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译注读后感(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3-15 04:13: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易经》读后感[《易经》读后感]《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易经》读后感.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

易经译注读后感(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易经》读后感

[《易经》读后感]《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易经》读后感.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络系统还要大,网络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会被时间否定的东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外国人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追求的是知识,所以,他们有那么多的专利知识产权.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1: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2: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3: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  4: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5: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6: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7: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8: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9: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10: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11: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12: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13: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14: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15: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16: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17: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18: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19: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20: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21: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22:树立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23: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24: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聪明人  25: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26: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揽人才笼人  27: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糊口  28: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  29: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30:选择依靠知命乐天----保存退路  31: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32: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33: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有学问,读后感《《易经》读后感》.  34: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  35: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36: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37: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  38: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39: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40:养精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险境  41: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42:乐善好施惠人惠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43: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44: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他人  45: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46: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47:卧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48: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49: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50: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51: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为的规则  52: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53: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54: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55: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56:走出家们闯荡世界-----寻找发展之  57: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58: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59: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60: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61: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62: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63: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64: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结晶.只能用这些来表达;(我把上天所赐予的沧桑和考验,都铭刻在这如石头般的坚硬.刻入我的追求,刻入我的所爱.它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所在,无所不在.以一个昏昏噩噩的身影和无灯无烛夜自明的无我境界.也许到你死时也不会明白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们翻开这些曾经的思想,这些在漫漫长夜中并射出的火花还在我们面前,光芒万丈,人们无法解释这黑暗划过的每一道光闪,令这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无边的痛苦.  .来时欢乐去时悲,空往人间来一回.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往,也无欢乐也无悲.

易经读后感2000字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十感悟: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易经》 读后感

求一篇!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恐要见笑.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享: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6�1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本文标题: 易经译注读后感(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930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七步成诗读后感150字(七步诗的读后感\)引议联结式读后感(引议联结的读后感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