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读后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书摘与感悟)

发布时间: 2023-06-18 14:24: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古语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正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人在十八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读后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书摘与感悟)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古语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一个人在十八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影响占比超过了60%,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分别为30%和10%,所以家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二胎之后,我放下了如日中天的事业,选择了回归家庭,陪伴孩子。

我将陪伴定义为监督及辅导孩子家庭作业,送孩子上兴趣班及辅助导班,收到的是孩子的厌倦及拖延,还有我的疲惫不堪。

今年的寒假在新冠的肆虐之下,尤显漫长。孩子去不了学校,去不了户外,如神兽困笼,倍感孤独,而网课又让孩子堂而皇之的用上电子产品,我发现女儿迷恋上了游戏“第五人格”。
这一刻我甚至有一丝绝望。昔日那些和我一起拚杀于职场的“白骨精”们,现在都已上了台阶,称呼后不是加“总”就是加“长”了,而我还日复一日地撕杀于厨房和孩子间,蓬头垢面,暗无天日。孩子似乎也感受不到我的陪伴。

扬起手想打孩子的瞬间,我看到她那双浸在泪里满是委屈的眼,那么熟悉,心顿然象被撕裂了一角,空落下已不知疼痛,在无数个眩晕的回旋里跌落回了自已的童年。

我的父母是双职工,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工程师。很小的时候,因为他们要上班,无暇照顾我和弟弟,我们被送入了厂托儿所。托儿有一堵红砖砌的高墙,将托儿所和父母上班的地方完全隔绝。墙的中间有几个漏空的洞,我本可以将头探出去张望爸爸的办公室,妈妈的学校,但阿姨不让。偶有阳光从洞口穿过照在地面上,留下块块斑驳,如倚在墙角边哭泣着的我和弟弟的泪痕,星星点点。太阳下山时,斑驳消褪成黑暗,父亲才会满脸疲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周而复始,日复一日。阿姨们给我俩取名为:“叫叫”。
后来,我们不想再当“叫叫”,哀求着父母不要送我们去托儿所,有一天,他们终于屈服于我们的眼泪,同意了。

那天,下很大的雨,我和弟弟非常兴奋,在雨水中跳跃,捋起裤管,捉小青蛙,淌小水凼。然雨越下越大,漫过了沟渠,涌向家里。我们慌乱地找物品堆在门口,弟弟在搬凳子时滑倒,殷红的血从他的头发里渗出,流向脸颊,一道道,象蜈蚣,爬满了他的脸。我扶起他,拚命地帮他擦,却越擦越多。我大声地哭,直到邻居赶来,将弟弟抱去医院。

从此,我讨厌雨。讨厌阳光下的那片斑驳。

......
我忽然一下子知道了当初自已为何会那么坚决地选择回归家庭。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但陪伴不是爸爸妈妈坐在一边,让孩子自已活动;也不是简单地询问孩子今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等类似的话题,而是要参予到孩子的学习、游戏、生活中,与孩子互动。我看似时时刻刻都在陪伴孩子,心却还遗落在职场。孩子看得到我的躯体,却无法触碰到我的心。

没有温度的陪伴,不是陪伴啊!

于时我尝试着打电话联系了班主任,感谢班主任稳稳地接住我的棒,给了我很多忠恳的建议,支持和力量!

此刻,我看见自已焦虑下的太多期待。于是我选择放下期待,放下扬起的手掌,尝试着与孩子沟通。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第五人格?”

她说:“第五人格里有许多小伙伴,我们可以扮成不同的角色,相互携持,相互帮助,一起去执行任务,一起逃脱监管者的封锁。我们有时会胜利,有时会失败,但从来不会孤单,很开心。”

我恍然大悟,原来网易爸爸也是用一种不同的陪伴方式俘获了我女儿的心。此时我有了信心,我坚信自已能将女儿从网游里唤醒,因为我的陪伴里还会有爱,有责任,有温度。
我问女儿:“如果妈妈也想和你一起去完成一项任务,那你想它是什么呢?”

她先惊讶后欢呼,开心地说道:“真的啊?那我们一起画画吧。”

于是在这个午后的阳光下,母女俩同坐在窗台前,共用一盒马克笔,同画了一个图案。我们一起讨论图案的颜色和尺寸。女儿教会我画箱子的阴影及各种嘴巴;我帮女儿处理好部分细节。其间有分歧,更多的是合作。

女儿一边画一边啍着《You raise me up》的曲子。她说:“妈妈,我好开心!以后每个午休我们都一起画画,好不好?”

我抚摸着她如花的笑面说:“好!妈妈答应你,我们还可以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包饺子,一起读饶口令......只要你愿意,我们会有很多的一起!”

阳光撒落在我俩同样上扬的嘴上 ,将眼晴挤成了一道缝,定格在今日的窗台前,伴着窗外窃窃的鸟语,很美,很令人陶醉。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今天我才真正学会了陪伴。在这场陪伴里我疗愈了童年的旧伤痛并将女儿从网游世界里拉回。

陪伴是一种如此幸福的味道!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书摘与感悟

1、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成长也是家长一辈子才能完成的任务。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就请先把自己变成那个样子。

3、做一个有光的人,不仅能够照亮自已,还能够照亮遇到的他人。我愿意成为那个有光的人,照亮自己的孩子,照亮亲爱的学生,也照亮在座的家长朋友。您愿意被我照亮吗?那就一起为了孩子的优秀而付出吧!

4、成为学习者,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警察,与孩子共同成长应该是父母不二的通行证。

5、高尔基说: "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我们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限于本能,而要源于科学。只有爱得科学,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A、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只是关注成绩。B、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警察。C、做孩子的引领者而不是决策者。

6、努力成为彼此的骄傲!奥巴马曾经说过: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也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从议员到总统,无论居于什么样的位置,有多忙碌,他都会抽时间尽量陪在女儿身边,他经常自己带两个孩子去书店,还挤出睡前阅读的时间,陪玛利亚读完七本《哈利波特》 。"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一位好父亲。"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声音。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感悟:

        春晚,贾玲的一句话不知触动了多少父母的心"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钱。”是啊,最贵的学区房就是书房。三川玲说过:比买学区房更划算的投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绝对是收益最高,稳赚不赔的投资。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因陪伴而美丽,因成长而精彩!让行动代替嘴巴说话更有力量,人常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但说和做的距离有多远呢?也许是十万八千里,也许是一念之间,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让我们不负相遇不负爱,不负芳华,无问西东!

家庭教育文章: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正如白岩松所说“拥有自己心爱的孩子,那是生命中最好的奖励!”相信普天下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感谢上苍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健康、向善的孩子——你们是父母心中的阳光与希望,你们是父母心中的依靠与骄傲!时间过得真快,似乎就在不经意之间,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他成功地赢得了高考,成为了一名北大学生,进入元培大家庭。

  还记得7月31日,我们当地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关于亲子关系的培养,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是啊,小学阶段,我们在陪伴中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这点靠言传;在陪伴中让孩子体会亲情,这点靠身教。初中阶段,我们在陪伴中让孩子体会阅读的终极目的,这点靠共同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在陪伴中教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点靠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高中阶段,在陪伴中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这点靠平等的交流;在陪伴中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点靠父子、母子同做高考试题。

  想了很久,我还是想从李哲对我的三个不同的称谓谈起吧,这也许是我们父子与其他家庭不一样的地方吧。

  在这15年里,他除了叫我爸爸,还对我有过过三个称呼:同志,李老师,俺爷。我曾经跟李哲专门交流过这三个称呼,他说:“爷是感激,感激父母的关爱;老师是敬重,感谢父母的帮助;同志是理解,感动父母的宽容。”回想这些年,我也是一直在努力扮演好这几个角色。

  首先做好孩子的爷,爱孩子,并且让他感觉到我在爱他。

  李哲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他是我一字不识的父母带到上小学的。为了尽快养成他的良好习惯,我从一入学起就专门给他准备了学习的房间,只要学习,就要到那个屋里:一张专门的学习桌,一个特定的放置位置,一个白炽灯泡的台灯。就这个地方,伴他走过了九年。

  只要是周末,我几乎都在家陪着孩子或者陪他外出,带他回家探望双方的老人。我觉得一个孩子如果不知道尊重老人,不知感恩,必然缺少向上的动力。每逢假期,我总是带孩子出去转转。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每次外出之前,我总是先在网上查好那个地方的材料,反复阅读甚至背下来。等到了旅游地,往往我知道的都比导游更多。孩子总是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我的话他更容易接受了,收获自然就丰富了。

  其次,做好孩子的同志,引导他,让他乐于向善。

  我家和工作单位相距1900米,自从李哲进入初中后,我们就一起上下班,早晨我去学校值班,他和她妈妈一起步行到学校。中午我和他一起骑自行车来回,晚上等我值完班后和他一起步行回家,三年来几乎风雨无阻。我们的很多思想问题都是在这步行过程中解决的。诸如看到路边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我适时提醒不要早恋;听到行人的口吐脏话,提醒他讲究文明……这时随便一说的效果要远远好于郑重其事的父子谈话。孩子来到高中,我上下班还是一直坚持陪他,只是因为时间关系,由步行换成了乘车。其实我觉得车上交流更具有优势,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干扰。记得2021年暑假参加福田奖学金颁奖仪式后,回家的车上,李哲谈到了会议主持者在会上讲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我告诉他,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句子,这是要告诉今年高考的优秀学子莫忘诸城,学成之后报效家乡。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古诗十九首》讨论了一番,至今他对这些诗记忆深刻。

  李哲喜欢读书,最初为了这个习惯的养成,我们全家陪他读书。可以说,他读过的所有的书,我都有所了解。感兴趣的和他一起读,不感兴趣的从网上查主要内容(当然不能让他知道),就是为了能够和他一起交流,逐步培养他的阅读兴趣,直至养成习惯。后来的读书,我们讲究方法,如读《百年孤独》,我们先画人物关系表;读《藏地密码》,先列时间索引表;读名人传记,注意记录格言警句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做好孩子的老师,教育他,让他有着积极的正能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认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因为我们会一直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钱永刚在回忆自己的父亲钱学森时说过“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要说‘言传’,我们家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

  我是一个老师,我首先要求孩子尊重甚至崇拜自己的每一位老师,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去学好这门学科。初二时,我告诉他,给他教英语的孙培忠老师是他妈妈的老师,也是20世纪90年代就是为诸城英语灌制教学磁带的优秀英语教师,于是他的英语学习发生了飞跃,至今具有一定的优势。进入高一,我通过一些同事和领导了解了他现在的老师,并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他所在班级有着一个怎样的优秀教师团队,他到现在回家还是对自己的各科老师赞不绝口,学习自然就不断进步了。

  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让他发现更多的美的东西,我跟他讲:“在哪里,就要爱哪里。每天告诉我一件你发现的最有趣或者最美好的人或事,我不听反面的例子。”孩子多去关注美的,自然就会向美的靠拢,于是我知道了康凯的刻苦,李君阳的好问,知道了他们武术操比赛的第一名,知道了期中考试一中囊括了全市前三名……

  记得李嘉诚曾经说过:“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因为别的失败了都可以重来,唯有在子女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让我们这些父母做好孩子的爹娘,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孩子的老师,处处关注着他们的学习进步;做好孩子的朋友,不断引导着他们的思想上进。

  【本文作者:李哲爸爸(微信公众号:元培家长经验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1

尤金·彼得森就曾说过:“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懦弱似乎是父母、特别是有信仰的父母的大敌,因为在常人眼里,做父母的“理应是”强壮的人,有自制力,凡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可是现实中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句话,这些品质我们并不具备。只要是人,就都是懦弱的,即便是那些在旁人眼里坚强、虔诚、有自制力的家长们。其实大家跟我一样,心里都明白,我们都是懦弱的人,逞强是行不通的,这也是孩子渴望从父母身上得到的。

彻底剥夺自由,取消自主权,对成长的孩子是没有好处的;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顺利步入成年。家长都会在必要的时候,把自由和责任逐步交还给孩子,一次一点点,同时静观其变。如果孩子的责任感加强了,下一步就给他们更多一点自由,这样循序渐进地交还,不可一蹴而就。万一(或者说假如)孩子又搞砸了,父母可以把先前的过程重复一次,一直到他们真正懂事为止。有些孩子懂事早一些,有些孩子懂事晚一些,所以等待的过程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3岁孩童有3岁孩童的思维能力,青少年的大脑也有它的局限性,做父母的应该在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和发展水平以后,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拿成年人的准则去要求,尽量现实一点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2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也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父母?有人总结了这样六个境界。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去学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而提升和完善自己。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观点,恰恰与《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的观点一致。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 ,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修炼、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牵着孩子的瘦,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3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打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便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他们给家庭带来快乐,也给父母带来改变……

与孩子共同成长,需要你停下匆匆的脚步去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的声音,在严与爱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作为妈妈,我心存愧疚。从幼儿园起,我与女儿相伴的时间仅仅是睡前,每天在她熟睡之际离开,在暮霭沉沉中归家。女儿曾怯怯地问我:“妈妈,别人都是妈妈接,你也能接我吗?”而我只能报之以无奈的一笑。忙忙碌碌的工作让我缺失了女儿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陪伴。所以当女儿字体写得难看时、英语单词不合格时,我用最严厉的语言去苛责。而对于妈妈在成长中的缺席,女儿却从未有过抱怨。想到这些,我为自己不曾走进孩子的内心而感到深深的愧疚。陪伴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良方。现在我依然早出晚归,但我会在孩子的书桌前陪伴她完成作业;我会在孩子睡前听听她的呢喃。因为我知道陪伴有限,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慢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共同成长。

成长总是少不了管教,而无情的管教只会招来孩子的叛逆。该怎样把握家庭中的严与爱的尺度呢?“好的父母应该把慈爱融入对孩子的管教上,并且不偏不倚,始终如一的奉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但自由应该带有约束,而且约束一旦形成就不要破坏。例如:孩子作业问题。现如今,辅导孩子作业成为了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上演的“精彩大戏”。我们家也不例外,曾经也是鸡飞狗跳,一团糟。但是制定规则会让家庭和睦不少,比如规定每天晚上9:00完成作业,超过时间,自行解决。因此,规则制定后,女儿有带着未写完的作业哭哭啼啼的进校经历;有不用提醒,早晨5:30就自己悄悄起床写作业的情况。这便是严与爱并济。

女儿的成长让我学会慢下脚步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女儿的成长让我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在成长中遵循规则。正如这样一句话“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孩子的世界如此丰富,作为家长怎能错过?用书信的方式来沟通吧,孩子给父母倾诉衷肠,父母给孩子表达期望。沟通让家庭其乐融融,让孩子充满自信。

在孩子们身上我学会了沟通与赞美,学到了自律与关爱……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4

利用这个寒假,在陪孩子读书的同时,我选读了《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因为是边陪孩子边读,所以可能不太细致,但主要内容还是基本领悟了。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被其书名所吸引。在读完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的必要性,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想它一定会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怎样改变自己方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因此带着这样的想法与希望读了这本书。

本书正如我所意。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真正接纳孩子”和“A-B陷阱,父母只要A,孩子就会B。”这两种观点都指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错误导向。生活中,我们总以为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怎么教育他(她),他(她)就会什么样,也就是书中说的“A-B陷阱”。

为此,我们就怕做得少而耽误孩子,更有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只为孩子多学点,免得将来后悔,实则这些辅导班让孩子筋疲力尽。而书中告诉我们:其实这是一个陷阱,我们应该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真正接纳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比如说遇到事情不要急于发脾气,不要轻易妄下结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给孩子留点余地,专心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想法与能力,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做事、出门打出提前量,可提前15分钟,给孩子留着足够的时间。

其实读到每一个故事,每一种观点时都有自己的感受,或者是我正在进行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又或者是我要学会并运用的教育手段。总之,教育之路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逐渐顺应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发展。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5

一直不太有兴趣去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养书。跟周边很多升级的朋友们也聊过,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家伙自信满满,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实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动不动就来句“你这当老爸(老妈)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话,往往最能说明问题。

之所以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的“格调”,不喜欢它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类书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财产所有人,孩子们自然成了学生、员工甚至是私有财产。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虽然不至于走极端自封“小白菜”,对这种方式有点反感也是在所难免有情可愿的。

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很多年前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其实,父母之于子女,本不应该是创造与被创造,教育与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级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级路人乙”,应该珍惜和善待这种缘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我,书中的观点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话”今天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心中暗笑,是你们这些作者们经历了一些变化吧。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我去!我们心中对孩子满满的爱,怎么就变成怕了啊!?先忍忍,别着急反对,接着看他所谓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点倾向,谁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多多呢。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最近闺女刚上一年级,我俩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幼儿园那样撒欢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着写作业,背课文,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不好意思,因为正式上学了,上传时间提前至九点)。闺女一脸的不高兴,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来观点更让人吃惊,“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学会陪伴学会爱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会陪伴学会爱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会陪伴学会爱读后感1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父母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呢?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懂你的孩子吗?当你面对一个“小话痨”“破坏大王”“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是否能够耐心解答,还是敷衍了事?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人。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的读懂了孩子这本书。

  我发现无论面对多大的孩子,做妈妈的都要用无比的耐心和无限的爱心呵护照顾他的成长,言传身教或许比任何方式都来的更直接更有效。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缺乏真正的了解,不懂孩子,不懂得他们“作”背后的真实需求。3-4岁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甚至过于溺爱事事包办,以成人的思想过分保护和限制孩子的行为。不但没有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虽然我们不是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的去做,多接近陪伴孩子……

  《学会陪伴学会爱》家长学堂里面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让我们在束手无策时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通过阅读也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思维世界,能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小心思……

  通过学习总结以下几点:

  1、按孩子成长阶段的不同特征而施教;

  2、学会适当的“放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3、“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4、做个温暖的人

学会陪伴学会爱读后感2

  通过学习《学会陪伴学会爱》这本书,真的是从中受益很深。我呢也是第一次为人母,第一次作为家长,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会听一些其他同事和朋友谈论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多多少少也会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然后现在朵朵一点点长大,我也会把这些我学到的朋友们的前车之鉴运用到我对朵朵的教育上,然后再结合我自己的教育理念一起陪伴朵朵成长。

  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自己的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和缺失。

   首先,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陪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真的有多多陪伴孩子了吗?亦或是你有做到有效的陪伴了吗?陪伴不仅仅是你坐到孩子身边,而是要参与到孩子做的事情或玩的游戏,让孩子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一刻爸爸妈妈的心是属于他们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倾听和表扬孩子,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只要他们很认真的跟你说话,你就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回应他们,说的好的做的好的地方就要表扬他们,不要吝啬咱们的表扬。要做到尊重他们,平等交流,不随意打断他们。

   第二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只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们一定要参与其中,而且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父母要统一战线,不能因为教育问题发生纠纷,导致家庭氛围尤为紧张。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不会出现两面性,而且也不会是一个纠结的人。

   第三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做个好榜样。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父母平时做个好榜样给孩子,孩子们现在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你怎么对他们,同样他们就会怎么对你。我们要对他们有耐心,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区要求孩子。同时我们也要放开手,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第四就是家长与老师的相互配合。

  要做到家园共育。其实孩子上学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老师们比我们更了解孩子,他们更有话语权。他们有科学的育儿方法,只要我们跟上老师的脚步,多多的与老师沟通,相信我们的老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全面发展,积极健康的孩子!

本文标题: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读后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书摘与感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63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大学四年是怎么度过的读后感(李开复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度过读后感)书虫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读后感简短(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