的课堂,慢慢有了生气,有了更多孩童稚嫩给、清脆、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声音;原来只有老师走动的课堂,多了学生之间“窜位”交流,积极实现“一带一”效果的身影。

      如今,教育已普及。活的教育,多么深刻的期盼,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

读陈鹤琴《活教育》有感

      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对话,最近有幸拜读到陈鹤琴先生的著作《活教育》,整本书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虽然已隔一百多年,但是对现在的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在读此书的过程中被陈鹤琴先生字里行间透露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的执着所感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感悟。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思想寻找教育目标

      陈鹤琴’活教育这本书总体概述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三大目标,十七条原则,四大步骤,五指活动。

      首先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接下来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核心部分十七条教学原则:

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紧接着阐述了“活教育”的四个实施步骤:一是实验观察;二是阅读参考;三是发表创作;四是批评研究。

    最后是“活教育”的五指活动的课程:指的是——儿童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我们平时的教育也许只是一节教育活动的目标,也许是一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年的目标,但是读完此书之后,它似乎为我们的教育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也是一个实际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出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国儿童,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活教材。当一个人心中装着一个大的目标,将这个目标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所做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显现,有了大的目标后,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教育原则和物质活动就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小的目标框架,帮助我们在这些框架上去落实小的目标。因此,不管是作为一名园长,还是一线教师,只要是一名教育者,此书就像千万船只的灯塔,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从陈鹤琴先生分享的教育原则中让我们对活教育有了清晰的了解,内容简明扼要,直截 了当,通过实例,易于理解,每一条都值得深思,每一条都值得反复阅读,从中汲取精华。

      1.学会观察儿童。在书中陈鹤琴先生多次提到“观察”二字,他在教育原则第十七条专门提出精密观察,观察教育现象,观察儿童行为,另外陈鹤琴先生曾经跟踪、观察自己的长子陈一鸣808天,从孩子出生开始,逐日对孩子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的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做出了详细的文字和摄影记录,写出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本书。作为教师,观察儿童是一项基本的能力,短暂观察和持续观察,跟踪观察都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儿童,解读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如医生透过病因看本质,才能对症下药一般,沉下心将才能对儿童因材施教,给予正确的引导。

      2.善于利用活教材。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四季的变化,多彩的天空,有序的车道,奇特的动物睡姿,万事万物包含知识哲理,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教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以我们五大领域的活动来说,每一项都可以与大自然相结合,其实这一项活教材的使用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幼儿的同时必须要懂,要会,因此,需要做更多的准备,需要平时涉猎更多的知识,学会做一个会教活教材的活老师。

    3.总结教育规律。不管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规律,还是佛洛依德关于儿童心里的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及时总结教育规律,让教育有迹可循,比如把握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同伴交往中开始出现告状行为,如果把握此规律,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应对。比如大阪幼儿竞赛意识增强,我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增加竞赛环节,满足他们的竞赛欲望,提高活动的参与性等等。善于总结教育规律,才能让教育变得轻松。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探索唤起教育初心
      在书的后面附有松林间的幼师,讲述的是陈鹤琴先生创办学校时一路的艰辛和执着,书中有这样一段:1944年到1945年,因日寇入侵江西,陈鹤琴亲手创办的江西实验幼师经历了两次迁校。第一次由泰和迁到赣州,后来赣州又告危急,当局下令各校就地解散,唯有幼师决定不解散,陈鹤琴说“我是一校之长,我就是讨饭也要带着学生走,决不丢下一个。”他率领师生员工及家属两百余人,历经无数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迁到了广昌县甘竹乡,再次建立了幼教新园地。抗战胜利后,陈鹤琴到教育部申请将国立幼师迁往上海,但未获批准。于是他从上海给留在江西的同学们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说“我是你们的校长,也是愿意驮着你们奔走于荒漠间的骆驼,尽我的力,我要为你们寻找可以使你们休息、学习、工作、发展的绿洲,只要我存在一天,我对教育事业,对你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读到此,我一直在想时什么样的东西驱使着陈鹤琴先生面对困难依然迎难而上,毫不退缩,这应该就是他的教育初心,一个为了国家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初心,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想到了身边的张桂梅,张玉滚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执着于教育,就是那份最初的教育初心,新时代,依然有,依然需要坚守。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内容探索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提前,而此书对我们的教师成长有哪些启发

呢?

    1.学习的能力。陈鹤琴现在在提出活教育之前,对杜威、蒙台梭利等等的教育思想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美国留学进行了解学习,最后结合中国实情提出活教育思想,并且在创办学校的时候因为资金不够,为节省开支,就开始学习建材知识,陈鹤琴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的路上。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信息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革新,我们更需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接受新的知识,以新的思想才能培养出来新时代的孩子。

    2.研究的能力。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作为研究,需要观察、推理、归纳、推测、总结等综合能力,教师要学会研究儿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对此,陈鹤琴先生提出研究的很多方法,小组研究,综合研究等等,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专业素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飞跃。

      3.理论联系实际。车子有了轮子才能不断前行,好的思想落实实际才能碰撞热烈的火花,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如何将儿童观落实到一日生活中,将活教育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活动中,将活教育的实施方法运用实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总结。

    得一本好书,如获一个至宝,此书带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因为,每读一次都会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上,它能与你我相伴,成为我们获得灵感的源泉。

   
本文标题: 实施活教育读后感(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读后感25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52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不快乐的第一名读后感(叫我第一名观后感)残狼灰满读后感800(残狼灰满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