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和斑鸠的读后感30(作文范文之猫头鹰和斑鸠作文)

发布时间: 2023-02-19 11:51: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猫头鹰斑鸠议论文猫头鹰斑鸠议论文(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

猫头鹰和斑鸠的读后感30(作文范文之猫头鹰和斑鸠作文)

猫头鹰斑鸠议论文

猫头鹰斑鸠议论文
(一)主题的写法[2]
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二)题目的写法
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
(三)摘要的写法
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四)引言的写法
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
(五)结论的写法
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斑鸠郭风读后感

斑鸠郭风读后感
  郭风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诗作家、儿童文学家,他像一位勤劳俭朴的老农,在文学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七十多年,出版了50余部作品集,一些作品被译成俄、日、法、英等文字.他的作品获过首届鲁迅文学奖荣誉奖;获得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第五届冰心文学奖(儿童文学)头等奖;并荣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
  这就是我们的乡亲,从莆田城关书仓巷9号(或曰芳坚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叶笛”诗人散文家郭风.本人退休后,经常到离莆田一中(原址)校门口三四十米处的书仓巷散步,并时常在9号大门口驻足瞻仰片刻,此处为郭尚先故居,市文物保护单位.有一次郭风回乡时,曾叫我到他故居小坐片刻.这个地方为什么叫书仓巷呢?郭风说:“我在很小时便听说过,古代有一位儒者藏书甚富,曾于此巷建藏书楼,因而得名书仓巷.”郭风在《记书仓巷》一文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引述如下:
  在我晚年时,有时会忽然怀念起来的是,大概由于巷内多为果园之故,时有鸟类,譬如白头翁、八哥、斑鸠、黄鹂以及猫头鹰飞到各户屋顶上来;特别是早晨,从巷中走过,便听见喜鹊在屋上报喜.我总感到有一种田野风趣,又有一种世代相传的、持续的、固执的民俗气氛,出现在我的故宅所在的书仓巷内.
  这种对故宅、故乡沉甸甸的刻骨铭心的思念,用诗的语言倾诉出来,这是郭风散文的特色之一,他的作品充溢着故乡的“香味”和“气氛”.
  1990年之后,我侧重搞宣传文化工作,或曰文字工作.因此,有幸多次或说经常拜访郭风,要嘛在福州八旬斋,要嘛在莆田,只要有家乡的文事,郭风都欣然参加.听章武、谷忠和郭景能(郭风儿子)介绍,郭老75岁之后宣布,除莆田之外,其他地方活动都不参加.这说明,郭老的这种情结十分“固执”.1993年,郭风与朱谷忠等从石狮途次莆田,我在兴化宾馆风味酒楼请郭老吃午饭,我点了焖豆腐、麦螺、花螺、炒米粉、煎、蒸跳跳鱼、“竖蛏”等风味小吃、喝家乡啤酒.郭老和谷忠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郭老动情地说:“今天是我历次到莆田吃得最满意的一次.”朱谷忠也朗诵起诗来,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菜是故乡好……我颇感欣慰,原来点菜也有学问,可以激发那种“固执的民氛……”.
  郭风是以描写故乡“田野风趣”和“气氛”的“叶笛”而一举成名的.我找来原诗再次拜读.诗人在《叶笛》中两次写道:“啊,故乡的叶笛.”最后一段引录如下: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龙眼树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1985年9月8日,郭风在一篇文章中说:“这三个‘细节描绘’,不客气地说,是从我几十年间对于故乡风土的许多印象中‘精选’出来的.”故乡的“香味”以及“太阳的光明”伴随郭老一生,照亮他的全部作品.他的作品给人美的享受,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熏陶,影响几代人.
  1994年元旦起,《湄洲日报》正式改为对开大报,之后又扩为八版,用稿量大增,除了新闻外,我想到了副刊,想到了郭老以及许怀中、章武、章汉、谷忠、丹娅、健民等莆仙籍在外乡亲.因此,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这些文人回乡参加吾乡文事活动.如:在副刊上开辟“双松图”专栏,由郭风和许怀中联袂供稿,“骥斋”则由章武、章汉哥俩搭档.可以说,郭老当时的首肯以及许怀中老师和其他文人们的大力支持,使报社副刊大为起色.可以说,那段时间,有关郭风的信息,本报是第一时间发表的.我的手头有郭风的几封亲笔信.其中有一封信中说,袁启彤给郭老写信,信中对《郭风散文选集》和《汗颜斋文札》进行评点.郭风在信中说,袁“文采斐然,见解有独到处,为书信体文学短评.”郭老谦逊地说:“请家乡党报先行发表,不知您以为然否?”这么有分量的文章我们求之不得也,可谓人无我有,得天独厚矣!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郭老与我竟成为忘年之交,我几次到福州八旬斋拜访时,他与我促膝谈心,回忆故乡的“风趣”和那些“固执”的“气氛”,肯定我的散文写作方向,鼓励我多写.并分别两次赠送我两套经典的精装本,一套是《四书五经》,另一套是《二十五史》.并为我的拙著《荔城放歌》和《海峡乡音》认真作序,说了许多呵护、鼓励的话,可能有“溢美”之嫌.但实话实说,我无心相争,只是“做做文”,圆梦而已.郭老对我则有知遇之恩,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还有一件事,朱谷忠曾告诉我,我申请加入中国作协时,中国作协领导征求郭风意见时,郭老一锤定音:“许培元一定要上.”在八旬斋漫谈中,郭老还曾想把我的某些散文介绍给全国性文学期刊,被我坚决谢绝.章武曾说:郭风是“一位从不请人写序,却为许多青年人写序的人.”我手头有一张1985年郭风和章武、谷忠、姚文泰等作家与莆田一中蒲钟文学社的学生在兴化宾馆的合影照片,这是我女儿留下的一份珍贵资料.据说,郭风曾与文学社的学生们座谈,畅谈文事,指导他们如何写作,对青少年厚爱有加.
  《汗颜斋文札》是郭风1988年至2000年之间的散文、随笔集,100多篇30多万字,由《湄洲日报》社印刷厂印刷.本书获得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文札”中大部分文章是写莆田的人、物、事,莆田的稀饭、焖豆腐、花螺、菠菜等,在郭老笔下皆成美文.在《故乡的海味》中,郭风写道:“汉语中有成语曰‘耐人寻味’,家乡的花螺等物,在我的追忆中,似能出现此等境界.”在《说莆田焖豆腐》文中,他写道:“为此,我在岳母家中吃到的焖豆腐特别有味,”郭风一语泄露了天机.他似乎很少涉及爱情这个主题,但在《致亡妇》中,郭风深情地写道:“我常常觉得你仍然在我的身边我们互相信任的、真挚的心一起跳动.”在《文札》中,我依然闻到了“叶笛”中那种香味,看到那“太阳的光明”.所以,本文题目为:叶笛声声忆郭风.
  问渠哪得清如许?1985年,郭风在《语文学习》上发表文章说:“鼓舞作家孜孜不倦地创作的重要因素,是作家对于生活的爱,对于自然的爱,对于历史和人民的爱,对于土地的爱.一句最明确的话可以概括:对于祖国的爱.”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赤子宣言,正是郭风人品、文品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郭风是壶山兰水哺育的精英,是莆田大地的儿子,他永远活在莆田人民乃至海内外读者心中.我分明听见了叶笛声声.
本文标题: 猫头鹰和斑鸠的读后感30(作文范文之猫头鹰和斑鸠作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59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爱谁多一些绘本故事读后感(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生于天空的读后感(生于天空读书笔记好词好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