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小说读后感100字(郁达夫小说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2-25 07:37: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故都的秋读后感100字孩纸,这种问题不南搜啊……读郁达夫小说《迟桂花》有感600字寻找人性中的美好,...

郁达夫的小说读后感100字(郁达夫小说读后感)

故都的秋读后感100字

孩纸,这种问题不南搜啊……

读郁达夫小说《迟桂花》有感600字

寻找人性中的美好
——《迟桂花》读后感
20世纪早期的中国社会是动荡不安的,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像是一层层的黑幕,笼罩着整个国家。内忧外患的现实,让一群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感到困惑不安,为自己也为这个民族。我们也许可以将这称之为“时代的感召”,在这样的感召之下,这一群知识分子运用自己的才华在各个领域充当中华之崛起的开路者。作家们也不例外。除了鲁迅这样的弃医从文,画笔为投枪的杂文家和瞿秋白这样的弃文从武,用暴力改变国家命运的社会家之外,还有像《迟桂花》的作者郁达夫这样的坚守文学阵地的“纯文人”。很多人都为他们感到不齿,因为在那个国将不国的年代,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文字当成武器,向腐朽的政府,向混用的统治者,向残暴的侵略者开炮,用自己的声音号召更多的人来战斗。但是我认为他们并不是这样逃避现实的人,也许有,但郁达夫不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或许看不到那样尖锐或者深刻的批判现实的语句,但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于人性的追求。美丽、公正、正直、爱情、宽容、纯洁等等这样的词汇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更重要的是他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品德的力量,让我们相信在丑恶的现实下,人还是可以拥有这样的品质的,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品质,所以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而这种人性之光,这种希望的力量,就是郁达夫的作品给人们最大的价值。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部小说——《迟桂花》。文章开头就叙述了“我”
意外收到则生的来信,顿感意外。对于生活在喧嚣繁华的大城市中的“我”,很愿意趁此机会到久未会见的老朋友家喝喜酒,其实这就是最开始为我对迟桂花钟情的铺垫。在去翁家山的路途中,我被这里淳朴的乡风民情所吸引,更为这一路走来看到的迟桂花和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所陶醉着不可否认,老翁在都市生活的失败、身染肺病、多年隐居的遭遇和形象,暗合作者的消极避世心理,但在文章中令我流连的是作者渲染的那股迟桂之香,反而让人感到开朗明亮的心境。优美怡然的自然之景,老翁染病之躯奇迹般的好转、并无如何衰老的面容,翁母依旧轻健的体格,翁妹永久小孩子般的天性,轻松愉悦的谈话,无不传达出乐观的色彩。城市的污浊气息和乡村的清新欢快的对比,让读者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之外的感情倾向。惊异于迟桂馥郁的芬芳,作者用大量笔触描写了自然景致和充溢于山野间馥郁的迟桂香气。翁家山在暮色中的晴爽,月色下的沉静内敛,清晓里的澄鲜可爱,缭绕其间若有若无的清香,人物与自然渐渐融为一体。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迟桂开得晚,经得久,清香、朴素、耐久的品性从中展现,有着沉静自得的安然,有着生命的自然与顽强。如其他文中中所述,迟桂花的意象,已成为人格、友谊、真诚、纯洁的永久象征,是对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品格的歌颂。一如来到翁家扑面而来的淳朴、祥和、单纯及热情。一如老翁经历恋爱失败、学业停辍、疾病折磨后依旧的沉静清澈。一如翁莲遭受父死、家衰、夫亡创伤后如故的小孩天性。
翁莲是作者着力刻画且最具迟桂之香的人。她有着天真、纯洁、自然的人性,使“我”自觉为自己的邪心和卑鄙感到羞愧,并给予了“我”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净化。对她的身体产生的揉入,在这集天地灵气的山乡庙宇之中,和莲自身的淳朴天真的气息感染之下,我的肉欲也被荡涤和净化,变成了一种纯净的爱慕和赞叹。
莲的性格气质与翁家山的自然世界糅合在了一起,似已成了大自然质朴宁静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现实中的“迟桂花”。磨难阻延了她的绽放,却使花开之时更为绚烂夺目,迟桂之香更为醇厚经久。
为什么要给这样一个角色取“莲”这个名字呢?我的看法,是因为“莲”这种花能够象征翁莲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精神。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的这种清纯自在,似乎的天性所使然。即使遭受生活的无情摧残,也会保留那一份与生俱来的童真和美好。莲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嫁到丈夫家去却又遭受到丈夫一家无情的摧残。一个如花的少女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悲惨的寡妇,在自己的娘家盘桓不去。对于我们来说,这恐怕将是一个女人最不幸的遭遇吧。但是在莲的身上,我们看不到那种世俗和苦难带来的风霜,也看不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怨恨,相反地,她依然对大自然抱有孩子般的好奇之心,对生活给她的不公正的遭遇,她依然可以笑着接受。这种力量,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扎根于中国土地中的人民的乐观自信。在山水的召唤下,在莲纯洁的心灵的感应之下,我也生出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态度,将肮脏的肉欲净化了。这或许就是迟桂花的精神吧。
“但愿得我们都是迟桂花!”文章最后“我”如是感慨与祝愿,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翁兄妹历经坎坷后的平淡幸福,亦表明了生的意志必引着我们战胜磨难与挫折,争取美好与幸福。不必艳羡早开却也早落的花朵,自如迟桂花,虽迟开却经久,淡淡忧郁迷蒙中坚韧乐观的信念恒久闪耀。
现代都市空气日渐浑浊,匆匆往来的人群也渐以面具示人,将本真的自我埋藏于功利、金钱、权利、欲望之中。有人在生活的打击之下轻易便一蹶不振,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与希望,有人在现实的各种诱惑之下同流合污,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的心灵日渐蒙上挥不去尘埃,汲汲于富贵,汲汲于名利,迟桂之香愈为难得。而此刻的我们,更应学习迟桂花的精神与秉性。以迟桂之香保护心灵的一方净土,熏染周围的世界,涤净人们的灵魂,使其馥郁的芬芳随风飘散。
回过头来,重新品读郁达夫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迟桂花》是脱离了他早期那种阴郁沉闷的风格的。在《沉沦》中,他同样能够将情景描写和人物的心理刻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人物的心理变化也描写的不着痕迹。但是从始至终,那种挥之不去的悲伤和绝望却始终紧紧的攫住读者的心,令我们喘不过气来。而在《迟桂花》中,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没有改变,甚至显得更加的自然生动,然而其表达的主题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对人性之中丑恶加以鞭挞,到对人性中的真实和善良加以赞扬,这两种极端不同的
态度,看似作者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实则是他早期创作精神的延续。因为无论的批判丑的,还是赞美善的,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对人性的追求,对完善自己生命的渴望,这是郁达夫的作品贯穿始终的主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郁达夫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作家,他开创了近代中国具有鲜明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式的写作风格。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总是占有极大的分量。而描写这种心理活动的改变,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起到了一种心理剖析的科学意义。《沉沦》中的抑郁症,《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变态心理学,以及这篇《迟桂花》中的善的心理对恶的心理的战胜,无一不是对心理学的深刻理解和描写。而作者将散文风格的风景描写和心理活动的融合,更是通过文学的手法,将这种心理变化进行了巧妙的暗示,是使人在读起来时浑然不觉其变化而顺着这种思维往下走,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读者在感受到作品的力量的同时,更是不知不觉的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领悟。
总而言之,依区区愚见,郁达夫并不是那种消极避世的“纯文人”。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写作方向或者人生方向的权力,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们也不能非黑即白,就此断定一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郁达夫精湛的文字技艺,融情于景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心理学的探讨和认识,对于当时的文学界和后世的我们有着重要的学习作用。而一如《迟桂花》这样的作品中,给人们带来的生命的力量和对美好的追求,则是人类无论何时都需要的
本文标题: 郁达夫的小说读后感100字(郁达夫小说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74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锅炉水处理读后感(锅炉水处理工作总结)夜莺读后感200字(《夜莺》读后感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