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一万字(打造狼性团队的22条军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2-12 20:45: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1923~)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一万字(打造狼性团队的22条军规读后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1923~)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的作品虽不多,却在欧美各国有广泛的影响,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写的是二战期间,奉命驻扎于地中海“皮亚诺扎岛”(此岛为作家所虚构)上的一个美军空军大队的生活。小说没有统一完整的情节,而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场景构成了全书的内容。它分为42章,每章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讲述一个主要故事,再由贯穿全书的人物尤索林的经历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部结构貌似松散,实则各章之间有内在联系的长篇小说。
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些荒谬绝伦的形象,性情古怪、情感冷漠、行为疯狂、不可理喻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从高级军官到普通士兵,全都无法按正常人的标准去衡量。
指挥这支飞行大队的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是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冷酷无情的家伙。他为人圆滑,八面玲珑,36岁就当了上校、指挥官,为此他洋洋得意,自命不凡。一想到许多年纪比他大的人连个少校都还没混上,他便心花怒放,觉得自己已是个实权在握的大人物。与此同时他又常常痛苦不堪,因为有些比他还年轻的人已当上了将军。每念及此,他便嫉妒得发疯,恨得咬牙切齿。因此他时而踌躇满志,时而忧伤自怜,时而气概非凡,时而沮丧懊恼,时而胆识过人,时而怯懦畏缩。狂妄与自卑奇妙地统一在他的身上。为了向上级邀功,早日实现爬得更高的野心,他打着为国尽忠的旗号,不断增加部下的飞行次数,用飞行员的鲜血去为自己铺路架桥,弄得人人怨声载道。
专管部队队列操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同样是个不择手段博取功名的野心家。他表现欲极强,“大战爆发他颇为高兴,因为战争使他有机会可以每天穿上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冲着一群群小伙子喊一声:‘弟兄们!’”为能够让自己训练的中队在阅兵式中得到第一,他绞尽脑汁,甚至想过把每列12人“钉在一根长长的2英寸厚、4英寸宽的栎木桁上,好使他们在行进时步调一致。”为此还需“在每个人后腰上插入镍合金做的旋转轴承,否则他们就不能作90°的转弯。”只是因为他拿不准军需主任是否供应那么多的轴承、外科医生是否肯与他合作,才万分惋惜而罢了手。最后谢司科普夫终于设计出不挥动双手行进的队列姿势,在阅兵式上一举成名,被誉为“军事天才”,从此青云直上,官至将军。
下级军官迈洛的所做所为更让人瞠目结舌。这个年仅27岁的伙食管理员大发战争横财,手段之“高明”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起先,他用美军的作战飞机作国际贸易,利用不同国家,前方和后方的商品差价赚钱。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他竟成立了庞大的跨国公司,各国军政要员纷纷入股,甚至连敌对国德国的政府也是股东之一。于是不同国家的运输机、轰炸机、歼击机都成了迈洛任意指挥的工具,每天“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挪威、丹麦、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瑞典、芬兰、波兰以及欧洲各地之间”,机身上拖着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飘摇翻飞,构成空中一大景观。迈洛最后竟神通广大到承包“战斗工程”,和美军签订合同去轰炸德国桥梁;同时又与德军订立契约,让高射炮去打美国的飞机,两头捞取好处。干这一切时迈洛理直气壮,认为这纯属商业活动,他恪守的是商业道德。这表明迈洛之流的心中根本就没什么祖国的概念,凌驾一切之上的只是利益原则。对这场战争而言,这不啻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飞行大队中有位随军牧师,负责士兵的信仰。却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其表现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身份极不相符。他不断被一些“苦恼的、重大而复杂的本体论问题”折磨着:“有没有一种真正的信仰,或者死后有没有灵魂?有多少天使能够在一根针尖上跳舞?在创世纪前的那无数年代里,上帝自己究竟在忙着干些什么?”牧师无时无刻不想回家,老是在幻觉中看到妻子、孩子、岳母惨遭不幸,看到自己家的房子着了火。其实他本人也谈不上有什么信仰,他的信仰是“祖先们”传下来的。他不得不相信主的存在,因为正是对这个“永久的、全能的、无所不知的、相信人道的、全人类的、拟人的、能操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亲美的”上帝的信赖,才支撑他度日如年地活下去。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尤索林。他最初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入伍,到头来却发现这场战争不过是场骗局。上司们只顾升官发财,米洛这种无耻之徒在大战中如鱼得水,越是卑鄙的家伙就越能名利双收。士兵们的牺牲毫无价值,更没有丝毫崇高感。于是他成了不可救药的厌战者和怕死鬼,千方百计地想脱离战争。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凡是精神病患者就可以被遣送回国,尤索林认为有机可乘。但该军规又规定,凡想回国者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说明自己不能再飞行;而既能提出申请,就说明申请者不是精神病人,因此还得飞行。尤索林又寄希望于飞满规定的次数后停止飞行,第二十二条军规明确规定,飞满32次的飞行员即可不再执行飞行任务。可尤索林完成规定次数后却仍不能停飞,因为军规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飞行员终止飞行前必须执行长官的命令,而卡思卡特上校的命令使他必须继续飞行。尤索林一直飞到50次仍不能如愿,最后他终于彻悟到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过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圈套,自己根本就无法摆脱它的控制。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根本主题。它真正要告诉人们的,是现代西方社会的荒谬性。事实上,战争只是一个喻体,“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对一个毫无理性可言的世界的高度象征。它无处不在,俨然一种凌驾一切之上的神秘力量,操纵着芸芸众生。它肆意嘲弄人类建筑在理性基础上的宗教、道德和社会结构,使人生的意义变得荒诞不经。它看似无形,实则是一张天罗地网,人类的任何挣扎都无济于事,只能是越陷越深。因此,小说是对二战之后西方人生存状况的深刻揭示。
《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风格。这首先表现在作家以反讽为基础的艺术构思上。作家认为,世界不可理喻是不可更改的现实,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既然这是一个倒错的社会,那么正常的人类生活准则就成了不正常的,不正常的东西反而成了正常的。在这种构思上的反讽中,幽默的效果就产生了。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为部队帐篷的门朝哪个方向开而大打官司的佩克姆将军和德里德尔将军,看到了因设计出让士兵双臂不动的行进模式而一鸣惊人的谢司科普夫少尉,看到了同时承包炸桥和保桥的迈洛,看到了坚持一丝不挂、游来荡去的尤索林……作家不动声色、一本正经地把这一切当作正常的东西呈献给读者,而读者在领悟了其潜台词完全对立的含义后,禁不住便露出一个苦涩的微笑。
在创作主体与作品所表现的客体之间制造“审美距离”,是小说又一鲜明的艺术特点。作家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克制态度,有意不对笔下的人物和事件进行道德或价值评判,相反,越是严肃、庄重的事情,越是举重若轻、玩世不恭地冷嘲热讽。如小说中有一段关于尤索林心理活动的描写,他看到一个穷孩子“缺鞋少袜,头上的黑发也很需要修剪。他满面病容,显得苍白而忧伤。”尤索林“对他的穷困深表同情”,以至于“恨不得一拳把他那苍白忧伤,带有病容的面孔揍个稀巴烂,把他打死,免得他使人联想起就在这天晚上,意大利还有无数苍白、忧伤、面带病容的孩子……。”这种表达“同情”的方式实在有悖常理,而实际上,它却基于作家这样一种美学观点:既然苦难是一种普遍存的现象,人又无力改变它,就只好用残酷来拉开与它的距离,用审美的观照来“玩味”痛苦,不去发那些感伤而徒劳的道德感慨。作家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后退一步,在可怜、可怕、崇高、卑下,总之是在一切需要投入人的道德情感的地方“天才地”发掘出幽默和滑稽,在笑声中嘲弄社会,同时也嘲弄自己。这笑声其实并不轻松,而是充满了辛酸与无奈。
小说的“幽默”,还产生于作家采用的逻辑悖论的手法上。“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的典型,这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更令人叹服的是,作家居然用这种手法来编织情节。如小说中牧师受审一节:两个“政府派来的”军官不由分说把随军牧师带走了。路上,少校劈头就说:
“这就是你犯下的一项大罪,神父。”
“什么罪?”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上校说,“但是我们会调查清楚的。我们肯定你的罪行是非常严重的。”
牧师随后被带进地下审讯室,按照要求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少校看过后,“露出大失所望,满心厌恶的神情”,一口咬定那不是牧师的笔迹:
牧师大为诧异,很快眨着眼睛:
“这当然是我的笔迹。”
“不,不是,牧师。你又在撒谎啦!”上校说。
“这是我刚才写的!”牧师恼怒地喊起来。“你们看着我写的。”
“问题就在这里”,少校痛苦地回答说。
原来两位军官事先已认定另一种笔迹是牧师的,由此便推论出牧师本人写下的笔迹是别人的。尽管这推理过程本身无误,但由于前提是假的,得出的结论出只能是荒谬的。作家如此煞有介事地推演一番,并非是在玩弄语言游戏,荒唐无稽的情节隐隐透出一种残忍,人被置于被动无望的怪圈里,这实际上是人的现实困境的写照。
小说的语言极有特点,作家常常将相互矛盾、或褒贬义相对的词汇与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佩克姆将军的口头禅是“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我没有缺点”;另一位上校在部队服务二十几个月后,“发觉自己仍然这么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作家还不时将一个孤立的句子,置于与其表述的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境中,如:
谢司科普夫少尉确信自己有能力一鸣惊人了。
(他)最初曾想请一位在金属片商店工作的朋友把镍合金做的钉子敲进每个学生的股骨,用几根削好的三英寸长的铜丝把钉子和手腕连接起来,但是时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还想到学生们这样束手束脚,在行进前举行的难忘的、令人昏厥的仪式上就不能以恰当的姿势倒下去,而不能恰当地昏厥,可能会影响军队的名次。
作家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不带任何夸张或讥讽的色彩,写出少尉的心理活动,但其荒谬性与“有能力一鸣惊人”之间的反差如此之大,以致叙述的语气越“平静”、态度越“客观”、细节越“真实”,幽默效果也就越强烈。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幽默”表现为一种整体的幽默,无论是构思、布局、情节设计,还是叙述技巧、语言的运用,都具有“黑色幽默”的特点,内容与形式可谓达到了完美结合的程度。

求西点军校22条军规的读后感

吹牛大神专业忽悠人的!就像是士兵天性就是服从命令一样,都是别有意图的人发明诓笨头笨脑的年轻人的!
本文标题: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一万字(打造狼性团队的22条军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6390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伤人玄高救国的读后感(犒军救国读后感)聪明的小马读后感(笨马不知读后感2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