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萤灯读后感(许地山的作品)

发布时间: 2022-11-06 14:21: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许地山简介要很简洁的语言许地山,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

许地山萤灯读后感(许地山的作品)

许地山简介

要很简洁的语言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编辑本段]许地山轶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小说月报》、《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许地山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证明。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吧!》);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谈及许地山的翻译风格,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华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编辑本段]全面介绍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对青年男女因爱情受阻而厌世。希望转生“极乐国土”,以求解脱。小说以独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艺术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应。收入第一本小说集《缀网捞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现对宗法礼教和封建习俗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宗教观念和虚无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杂沓纷纭”。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职。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几年写的作品,主题和风格都有转变,结合现实日益紧密。1934年的小说《春桃》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泼辣而善良的形象。1940年的《铁鱼底腮》写了一个旧知识分子学无所用的苦闷心情及悲惨遭遇。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和他逝世后编辑出版的《杂感集》都显示出他的人生态度的积极变化。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十分繁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年仅48岁。
[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语体文法大纲 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呵住,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华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论集》 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 》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落花生达衷集》 编纂,1931,商务
[翻译书目]
孟加拉民间故事 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二十夜间 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大阳底下降 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编辑本段]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5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6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小说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的父亲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驻台湾筹防局统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许南英率部奋起抗击侵略军,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终因寡不敌众,台湾遭致陷落,并沦为日本殖民地。
许南英出于爱国之心,毅然抛弃全部家产,携带家眷在福建龙溪定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许地山的作品

许地山(1893--1941)作品
醍醐天女
命命鸟
商人妇
愚妇人
换巢鸾凤
黄昏后
缀网劳蛛
枯杨生花

女儿心
萤灯
爱流汐涨
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三博士
再会
东野先生
处女的恐怖
人非人
春桃
危巢坠简
铁鱼的鳃
补破衣的老妇人
街头巷尾之伦理
归途
解放者
无忧花
散文



爱的痛苦
你为什么不来
难解决的问题
爱就是刑罚
花香雾气中的梦
银翎的使命
美的牢狱
桥边
我想
海世间
海角的孤星
无法投递之邮件


三迁
山响
蜜蜂和农人
暗途

梨花
春底林野
头发
疲倦的母亲

落花生
上景山
先农坛
忆卢沟桥
桃金娘
我的童年
信仰的哀伤

暾将出兮东方
鬼赞
光的死
乡曲的狂言
公理战胜
万物占胜
别话
面具
女子的服饰
回答者: 依然找事干 - 二级 2021-10-30 14:21
爱的痛苦
暗途
你为什么不来
难解决的问题
爱就是刑罚
蜜蜂和农人

暾将出兮东方
鬼赞
万物之母
春的林野
花香雾气中的梦
荼蘼
银翎的使命
美的牢狱
补破衣的老妇人
光的死
再会
桥边
头发
疲倦的母亲
我想
乡凸的狂言
公理战胜
落花生
别话
“五七”纪念与人类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解放者》弁言
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
《硬汉》序
七七感言
一封公开的信
今天
谈《菜根谈》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上景山
先农坛
忆卢沟桥
桃金娘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窥园先生诗传
旅印家书
我的童年
牛津的书虫
燕京大学校址小史
观音崇拜之由来
强奸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对北京大学学生讲
阴阳思想
人生论
女子的服饰
猫乘
民国一世——三十年来我国礼俗变迁的简略的回观
中国文字的命运
中国文字的将来
香港考古述略——香港人何时从何处来的?最初来港的
汉人姓什么?
国粹与国学
粤讴在文学上的地位
海世间
海角的孤星
《萤灯》小引
国庆日所立的愿望
我对于《孔雀东南飞》的提议
中国美术家的责任
序《野鸽的话》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序太华烈士编译《硬汉》小说集
老鸦咀
蔡子民先生的著述
《近三百年来的中国女装》导言
《扶箕迷信的研究》结论
礼俗与民生
宗教的妇女观
一年来的香港教育及其展望
十九世纪两大社会学家的女子观
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许地山文档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求你了,采纳我的吧。

许地山的著作

语体文法大纲 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呵住,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换巢鸾凤》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华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论集》 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 》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落花生达衷集》 编纂,1931,商务
[翻译书目] 孟加拉民间故事 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二十夜间 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大阳底下降 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落花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
本文标题: 许地山萤灯读后感(许地山的作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53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叶圣陶小白船读后感(《小白船》读后感悟)读后感两百字大全30(读后感200字左右30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