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以养性温儒敏读后感(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6-14 05:54: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温儒敏谈读书》一书,集结了温教授十余年来谈读书和语文教学的文章40余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对语文教学与读书、通识教...

读书以养性温儒敏读后感(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温儒敏谈读书》一书,集结了温教授十余年来谈读书和语文教学的文章40余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对语文教学与读书、通识教育与读书、网络时代经典阅读等问题的观点,书中还收录了十余种名家名作导读,提示阅读方法,揭示解读关键,显示了温教授作为专业学者写普及文章的大家手笔。

      书共分四部分:

      一、“语文教育与读书”,谈语文教学与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语文课改与阅读素养等。

      二、“通识教育与读书”,谈通识教育中的读书、阅读书目和阅读素养。          三、“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围绕网络时代的阅读现象分析经典阅读的价值。

    四、“名家名作导读”,十余种名有名篇导读,提示阅读方法,揭示解读关键。全书所选文章大都短小、有趣、有料、实在,其中十多篇曾广为流传。

      读了《温儒敏谈读书》一书,我非常赞同温教授的一些观点:上语文课,要有培养读书兴趣这个意识,把读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注意教学方式上对于读书兴趣的培养;语文课要教给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的方法; 一些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需要适当更新;要鼓励读闲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在评价考试中体现对读书的重视。语文课不要滥用多媒体。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阳光温柔又钝重地洒下,透过皮肤一丝丝进入血液。伴随着书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心暖暖的,暖暖的。作为教师更应与书为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札记】《温儒敏谈读书》

【书目】《温儒敏谈读书》(打卡第六天)
【内容】《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

【用时】20分钟

【摘要】

      若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我看社会上有些跟进新教材的名著导读一类读物,安排了很多阅读计划和规定动作,比如如何写笔记,如何做旁批,如何写读书心得之类,甚至时间都规定好了,那就会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减损了读书的乐趣。

【感悟】

新一轮的课让我们明白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总舍不得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所以整本书阅读也成了空口说白话。即使有些老师想去进行整本书阅读,为了保证效果,也会给学生提很多要求,画好了边框,不敢完全放手。所以,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学生还没有阅读就没有了兴趣。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雪,我给孩子们说:“我们不能枉费了这第一场大雪,走!这节课我们去操场打雪仗。”孩子一听,兴奋极了。然后有个孩子高声问:“老师,打过雪仗让写作文吗?”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老师一般的套路。我跟就问他们:“你们想写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要让写作文,我们就不去了。”我一听就笑了,说:“不让你们写,放心玩去吧。”这样我们开开心心的打了一场雪仗。试想:若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要求打过雪仗要写作文。那他们玩的还有兴致了吗?所以,不要干什么都那么的功利化,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们适当“浪费”一下时间,有时就是在提高他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自然会喜欢上学习。

读书浸润人生——评《温儒敏谈读书》

《温儒敏谈读书》一经出版,便引起关注。作者从学生、教师、社会三个层面来谈读书,贯穿其中的核心观点是:读书浸润人生。

作者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需要在阅读中驱遣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反对把读书变成孩子负担。这一点,年级越低越重要。尽管学业压力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兴趣驱使下的读书毕竟是轻松愉悦的。小学阶段不要把读书功利化,否则,学生会伤胃口,对读书心怀畏惧。要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在想象中阅读,不要拿那些沉重的大概念作为“标准答案”去考学生。兴趣读书观,应该成为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基本原则。

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温儒敏提倡学生要读经典,因为经典的滋养作用巨大。这个阶段要区分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不同。应该让学生读一点“闲书”,让学生自由选择,这对家长和老师很有启发。作者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论述,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完善了阅读教学结构。读整本书,叶圣陶先生早有建议,但未能实施。统编教材加入整本书阅读,安排课时,赋予学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材的一次大变化。作者还针对《乡土中国》等经典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提出建议,对一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温儒敏赞同大量阅读的做法,认为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读书的主人,在读书时间和读书数量上都应成为主体。

温儒敏对中学语文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充满希望,深切关注中学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他指出,语文老师在读书上具有引领作用,教师应做“读书种子”,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他建议教师应有一份书单,要有计划,为此画了三个“圈”。第一个是中外文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第二个是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书,比如科技史、科技哲学以及教育类的,打好基础,拓展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想。第三个是专业书籍。语文教师通过读书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同时建立“自己的园地”,有自己专属的读书时间和读书内容,营造良好氛围,防止陷入无边无际的“职业性倦怠”。目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已经启动“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引导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走进经典,提升素养。

作者不仅关注学校师生的读书生活,还关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特别谈到读书与国民素质的关系问题。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读书可以养性,使人变得高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性、健全的人格和聪慧的大脑。作者希望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让广大群众具有精神寄托,树立坚定信仰。

作者提出问题,也开出药方,不仅针对大学生读书现状给出读书篇目,还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为例提出具体阅读建议。在他看来,读《红星照耀中国》,要读出质感的真实。在斯诺笔下,革命前辈们既是有胸怀、德才非凡的,又是有人间味、有人格魅力的。在诸如饮食、住宿、会议甚至房屋摆设等有趣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现场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不无身心的舒展和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无拘谨之态,成为本书魅力所在。作者还谈到如何阅读鲁迅、莫言的作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总之,《温儒敏谈读书》内容丰富,启迪智慧,是一部很好的阅读指导用书。

自从书籍产生以来,读书就成了一件大事。要关心一个人的成长,就应该关心他的读书生活;要关心国民素质的提升,就应该关心国民的读书状况。温儒敏通过切身体会和大量实例来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关心青少年成长,关心教师读书生活。
本文标题: 读书以养性温儒敏读后感(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54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骆驼祥子1 3章读后感300字(骆驼祥子1-3章读后感300)假如给我三天阳光读后感500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