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二章读后感300字(《故乡》的读后感悟)

发布时间: 2022-10-31 17:02: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故乡读后感350字?《故乡》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的,这个“我”并不是现实中的鲁迅。但是因为小说带有自传体的性质,在“我”身上发生的事...

故乡第二章读后感300字(《故乡》的读后感悟)

故乡读后感350字?

《故乡》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的,这个“我”并不是现实中的鲁迅。但是因为小说带有自传体的性质,在“我”身上发生的事,都有鲁迅的影子。
《故乡》的主人公闰土,你一定很熟悉。语文课本中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就是从《故乡》里截取的片段。《少年闰土》讲的是鲁迅回忆中的小伙伴——闰土的故事。课文的最后讲到了鲁迅和闰土的分别,说两个人从此没有再见面。
但其实,这个片段的篇幅还不到《故乡》全文的30%,而且,成年后的鲁迅回到故乡,其实是见到了闰土的,只不过那时候的闰土早已经面目全非了。
鲁迅很注重环境描写,《故乡》一开篇,就写了深冬时节,仓黄的天色、萧索的村庄。到了家门口,他看见瓦楞上“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枯草”代表没有希望,“断茎”代表它已经与根截断,而“颤抖”则代表着现在生活的漂泊。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主人公悲凉的心情。
为什么心情如此悲凉呢?因为家里的祖产已经卖了,他要回家接母亲和侄儿去北平住。母亲看到他的时候,藏着很多凄凉的神情。因为中国人的乡土意识非常浓,祖产卖了,就代表家散了,回不去了,再没有故乡了。
记忆中的故乡还是非常美好的。那时候鲁迅的父亲还在世,家境殷实,他自己还被称为“少爷”,不必承受生活的压力,可以享受自在的少年时光。
就在那时候,他认识了闰土。闰土是帮工的儿子。虽然是工人和少爷的关系,但两个孩子一见面,天然地就熟悉亲热起来。
闰土有着许多稀奇的经历,比如,在雪天里用竹匾捉鸟;比如去海边捡贝壳;再比如:深蓝的天空中,有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十一二岁的闰土,带着银项圈,捏着钢叉,用力刺向一匹猹!是不是很帅、很英雄?
这样的形象,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蓬勃的生命的活力。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天空的少年鲁迅,自然迷恋着闰土带来的新鲜、自由的世界。
所以,当母亲提起闰土的时候,这些儿时美好的记忆闪电般地复苏了。鲁迅等着要见闰土,但是闰土没有马上出现,先出现的是杨二嫂。这位杨二嫂,年轻的时候叫“豆腐西施”,是一位皮肤很白、很美丽的青春少女,而且性格娴静。但是现在的杨二嫂变成了一个瘦脚伶仃,毫不在意形象的、冷冰冰的像“圆规”一样的女人。她的性格也变了,变得尖刻、世俗、贪婪。
杨二嫂来到鲁迅家,想白白要走他们的家具。鲁迅告诉她,家具是拿来卖的。杨二嫂很生气,说鲁迅有三房姨太太,出门坐八抬大轿,这么有钱,却如此小气。临走时,她还顺手牵羊,拿走了鲁迅母亲的一副手套。
当然,杨二嫂这些话全是道听途说的假话,和事实并不相符。那么,是什么让美好的“豆腐西施”变成了“圆规”一样的杨二嫂呢?是生活的压力,是整个社会的环境。
看到这样的杨二嫂,我们不由得对闰土的出场开始担心起来,但我们也希望,那样英姿飒爽的小英雄也许会与众不同吧。要是熟悉的闰土还在,那么故乡的希望就还在。
闰土终于来了。
30年的时光,闰土自然是老了。原先健康的、紫色的圆脸,变成了灰黄色。这是艰苦的生活带给他的。他必须要干农活,因为终日吹着海风,他的眼睛周围肿得通红,而那双会捕鸟、会捡贝壳的手,现在变成了干裂的“树皮”。
外形变了,内心有没有变呢?鲁迅叫他“闰土哥”,这是儿时两个人之间的称呼,鲁迅的心里还抱着最后的一点希望,如果闰土也用儿时的称呼“迅哥儿”来叫自己,那就说明闰土的内心是没有变的。
但是,闰土犹豫了,最后他恭敬地说:“老爷。”
叫“老爷”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闰土已经认命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大了,再也不可能走到同一轨道上了。这一声“老爷”叫出来,就没有兄弟,只有等级了,一层厚厚的壁障已经把两个人隔开了。这时候,鲁迅打了一个寒噤,寒噤代表着冷,他是心里冷啊。
闰土怎么就变了呢?他有六个孩子,总是吃不饱肚子,世道又不太平,兵、匪、官、绅,还有苛捐杂税,全都压在他身上,把他变成了一个木偶人。那个时代,是动荡和混乱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权,但地主阶级、封建残余、军阀给普通农民造成的伤害很深。老百姓完全没有选择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权利。
少年闰土已经变成了一个苦难深重的农民。
如果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故乡》就会是一篇很压抑的文章,但是,因为有了一个有希望的结尾,《故乡》的颜色又变了。
鲁迅的侄子宏儿和闰土的儿子水生,简直就是三十年前父辈们故事的重演。两个人一见面就玩到了一起,在离开的船上,宏儿还惦记着水生叫他去家里玩的邀请。
宏儿和水生的友谊,就是黑暗中的一点亮色。鲁迅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最后鲁迅有一段很重要的议论,他觉得,社会如此黑暗,自己却对未来抱有希望,这跟闰土把希望寄托于神灵,是一样的无奈和无助。甚至,自己心中的未来,比求神拜佛更加遥远。但是,人还是要怀抱希望的,就像是记忆中,总是有深蓝的天空挂着金黄的圆月,有这样的光彩,就能支撑我们去面对现实的黑暗!
这就是闰土故事的完整版了,怎么样,跟课本中的片段带给你的感受,是不是完全不同呢?少年闰土,代表着童年时代故乡的美好回忆,是温暖明亮的部分,而成年后的像木偶人一样的闰土,让人感到悲凉。其实,悲凉和温暖、黑暗和明亮相互交织,才是《故乡》这篇文章真正的颜色。

故乡读后感250字

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
首先,鲁迅先生在回忆少年闰土的时候,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活泼可爱能干的形象,闰土知道乡下很多趣事,也使鲁迅先生对乡下产生了向往。在少年时代,鲁迅和闰土的意识中根本没有少爷和仆人之分,都是哥弟称呼。
而鲁迅在这次回乡途中所见到的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却没有一点儿时的活泼了,甚至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少年闰土的影子。在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的闰土十分贫穷,贫穷使他不像一个中年人,而更象一位老年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中年闰土的:“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从这几句话中,我看出他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贫穷而非常自悲,他从心里自然地感受到自己与鲁迅的距离,完全没有了儿时与鲁迅先生的兄弟情谊,成年闰土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从闰土身上,我看出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我为我生活在一个新中国、一个新社会而感到幸福。
-------------------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
---------------------
提起故乡,立即会想起童年诸多的故事,无论当时故乡给予了多少苦痛,回味时更多的是笑与泪。对“故乡”的情感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更多是沾染着个人色彩的精神感触。《故乡》一文中,重回故乡的种种感受都是建立在故乡在少年时留下的记忆基础上产生的,而那种记忆是美好的,难以磨灭的。就如同闰土的形象始终是可爱的少年,但现实却总会打碎原有的美好,前后截然不同的人事带来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造成不同情感的矛盾。这样的感情不是简单纯粹的,是繁杂的,“剪不断、理还乱”,却又无从逃避,带着不言而喻的惆怅。需要慢慢地品、慢慢地读,慢慢在脑海中将情丝织成一幅画。

鲁迅《故乡》读后感400字

《故乡》读后感<1>现实社会是无情的,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规矩、疑惑、胆怯,因为富与穷的不同。产生了太多的阻碍,太多的差距。太多的差距,让人拒之千里。人们说的懂事啦,我觉得也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越来越远了,因为他们的童心与无邪已被显示那昏黑、阴冷,无情一点一嗲的磨光了,在这个漫漫的岁月之中,在这个凄凉的社会之中……长大了,我们就要一点点地顾到自己的面子问题。所以说认为弹珠比宝石要好的时候你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的。 就比如说闰土在岁月里一点点一点点地长大,成了一个大人。他不但是身体上的改变,也是心里之中的改变,他对鲁迅恭恭敬敬地叫:“老爷。”而先前那欢笑着叫鲁迅:“迅哥儿!”的。那闰土早已经在社会的冷酷之中淡淡,消亡了。让人费解。所以说以前的社会是吃人的。才让鲁迅要拿起笔去反击这个社会,为后人开出一条大道来,让后人走过这条道开出新的路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人们常常说要懂事,可这不一定,还不如天真无邪,欢声笑语要好的多。当看了故乡,我感到了一种凄然的感觉,自己不禁颤了一下,难道友谊在时间的过滤之后会褪色,会暗淡吗?当鲁迅激动得叫了一声:“闰土哥!”而闰土默不吭声。之后,又喊了一声:“老爷!” 我知道他俩的友谊不那么深,原来的大海已如一条溪水。 我变得恐惧起来,我害怕现在的挚友会贬值,多年以后,也许知识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我不希望这样,就像鲁迅不希望水生和宏儿。走他们的路。哎,难道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友谊吗?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早听过了这句话,但一直不明白这句话,读了之后,我懂了:就一条规律,本没有它而做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条规律。每件事情总有一个开端,当每个人都认同他时,便成了合理的事情了。 我恍然大悟,哦,原来父母做的,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的事情,都有他的意义存在啊。 感情会褪色,会变质,而只有记忆不会变,多年以后,对他变感情不是你的错,而不认识他就是你的错

《故乡》读后感

急急急!!!!谁知道鲁迅作品《故乡》和《祝福》的读后感,含义不要太深,小学水平。可以的话在各加上两句好句和好段,不要太长。谢谢!!!
《故乡》这篇小说,揭开了旧社会人们的艰辛苦难的生活,二十几年故乡的生活变迁。使原来天真浪漫的闰土,可爱的漂亮的豆腐西施演化成历经沧桑的穷困撂倒的乡下人。
闰土,闰土在鲁迅这篇纯朴小说里。是一个从小时与鲁迅玩游戏的一个伙伴,他是一个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天真农村小孩,他教过鲁迅怎样捉捕鸟。说要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鲁迅听到这些别的小孩没讲过的东西听得津津有味。在这里我感到鲁迅和闰土在玩的时候体现出一种天真淳朴的乐道,不讲要求、互相信任这是许多人身上都少有的纯真感情,他们在儿时相处的虽然短,但是给鲁迅身上和我留下了一个天真浪漫的印象。
三十年后,当鲁迅再次与闰土重逢后,他们俩在三十年后的故乡终于见面了。虽然他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他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闰土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他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这次的重遇,使得鲁迅体会到闰土的改变,因为穷苦使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这是当时的穷苦人民生活条件之苦,使他们的心态出现了异样,有了地位辨别、变成俗气的人。在穷苦压力大的情况下,在这里闰土已经失去了从前的纯真和浪漫,变成一个可怜的呆板的人。从前的面貌已经逝去,从健康变成疲惫不堪,闰土是多么可怜,鲁迅的故乡也是多么的疲惫衰老,从一个曾经祥和的世态变成了如此腐败。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是鲁迅的亲身体会,也是我想对这个村子的最后一句感叹,当时的人们走不出辛苦的道路,希望他们都有一个新生活,绽放出曾经的魅力!
编辑于 2021-02-0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本文标题: 故乡第二章读后感300字(《故乡》的读后感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22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金龟子巴纳贝读后感(松鼠金龟子读后感400)叶圣陶 牵牛花读后感(叶圣陶的《牵牛花》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