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惜柳读后感(《霸桥柳》歌曲含义 它表达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4 10:37: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羌笛何须...

灞桥惜柳读后感(《霸桥柳》歌曲含义 它表达了什么)

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灞桥折柳的柳意

柳是极易成活的植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从柳的名称我们可以推断出柳是一种极易成活的植物,如“杨柳”、“垂柳”、“蒲柳”、“泽柳”、“河柳”、“山柳”、“人柳”、“鬼柳 ”“观音柳”等[6]。“泽柳”、“河柳”、“山柳”都说明柳适应性很强,随处都可以生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诗中所描述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暗合了亲人希望远在他乡的游子有着坚韧的生命力,能够随遇而安。因此,人们折柳送别不仅有留恋之意,还有祝福之意。异乡随处可见的杨柳的倩影,是亲友们送别之时折下的,游子们亲手插上的家乡柳,寄托了多少离愁和思念。李商隐《杨柳枝》“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归”。[7]离别之时将柳条折为两截,一截赠送游人,表祝福,一截留下来,盼游人早归。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也就蕴含着“春意常在”的美好祝愿。
折柳赠别与古人重视离别的心理有关,由于柳条细长柔软易绕,所以古人借它来表达柔情萦绕和感情绵长之意。临别以柳相赠,更是表达了无尽的怀念与相思。
【注释】
[1]《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四
[2]《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二
[3]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
[4]《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
[5]《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
[6] 李晖《唐代折柳风俗考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7]《全唐诗》卷二十八

大唐柳色读后感700字

大唐柳色读后感
渭城的柳色是否还与唐代时一样清晰。
读过这篇文章,仿佛梦回唐朝,身处诗情画意的渭河边,与友人送别。这又好似是一幅优美的中国画卷,提顿转折,大笔横飞,点点句句都有着渠水般柔情,高山般壮美。
啊!实在太美了。作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如同唐诗一般,清新、多情、潇洒。
整篇文章都以一首《渭城曲》为中心,从诗的意境出发,写出了友人为考取功名,在渭水边与诗作者道别“长楫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去寻找新的起点。朦胧中,仿佛一道光影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们拉着马缰绳,立在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一幅画,一首诗,一场道别,泪襟湿。
折柳,离别,不仅被唐人挥洒的“淋漓尽致,情意万千”,也被作者描写的“诗、情、画、意”。引用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却不显凌乱,而是更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大唐柳色”的主题。
自然之美往往启发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的心灵是到了哲理的召唤,生命之弦就在无言的纯美之中被轻轻拨动,心中的旋律就在天地之间悠悠飘荡。
本文标题: 灞桥惜柳读后感(《霸桥柳》歌曲含义 它表达了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27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孔子拜师的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中国两个字的由来读后感(汉字的起源读后感高一200汉字在线等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