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黄天骥的《唐诗三百年》

发布时间: 2022-10-30 22:01: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关于纳兰性得的资料我有急用,大家帮帮忙啊!纳兰性德的祖籍,便是现在的吉林省梨树县叶赫乡。今人多称纳兰氏为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

如何评价黄天骥的《唐诗三百年》

关于纳兰性得的资料

我有急用,大家帮帮忙啊!
纳兰性德的祖籍,便是现在的吉林省梨树县叶赫乡。今人多称纳兰氏为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决(换玉旁)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性德的词以凄婉、幽怨的美构筑了他充满情韵的诗歌世界。他的词虽承婉约风格,但摆脱了浮艳颓靡的词风,以真纯自然,清新超逸,有如清水芙蓉的风格,赢得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的赞誉,确立了他在清初词坛上的巨擘的地位。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的产生首先有赖于客观的物象,只有当客观物象进入诗人的印象和记忆之后,上升为表象,并通过诗人的构思,带上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才形成染上诗人主观色彩的意象。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会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物象,通过巧妙的摄取、组接,形成自己的意象群体,纳兰性德就是如此。纳兰用来塑造意象的大多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如大自然中的夕阳、月亮、风雨,树中的杨柳、梧桐、枝叶,鸟中的燕、雁,花中的桃、梨、梅、落花,生活用具中的灯、烛等等,但通过融进他的独特的感情,构成了他词的特殊的意象。
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雨”的意象。自古以来,由于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诗经》开始,一直牵动着骚人墨客的情怀,诗人们或用其“知时节”、无声润物表达喜悦的情感,赋予雨的意象以生命的光泽;或用丝雨如愁、潇潇暮雨表达无边的愁绪,赋予其以悲凉无奈的韵味。因此古典诗词中的雨,经过不同的人融进不同的主观感情,而产生不同的雨意象,人们可以从“细雨”中感受其纤柔深长,从中引发出绵绵不断的愁丝;也可从“烟雨”中体会到它的迷离,用来抒发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还可以从雨带来的凄冷,去体会一种凄清的意境,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怅惘的感情。当然也可以用雨的清润,赞颂它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希望。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他笔下的雨有:细雨、冷雨、伏雨、红雨、夜雨、寒雨、丝雨、秋雨、灵雨、微雨、泪雨、花雨、疏雨、零雨、烟雨、和雨、残雨、归雨、暮雨、暗雨、敲窗雨、三更雨、阑珊雨、萧萧雨、灯前雨、沉香雨、廉纤雨、霏微雨、轻薄雨等等,俯拾即是,出现了近百次。他写自己秋夜梦回无眠的愁情:“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疏影》)他表达自己的客中的凄凉:“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菩萨蛮》)他抒发自己扈从的无奈:“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他抒发兴亡盛衰的伤感:“行人莫问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他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浣溪沙》)但在纳兰词中,“雨”的意象最多地关联到他的爱情生活:“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少女艳丽娇羞之态可感;“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菩萨蛮》)妻子孤寂相思之情可见;“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对妻子的关切之意倍增;(《菩萨蛮》)“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蒙蒙细雨凭添了芳踪难觅的惆怅;“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风凄雨打画桥。”(《于中好》)抒发与妻子生死异途的感伤;“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既哀叹自己的命运,又悲悼妻子的死去;“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荷叶杯》)用温润秀洁的雨洗遗钿,表达再结来生缘的愿望。总之,他词作中的“雨”或柔、或愁、或悲、或怨、或凉、或渺,传达出丰富的“雨”的意象。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纳兰的诗魂与冷月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这其中固然蕴含着传统的“月”的意象的审美意趣,更因为“月”是触发他情思的直接物象。纳兰笔下的明月,可以跨越空间的隔绝,连结起两地的相思:“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离魂何处,一片月明千里,两地凄凉多少恨。”(《忆桃源慢》)“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菩萨蛮》)在这里月的情态孤独落寞,月的色彩凄冷迷离,很好地表达了他与妻子分离的悲凉与无奈,具有深邃绵缈、凄婉悠远的美学意蕴。纳兰还用月的意象感伤岁月的流逝:“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鬓云松令》)“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凉月�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采桑子》)真是落月摇情,逝者如斯,在这周而复始永不止息的自然面前,愈显出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包含着一种悲怆的生命意识。他把月的团圆与人的孤独形成对照:“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照鬓丝。”(《菩萨蛮》)他用月表达对侍卫扈从生涯的厌倦:“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淄尘老。”(《踏莎行》)特别是他突破了传统的以月作为抒情背景的模式,立象尽意,沟通了月亮与人生的形意关系,直接用月抒发自己的悼亡之情:“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词人将满怀的情思兴寄于月,上阕写天上,围绕梦中亡妻所吟之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以月的少圆,写自己爱情的缺失与孤独,并由月宫的凄冷联想到爱妻的凄冷,告诉她如若你真如天上皎洁的圆月,那么我不怕月中的寒冷,为你夜夜送去温暖。足见其心系亡灵,须臾不忘。词的下阕写人间,人间虽然仍是燕依然、双栖蝶,但自己却已是“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写尽了妻子去世后,自己朝朝暮暮、月月年年的无尽的悲哀,在月的寒光下,词人的悲戚伤感落寞之情历历可见。可以这么说,在纳兰的词里,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被勾出的悲悯情怀和凄凄哀愁,已成为纳兰表达聚散离合之情的永恒背景。
“灯”在纳兰词中也是惯用的意象,三百多首词作中用了不下五十次,从这频频出现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
在古典诗词中,“灯”似乎常与“孤”字相连,灯下的情景也是相聚的少,离散的多,因此“灯”就成为表现相思离别之情的最好意象,离人们常用它来抒发幽怨之情。这在纳兰词中也历有所述:“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菩萨蛮》)“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菩萨蛮》)“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于中好》)“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清平乐》)“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采桑子》)“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青玉案》)“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缥缈秋空里”(《满江红》)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灯光倾诉着或幽独、或念远、或伤逝、或期盼的感情。这夜不能寐的缈缈思绪,通过夜色中飘摇跳荡的灯火,连接着天涯路和小轩窗,连接着虚幻的天上和痛苦的人间,表现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幽怨。相思的灯是凄凉的,而回忆的灯却是遥远而清晰的。“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回廊这个相思地,让词人回想起一次灯下的约会,因担心被人看见,背过了灯光,无奈还有月光,只好藏身于花阴之下,一晃十年过去,但此情此景却日日萦绕,难以忘怀。“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虞美人》)“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青衫湿》)两件灯前小事,见出夫妇琴瑟和谐,当时何等甜蜜,如今伊人何在?“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青衫湿遍》)妻子已逝,而银灯旁抱病裁剪之声仍历历在耳,这不灭的灯与逝去的人和事形成对比,使灯增添了不少沧桑感。
作为词界高手,纳兰词的意象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也正是用这些意象构成词的基本材料来唱出自己心灵的悲歌。纳兰出生于贵族之家,而且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一年,但他却体味了人生大半生的苦涩。他的挚友顾贞观在祭文中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他自己也说,“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拟古》)妻子的早逝,引发他对世间万物终将消逝的悲愁,其淡泊功名富贵的天性,又使他厌倦了扈从入值的仕宦生活,再加上有“是娥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瑞鹤仙》)的担忧,抑或还有人们所说的,带有时代先行者的悲剧气质,使他内心深处积郁着一层难以言状的隐怨深悲,他把这种对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全部重重融合在词作中,使词中的物象融入了某种典型性的主观情味,也使他的词作总是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意绪,包含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无法改变的人生缺憾所触发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怆凄凉。因此他始终以悲眼观物,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世路人情,是闺阁粉黛,还是塞上风烟,似乎都融进了其俯仰人生的叹息与不尽的家国身世之感,使他词作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加朦胧悲凄。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萧萧雨夜,孤灯无眠,风声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伴着寂寞难耐的心情,由这些意象组合成的意境,显得凄惋悱恻,哀怨动人,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而梁启超先生却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他的塞上曲也是如此。《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边塞的风雪、聒碎乡心的边塞之声及壮观的千帐灯火,几个意象构成的壮阔场景,显得无比凄清与悲壮,正如严迪昌《清词史》所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的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这说明在表面的“千古壮观”之外,还蕴含他的深层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而《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虽然撷取的边塞意象十分宏伟壮阔,但还是让人在感受到苍茫感、历史感的同时,被一种凄情所裹挟,包含着一些莫可名状的人生感喟。
纳兰词作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应该说也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从上面分析可见,纳兰词中很少选择具有亮丽色彩的意象,他所选择的意象往往蕴含着悲凉、落寞、感伤的基调,笼罩着一层暗淡的色彩,以传达内心孤独抑郁和愁苦。即使有的意象,如“雨”具有的生机和鲜润,“灯”具有的光明和温馨,“月”具有的团圆和喜庆,在他的词作中都极少表现,一些充满生命活力的意象,如“梨花”、“桃花”等,也弥漫着伤感意绪:“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秋千索》)“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青衫湿遍》)“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天仙子》)浸染着沉重的生命迟暮的叹喟与浓郁的感伤情调。至于在他的词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如“黄昏”、“残秋”、“暮春”、“落花”等,更是掩抑着一种无可排遣的感伤。如《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落花、麝烟、夕阳使人顿生迟暮之感,构成了闺中人伤春念远的形象。再如《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黄叶、疏窗、残阳,一派萧疏凄紧冷落,引发出对逝者的感念及生者的悲凉。他的《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全词用景语写凄怀,尤其是当年的金戈铁马,与如今的青冢、黄昏、夕照、秋雨,构成的意象苍凉感慨,意蕴良多,似有人生短暂的生命觉悟,也包含生命忧患与社会忧患的多个层面,确如毛泽东所评:“看出兴亡”。因此,可以这么说,纳兰用他词中的意象,不仅表达了难言之情,也为自己、为时代、为社会唱了一曲深情哀怨的挽歌。
饮水词人纳兰性德

一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二 纳兰性德创作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⑦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⑧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⑨

我们试着看几首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了: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了诸多词作,纳兰性德的诗文、著作也是了得的。现存《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可以想象,这些多是他鞍马扈从之余完成,其笔力甚为惊人。而在文学领域之外,纳兰性德善骑射、喜书画,精赏评,通佛法,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

三 纳兰性德遗考

纳兰性德在北京的活动十分广泛。除了紫禁城、国子监、明珠府(现宋庆龄故居及原卫生部)、上庄明珠花园(北京海淀区上庄翠湖水乡)几个他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从纳兰词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黄花城、古北口、宝珠洞、戒台寺、居庸关等等,也都有过纳兰性德的足迹。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基本很难找到有关纳兰性德的史迹了,但有一个地方是例外:上庄。
上庄,海淀区一个偏远的村落,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有北方小江南之誉。这里至今出土和保留了大量纳兰家族文物遗存,为纳兰性德的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历史依据。
纳兰家的别墅——明珠花园建在上庄,位置位于现在的翠湖水乡附近,远山近水是筑园的理想场所。可惜三百年前辉煌已经被岁月风霜磨洗殆尽,现在这里的风貌已经和北京郊区任何一座村落相差无几,而在村里,仍散落着旧时花园的遗存,如井碑,水槽、山墙、汉白玉石等等,它们未加保护,仍然接受日晒雨淋……
纳兰氏祖茔在上庄乡皂甲屯(皂荚屯),这里不仅埋葬纳兰性德,也葬着明珠、纳兰性德的两个弟弟揆叙、揆芳及其妻室子女,墓地规模宏大,曾是北京西郊名墓之一。
由于清中末期家势衰落,民国时期大肆盗墓,文革期间破“四旧”,这里目前为303公共汽车上庄卫生院站,旧貌荡然无存。幸亏不少有识之士抢救保护,才使得部分出土文物保留至今。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属纳兰性德墓志(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志文辨认相当困难,墓志篆盖相对保存完好,上 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馆藏。另外,还出土纳兰性德妻卢氏墓志一方,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芳夫妇及子永寿墓志各一盒。而墓中遗骨——“1975年夏……北安河叶连德的后人赶着大车,拉着棺材,在皂甲屯南北寿地收敛四散的墓主骨头,敛骨的手上还裹着红布,以示孝敬。”⑩以后,这位大词人的长眠之地,再无人知晓。
在上庄地区还有龙母宫、大戏台、上庄东岳庙等遗址。目前这些遗址已经被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除了北京地区的遗址遗迹,还有一件东西尤为重要:纳兰性德手简真迹。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其中致张纯修书简二十八通,致顾贞观一通,致严绳孙五通,致颜光敏一通,致阙名一通(疑)。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书遗墨,价值极高。后来上海图书馆原迹影印,印数只五百本,市面罕有流传。
从手简中,我们可以一览纳兰性德对朋友的坦诚之心,以及他对官场黑暗的感悟和厌弃、对鞍马扈从侍卫生活的厌倦。看着他一通通笔墨秀丽凝敛的手简,好似这位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年轻公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在寥寥千字之后我们大概可得一二感受了。在当今的纳兰性德研究——“兰学”领域中,许多专家学者都孜孜以求,苦心钻研,承德很早便创立纳兰性德研究学会进行专向研究,而北京地区的研究也蓬勃展开。而在普通人当中,据不完全统计,京城的“纳兰迷”有五、六千人之多,全国各地更是不可胜数……可见在人们心中,纳兰性德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人们对他的研究和了解,也将越来越深入。

纳兰性德,一位不朽的词人!
这棵词坛奇葩,将夺目千古!

引文:
①韩菼《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 转引自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11页
②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引自 赵迅《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文津出版社2000年 12页
③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转引同上 17页
④同③
⑤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七 转引同上 128页
⑥顾贞观《祭文》 转引自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52页
⑦王国维《人间词话》 群言出版社1995年 45页
⑧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转引自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83页
⑨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转引自宋德宣《满族哲学思想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226页
⑩徐征《纳兰性德丛话》 北京出版社2000年 219页

参考书目: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黄天骥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纳兰词笺注》 张秉戍 北京出版社1996年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刘德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词人纳兰容若手简》 载于《词学》第八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纳兰性德丛话》 北京出版社2000年
《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赵迅 文津出版社2000年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纳兰明珠?

1、纳兰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
2、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容若为其字

一、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二、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纳兰明珠虽犯朋党此不可恕之罪,但究其一生,却实是我所尊敬之人,此种尊敬更多的来自于其个人魅力与自信。
纳兰明珠,是满州正黄旗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叶赫氏在康熙年间益以没落,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以,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亲弟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虽为朋党,但其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了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做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载,其能力可见一斑。

明珠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权贵而又忠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为,历任邢部、兵部、吏部、礼部尚书,而后在“相位”二十载。
1、纳兰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
2、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容若为其字

一、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二、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纳兰明珠虽犯朋党此不可恕之罪,但究其一生,却实是我所尊敬之人,此种尊敬更多的来自于其个人魅力与自信。
纳兰明珠,是满州正黄旗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叶赫氏在康熙年间益以没落,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以,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亲弟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虽为朋党,但其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了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做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载,其能力可见一斑。

明珠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权贵而又忠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为,历任邢部、兵部、吏部、礼部尚书,而后在“相位”二十载。
饮水词人纳兰性德

一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二 纳兰性德创作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⑦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⑧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⑨

我们试着看几首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了: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了诸多词作,纳兰性德的诗文、著作也是了得的。现存《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可以想象,这些多是他鞍马扈从之余完成,其笔力甚为惊人。而在文学领域之外,纳兰性德善骑射、喜书画,精赏评,通佛法,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

三 纳兰性德遗考

纳兰性德在北京的活动十分广泛。除了紫禁城、国子监、明珠府(现宋庆龄故居及原卫生部)、上庄明珠花园(北京海淀区上庄翠湖水乡)几个他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从纳兰词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黄花城、古北口、宝珠洞、戒台寺、居庸关等等,也都有过纳兰性德的足迹。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基本很难找到有关纳兰性德的史迹了,但有一个地方是例外:上庄。
上庄,海淀区一个偏远的村落,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有北方小江南之誉。这里至今出土和保留了大量纳兰家族文物遗存,为纳兰性德的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历史依据。
纳兰家的别墅——明珠花园建在上庄,位置位于现在的翠湖水乡附近,远山近水是筑园的理想场所。可惜三百年前辉煌已经被岁月风霜磨洗殆尽,现在这里的风貌已经和北京郊区任何一座村落相差无几,而在村里,仍散落着旧时花园的遗存,如井碑,水槽、山墙、汉白玉石等等,它们未加保护,仍然接受日晒雨淋……
纳兰氏祖茔在上庄乡皂甲屯(皂荚屯),这里不仅埋葬纳兰性德,也葬着明珠、纳兰性德的两个弟弟揆叙、揆芳及其妻室子女,墓地规模宏大,曾是北京西郊名墓之一。
由于清中末期家势衰落,民国时期大肆盗墓,文革期间破“四旧”,这里目前为303公共汽车上庄卫生院站,旧貌荡然无存。幸亏不少有识之士抢救保护,才使得部分出土文物保留至今。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属纳兰性德墓志(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志文辨认相当困难,墓志篆盖相对保存完好,上 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馆藏。另外,还出土纳兰性德妻卢氏墓志一方,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芳夫妇及子永寿墓志各一盒。而墓中遗骨——“1975年夏……北安河叶连德的后人赶着大车,拉着棺材,在皂甲屯南北寿地收敛四散的墓主骨头,敛骨的手上还裹着红布,以示孝敬。”⑩以后,这位大词人的长眠之地,再无人知晓。
在上庄地区还有龙母宫、大戏台、上庄东岳庙等遗址。目前这些遗址已经被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除了北京地区的遗址遗迹,还有一件东西尤为重要:纳兰性德手简真迹。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其中致张纯修书简二十八通,致顾贞观一通,致严绳孙五通,致颜光敏一通,致阙名一通(疑)。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书遗墨,价值极高。后来上海图书馆原迹影印,印数只五百本,市面罕有流传。
从手简中,我们可以一览纳兰性德对朋友的坦诚之心,以及他对官场黑暗的感悟和厌弃、对鞍马扈从侍卫生活的厌倦。看着他一通通笔墨秀丽凝敛的手简,好似这位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年轻公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在寥寥千字之后我们大概可得一二感受了。在当今的纳兰性德研究——“兰学”领域中,许多专家学者都孜孜以求,苦心钻研,承德很早便创立纳兰性德研究学会进行专向研究,而北京地区的研究也蓬勃展开。而在普通人当中,据不完全统计,京城的“纳兰迷”有五、六千人之多,全国各地更是不可胜数……可见在人们心中,纳兰性德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人们对他的研究和了解,也将越来越深入。

纳兰性德,一位不朽的词人!
这棵词坛奇葩,将夺目千古!

引文:
①韩菼《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 转引自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11页
②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引自 赵迅《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文津出版社2000年 12页
③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转引同上 17页
④同③
⑤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七 转引同上 128页
⑥顾贞观《祭文》 转引自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52页
⑦王国维《人间词话》 群言出版社1995年 45页
⑧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转引自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83页
⑨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转引自宋德宣《满族哲学思想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226页
⑩徐征《纳兰性德丛话》 北京出版社2000年 219页

参考书目: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黄天骥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纳兰词笺注》 张秉戍 北京出版社1996年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刘德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词人纳兰容若手简》 载于《词学》第八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纳兰性德丛话》 北京出版社2000年
《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赵迅 文津出版社2000年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词以小令见长,清淡朴素,不尚雕饰,纯任性灵。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电视剧《烟花三月》有演过他。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是一个人,性德是纳兰的字,他是清朝最有才华的词人也是康熙护卫。纳兰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

纳兰性德的"风也潇潇雨也潇潇"是在哪首词的?全文?翻译和解析....

《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

谁翻①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②。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③。

【注释】
①翻: 演唱或演奏之意。欧阳修《蝶恋花》:" 红粉佳人翻丽唱, 惊起鸳鸯, 两两飞相向。"
②瘦尽句: 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 彻夜不眠。
③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妓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 谓在梦中追求
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讲解】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 又无本事可寻, 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
来看, 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上片侧重写景, 刻画了萧萧雨夜, 孤灯无眠,
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 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 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悱恻,
哀怨动人。陈廷焯《词则别调集》说此篇" 哀婉沉著"。梁启超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 "眼界大而感慨深"。
此说不无道理, 可资参考。

【辑评】
一、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这词表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 诗人在风雨中听到凄凉的曲调, 不知怎的, 变得坐立不安,
寂寞、凄凉、失望、空虚的情绪, 笼罩着他的心头。他患的是时代的忧郁症。"(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二、参见前《菩萨蛮》 (春风吹散湘帘雨)" 辑评一 " 。
三、参见后《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 辑评 "。
一直以为,词至宋之后,使再也找不到那种或清丽或豪壮或凄美的感觉了。无意间,读到了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词,心中那根深深埋藏着的寂寞忧郁痛苦的弦又被一丝丝地拔响,一声声地轻轻起落,直到夜未央。多年以后的今天,走在唐诗宋词里,依旧会被容若气质折服。
��作为一个文人的纳兰容若,他有着一颗敏感柔软的心,从他的每一首词里,我们似乎都能感到一个孤寂灵魂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即使是他快乐的时候,也是浅浅的笑,眉宇间锁着的却是深深的愁。随意翻开《饮水词》,不管是爱情词,还是友情词,或是写生活的词,或是抒发理想、感时伤怀的词;不管是在细敲红牙檀板曼声低唱的时候,还是抡起铜琶纵声高歌的时候,字里行间总是透露出一股贵族气息的忧郁。“柔情一缕能令人九曲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这正是纳兰词的魅力风格所在,断鸿零简里,能够引起人类永恒的对人世的茫然无助感。他聚凄艳豪宕于一身,凄美为主,豪宕为铺,真正的成为了词坛的千古绝唱。�
��翻开纳兰的词笺,满纸用心写着“愁”、“泪”、“恨”、“断肠”、“伤心”、“惘怅”、“凄凉”等字句,触目皆是。年少登科一帆风顺的贵介公子,一生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吟风弄月享受荣华富贵。然而,纳兰的词却笼罩着一片哀愁凄婉的气氛,且看纳兰词的第一首: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倒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忆江南》
��廖廖几字,却把人生的那种心灰意冷淋漓尽致地铺就,使读者的心情不自禁降到冰点。词的韵味是那样伤黯,叫你简直不敢相信,它是出自家势显赫的公子哥之手。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
��纳兰容若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忧伤,寂寞,失望,空虚,使得他夜深不能寐。是什么使得这位年青的王公贵族愁得如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内心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被乌云笼罩的黑暗时代,这是一个即将被灰飞烟灭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识之士的地主阶级,空有报负才华,却不能大施拳脚,词人只得在词中释放感伤悲怆,凄美的如同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想留住那芳华那容颜,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透过纳兰哀婉凄历的词章,我们依稀听到了封建阶级摇曳澌裂的声音。如果说《红楼梦》是封建制度的挽歌,那么在曹雪芹之前,纳兰就以歌代泣,用诗章凭吊垂死的时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走过人生的千山万水,走过风雪兼程的岁月,纳兰的一生走不出那心灵家园的凄凉惆怅,甚至与失落感,也引得无数后人在他的极其微妙的情绪变化之中,产生共鸣,真是“谁翻纳兰凄凉词,心也潇潇,情也潇潇……”
他,纳兰容若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的心底刻着一个名字。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名字。
我的心底刻着一个名字。他有着绝世的才情、尊贵的门庭、濯濯的风采、高洁的品行。
我狂热地崇拜他。他象是天上的月亮,我用我一生仰望他的清辉,心里感念上苍让世界上有过他又有了我。
看见介绍他的文章我会心跳--这一天都是节日。当我写下他的名字手就在颤抖--没有人比他更重要。
然而,他的身高、他的相貌、他的举止、他说话的声音我一无所知,我从未见过他--时光让我们相距了三百多年。
他的名字是--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

他是这样一个人:他身上流淌着高贵的血液。父族是外戚,母族是皇室,却自诩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他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深得信任和恩宠,却有“身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的感叹;
他是这样一个人:他有着绝世的才情、出众的容貌、濯濯的风采、高洁的品行;
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他只活了三十一个年头。正所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梁启超这样评论他:“当时一位权相明珠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一位阔公子,他父母又很钟爱他;就寻常人眼光看来,他应该没有什么不满足。他不晓为什么总觉得他所处的环境是可怜的……说他无病呻吟,的确不是。他受不过环境的压迫,三十多岁便死了。所以批评这个人只能用两句旧话说:‘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
他是一个秘密,我想知道这个秘密。

“你为什么写作?”世界笔会调查作家们。
回答五花八门。我想起英国电影《红菱艳》中莱蒙托夫问碧姬:“你为什么要跳舞?”碧姬反问:“你为什么要活着?”
这句台词令我不能忘,因为这也是我的回答。
那时我才上小学五年级,我的梦想是当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驾驶宇宙飞船飞出地球,遨游太空。一天,在一张旧的《北京晚报》上看到介绍清代贵族词人纳兰容若的短文,顿令我小小的心里有种被燃烧的感觉--仿佛前生就已相识。
我四处搜集有关纳兰的资料,可那时没有出纳兰容若的作品。幸好五十年代出过一本《纳兰词》,我从图书馆借来,那时还没复印机,我就在自钉的小本上一字崐不落地抄完,放在床头。尽管《纳兰词》对我这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来说深奥了些,看不太懂,但我知道那里都是美的温柔的文字、是真情的无奈的慨叹。
从那时起,我喜欢了古典文学,喜欢《红楼梦》、喜欢古琴、喜欢昆曲……我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描写自己心中的梦想。
带着这种迫切的愿望我一天天长大,十几年过去了,我以为我会遗忘,可是我没有,我想永远不会遗忘。在我充满幻想的心里,纳兰是完美的,你可以说我的坏话,却不能说纳兰的坏话。他的伤悲就是我的伤悲,他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
在他的生辰和忌日,我会祈祷他的灵魂在天堂不再黯伤。天上的星星,有哪一颗是他呢?夜风吹过来,会不会有他的灵魂?
我常想:纳兰容若有多高?长得什么样子?说话是什么音色?听到好听的声音,我想这该是属于纳兰的。看到优秀的男孩,会想到哪一部分可以借鉴给纳兰。他的眼神?他的微笑?他走路的姿势?

纳兰容若重义轻财,品行高洁,又是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他的家世、他的地位、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该令天下多少红颜倾倒。
然而,生活于衣香鬓影的相府贵公子,并不是走马章台的纨绔子弟,他以善良忠诚之心待他所爱。
纳兰在婚前曾有一浪漫而感伤的故事,简直是戏剧里绝好的题材。他的表妹是绝色美女,这双小儿女曾订有婚约,但是皇帝却将此美人选为妃。纳兰一生都在怀恋自己的所爱,他写道:“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这段传说更使索隐派红学家相信纳兰就是宝玉的原型。其实纳兰经历的、见识的、拥有的岂是在贾府小圈子的怡红公子可比的?
纳兰是个极会享受风雅生活的人,他还是书法家、鉴赏家,通晓音律。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他有一方玉规,专门量饽饽(饺子)的大小,不合规格他就不吃。作为一个贵公子,他也比别人更能忍受艰苦。
纳兰一生在追寻完美,凭吊自己失去的。在他亡妻卢氏香销玉殒的第八个祭日,在三百一十年前的此时,他也弃爱他的、他爱的而去。盛夏的夜空划过一道短暂又璀灿的流星。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三十一岁,他永远都是年轻的。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他永远都是一个谜。遗憾的生命使他更完美。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①翻: 演唱或演奏之意。欧阳修《蝶恋花》:" 红粉佳人翻丽唱, 惊起鸳鸯, 两两飞相向。"
②瘦尽句: 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 彻夜不眠。
③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妓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 谓在梦中追求
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讲解】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 又无本事可寻, 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
来看, 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上片侧重写景, 刻画了萧萧雨夜, 孤灯无眠,
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 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 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悱恻,
哀怨动人。陈廷焯《词则别调集》说此篇" 哀婉沉著"。梁启超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 "眼界大而感慨深"。
此说不无道理, 可资参考。

【辑评】
一、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这词表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 诗人在风雨中听到凄凉的曲调, 不知怎的, 变得坐立不安,
寂寞、凄凉、失望、空虚的情绪, 笼罩着他的心头。他患的是时代的忧郁症。"(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二、参见前《菩萨蛮》 (春风吹散湘帘雨)" 辑评一 " 。
三、参见后《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 辑评 "。
一直以为,词至宋之后,使再也找不到那种或清丽或豪壮或凄美的感觉了。无意间,读到了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词,心中那根深深埋藏着的寂寞忧郁痛苦的弦又被一丝丝地拔响,一声声地轻轻起落,直到夜未央。多年以后的今天,走在唐诗宋词里,依旧会被容若气质折服。
��作为一个文人的纳兰容若,他有着一颗敏感柔软的心,从他的每一首词里,我们似乎都能感到一个孤寂灵魂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即使是他快乐的时候,也是浅浅的笑,眉宇间锁着的却是深深的愁。随意翻开《饮水词》,不管是爱情词,还是友情词,或是写生活的词,或是抒发理想、感时伤怀的词;不管是在细敲红牙檀板曼声低唱的时候,还是抡起铜琶纵声高歌的时候,字里行间总是透露出一股贵族气息的忧郁。“柔情一缕能令人九曲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这正是纳兰词的魅力风格所在,断鸿零简里,能够引起人类永恒的对人世的茫然无助感。他聚凄艳豪宕于一身,凄美为主,豪宕为铺,真正的成为了词坛的千古绝唱。�
��翻开纳兰的词笺,满纸用心写着“愁”、“泪”、“恨”、“断肠”、“伤心”、“惘怅”、“凄凉”等字句,触目皆是。年少登科一帆风顺的贵介公子,一生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吟风弄月享受荣华富贵。然而,纳兰的词却笼罩着一片哀愁凄婉的气氛,且看纳兰词的第一首: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倒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忆江南》
��廖廖几字,却把人生的那种心灰意冷淋漓尽致地铺就,使读者的心情不自禁降到冰点。词的韵味是那样伤黯,叫你简直不敢相信,它是出自家势显赫的公子哥之手。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
��纳兰容若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忧伤,寂寞,失望,空虚,使得他夜深不能寐。是什么使得这位年青的王公贵族愁得如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内心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被乌云笼罩的黑暗时代,这是一个即将被灰飞烟灭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识之士的地主阶级,空有报负才华,却不能大施拳脚,词人只得在词中释放感伤悲怆,凄美的如同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想留住那芳华那容颜,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透过纳兰哀婉凄历的词章,我们依稀听到了封建阶级摇曳澌裂的声音。如果说《红楼梦》是封建制度的挽歌,那么在曹雪芹之前,纳兰就以歌代泣,用诗章凭吊垂死的时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

①翻: 演唱或演奏之意。欧阳修《蝶恋花》:" 红粉佳人翻丽唱, 惊起鸳鸯, 两两飞相向。"
②瘦尽句: 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 彻夜不眠。
③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妓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 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纳兰容若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忧伤,寂寞,失望,空虚,使得他夜深不能寐。是什么使得这位年青的王公贵族愁得如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内心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被乌云笼罩的黑暗时代,这是一个即将被灰飞烟灭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识之士的地主阶级,空有报负才华,却不能大施拳脚,词人只得在词中释放感伤悲怆,凄美的如同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想留住那芳华那容颜,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①翻: 演唱或演奏之意。欧阳修《蝶恋花》:" 红粉佳人翻丽唱, 惊起鸳鸯, 两两飞相向。"
②瘦尽句: 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 彻夜不眠。
③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妓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 谓在梦中追求
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讲解】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 又无本事可寻, 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
来看, 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上片侧重写景, 刻画了萧萧雨夜, 孤灯无眠,
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 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 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悱恻,
哀怨动人。陈廷焯《词则别调集》说此篇" 哀婉沉著"。梁启超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 "眼界大而感慨深"。
此说不无道理, 可资参考。

【辑评】
一、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这词表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 诗人在风雨中听到凄凉的曲调, 不知怎的, 变得坐立不安,
寂寞、凄凉、失望、空虚的情绪, 笼罩着他的心头。他患的是时代的忧郁症。"(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二、参见前《菩萨蛮》 (春风吹散湘帘雨)" 辑评一 " 。
三、参见后《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 辑评 "。
一直以为,词至宋之后,使再也找不到那种或清丽或豪壮或凄美的感觉了。无意间,读到了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词,心中那根深深埋藏着的寂寞忧郁痛苦的弦又被一丝丝地拔响,一声声地轻轻起落,直到夜未央。多年以后的今天,走在唐诗宋词里,依旧会被容若气质折服。
��作为一个文人的纳兰容若,他有着一颗敏感柔软的心,从他的每一首词里,我们似乎都能感到一个孤寂灵魂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即使是他快乐的时候,也是浅浅的笑,眉宇间锁着的却是深深的愁。随意翻开《饮水词》,不管是爱情词,还是友情词,或是写生活的词,或是抒发理想、感时伤怀的词;不管是在细敲红牙檀板曼声低唱的时候,还是抡起铜琶纵声高歌的时候,字里行间总是透露出一股贵族气息的忧郁。“柔情一缕能令人九曲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这正是纳兰词的魅力风格所在,断鸿零简里,能够引起人类永恒的对人世的茫然无助感。他聚凄艳豪宕于一身,凄美为主,豪宕为铺,真正的成为了词坛的千古绝唱。�
��翻开纳兰的词笺,满纸用心写着“愁”、“泪”、“恨”、“断肠”、“伤心”、“惘怅”、“凄凉”等字句,触目皆是。年少登科一帆风顺的贵介公子,一生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吟风弄月享受荣华富贵。然而,纳兰的词却笼罩着一片哀愁凄婉的气氛,且看纳兰词的第一首: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倒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忆江南》
��廖廖几字,却把人生的那种心灰意冷淋漓尽致地铺就,使读者的心情不自禁降到冰点。词的韵味是那样伤黯,叫你简直不敢相信,它是出自家势显赫的公子哥之手。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
��纳兰容若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忧伤,寂寞,失望,空虚,使得他夜深不能寐。是什么使得这位年青的王公贵族愁得如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内心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被乌云笼罩的黑暗时代,这是一个即将被灰飞烟灭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识之士的地主阶级,空有报负才华,却不能大施拳脚,词人只得在词中释放感伤悲怆,凄美的如同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想留住那芳华那容颜,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透过纳兰哀婉凄历的词章,我们依稀听到了封建阶级摇曳澌裂的声音。如果说《红楼梦》是封建制度的挽歌,那么在曹雪芹之前,纳兰就以歌代泣,用诗章凭吊垂死的时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纳兰信德详细一点的介绍

饮水词人纳兰性德

一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二 纳兰性德创作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⑦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⑧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⑨

我们试着看几首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了: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了诸多词作,纳兰性德的诗文、著作也是了得的。现存《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可以想象,这些多是他鞍马扈从之余完成,其笔力甚为惊人。而在文学领域之外,纳兰性德善骑射、喜书画,精赏评,通佛法,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

三 纳兰性德遗考

纳兰性德在北京的活动十分广泛。除了紫禁城、国子监、明珠府(现宋庆龄故居及原卫生部)、上庄明珠花园(北京海淀区上庄翠湖水乡)几个他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从纳兰词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黄花城、古北口、宝珠洞、戒台寺、居庸关等等,也都有过纳兰性德的足迹。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基本很难找到有关纳兰性德的史迹了,但有一个地方是例外:上庄。
上庄,海淀区一个偏远的村落,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有北方小江南之誉。这里至今出土和保留了大量纳兰家族文物遗存,为纳兰性德的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历史依据。
纳兰家的别墅——明珠花园建在上庄,位置位于现在的翠湖水乡附近,远山近水是筑园的理想场所。可惜三百年前辉煌已经被岁月风霜磨洗殆尽,现在这里的风貌已经和北京郊区任何一座村落相差无几,而在村里,仍散落着旧时花园的遗存,如井碑,水槽、山墙、汉白玉石等等,它们未加保护,仍然接受日晒雨淋……
纳兰氏祖茔在上庄乡皂甲屯(皂荚屯),这里不仅埋葬纳兰性德,也葬着明珠、纳兰性德的两个弟弟揆叙、揆芳及其妻室子女,墓地规模宏大,曾是北京西郊名墓之一。
由于清中末期家势衰落,民国时期大肆盗墓,文革期间破“四旧”,这里目前为303公共汽车上庄卫生院站,旧貌荡然无存。幸亏不少有识之士抢救保护,才使得部分出土文物保留至今。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属纳兰性德墓志(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志文辨认相当困难,墓志篆盖相对保存完好,上 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馆藏。另外,还出土纳兰性德妻卢氏墓志一方,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芳夫妇及子永寿墓志各一盒。而墓中遗骨——“1975年夏……北安河叶连德的后人赶着大车,拉着棺材,在皂甲屯南北寿地收敛四散的墓主骨头,敛骨的手上还裹着红布,以示孝敬。”⑩以后,这位大词人的长眠之地,再无人知晓。
在上庄地区还有龙母宫、大戏台、上庄东岳庙等遗址。目前这些遗址已经被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除了北京地区的遗址遗迹,还有一件东西尤为重要:纳兰性德手简真迹。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其中致张纯修书简二十八通,致顾贞观一通,致严绳孙五通,致颜光敏一通,致阙名一通(疑)。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书遗墨,价值极高。后来上海图书馆原迹影印,印数只五百本,市面罕有流传。
从手简中,我们可以一览纳兰性德对朋友的坦诚之心,以及他对官场黑暗的感悟和厌弃、对鞍马扈从侍卫生活的厌倦。看着他一通通笔墨秀丽凝敛的手简,好似这位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年轻公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在寥寥千字之后我们大概可得一二感受了。在当今的纳兰性德研究——“兰学”领域中,许多专家学者都孜孜以求,苦心钻研,承德很早便创立纳兰性德研究学会进行专向研究,而北京地区的研究也蓬勃展开。而在普通人当中,据不完全统计,京城的“纳兰迷”有五、六千人之多,全国各地更是不可胜数……可见在人们心中,纳兰性德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人们对他的研究和了解,也将越来越深入。

纳兰性德,一位不朽的词人!
这棵词坛奇葩,将夺目千古!

引文:
①韩菼《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 转引自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11页
②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引自 赵迅《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文津出版社2000年 12页
③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转引同上 17页
④同③
⑤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七 转引同上 128页
⑥顾贞观《祭文》 转引自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52页
⑦王国维《人间词话》 群言出版社1995年 45页
⑧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转引自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1996年 583页
⑨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转引自宋德宣《满族哲学思想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226页
⑩徐征《纳兰性德丛话》 北京出版社2000年 219页

参考书目: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黄天骥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纳兰词笺注》 张秉戍 北京出版社1996年
《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 刘德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词人纳兰容若手简》 载于《词学》第八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纳兰性德丛话》 北京出版社2000年
《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 赵迅 文津出版社2000年
饮水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黄天骥的《唐诗三百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18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狼王传读后感250字(狼王传读后感三百字)国学故事读后感作文怎么写作文(读国学启蒙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