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之眼读后感(《木鱼之眼》林清玄 读后感想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3-06-14 15:31: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木鱼之眼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中有篇文章:《木鱼之眼》,很喜欢。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什么两样,挂在库房,用粥饭时击之...

木鱼之眼读后感(《木鱼之眼》林清玄 读后感想怎么写)

木鱼之眼

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中有篇文章:《木鱼之眼》,很喜欢。
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什么两样,挂在库房,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的,放在佛案,诵经时叩之。

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遇于道,昼夜常醒。”

也就是说,佛学经典是在讲如何磨洗心灵的尘垢,恢复人心的明澈朗照。所谓常拂其心,不使尘染。

《木鱼之眼》林清玄 读后感想怎么写

  谈到惊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摆在佛案的左侧,它巨大厚重,一人不能举动,诵经时木鱼声穿插其间.我常觉得在法器里,木鱼是比较沉着的,单调的,不象钟鼓謦钹那样清明动人,但为什么木鱼那么重要?关键全在它的眼睛.
  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什么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叩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而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
  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常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惊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常醒.”
  这下总算明白了木鱼的巨眼,但是那么长的时间做些什么,总不能象鱼一样游来游去吧!
  法师笑了起来:“昼夜常醒就是行住坐卧不忘修行,行法则不外六波罗密,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这些做起来,不要说昼夜常醒时间不够,可能五百世也不够用.”
  木鱼是为了惊醒,假如一个人常自惊醒,木鱼就没有用处了.我常常想,浩如翰海的佛教经典,其实是在讲心灵的种种尘埃和种种磨洗的方法,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恢复人的本心里明澈朗照的功能,磨洗成一面镜子,使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能了了分明.
  磨洗不能只有方法,也要工具.现在寺院里的佛像、舍利子、钟鼓鱼謦、香花幢幡,无知的人目为迷信的东西,却正是磨洗心灵的工具,如果心灵完全清明,佛像也可以不要了,何况是木鱼?
  木鱼做为磨洗心灵的工具是极有典型意义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诉我们,修行是没有止境的,心灵的磨洗也不能休息;住在清净寺院里的师傅,昼夜在清洁自己的内心世界,居住在五浊尘世的我们,不是更应该磨洗自己的心吗?
  因此我们不应忘了木鱼,以及木鱼的巨眼.
  以木鱼为例,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林清玄巜木鱼馄饨》读后感800

林清玄巜木鱼馄饨》读后感800
木鱼声声那一阵木鱼声,是从林清玄吃了一年馄饨的简陋摊位上传出,一声声穿透时光和纸页,震进了我的心里。而我借他的眼睛,看见了临沂街的深夜一身布衣的老人和老人美味的木鱼馄饨。那实在只是一个寻常而又寻常的卖馄饨的摊子,而卖馄饨的老人,也只是一个开朗风趣却最终抵不过岁月风霜而逐渐佝偻的小老头子,披着宽布大衣,戴着毡帽,推着一辆老旧的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灯泡的摊车,在街巷里摇摇摆摆地穿行。无论哪一点,都委实算不上耐人寻味或者独具匠心。然而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被遗落在城市角落里的小插曲,配上了老人手里端着的木鱼弥漫出的忽远忽近的清越声响,那每夜每夜出现在临沂街的鲜肉馄饨就变得格外美味。就连碗里的馄饨吃剩时在昏暗灯光下依稀氤氲着的热气,也镀上了春日般带有张力的金色。所有的简陋中,都可以找到让人从心底里温暖起来的理由。不只是林清玄那般尝着美味的人,就是我——单单只是在臆想中张大了眼睛远远地遥望,也可以感受到在“木鱼馄饨”中笼罩着的柔弱生刚强、宁静而致远的人世间的一脉温情和心香。我本一贯是不相信温情的。远到路边小铺子里接过硬币时对我微笑的老板,近到从出生一直养育我到现在的父母。我可以用最温暖的笑容回报给那些心中抱有感动的陌生人,可以恰如其分地在每一个辞藻和动作中流露出一个十五岁少女应当有的渴望和依赖。我可以是谦逊的,温暖的,可以是嚣张的,明媚的。只要需要,我可以捏造出任何形态的自我。然而,我的心底却是平静而淡漠的。我如同一株开在月亮背面的鸢尾,太阳的温度温暖不了我,而我,也无法用冰冷的双手温暖自己。然而那一记半夜敲响的木鱼,却从心底震撼了我。临沂街的老人,是在连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都停歇了之后才在墙壁的缝隙中偶然擦出的星火。他的生活,大概也只能用穷困和潦倒这样的措辞来形容——如同每一个被一层一层严密隔离出来的社会压在最底层的“被侮辱的被损害的”人一样,是现实生活最无情的象征。提及他们,大概所有能侥幸逃脱或者一开始便已经远离那种“堕落生活”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戴上同情的眼镜去看待。怜悯之余,也许还会去刻画和批判左右他们命运的社会力量。而几乎所有在无奈中寻求生存的人们,也都会不负众望地在与命运的肉搏中败下阵来,最终在无数或者怜悯或者嘲弄的目光中演绎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然而,在这样一只五色陈杂的大染缸中,那个卖馄饨的老人,却是与众不同的。他并不是与残酷的社会和命运搏斗的英雄,却也不曾对生活失望过。这个世界放弃了他,他却不曾放弃世界。他的身上,有春天的味道。木鱼在他,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然,饶是如此,他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他说,深夜的木鱼声——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致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他在临沂街卖了三十年馄饨,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人世间的苦难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性的失落,是一种无常和苦谛,而对付无常最有效的办法,自然不是尽情地发泄那一份无力和无奈,而是转向内,像一棵植物生长那样,回复并内敛为一颗种子。唯有追溯到种子发芽的时刻,虽弱小却是最具有张力的;引而不发,或将发未发时刻是最富张力和最富包孕的一刻。弱中之强,才最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劲。老人的心底有温暖,他敲出的木鱼声中,也带了春季里种子萌发般向上的张力。而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空与无,并非灭寂,空与无,其实是一种存和有,是那个诞育万有,万有汇合流注的所在。像林清玄说的,有时候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本文标题: 木鱼之眼读后感(《木鱼之眼》林清玄 读后感想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54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大圣脱困读后感600字(读完西游记第五回合大圣脱困你有什么读后感)外祖母智救大火读后感(《童年》小标题:“火灾中的外祖母”读后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