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佛读后感(《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05 15:17: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8

《佛陀传》读后感前几天闲来捧起来年前买回来的大部头书籍《佛陀传》,原本以为会晦涩枯燥,结果却爱不释手。有阅读小说的快感,同时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有...

说佛读后感(《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佛陀传》读后感

前几天闲来捧起来年前买回来的大部头书籍《佛陀传》,原本以为会晦涩枯燥,结果却爱不释手。有阅读小说的快感,同时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有无数能够给到人启发的字词、句子和段落,更像是一部体系完整的身心灵教程。

就在刚刚,读到最后佛陀入灭的那个章节,竟忍不住流泪和抽泣。为世间难得一遇的伟大导师的过世而感到难过,更为他一生所证得的大道,为他所播撒的千千万万慈悲与善良的种子而感动。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很多李虹老师曾经教授我们的东西。李虹老师或许也是亲自阅读过这本伟大传记的,而且可能不止一遍。而且她已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着佛陀所教的言论,她也在用极朴素的语言,将自己所领悟和实践到的佛陀的言论,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每一个与她结缘的人。李虹老师教导我们要觉察当下,活在当下,关注并觉察自己的呼吸、感受、情绪、身体、思想、行为,要带着觉知去做事情,即便是忍受痛苦,也要带着觉知;她教导我们别把自己视为自己的身体、身份以及所拥有的物品,而要视自己为无限的生命能量,无生无灭,从而才会无忧恐惧;她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影,一切都是幻象,心内平和安定,外在自然就平和安定,心内丰盛富足,外在也自然丰盛富足……所有这些,其实就来自佛陀所说的“万法无常,万法皆空”。

在全书中,说到了很多佛陀开示的教理和戒律,如四圣谛、八正道、五蕴、六根六识……但印象最深、感触也最深的,就是佛陀所说的“戒、定、慧”,万法无常且皆无自性,以及观息法,还有“四心”(慈心、悲心、欢喜心和舍心)。如若我们经验到、堪破了“万法无常且无自性”,我们便不会再有贪欲、愤怒或执着;如若我们自身能够做到时刻观息、时刻觉察、时刻有那“四心”安住内心,那我们便不会说出或行出任何会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反而能够带着慈悲心给别人带去快乐、降低痛苦,用欢喜心和舍心去给到别人爱与希望。如此一来,这世间就再没什么痛苦和烦恼是可以缠缚我们的了。

感恩作者一行禅师著就的这部绝妙的经典之作!感恩译者何惠仪先生/女士的卓绝翻译!感恩河南文艺出版社将这部智慧的结晶出版发行!感恩林林的推荐,让我有幸能够买来一阅。在这部书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伟大导师的模样、品格与精神,也看到了在修行这条路上,千百年来行人络绎不绝,为的就是寻得解脱,超越苦痛和生死,活出生命的实相,同时,也带领和感化更多人脱离痛苦,活出生命的喜悦与丰盛。

正如佛陀所说,也如李虹老师所说,这世间有痛苦也有美好,而且这世间真的不乏美好,时时处处都有美好存在。只是一颗无明的心,常常只看到苦痛,而发现不了美好,因而以为我们来这世间走一遭,是来受苦的。其实不然,生命的美妙、生命的美好,从未离开过我们,从未舍弃过我们,是我们自己舍弃了那些美好、忽略了那些美好。

破除无明,心灵回归清澈安宁的那一刻,所有的美好都会向我们涌来。那时候,我们该时刻感叹生而为人是多么的殊胜和美好,生而为人真的是千百世修来的福分!

感恩有幸得遇此书!
2021年3月21日于家中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读后感

你好
从作者另一本讲哲学的书知道的这本书,这也算是一本对于佛教很科普又不肤浅的书了。在此之前,断断续续从影视、寺院、和尚、信佛的亲戚和其他讲佛教的书了解佛教,我心中对于佛学佛教总是既好奇又懵懂,对佛教的看法也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当然是神话阶段,小时候受影视的影响,以为是个和尚都会武功,充满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第二个是厌恶阶段,少长大之后,觉得佛教让人出家,不生育不吃肉,完全是反人类嘛。那段时间算是比较偏激,只知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第三个是了解阶段,陷入迷茫的前些年,四处寻找人生的意义,按照作者说的可能就是我“对未来没有信心”的时候,无意中翻开了一本佛教的科普读物。从这本书起,越读越有感觉,接触些佛教思想的奥妙,甚至有段时间也的确动过出家的念头。第四个可能就是现在的理性阶段了。在这个阶段也参加过一些放生和法事,可是这非但没有加深我对佛教的信仰,反而让我又再次对佛教有了迷惑。于是心里想要继续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面目。
这本书洽巧就是在我处于第四个阶段时碰到的。从读作者的那本哲学小书就知道作者的逻辑推理非常厉害。这本书里边更是如此,一条条,一句句看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感觉到一种法理的铺架。更厉害的是,这书浅显易懂、幽默风趣,更深奥的虽然没有仔细说,不过该有的格局和框架绝对不少。整本书细细看完,对我来说有几个收获。首先,就是对于佛教历史了解,很系统化。其次,是佛教理论的清晰框架。作者好似一个庖夫,将一头牛的骨与肉分的清楚明白,让不是牛的读者反而等懂牛了。第三,是自我对佛教认识的一个理性提升,和之前的感性认识相结合。
如果说一下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可能是在其鲜明的个人观点吧。个人风格非常强烈,虽说很多理论都分析的头头是道、鞭辟入里,不过也不免是一家之言。真的要了解一个事物的话,还是应该多加博观约取。
最后说一下,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按照作者的说法;佛教从一开始提倡用理性逻辑来说佛理,到后来彻底反理性来说佛、成道。而这本书也是用逻辑和理性一本贯之写下来的,到最后却说了一些作者自己的非理性想法。真是感觉挺玄妙的。这让我想到一个介绍佛学的书上的一故事,说理性好像一艘能载着你驶向真理的船,但是一旦到了这真理的彼岸,难道你还要扛着船走吗?

佛说阿弥陀经读后感?

《佛说阿陀经》净土宗正依三部经最后一部。世尊入灭前无问自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三劝众生发愿往生,往生方法不再提及多做善事回向,而是直接称名念佛正因,以此为多善根福德姻缘。众生若能专心念佛,必得弥陀接引!正念往生!诸佛证诚之益。

《释迦牟尼佛传》读后感

前几天我看完了释迦牟尼佛传,看了一个多月。
之所以当初要看这本书,主要是我觉得 “既然我现在在寺院生活,每天念经打坐,那就不能不了解创始人的故事。”
所以就开始看这本书。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第一,释迦牟尼佛本尊一生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本名悉达多,是一位太子。
佛祖小时候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出宫游玩时,其他孩子关注的是让自己开开心心的玩,佛祖关心的就不同,他看到的都是世界的悲惨:
看到鸟吃虫,他心里难过,觉得世界太残忍;看到病人,他觉得人家可怜;看到有人出殡,他觉得生命无常,一切都是暂时的,每个人最终都要死。
他很优秀,文韬武略堪称当时第一。
当时的文化课,他科科考第一;武术也同样,在各国诸王子比武时,他总是遥遥领先,相貌也相当庄严,很多人看到他都会觉得肃然起敬。
但他却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怎样能彻底脱离痛苦,怎样才能不用受人间的一切苦。所以在十几岁时就励志要出家修行寻找解脱答案。
佛祖的父王知道了,非常着急,不让佛祖出家。
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佛祖的父王做法跟其他国王的做法完全不同。
其他国王是控制王子们吃喝享乐,害怕王子过度贪玩而不上进;佛祖的父亲正好相反,经常安排他花天酒地,就是想让佛祖对世间的生活感兴趣从而打消出家的念头。
但佛祖丝毫不动心,

面对权利和金钱,他觉得这些都是身外物,死了之后都会消失;面对美女,他丝毫不动心。
总之他心里只有出家,任何事情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念头。
然后就出家了,出家修苦行6年,每天吃一个野果之类的,最后饿成了皮包骨。然后他发现自己修错了,他意识到通过折磨自己并不能脱离生死获得解脱。
然后他就不苦行了,洗了个澡上岸,正常吃喝不再折磨自己。
每天打坐参禅,某一次在菩提树下坐了7天,终于在第七天时大彻大悟,打坐深入禅定,超越了时间空间,看到一切众生的轮回过程,知道了如何才能解脱生死,理解了宇宙的一切真相,然后就得道了。
得道之后,他就去到处给人讲法,他每到一次,都有很多人皈依信仰佛祖。
当然,讲法过程中也遭遇很多困难,但佛祖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其他修行者攻击他、有人暗杀他、有人暗杀他的弟子、有人诽谤佛教等等,但都一一被化解掉了。就这样讲法49年到80岁涅槃。
这是我在书中了解到的佛祖一生的大概故事,接下来详细说说佛祖身边的一些事情。
第二,佛祖身边的一些事情。
来到寺院后每天都会上晚课,单日晚课当中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叫《佛说阿弥陀经》
在看《释迦牟尼佛传》之前,每次我都机械的读《佛说阿弥陀经》,对经文的内容其实不太感兴趣。
但看《释迦牟尼佛传》之后,我对晚课的内容就特别感兴趣,因为我通过传记了解到佛祖身边的一些情况,知道了这部经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出来的。
比如经文一开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以前读这句话时没感觉,看了传记之后我才知道,祇树给孤独园原来是佛祖的一位弟子为了请佛祖来自己国家讲法,修建的一个巨大精舍。
佛祖的这位弟子相当有钱,是舍卫国的富豪,并且很善良,经常捐钱帮助别人,被人尊称为 “给孤独” 。
有一天,给孤独去朋友那里看到朋友正在动用全体人力物力装饰自己的家,就好奇的问:“为啥弄的这么隆重,国王要来嘛?”
他朋友说,“不是国王,国王来的话我不至于弄这么隆重。是佛祖要来,他是通晓一切的大智者。”
给孤独就相当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自己的朋友费如此大的用心,晚上睡不着觉,越来越好奇,就打听了佛祖在哪里,然后自己去找。
找到后,佛祖跟他聊了好一会儿,给孤独被完全震撼到了,就请求佛祖 “我想供养您一个精舍,您可以带上所有弟子来我们国家住吗?给我们讲法。” 佛祖说,可以,盖好地方之后我就过去。
第二天就离开他朋友家回到自己国家。
他相中了一块地,但这块地是舍卫国祇陀太子最爱的地。
太子不了解佛祖,所以很为难,如果拒绝给孤独,可能就得罪了,给孤独是舍卫国一位相当有名的长者,不好得罪。
如果同意的话,太子丢脸,哪有一个做太子的把心爱的花园卖给别人的?
思来想去,太子决定开一个巨大的价钱,想把给孤独吓跑,太子说 “除非你用黄金把我的园林铺满,我就卖给你。”
结果给孤独还真就弄来了巨量黄金,真就把园林的地铺满了,这份诚心把太子打动了,也决定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纪念太子和给孤独的诚心,佛祖把这座精舍命名为 “祇树给孤独园”
还有经文开头的 “如是我闻” ,我就挺好奇为啥所有佛经开头都是如是我闻。
原来这句话是佛祖临终前交代给阿难的。
阿难问佛祖:“您涅槃之后,万一其他人不相信这些经文是您说的怎么办?”
佛祖就回答:“以后每部经的第一句都加上 ‘如是我闻’ 四个字。”
如是,指这部经;我,指阿难;闻,指听说。
“如是我闻” 的意思就是,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祖所说的。
除此之外,每次晚课我读《佛说阿弥陀经》时,面对这些人名我根本分不出来,
比如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 “周利槃陀伽、阿难陀、罗睺罗” 等等。
这些其实我都不明白,我不知道这部经当中 “舍利弗” 这三个字为啥出现的频率这么高。
后来读多了,我知道了这些其实都是人名,都是佛祖比较出名的弟子,但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知道他们的故事,读起来很陌生,不能投入兴趣阅读。
但看了《释迦牟尼佛传》了解他们的故事之后再读这部经,我就能投入感情了。
因为读过他们的故事,了解到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感情的修行者,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名字,所以只要经中出现他们的名字,我就感兴趣。
先说说舍利弗和目犍连。
他是佛祖的左膀右臂,为佛教以后的传播起到了巨大贡献。
他们二人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学术界顶尖的存在,两人各有100个弟子,他们的弟子也都认为除了自己的老师以外,再也没人能在学问和道德上胜过自己的老师。
有一次舍利弗走在街上,看到佛祖的弟子阿舍婆誓在化缘。
阿舍婆誓那威仪静肃的风度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舍利弗就很好奇:“请问你的老师是谁?”
阿舍婆誓说,是通晓一切的人天导师佛祖。
舍利弗更好奇了,佛祖跟你们讲啥了,能不能给我也说一下?
阿舍婆誓就跟他聊了一会儿讲的法理,听完之后,舍利弗就相当钦佩,觉得佛祖这个人绝对不简单,一定要去拜访。
回去之后就跟目犍连说了这件事,俩人就去拜访佛祖。被佛祖的思想震撼到了,就作为佛祖的皈依弟子了。
舍利弗是佛祖坐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佛祖崛起太快了,不断有人信仰他。
很多外道修行者就看不惯,联合在一起想要辩倒佛祖。
舍利弗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开心,他认为这正是宣扬佛法的机会,就主动请求要去跟外道们辩论。
约定时间到来,外道成百上千人坐在台上,而佛祖的一方只来了舍利弗一个人。
舍利弗丝反而很开心,因为他几乎研究过世俗上的一切书籍,精通外道的一切典籍和仪规,而且他皈依佛祖之前本身就是个外道的领袖,相当擅长辩论。
结果不出意外,舍利弗赢了。这些外道修行者都见识到了佛祖的思想,全部皈依到佛祖座下。
再说说目犍连,他也相当厉害,也是佛祖相当器重的一位弟子。
他是佛祖众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弟子。
有一次桥萨弥罗国的琉璃国王要攻打佛祖的老家,佛祖虽然已经通晓一切,但对老家还是有感情的。
阿难看出了佛祖有点反常,就问怎么回事,佛祖回答了他。
目犍连听到了说,我要帮忙救人。佛祖说,没用的,这是全民的共业,就算救了也没用,还是要受果报的,哪怕是你的神通也不能改变因果。
目犍连没听佛祖的话,就用神通去救人,好不容易救出很多人,这些人最后也因为一些原因死了。
他是佛祖座下最激进的弟子,每当推动佛法遇到阻力时,他是最反对妥协忍让的人,经常跟外道斗法,而且百战百胜,很多人都怕目犍连。
佛祖经常因为这件事训他,说神通不能抵消业力,神通与了脱生死毫无关系。
目犍连是去布教途中遇害的,当时他正在山中打坐,被外道的人发现了,他们就集合很多人在山上投石头,目犍连就被砸成了肉酱。
迦叶是佛祖座下修苦行第一的人,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跟任何人都化缘,也会跟相当穷的人化缘变质的食物,每天穿着粪扫衣住在墓地附近。
对于修苦行,任何人劝迦叶他都不听。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佛祖很关心他,就说:“不要在外面住了,来祇园住吧。”
迦叶果断的拒绝了。
周利槃陀伽是佛祖座下相当笨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在祇园门口嚎啕大哭,佛祖问他为啥哭,他说他哥哥教他背诵一段经文,教了好久依然没学会,他哥觉得他太笨不适合修道,就命令他回家,不让他再出家了。
佛祖就亲自教他持诵 “拂尘除垢” ,但他依然记不住。
大家都说周利槃陀伽太笨不适合修行,佛祖没理会,告诉周利槃陀伽:“你用扫帚扫地,并为大家打扫卫生,一面做事一面持诵。”
结果时间久了功夫深了,居然也开悟了。
阿难是佛祖的侍者,他在佛祖僧团当中最年轻,相貌端庄,而且特别聪明,佛祖安排他来做侍者。
他就跟着佛祖到处讲法,听的佛经是整个僧团当中最多的,所以被称为 “多闻第一”
所以,佛祖讲过的佛经当中,最开始那句都是 “如是我闻” ,也就是说,阿难都在场亲耳听到佛祖讲法。
关于罗睺罗,以前我不知道他,看了传记之后才知道佛祖居然有个儿子。
罗睺罗出生后没多久,佛祖就出家了,得道开悟之后就带着罗睺罗也出家了。
罗睺罗也有普通小孩子的习气,他十几岁时也很调皮。
有时国王大臣信者来拜访时,佛祖明明不在,罗睺罗却撒谎说佛祖在里面,结果他们一进去发现佛祖并不在,罗睺罗就特别开心。
他的一些坏习气也被佛祖逐渐调教好了。
接下来说说第三个方面,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我最近结缘了一些佛经讲记,像是《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认识佛教》,之所以结缘这些,就是因为看了《释迦牟尼佛传》,了解到了佛教的基本思想,才对佛经产生了一些兴趣。
通过读传记,我知道了佛教的修行并不是每天烧香拜佛,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的诵经持咒。
而是大概了解到修行到底是在修什么。
比如这本自传佛祖说过,如果修行八正道的话,就可以进入清净自由解脱的涅槃。
八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其中的正语和正业包括了 “十善道” 里面的七善。
正见,大概意思是对任何事情持有正确的见解。
比如燕子吃虫子,就觉得它们是好鸟,因为它们帮忙吃害虫,而害虫为啥被称之为害虫呢?因为它们吃粮食,损害了人类的利益。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见解。
这只是鸟吃虫的事例,其实作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因为没有 “正见” 而造成的麻烦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人类被这种不正确的见解影响,就容易被真理掩盖,看不透事情,比较愚笨。
我觉得能达到 “圣人” 思想境界的人,都有很强的 “正见” ,能够脱离出普通人的所有思想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层次,所以能突破时间的限制,影响到千年以后的我们。
所以,这也是八正道的修行内容之一。
其他的比如如何破我执、戒定慧、四无量心、五戒十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都是修行的方式,做到之后都会对人生产生积极影响减少痛苦。
仔细看看这些修行方法,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做到之后都可以引人脱离很多烦恼,每天充实积极。
跟孔孟道家思想也都差不多,都是引导人向善,停止堕落。
先不用纠结做到之后能不能了脱生死,单纯是在世俗如果能做到这些,那都会生活的很快乐。
比如 “我执” 这个词,也是佛教的修行方式之一。
我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词,只是在网上查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人类执着于自己的缺点放不下,比如自私、自满、自大、贪婪等等,都算是 “我执” 的范畴。
我在这里浅浅的说一下我对 “我执” 的理解。
昨天看到我的前老板晋早发了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
一位曾经的学员求助晋早,说家里种了好多橘子,橘子很甜,但这个期间卖不动,家人压力很大,着急上火的,能不能给她点建议怎么卖橘子。
晋早听了,直接说 “我买了,给我来200斤。”
晋早的学员非常多,上万应该是有了,为啥这个学员请求帮忙,晋早就帮了?
因为这个学员曾经无私帮助过晋早很多次。
比如晋早出新书了,这个学员就直接买了几百本送给他们学校的老师;晋早想要办讲座,这个学员直接就打通学校的一切关系,邀请到很多老师来听讲座。
这些都是无偿的帮忙,而且是多年前帮的,不提回报,不要报酬。
所以昨天晋早就这么果断的帮忙了。
如果换做一般人,肯定舍不得买几百本书,也不会为了办讲座无偿帮忙。
这个学员的行为,我就觉得她的 “我执” 修的比较好,很多事情都是为别人考虑,哪怕自己花钱,也会帮助别人。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个学员就不自私,挺无私的。
她每个月的工资不高,如果自私的话,绝不可能自己花几千元买几百本书免费送给别人。
现在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多大啊。买车买房买手机,买衣服买吃的到处旅游,养孩子养老人等等,到处都缺钱。
她却能做出这种无私举动,说明 “我执” 修的好,并没有过分关注自己的享乐,对自己的事情没那么多执念。
我觉得,佛教主张修行的 “我执” ,就包括了世俗间的很多美好品质,比如:舍己为人、大爱无疆、关心他人等等。
你看看那些民族英雄,很多人的 “我执” 心都很弱。
面对侵略者的严刑拷打,打断腿、打瞎眼、被火烧、被夹手指,就是不出卖国家。
做到了真正的无私,为了国家可以付出自己,在最痛苦的情况下,仍然把 “我” 放在第二位。
而汉奸的 “我执” 心里就比较强,还是太在意自己,怕受苦怕死,日本人给一点好处,给个官做做,就毫不犹豫的出卖自己的国家,间接害死了多少人。
我看网上说,达到佛的境界才能完全突破 “我执” ,处处为普天众生考虑。
比如佛祖的一位弟子提婆达多,有一次吃错了东西肚子相当疼,痛苦的不行了,呻吟道 “南无佛,南无佛。”
佛祖那时候正深入禅定,听到提婆达多的痛苦,就用神通去安抚提婆达多,用手按摩提婆达多的头和腹,并给提婆达多熬药。
哪怕提婆达多后来多次想要杀佛祖,佛祖也都是在关心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刚刚皈依后不久,佛祖就已经知道,如果提婆达多在僧团,未来他一定会造大恶业。
所以佛祖为了避免提婆达多造业,多次委婉的让他离开僧团还俗,但提婆达多没离开。
佛祖一直都是为别人考虑。
包括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我觉得他也是完全破除了 “我执”,他被施以暴行,被钉到十字架上残忍的折磨死。
这期间,他丝毫没生起任何嗔恨,临死前还用最后的力气喊出 “主啊,原谅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耶稣从始至终一直在关心所有人,爱着所有人,哪怕把他折磨死的人,耶稣都爱着他们。
到了佛的境界之所以能突破 “我执”,或许是因为贯彻了解了整个宇宙,能看到累生累世的自己是什么身份、能知道一切众生的一切根源、能看到不同维度空间的一切众生、能看穿宇宙的一切时间空间,真正了解一切。
见识到了一切,了解到宇宙的真相,在娑婆世界中就能完全消除 “我执” ,因为不在乎了,发自内心的不在乎一切得与失,所以能有大慈大悲悯众生的真正慈悲心。
有 “我执” 的人,都是过于在乎自己的第七识。
多搞钱,让自己这个身体和精神好好享受;抹化妆品好好美化自己的肉体;跟别人争长短,有嫉妒心,勾心斗角的,为了让自己的心灵满足。
但站在大彻大悟的佛的境界来看,身体以及周围的一切都只是一个临时的出租房而已。
因为佛站在宇宙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宇宙百千万亿年的变迁中看问题,他看到了人们的灵魂已经经过多少亿年,换过了多少次身体,所以他完全不在乎娑婆世界的一切,这是真正破除 “我执”
这种感觉就像,你租了个房子,两天到期,你绝对不会花很多钱买欧洲进口的地板装饰出租房、绝对不会雇佣装修工人装修房子、绝对不会买很多家具、也绝对不会给房子办房产证。
对于佛的境界来说,这出租房,就是人的身体。
累生累世以来,自己已经有多少万亿个身体了,人类的、动物的、鱼类的、幻化而成的鬼身等等,所以根本不在乎这短暂的出租房面临的一切问题。
所以说,任何人,不管怎么对佛祖,他都不会在乎的,这是真正破除了 “我执” 。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儿也没用,知道不代表能做到。
就像是每个人都知道,成为首富就不用再被贫穷困扰,地球上的每个人都知道,但不见得都能做到。
但不能因为做不到首富从而啥也不干了饿死自己,也是可以打打零工的。
所以普通人也是可以修行 “我执” ,哪怕不指望大彻大悟,可以从身边的一切小事慢慢修行,哪怕是稍微捐一点钱、好吃的给别人留一点、凡事稍微替别人考虑一点,其实都是修行 “我执” 的过程。
所以说,佛教的修行并不是迷信,它是有依据,可以让人变好的修行方式。
只是世间人对佛教有一些误解。
比如经常看见有人对着佛像磕头,嘴里念叨着:“我想有钱,我想当官,我想要好身体,我想家人平安,我想要老婆,我想要孩子。”
然后就开始烧香,这肯定是迷信啊。
因为在佛祖看来,很多都是欲界的牵挂,不利于修行,佛祖作为王子,拼命往外扔这些东西呢,怎么可能会帮。
而且有的人会觉得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因果、天宫龙宫宇宙啥的太假,根本不存在。
这就想多了,哪怕不信也不影响修行,做这些修行,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痛苦减少,更多快乐,最终结果都是可以变好,何乐而不为呢。
(注意:我写的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目的是打通我自己的一些疑惑;很有可能是错的,随便看看热闹即可,不要执着。)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1

  看过了很多故事,我在想如果我在微博上@你,你会一人一琴来到秦巴山地中的一个小学吗?好想坐在高高的稻草堆旁听你的歌,我保证不说话。你故事里的主角每个都是传奇之于我,我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生活在不同次元的世界里,因为相信美好,平淡的生活也充满了希冀。虽然自己永远也过不了那种生活,虽然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单一世界的劳动去生活,想走出现存的世界还要计算着工资,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能力不够,努力不够,梦想不够强大到支撑我去远行。

  看多了娱乐圈的分分合合,虽然离我很遥远,却让我不愿相信,我宁愿这世界多些美好,少些丑陋。还好故事里那真实的爱情,起码让我在爱情的道路上失去信仰,即使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我依然应该固执的在美丽的雪花上写下相信未来。

  最近时常觉得人之浮躁,文字的意义何在?可还是爱写,爱想,纵是无人能赏,毕竟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还是懒写,因为总也生不了钱,看我是功力的,文学应该是纯粹的呀,可是故事从我这走过,我终有一天要让我与我相伴,温暖我余生岁月!!!

  感谢大冰,感谢小芃芃,有一天我可以看你这么多故事!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2

  二刷这本书了吧,12个故事,丁零当啷的人生,谁又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看到了大黑天的老鹰,忠诚有个性;痴心的小师姐,颠沛流离的人生,最后读到那个签售会上的小读者,我真的留下了动容的泪水。

  一边看书,一边在思考,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写下如此感人的故事,微博搜索到了大冰的账号,一条助灾的博文又让我非常感动,只要是在那时某地受灾的人都可以得到少则600多则5000的支付宝转账。热评中有人问,冰叔,你不怕有些人会消费你的善良吗?大冰说,不怕,哪怕我能帮助到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为这个世界点亮一束光。

  最后,引述书中的一段话做结尾吧,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与君共享:

  这本书十二个故事,十二声阿弥陀佛么么哒。十二种灵明不昧的人性,亦是十二种灵明不昧的善意。都是凡夫俗子,怎敢妄想醍醐灌顶,但愿这些真实的人性故事能善巧方便地佐你修行——若你认可人生是场修行。复愿这些故事如星光如烛火,去短暂照亮你当下或晦涩或迷茫的路,去助你直面个体人性中所伏藏的那些善意,并依此点燃那些属于你自己的幸福故事。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3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阿弥陀佛么么哒》。之所以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一声阿弥陀佛和么么哒的结合,就能看出此人身上既有着桀骜不驯,可能还有点玩世不恭,又可能同时有悲天悯人,幽默风趣的心性。好吧,这样的人,他的生活也必是充满色彩的',或许有黑,有白,也有灰,更或许别的什么颜色更多些吧,反正,有滋味的生活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正在被俗世凡事缠身,无法负责任的来一场走就走的旅行,那么就读一下这本书吧,因为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十二不同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倔强倨傲,每个人都在与时间里不可选择的生活同行,在这十二条轨迹里你可以找到自己向往的,也能找到自己同情的,更能找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总之是一场足不出户的人生百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你认可还是否定,那都是别人的生活。你只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心置于哪块地方,一直倾晒在阳光下,还是偶尔的来场春雨濛濛,还是一直在月下独酌。 我希望的是,生活多滋味,有滋有味的,随性随心。阿弥陀佛么么哒?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4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大家越追捧什么,我在心底就越抵触。大冰的书前两年特别火,毫无例外地我的书单里都没有大冰的书,也没有对大冰有过多少了解,即使我们学校也承办过“大冰的小屋”的音乐会。

  大冰现在依然很火,微读上,他的文字已经被加了很多批注,图书馆里的书也已被翻得散页,书店里的封皮也被翻得发皱。

  前两天和人聊天,他应该算是大冰的一个粉丝吧,谈起大冰的作品,他如数家珍,大冰的每个故事,每个经历,他都能对我娓娓道来,从他口中谈出来的大冰好像和我之前认知的不太一样,原来大冰的文字也不是那么乏味嘛,也不是那么没有营养嘛。

  先从这本书开启对大冰的了解,读着读着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大冰写的第一本。

  第一篇故事读的时候身上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也不知道是空调温度太低了,还是故事太动人了,被小小少年的懂事感动的稀里哗啦,以后的每篇故事也都是那么动人,也让我忍不住怀疑生活中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故事,真的有人在过这样的生活吗?可是大冰在一开头又说你要相信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只不过,可能他们暂时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朋友圈而已。

  痞气、戾气、江湖气还有一身才气的大冰,你好呀!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5

  当我看到书上的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就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住了。有趣的书名更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阿弥陀佛”这么严肃的词后面怎么加上了“么么哒”?带着疑问我翻开了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

  他不仅仅是个作家,也是个电视主持、民谣歌手、老背包客、酒吧掌柜……他有很多种身份,他让我感觉到他是自由的,他的文章也是自由的。

  这本书讲了大冰在江湖上的12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遇到了许多真诚、善良、有趣的人,而这些人的故事带给了我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他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失去了自己年幼的孩子,孩子生前很乖很懂事,患了癌症之后也很坚强

  ,从不哭闹,很喜欢音乐却没有机会再畅游音乐美妙的海洋,他写了很多歌,但是没有机会再唱出来,于是他给自己的父母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一定要找到大冰帮他完成这个心愿,他希望能够拖住父母的时间,因为他们说过孩子没了,自己也不想活了。他“处心积虑”,就是想自己的父母好好地活着。大冰帮了他们。并且也叫了许多民谣歌手帮他完成了这个心愿。而在天堂的你,听见了吗?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6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庸庸碌碌,看上去不配拥有出众的故事,或者自己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根本算不上故事,但是还是感谢生活中来来去去的过客;被生活搓成一堆,甚至不能拥有几许不同。然而,我们都知道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秘密,概括起来,是几句雷同的话;铺展开来,却有千差万别的纹路和质地。每每读大冰的故事,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那些深深浅浅的暖,虽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我依旧能感受到25°的温暖,然后心存善念,期待美好,努力充实自己,属于自己的那份大礼在路上,正拼命的向我奔来,好的东西值得等待不是么?

  并不是这个世界不善,而是我们总把丑恶无极限放大,然后夸大其词,嗯!人心叵测,坏人猖狂,年纪轻轻,就好像看破红尘,食了人间烟火,然后拿走过桥吃过盐的经验总结世界,还是too young to simple。一直都是知世俗而不世俗,相信美好,心存真善美,嗯!有时候还真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反正自己还是个孩子,一切都刚刚开始,正在经历的一切都刚刚好!阿弥陀佛么么哒!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7

  寒冬清早,窗外漫天大雾,我缩在被窝里,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冰叔的书 ?读书之前,他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快乐直通车》里那个一脸阳光的帅气男孩儿,因为后续没有接触,所以印象一直停留在那里……直到在书里重新认识他,读完他笔下的故事,我去微博一点一点翻看他的足迹,对音乐本不太感冒的我,找来他提到的单曲,然后听着听着就爱上了……无论书中的故事,还是他创造的故事,甚至他手中的单曲,都是那么有感染力,当然,可能最初就是因为其中的某一个故事给了我共鸣,距离一下子拉进……

  虽然很喜欢,但我没到那种辞职旅行的地步,而是深深的羡慕他身边那一个个自带故事的朋友,羡慕他遇到的每一份真诚和感动,这是读他的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我喜欢这种感觉!

  而他这种对朋友结伴一程的态度,更是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我的愁绪,最喜欢他在书尾的佛系理论:所谓朋友,不过是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惜缘即可,不必攀缘。

  第三本书读完,马上开始第四本,原谅我这份后知后觉的喜欢,因为相识太晚,错过了很多,却庆幸,书中故事给我的领悟还是及时的!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8

  第一次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书于小屋于大冰。

  乖,摸摸头>是我送朋友的生日礼物,因为我觉得适合,殊不知,它更适合我自己个儿。无碍,晚,比不相见好得多,下一本我就看摸头。这是于书

  今年4月,我只身一人背包去了云南,之前做了攻略的,我保证。但是觉得一趟下来(时间也着实太短),并没有抓到我想要的心灵感触一瞬间。如果我在此之前知道这个火塘的存在,小屋绝不会只是我的匆匆一眼和擦肩而过,我会去听歌喝酒感受(说实话,我去云南的时候没去过任何一家酒吧,我讨厌人们口中的艳遇以及我只身一人不知道可以去哪家坐下),也许不会觉得心灵上一无所获。这是于小屋

  你15年的时候来过郑州,我在的这所城市。7我去过,只是去的时候没碰巧是你刚好来的那天。如果我之前就知道你的存在,我一定会去找你签名,而且绝不会在之前把你想象得爆帅,我只是想去感受给我文字力量的你的气场。这是于大冰

  自此不会相忘于江湖。

  于你,并不认识我;

  于我,会持续关注你的书和故事。

  最后,希望我下次去云南的时候,小屋还在,我要去喝上一杯,听一听原创,见一见你。

  祝一切安好……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9

  他们依旧各自修行在自己的江湖里,从容生长着。辞世的、在世的,愿他们安好。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人,只不过当下并不在你的生活圈中。书中他们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或许他们的故事也可以是你的故事。

  又或许,他们的故事,永远不应翻刻成你的故事。知道吗,有时候你需要亲自去撞南墙,别人的经验与你的人生无关。同理,我笔下的故事桥段,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自己去尝试,自己去选择吧,先尝试,再选择。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着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走给自己看就好。

  会摔吗?会的,而且不止摔一次。会走错吗?当然会,一定会,而且不止走错一次。

  那为什么还要走呢?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这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的多。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你要相信 这个世界 有人正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认认真真去努力 认认真真去“犯错” 年轻人多出去外面走走 ?不要停 ?你要的生活在前方等候着你。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10

  是一位书友跟我说了大冰,我才来看他的书的。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书,因为近些年来鸡汤文似乎太多了,我也觉得这是一本鸡汤书。其实在没有看过别人作品却仅靠心中的一些映像来做一番评价是不对的。因为之前看的书例如余华的都比较沉重,现在看这个书反而觉得很温暖,我一直坚信着这个世界的温暖,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愿用恶意去想象人性。或许我这样想比较单纯,但是只要得到别人手里的温度时,对自己这样的想法也越发的坚持。在最困难的时候,在最难受的时候,在最无助的时候,我的身边总有一些贵人,我也一直都想珍惜这些。我们可以非常明白的向别人说出我有故事,你有酒吗这句话时,也便真正的拥有了一个故事。

  大冰的文字比较调皮,读起来也非常的轻松。书中的故事也是我们好多人丢失了的东西,比如梦想。我很喜欢成都这个地方,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小酒馆,而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好像一把吉他,一杯酒就可以过完一生。他们那种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看法,对自己的人生,都有着非常负责的态度,他们是独立的人。

  我也想尽量的去找寻一些执着的东西,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本文标题: 说佛读后感(《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439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叶圣陶皇帝的新衣读后感300字(皇帝的新衣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二回读后感(红楼梦第一二回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