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领主读后感(农夫的读后感 契诃夫)

发布时间: 2023-07-28 08:27: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农夫与强盗的读后感农夫与魔鬼读后感农夫田里的财宝被魔鬼霸占着。农夫说:“财宝在我的田里就应该算我的。”可魔鬼说两年之内土地收成的一半算他的。农夫...

农夫和领主读后感(农夫的读后感 契诃夫)

农夫与强盗的读后感

农夫与魔鬼读后感
农夫田里的财宝被魔鬼霸占着。农夫说:“财宝在我的田里就应该算我的。”可魔鬼说两年之内土地收成的一半算他的。农夫只好答应了。魔鬼又说今年收成地面上是他的,地面下面是农夫的。
第一年农夫种的是萝卜,因为萝卜是在土里成熟的。秋天魔鬼没有分到萝卜。魔鬼第二年就说,今年地下面的是我的,地上面的是你的。农夫今年种了麦子。秋天到了,农夫把麦子都割下来拉走了。魔鬼来了只看到了麦杆残茬,别的没有什么东西。魔鬼气的钻进了石缝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农夫很聪明,既讲道理又机智,值得我们学习。魔鬼很不讲理,我们不学习魔鬼,不做魔鬼那样的人。
我在《一千零一夜》里面读了《农夫和魔鬼》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魔鬼让农夫在两年内把地里长出来的果实分给他一半。农夫答应了。可是这个聪明的农夫向魔鬼提出一个要求,“种在地下的归我,种在地上的给你”。魔鬼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答应了。到了收获的季节,魔鬼来取他的果实,但魔鬼看到留给他的是又黄又枯的叶子,其它的什么也没有,而农夫却高高兴兴的挖了一大蓝萝卜,农夫这次占了便宜。第二次,魔鬼说要地下的,地上的给农夫。农夫又答应了。可是等播种时,他没有再种萝卜而是种小麦,小麦成熟后,农夫把地面上的麦秆全割走了。魔鬼又什么也没拿到,气得钻到了石缝里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聪明的农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那面农夫的智慧来自哪里呢?它来自生活。因为农夫每天都与土地在一起,知道植物的生长特点。用他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战胜了魔鬼。所以我们要向农夫学习,从学习、生活中不断细心观察和积累知识。这样,我们就能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

读农夫和商人写读后感一段话

得知敌军撤走时丢弃了大量财物,农夫和商人喜出望外。他们各自拿了个口袋,来到大街上捡东西。
首先,他们各自看到了好大一捆被烧焦的羊毡。农民想,不管怎样,它还能保暖,所以就背了起来;商人想,给它装上华丽的外套我照样能高价出售,所以也背了起来。
再往前走,两人又各自看到了一大包衣服。农民想,羊毡再保暖,毕竟是烧焦的,况且也不能裹着羊毡到处跑,所以就丢了羊毡背起了衣服。商人想,我正好可以把这些衣服的布料做成外套套在羊毡上,所以他又捎上了衣服。
再后来,他们又各自发现了一包银质的餐具。农民大喜,心想有了这些纯银的餐具,我完全可以不愁
吃穿了,还要这些旧衣服干嘛,所以就扔掉衣服,揣起了餐具。商人也大喜,心想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不但捡了能变成钱的,还捡了实实在在的钱,所以他拍拍肩
上沉甸甸的口袋,又弯腰拎起了餐具包。
这时,突然天降大雨,可商人怎么也不肯放弃白捡来的羊毡和衣服。由于那些东西吸水后变得异常沉重,最后他被压死了。而一身轻的农民则一溜小跑回了家,变卖餐具后,他的生活富足起来。
财物、诱惑也有分量,如果不知节制,什么都想抓在手中,早晚会被累死。该放就放,集中精力选择最重要的,才是明智之举。

农夫和树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农夫和树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在一天悠闲的日子里,没事的我在书橱里随便找了一本书,书名叫<<伊索寓言>>,我随便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农夫和苹果树>>这篇寓言。对任何文章充满好奇心的我 ,就将寓言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故事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农夫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一棵苹果树,这棵苹果树秋天一到树上便挂满了许许多多的红苹果,这一个个红苹果宛如一个个红灯笼。可谁知到好景不常,这棵苹果树几年后便不结果子了,只能让麻雀和蝈蝈搭窝筑巢。农夫认为这棵苹果树已经没有用了,便拿起斧头向树根砍去,蝈蝈和麻雀急忙恳求农夫不要砍倒为他遮风避雨的树,为了感谢,我们将为你唱歌,消除你的疲劳。农夫不听恳求,接二连三的砍树,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接着在树洞里发现了一个蜂窝,窝里全是蜂蜜,他尝了尝蜂蜜,感觉很好吃,便丢下斧头,从此把这棵苹果树视为天神,非常爱惜这棵树了。
这个寓言对我的启发是:有些人只为自身利益所动,一旦一个人或一个物品没有利用价值,有些人就想千方百计想除掉对自己已经没有用的人和物品,以免留后患。而对那些有权有势,见钱眼开的人,忘恩负义的小人,哀告和乞求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他们一小座金山,那些人才可理你。对付这些见钱眼开的人要么投其所好,要么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不了解别人的痛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读好书,不能读那些对学习毫无有用的书。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好读书,不要别人叫,自己知道要读书。

《农夫和魔鬼》的读后感 王栋

[《农夫和魔鬼》的读后感 王栋]
《农夫和魔鬼》的读后感
故事主要讲述一个聪明的农夫利用智慧战胜了小魔鬼,《农夫和魔鬼》的读后感 王栋,读后感《《农夫和魔鬼》的读后感 王栋》。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不能像小鬼那样不动脑子,同样的当上了两次。同时我们要向农夫学习,学习他要不断地细心观察,才能用智慧战胜困难。
  〔《农夫和魔鬼》的读后感 王栋〕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农夫的读后感 契诃夫

农夫的读后感 契诃夫
契诃夫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职员之》(1883)、《苦恼》(1886)、《凡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戏剧《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大都取材于中等阶级的小人物。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柳树》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坏孩子》 (《小职员之》《变色龙》(被选入语文书九年级下册)《我的“她”》 《拨萝卜》(仿童话) 《假面》 《牡蛎》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预谋犯》 《相识的男人》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哀伤》 《苦恼》 《美妙的结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钉子上》 《跳来跳去的女人》 《演说家》 《凡卡》 《外科手术》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贵的狗》 《带阁楼的房子》 《出事》 《打赌》 《在流放地》 《夜莺演唱会》 《农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本文标题: 农夫和领主读后感(农夫的读后感 契诃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30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安全基地读后感100字(安全教育基地观后感500字作文)读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读后感(读了虎门销烟这篇短文后 你有何感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