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上海读后感(《战上海》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24 06:45: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战上海观后感400字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了上海,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们不甘心灭亡,蒋介石命令京沪杭...

战上海读后感(《战上海》的观后感)

战上海观后感400字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了上海,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们不甘心灭亡,蒋介石命令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固守顽抗,准备与共产党解放军对抗到底。我军某部挺进到上海外围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制订了既要解放上海,又要保全城市的周密作战计划。我军利用蒋介石军队分崩离析的派系矛盾,采取先将蒋介石嫡系部队引诱出城,将其一股歼灭在城市外围的作战方针。骄横自大的国民党邵壮所部军队果然中了计,我军迅速围而歼之,将其消灭在上海市郊外围。接着,我军在上海地下党的配合下,由上海工人领路,攻进市区,解放了上海市苏州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撤守苏州河北岸,凭借有利的地形,用火力封锁了我军的前进通道,控制了苏州河上的交通要道。……
影片重现了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势如破竹,攻占上海的辉煌战史,以及蒋家王朝最终溃败的历史场景。
供参考。

《战上海》的观后感

角度是从某一个镜头去写的…作文题目为一个__的镜头…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了上海,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们不甘心灭亡,蒋介石命令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固守顽抗,准备与共产党解放军对抗到底。我军某部挺进到上海外围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制订了既要解放上海,又要保全城市的周密作战计划。我军利用蒋介石军队分崩离析的派系矛盾,采取先将蒋介石嫡系部队引诱出城,将其一股歼灭在城市外围的作战方针。骄横自大的国民党邵壮所部军队果然中了计,我军迅速围而歼之,将其消灭在上海市郊外围。接着,我军在上海地下党的配合下,由上海工人领路,攻进市区,解放了上海市苏州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撤守苏州河北岸,凭借有利的地形,用火力封锁了我军的前进通道,控制了苏州河上的交通要道。我军勇猛作战,对敌人展开了连续的冲击,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顽抗,撕开了他们坚固的防线,胜利攻下苏州河北岸。残存的国民党杂牌军刘义部只得龟缩在市中心,无可奈何地等待最终的结局。我军一面对敌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一面展开政治攻势,刘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终于同意率部投降。至此,上海得到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该片是王冰在与人合导了《激战前夜》、《长空比翼》之后独立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影片重现了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势如破竹,攻占上海的辉煌战史,以及蒋家王朝最终溃败的历史场景。编导者严格遵循历史真实,构建了恢宏的战争场景,其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都是同类战争片中少有的。它不仅描写了我方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战士的众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感人形象,而且将蒋军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分崩离折的困境予以深刻的展示。导演以自己对战争生活的真切感受,把影片处理得简洁明快且富有气势,使之具有史诗般的特点。

《战上海》的观后感

从某一个镜头来写,题目为一个__的镜头,字数800字左右
【一个感人的镜头】今天,我观看了《战上海》这部具有浓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电影。
影片主要演绎了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共产党军队如何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和机智勇敢与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揭露了国民党腐败政府的昏庸无能的本质,也反映了共产党军队顽强斗争,不畏艰险,为党的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的崇高品质。
这部影片将国民党那丧尽天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揭示得淋漓尽致,也将他们为一己之私欲而无所不为,甚至放弃自己的信仰的腐败的丑恶嘴脸暴露得体无完肤。
以下几个片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的"优秀品质"。
片断一:听说上海被三面围住了,国民党军官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个片断体现了国民党那种贪生怕死,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品质"。就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他们这一仗打不好!
片断二:国民党取得了一次小小的所谓的胜利,他们就在上海街头耀武扬威、四处吹嘘、虚张声势。一个架着拐杖的国民党士兵听见了,满腹怨气地说:"还在吹,老子的腿就是被你们吹掉的!"
看到这里,我有一股想笑的冲动,但是我并没有笑出来。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可笑,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不就是暂时阻止了人民军队胜利的步伐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军队自欺欺人式的心虚和妄自尊大。殊不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挖空心思的政治宣传攻势只能是枉费心机。
片断三:他们一直向美国政府求助,但美国人一直利用他们打共产党,而他们却一直蒙在鼓里!
我看到这里,便有感而发地在心里说了一句:真蠢!他们有那么多的所谓的能人智士,竟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个简单的计谋!说他们是乌合之众看来一点不为过。
片断四:他们无法战胜共产党军队,就杀害大批无辜的平民百姓。几声枪响过后,没有了人们愤怒的喊声,只剩下一名小孩儿的哭声回荡在空旷的街头……
这一片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士兵惨绝人寰的残暴本性。正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多行不义必自毙,历史最终让他们吞下了失信于民的苦果!
通过这几个片断,我得出结论:他们集愚蠢,怕死,自大,残忍这些"优秀品质"于一身,并将其劣根性暴露无遗!
那么看看共产党的子弟兵吧!他们集有勇有谋,为了信仰牺牲宝贵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于一身。他们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待百姓如至爱亲人。两军对垒,胜负不言而喻。
国民党失败的命运在劫难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正是信仰的丧失、私欲的无限膨胀和彻头彻尾的失信于民葬送了拥有百万雄狮的"蒋家王朝"。
联想现在,看到报纸,电视上经常报道关于腐败的案例。其实腐败的根源就在于私欲的无限膨胀,当今社会信仰和公而忘私的回归与腐败滋生蔓延的较量就成为旷日持久的新的"战上海"。我想,如果视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共产党不及时除掉腐败这颗毒瘤,那么就会重蹈国民党的覆辙,就会失信于民,那么飘扬在上海街头的将不再是曾经令无数先辈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五星红旗……

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800字

急~!!!!!!!!!!!!!!
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我观看了一部影片,叫《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讲述了共产党从1945年起至1949年期间,与国民党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
首先故事背景从45年的重庆谈判开始,一上来确实让人感觉比较兴奋,因为胡军,李连杰有所亮相,尤其是李连杰的台词,别看少,但是说的让人心里痛快:“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种事,我不干。”
然后就是谈判破裂,这一部分感觉十分仓促,也没什么可说的,蒋介石这边,陈坤亮相了,起初的表现一般,但在后面的感觉越来越好。街上上演了冯玉祥(陈凯歌饰演)开枪的镜头,这个镜头也就是宣传片里面那个,十分经典。然后陈凯歌的另一幕也十分出彩,打着灯笼见中正(蒋介石,张国立饰演),台词:“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毛泽东这边,范伟的出现则让人心头一喜,所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就是范伟作为厨师长见毛泽东的感动,此时也见到了间谍,(张涵予饰演),之后毛泽东的行踪被报告到了蒋中正手里,于是上演了,中正轰炸毛泽东一段,此时毛泽东正在熟睡,而黄晓明作为他的警卫,连拉带托,拿着一副担架给他扛出去了,而想起还在锅里的菜的范伟同志,在回到厨房后遭到了轰炸,一个为了毛泽东早餐而牺牲的烈士诞生了。
这一部分,虽然是个比较短小的插曲,但是却意外的沉闷,无法引人入胜。本来应该掉泪的地方实在哭不出来,都不知道韩三平导演想表现什么……而那个间谍就以文字的形式给了个交代,说是51年被毙了就完事了……
此时有想起了一场戏,那边是闻一多为李先生(李公朴)遭到特务杀害而愤慨的戏,感觉不是很能调动观众的感情,我有一种自己只是看客,也只能是看客的感觉。之后闻一多也惨遭遇害。(李公朴死于46年7月11日,而闻一多死于7月15日。)
下一场想到的戏,就是毛人凤(姜文饰演)了,这个角色塑造的让人十分有感觉,包括他与蒋介石的对话,和陈道明的对话。这都是无可挑剔的,而陈道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的演技可以说让人震撼,但是由于整个影片的繁杂,使得关于他的介绍过于稀少,不熟悉历史的人在这里对于他突然反抗毛人凤的指令,帮助张澜脱身的这一段显得有些不明白。当然这是编剧问题,
讨论完这些以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又再次出现了轰炸北平事件,刘德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终于出现了,可惜美国不给提供加油的地方,蒋介石只能作罢,要说刘德华变现也确实不错,有着对下级指挥的霸气,也有对蒋介石的毕恭毕敬,最后回头给了自己一个正脸,然后转向下一个镜头,蒋介石的背影,算是对蒋介石一个交代了。
毛泽东检阅了部队(刘烨此刻激情报告确实还是很爽的。)开了大会……要说的就这些了。最后这个尾巴没有渲染起来,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音乐上……什么背景音乐,还不如放国歌来的高潮,来的庄严,来的激动人心呢。
现在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应该更有思想更有冲劲!我们不能让老前辈总是站在咱们前面,是时候把他们踩在脚下,这是我们应有的魄力,应该去继承和发扬我中国精神,踩在前人肩膀上,让五星红旗飘得更高啊!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求 第一回的主要内容,大概100字至200字之间。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张角兄弟趁势起义,称为黄巾军,声势浩大,汉朝政府昭告天下,募集勇士镇压起义军。

引出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英雄到幽州投军,三人意气相投,结拜为生死兄弟,立誓共扶汉室,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最小。

扩展资料: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述说是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

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桃园三结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关羽逐渐被一些小偷、强盗、混混等三教九流利用,一些学者认为“桃园结义”纯属于拉帮结派的流氓行为,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

当然,拉帮结派肯定是不会被世人所接受的,但是罗贯中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更多是刘关张之间的那一份千金难买的情谊。

然而我们现在处于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里,缺少的就是这种情谊,为了金钱出卖朋友,为了金钱抛弃妻子,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摒弃了忠于朋友和家庭的观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本文标题: 战上海读后感(《战上海》的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74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新闻极其读后感2021(2021新闻读后感500字)弟子规读后感二百字怎么写(《弟子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