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的读后感(贝多芬传读后感600字 快)

发布时间: 2022-11-07 04:45: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贝多芬传读后感贝多芬传读后感罗曼·罗兰说:“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而贝多芬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不可...

贝多芬传的读后感(贝多芬传读后感600字 快)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读后感
罗曼·罗兰说:“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而贝多芬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榜样。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他的童年充满艰辛,缺少家庭温暖。从一开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悲壮的战斗。贝多芬刚四岁,他父亲就一连几个小时把他钉在羽管键琴前面,或者把他关在房间里,逼着他练小提琴,繁重的作业把他累得死去活来,差一点就让他恨死了音乐这门艺术,以致必得用暴力才能强迫他学下去。
1792年,战火蔓延到波恩,贝多芬离开了家乡,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定居。此时,病痛已在叩门,且一旦上身便不再离开。1796至1800年间,耳聋症开始肆虐,耳鸣不分昼夜地折磨着他,内脏也疼痛不已。
除了肉体的痛苦,他还受着别的困扰。在他喜欢的人嫁于他人时,他几乎想自杀,但他那种百折不挠的道德观念阻止了他。他性格刚强,不甘心在磨难面前屈服。
这爱情,这痛苦,这意志,这时而沮丧时而高傲的情绪,这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的伟大作品中。如《丧礼奏鸣曲》,《幻想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第二奏鸣曲》。而《第二交响乐》则更多得反映了他青春的爱情,从中可以感觉到压倒一切的坚强意志,一股不可抗拒力量将愁绪一扫而空。
即使在生命的最低谷,贝多芬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无可挽救: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心中充满了希翼。
但是后来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患了气管炎,肺病,急性关节炎,黄疸病,结膜炎等疾病。
1824年他指挥《第九交响乐》,全场一致鼓掌,但他却一点也听不见。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员拉起他的手,请他转过身来面向观众时,他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这才明白过来。
1826年底,他患了胸膜炎。1827年在他弥留之际,他很清醒地写道:“我耐着性子,心想:任何痛苦必会带来善果。”善就是解脱。
死神终于来了。正当风雨交际之夜,他离开了人间。时为1827年3月26日。
罗曼·罗兰把贝多芬的一生比喻为风雨交加的一天。“意志的力量使我们重见光明。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换了奉献给全世界!”
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
他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自己的话“我愿证明,谁若行为高尚,善良,必能同样承受苦难。”
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生,如何死。
我们应像他一般:“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传.读后感.急啊

贝多芬一生艰辛,遭遇了数不尽的磨难。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住巨人的脚步,他在痛苦中艰难的向前攀爬。在向上天诉说着一切内心的不满。他痛斥着社会的传统制度,他毫无顾忌的对这个世界进行着批判。他性格孤僻,情绪暴躁。但这同样不能掩盖他对音乐所独有的创造。
他的手很笨,十个指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好一件事情,拿东西,总会将东西摔碎,总能把墨水瓶子打翻,家里的家具,没有完好无损的,因为他总是会不小心将家具打翻。甚至不会刮胡子,所以脸上常常会有小口子。这也是因为手指的笨拙。但是谁可以想象得到,就是这样笨拙的手指。在碰到钢琴之时,会显得比任何人都要灵活,仿佛音乐折服在他的手指之下。听他的召唤。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得到了许多一生的财富。从他的启 蒙老师开始,一直到他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为止,还有他的朋友们。当然还有他的崇拜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灵感来源,那些曾经是他坠入爱河的美丽女人。他的人生是喜乐相交的。
他老师
从贝多芬的爷爷开始,他继而受到了他的父亲约翰,伊登老先生,国力剧院的菲费尔,塞莱尔剧团的聂费,海顿,莫扎特的教导,还有教授他小提琴课的舒潘齐,圆号课的斯蒂奇,大提琴课的克拉伏特和林克,单簧管课的弗雷德洛夫斯基。
这些人都为贝多芬的人生铺了一块块的垫脚石,尽管有些人也给贝多芬带来了伤痛。比如他的父亲约翰,为了拿到喝酒的钱,不惜让自己的儿子没日没夜的练习钢琴,而丝毫不会考虑到贝多芬的思想和健康状况。稍有不顺心,就对小贝多芬拳脚相加。这也成了贝多芬日后听觉下降最重要的原因。
伊登老先生是老贝多芬的朋友,所以欣然教授贝多芬音乐,但是伊登老先生却过于的墨守成规,只认为已有的才是真正正确的内容,对于贝多芬的创新,不但没有赞扬,反而进行了全盘的否定。使贝多芬感到了失望。
菲费尔虽然说拥有一定的才华,但是却是一个十足的酒鬼。经常在外面喝了酒回来,就把贝多芬随时随地的叫起来练琴。完全不考虑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休息状况。
这些都给贝多芬的音乐之路造成了许多的阻碍。但是,小贝多芬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有的形式,而是大胆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自己的异议。直到遇到了聂费,贝多芬有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的作品得到了肯定,这样,就促使了他尽早地,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有的音乐体系。使得波恩为此轰动一时。
同时,他也在剧院中担任了职务。有了一份稳定的薪水来源。也减轻了一份家里的负担。
他的老师伴他走过了人生的初期。
他 朋友
如果,贝多芬只依赖于自己的那一点点的收入的话,根本就无法走出波恩,走入维也纳,走进贵族,就更不能谈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了。
这其中,帮助过他的人真不少。
维格勒无偿的帮助他照顾病重的母亲,布鲁宁夫人像母亲一样的关怀,瓦尔德斯坦伯爵给与了贝多芬经济上巨大的帮助,斯奈德教授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李希诺夫斯基伯爵让他在维也纳有了暂时的住所。同时,舒潘齐,申德勒,杜波特,也为贝多芬在维也纳的两场盛大的音乐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爱人
贝多芬虽然一生没有结婚,但却有很多的女孩子让他燃起了爱的火焰,有了创作的源泉。
布鲁宁夫人的女儿艾莱奥诺雷小姐,艾莱奥诺雷的女友德霍恩拉斯,选帝侯御马苑总管伯爵的女儿玛丽亚。曾为了她,贝多芬险些自杀。后来,布隆思维克伯爵的两个女儿特雷莎和约瑟芬,贝蒂娜和特雷莎的表妹朱丽叶塔,都让他重新燃起了爱情的火焰。
贝多芬曾写过三封信,《致不朽的爱人》。她一生追求一位漂亮,纯洁的女性,将他的事业与感情融为一体
贝多芬一生倔强,性格在旁人肯来也是十分的古怪。他不愿和贵族同流合污,认为自己的人格,尊严与他们都是相同的。有一次,他在与歌德在泰布利茨郊外散步,正巧,迎面走来了奥地利皇后和贵族的贵胃们。歌德连忙脱帽致意,但贝多芬却认为,这些人应该给他们让路,让艺术家先过。在许多的宴会之上,位置往往是表示一个人地位的衡量,贝多芬虽然被安排在了仅次于公爵的位置,但他仍然负气而走,这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讶。但贝多芬从来也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做法,因为在他的心中,艺术家的地位是不可衡量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君主和爵爷可以制造出许多朝臣和枢密参赞,但他们不能制造伟大的人物,不能制造超越庸俗社会的心灵。换句话说,他们不能制造歌德,不能制造贝多芬!”。
1827年3月23日,也就是贝多芬逝世前3天。他的朋友来看望病重的他时,他当着朋友的面幽默地说:“鼓掌吧,朋友们!喜剧终于结束了。”3月26日。他便离开了人世,走向了另一个没有忧愁和烦恼的世界了。
他的一生似乎在告诉人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同时,这也是你永远追求的目标。伟人不是名人,是改变世界的人,是扼住命运的喉咙的人。
本文标题: 贝多芬传的读后感(贝多芬传读后感600字 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56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算术探索读后感300字(数学知识读后感)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读后感(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