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非理性 读后感(我们如何正确思维第二章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1-06 15:26: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加塞特,什么是哲学的读后感?读《哲学是什么》有感一向对于哲学,也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辨理学。只中学政治课学的是马克...

理性的非理性 读后感(我们如何正确思维第二章读后感)

加塞特 什么是哲学的读后感?

读《哲学是什么》有感
一向对于哲学,也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辨理学。只中学政治课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历史课上提及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及其思想也占了不少篇章。可以说,中学阶段对西方哲学历史知之甚少,除了古希腊的有名的几个思想家外,就是康德,费尔巴哈,笛卡尔等等几乎只知道鼎鼎大名,而不知道其思想的具体内容的人物了。对整一个西方哲学史缺乏一个理性的认识,是以一直为憾也。上了大学,似乎亦无颇大进展。课业繁忙,社团工作及活动亦占据不少时间,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习惯的借口。重拾自己内心深处的对于哲学的一点兴趣,似乎任重而道远。
这个学期,选修了哲学经典导读,却对堂上的内容不甚明了。可能由于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有限,还是先寻一本较简单的介绍哲学是什么的册子看看吧。在购书中心一楼寻着了这本《哲学是什么》,便决意要把它买下来好好看看。
还是断断续续的看。至今尚未完卷。因为每看一章节,便要思考很久,时而做些笔记在旁边。之后停下几天,再读。整本书大约300页,差不多看到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大约2个月。对于一本尚未看完的书做一个整体的感想,本来并不大合适。但是,由于这书的条例清晰,而且每一章节的内容基本是不一样的,我对于我认真看过的章节分开做一些感想,主要都是搬自写在书的扉页的一些字句,再加整合。我相信,这样比起匆匆看完一本书再胡乱从网上,书上摘抄一些内容相对要好些,。
一 关于哲学为何物(上)
开始便看到了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他深知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有时候甚至比起春风吹又生的野草的生命顽强程度更加不如,但是人类又和其他的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他能够思想。人类有目的地思考,渐渐获取了很多知识,两者结合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最终成为万物之灵。他规劝人们要努力地好好思想。究竟什么方法可以使人类保持思考呢?如何努力地好好思想呢?带着疑问,我看到了关于哲学是什么的命题,,对于哲学究竟为何物,确实是没有思考过。书上说思想是人的本质属性,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这点我十分赞同,也暗合了帕斯卡的看法。人同时也是哲学的主体,人的存在就是哲学性的。哲学思考源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不断思考,不断规划自己美好的将来,而在这个此时我已经开始明白使努力好好思想的方法,这就是哲学的力量。而且哲学起的就是一个指导的作用,有了它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人们美好的生活才可以真正很好的实现。这就是哲学的最主要的作用,也是即使在这个主流实用主义的社会也是十分必要的原因。
然后作者便具体分析了哲学究竟是什么。总结了一下,哲学和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是有区别的,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区别则更为显著,但是,哲学与他们之间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密切联系。但是对于这个密切联系,在当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已经被人不屑一顾了。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作者从哲学是什么这个基本的切入点开始阐述。他认为,在人们对哲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的时候,已经是哲学的表现了。而正是这种哲学的发问形式,促成了科学的诞生。可以想象,人们就是抱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然后不断思考,对很多东西进行改进,这就是科学的诞生过程。哲学家的发问方式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很必要的,很多西方的科学家同时是哲学家的不在少数。
在认清楚这个问题后,对于哲学的理解更加深了。但是对于哲学这个科学的来源的来源,就更感兴趣了。哲学源于惊诧,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人对一切熟视无睹,毫无兴趣,可以说他就和哲学绝缘了。因为惊异是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更加是哲学活动决定性的开端。然后我们才会去探讨,去研究。但是,从问题到实践的过程,可能会漫长而且持久,所以除了惊诧之后,书的作者认为对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哲学的道途就是这样在志与力的共同作用下展开。
二 哲学为何物(下)
卡西尔的名言放在开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是思想的存在,哲学思考的焦点就应该是人本身。既然聚焦点在人本身,认识自我便成了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作者提出了对自我的认识可以有两条途径:一为直接地面对自我,一为间接地面对自我。人的自我乃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的实现。人是社会中的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生存的环境与人被看不见的手联系在一起。要全方面的认识一个人,单是直接面对自我是不足够的,对自然,对宗教的认识,可以探究人本身的秘密。向内、向外和向上的探索和寻找,是找到真正自我的方法。
人类认识自我有一个过程,在西方,苏格拉底喊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响亮的思想口号。他的人学思想开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人文主义运动的高潮为西方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从笛卡尔到以看到、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无一不是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人的价值的理性的自我发现促使哲学家们有可能从认识人这一个主体去着手解决哲学的各种重大问题。自然科学与人的脱节得到了很好的修正。书的作者认为人的自我的完全觉醒,是近代知识论能够成立的绝对的先决条件。自我或自我意识是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休谟、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以来的西方哲学发展史的真正的基础。可以看出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一个永恒主题。
而中国传统哲学,对于人的本质的思考始终是主题。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这里十分一致。围绕这人这一主题展开,甚至比西方的更为典型。儒家从孔孟到陆九渊,王守仁,一向如是。到家的老庄也不例外。中国的禅宗,也讲求佛性与人性的紧紧融合。
但是。哲学的主题是人并不意味着哲学研究的范围仅限于人,而不重视其它方面的研究。在我们研究人的同时,必定要研究与人有关的所有知识。而关于人性的科学恰好是哲学,但是与人有关的知识并不仅限于哲学,但只要我们抓住哲学的本性,那么对于其他科学也可以有了终南捷径。哲学是其他学科的出发点或基地,这是休谟的观点,而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发展,就这样沿着它的路子走下去,进行了认识自我的一系列活动。
三 关于爱智慧
在《哲学是什么》这本书里面,它是放在哲学是何物这章里面的。但只这一小节,就有必要拿出来好好的分析。爱智慧这个词,源于希腊,在希腊,哲学就是爱智慧,智慧就是关于生活的艺术。人一开始虽然并不具有智慧,但他们却具有追求智慧的本性、渴求和激情。人就是这样从无知走向有知。而智慧,至今我们至少认识两种,一种是神的智慧,一种是人的智慧。而哲学所说的智慧是神的智慧,并非人的智慧。而这个在中国,则成为庄子口中的道。如何得到智慧,这个比较实质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们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在为目标的奋斗中,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哲学,那么我们就能最大限度的接触智慧。而学习哲学的最好的路就是了解哲学史上的哲学问题。
结束语
接下来的第三章就是探讨了各种不同的哲学问题。但鉴于看前面的两章着力太多,第三章尚未看完。关于哲学的问题,很多哲学家讨论和探索过,但真正正确的答案是没有的。通过看这本书,对以往不明白的地方明了很多,对于哲学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哲学于本人,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跟随着一生的学问。在这门看似无用实为大用的境界之学上,不断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对平常事有惊诧,要善于思考,利用各种方法得出结论。这是很重要的。有了这种过程,在以后的日子,才能更有效的学习。这是看完半本书后给我最大的震动,我不仅要把剩余的一半看仔细,以后还要多些接触大师们的作品。

法志读后感五年级300字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法律法治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法律移植不适应我国现状,《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读后感。然而,在法学界强烈主张法律移植,要求引入西方法治文化的情况之下。苏力老师在本书中从社会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主张挖掘本国“民间法”的法治资源,构建本土化的法律体系,探索有本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苏力老师在本书中所举的例子大多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西北等落后地方,并试图从中找出某些启发,这种从实际出发,关注相对弱势群体的精神大概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法律人应学习的。
本书谈论到法律规避的问题,正是从农民身上得到启发的。在中国农村里,人们一旦发生了法律纠纷,他们通常都会避免利用法律途径而采取“私了”的方式来解决,如此的现象并非少数。苏力用一个私了未成的案例来阐述这个问题:一对处于感情萌芽期的男女青年见面,男青年强奸了女青年。事后,男青年利用法律规避,和受害人达成协议——男青年赔钱并迎娶该受害人。在本案中,受害人选择接受私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她的名声,也使她承担了较少的风险,另外她还可以拿到一笔赔偿金,再加上她对违法者有感情。因而这事的解决方法无疑是两全其美的——虽然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所以,“私了”有时也是理性的。这就牵涉到私了的优点了——避免了法律程序上的繁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双方的利益(试想如果受害者接受法律的保护,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以后的生活会好过吗?或许遭人白眼受人唾弃就是她以后生活的常态了,这样她的利益不就收到更大的伤害吗?)。所以,有时候“私了”是“成本最低而效益最高”的解决纠纷方法。或许我们会为此感到悲哀,但这就是国家制定法的某些不完善。
另外,法律规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们进一步了解国家制定法,因为人们想要更有效的规避制定法,他们就要更了解制定法,换言之,法律规避也是一个了解和学习国家制定法的过程!
在本书第一编变法与法治中,苏力老师还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秋菊打官司》和《被告山杠爷》向我们展示了两个问题:一、秋菊层层告状想讨个说法,到最后却不懂为什么村长被捉警察走了,这反映我国许多边远地区法治依旧落后。二:近现代以来,一味的法律移植与我国现实不相符合——长久以来,我国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在农村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人员较少流动的社区中,村民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克服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因此他们并不是如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学说所假定那样,是分离的、原子化的个体。”这启示我们一要加强法律知识普及——不仅仅是在沿海地区,更应该关注西北等边远地区。二要注重民间法,融合西方法和习惯法,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制定法。而这,如苏力老师所言,是我们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方向,读后感《《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读后感》。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法律人,我们该考虑“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我们也该从“市场经济中的犯罪违法现象”中找到一些“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在本书中,对这几个问题,苏力老师都有很精辟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
在《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一文中,苏力老师引入韦伯的“形式理性的”和“实质非理性的”两个概念。相对于“没有确定的成文法律,法官依据社会上的一半公正观念未准则,依据它个人对世态人情的洞察、他个人化的知识积累断案”的“实质非理性”,韦伯认为“重视原则和形式(法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整体关系),不注重个别案件直接实质结果”的“形式理性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而我们社会缺乏的正是这种理性”。作为我们法律人,我们的任务正是使我们的法律制度拥有更多的“形式理性”。
本书中苏力老师论述完大的方面“变法与法治”后,回归到当前我国“司法问题研究”。“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告诉我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告诉我们“必须加强法律队伍和法律机构的专业化建设”——不但要提高法律人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要关注和培养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
目前,中国的司法审判中引入了抗辩制。这无疑引起了法学界的重大反响。抗辩制冲击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审判过程中,法官更注重“以证据为主“,而不是“以事实为主”,这使得有许多隐含的问题浮现出来:例如收集证据的财力不均,于是财富不均可能会造成对富有诉讼方的有利,而对资财不足的一方不利,辩护律师会有意无意压制对其不利的重要证据,导致“错案”数量不断上升。而且抗辩制的社会成本很高,使得国家承担的费用很大。还有,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民事和经济冲突纠纷不断增加,行政机关处理和解决能力也逐渐下降,国家司法制度也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尽管抗辩制有其不足,但中国也在试点当中,它在中国还是有其意义的!抗辩制,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司法机关的“私人”成本,使司法机关能够集中财力处理更多重大的案例;另一方面又可以适度阻隔市场对司法程序的干扰,减少司法人员的腐败,增强法院的专业性。我们应该将中国的抗辩制变得更有自身的特色!
本书的第三编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规范化”。在《法学研究的规范化、法学传统与本土化》一文中,苏力老师提出“交叉学科”的问题,认为我们应当“以一个多方面手或者通才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的法律问题”,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各学科之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就启示我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未来的法律人,要在大学中广泛涉猎,读不同学科的书以丰富自我、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用以改造我国现在西方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学科划分方法,并“形成中国的学科,提出中国的学术命题、范畴和术语,形成中国的学术流派”。
在第三编中,我很惊讶地发现苏力老师有好几个论题都是从读书中得到启示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的。或许这就是苏力老师要教给我们的:读法学需要读一些大家的著作,汲取其中的营养成分;独立思考、分析中国的法学现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找出解决的方案。
法治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一个共识,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身的力量。在文章的结尾,苏力老师说道,“本文没有、不可能也不打算勾勒一条中国法治之路”,“中国现代法治的建立和形成最需要的也许是时间,因为任何制度、规制、习惯和惯例在社会生活中的形成和确立都需要时间”。的确,要构建属于我们中国的法制道路,我们需要的是时间,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不断努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给我的不仅仅是思维的拓展,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责任感的加强!所以,“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法学学习道路上,将以如苏力老师那样优秀的法律人为榜样,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本文标题: 理性的非理性 读后感(我们如何正确思维第二章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54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不输读后感(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读后感)国家经典诵读读后感1000(中国诵国学经典诵读 读后感1000字 初一要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