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 小巷总理 读后感(你对“小巷总理”是怎样理解的)

发布时间: 2022-10-06 09:33: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小巷总理请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张子健、姜昕言主演的《小巷总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vr4G9iD...

繁忙的 小巷总理 读后感(你对“小巷总理”是怎样理解的)

小巷总理

请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张子健、姜昕言主演的《小巷总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vr4G9iDGYY/

小巷总理名称的来历?

杭州市区羊市街居民成立居民委员会,大家投票选居委会副主任和主任,管许多繁杂事,大家起名叫小巷总理。

小巷总理的电影

小巷总理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Changchun Film Studio) [中国] 她以48年居委会主任的履历,成为在中国这个不入序列的小官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人之一。
她一生获得170多项表彰,其中国家级荣誉15项。厚厚的证书和奖章是她留给子女的唯一遗产。
她所在的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从昔日“三条胡同、一条街、人人穷得没饭吃”的贫民窟,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开心,居住安宁放心,经济繁荣欢心,生活方便称心,远近闻名的“五心”社区,而她并被喻为“社区之魂”。
“小巷无名惊天下,竹到凌云老更青”是人们对她一生的总结。
“老妈”、“谭姨”、“奶奶”……是居民对她的爱称。“有事找老妈去”是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她的传奇人生穿越半个世纪的风雨,她身上的不懈干劲、亲民情结和高尚人格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高贵财富。
照片中的她穿着紫红色的唐装,戴着老式的黑框眼镜,相貌慈祥,笑容爽朗。这是一位朴实无华的老人。就是这位老人在这个感动频发的年代,再次感动世人。
她就是被老百姓尊称为“小巷总理”的谭竹青。 2005年12月3日晚11点30分,74岁的谭竹青因心脏、肾功能衰竭溘然长逝。“谭妈太累了,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怀念她的人泪流满面地说。2005年12月6日,地处东北的长春显得格外寒冷,市殡仪馆里哀声一片,只能容纳700人的大厅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
这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啊!从东站十委社区到长春息园,雪后的十里长街道路两旁,站满了自发前来的人,许多人举着"深切悼念谭竹青同志"等字样的大幅标语。虽然社区规定,每栋楼只允许派两名代表参加追悼会,但送行的队伍却越来越大。残疾人拄着双拐赶来了,老人们相互搀扶着赶来了,大人们领着孩子赶来了,许多再就业的工人们赶来了……未闻人语,但闻声泣,人们随着灵车,一点点地向前移动,希望再多陪谭妈一程。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啊!社会各界和居民自发组织的车队缓缓前行,从面包车到大巴车一应俱全;所有民警庄严肃立,含泪向谭妈敬礼;所有路过的市民驻足凝目为谭妈送行;悼念大厅里的花圈摆了一圈又一圈,眼看就没地儿放了,可送花圈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民政部发来唁电,省市领导戴着城市的追思前来,区人大常委会被推迟到下午召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谭竹青没有显赫的官衔,也没有万贯家财,但她却凭借着自己对党的忠心和对群众的关心,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她用热血生命凝铸的"鞠躬尽瘁"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谭竹青当居委会主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但她的人生绽放光彩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这时的她已经年近五旬了。就是这个本应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老人,带领委上的退休人员和待业青年先后办起了麻花作坊、服装厂、制鞋厂、装潢公司、皮革加工厂、印刷厂等17个企业。
东站十委地处伊通河畔,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棚户区,一街三弄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居民们戏谑说:“电影里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咱十委是泥浆污水四处流!”1978年,当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这里的人还生活在贫困中,穿衣吃饭都成问题。身为东站十委主任的谭竹青这时已47岁,但她不甘心就让这里继续穷下去。
从苦难旧社会走过来的谭竹青没有念过几天书,也不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高深理论。究竟该如何解决大家的就业问题?如何改变东站十委落后的面貌?刚从"四人帮"割资本主义尾巴政策中走过来的谭竹青思前想后,得出一个结论:“不发展经济啥事也办不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决定先从小吃店干起,再慢慢壮大集体经济。
然而,对于一穷二白的东站十委而言,就连开个小吃店都显得如此的不切实际。“一没钱,二没房,就凭她个娘们能办成小吃店!”这是很多人在听了谭竹青的想法后的第一反应,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事情还真被她这个“娘们”给办成了。 一开始筹不到资金,谭竹青拿出了自家所有的积蓄,甚至把锅碗瓢盆和板凳桌椅都贡献了出来,而她自己就在搬得空空如也的家里将就过活;没有房子当店面,谭竹青就带着居委会干部和街道上的待业青年们去伊通河挖沙子,光着脚丫子脱土坯,走街串巷拣砖头,看见拆房就腆着脸去乞木料;材料备齐了,谭竹青又拉来自己当科长的丈夫盖房子。看到这种情况,周围居民纷纷来献工,东站十委的第一家集体企业--“如意小吃部”就这样盖成了。每天,谭竹青带着大伙没日没夜地干,为的就是能从每块酥饼上赚到一分钱。
正是从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吃部开始,之后的20多年里,谭竹青又带领大伙开办了服装厂、制鞋厂、装潢公司等17家集体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凭谁也想不到,东站十委的经济竟是在一个老人的带领下搞起来的。
到了2000年,长春市开始实行"退路进室"的政策,东站十委的许多企业都在被拆迁之列,这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这一年谭竹青69岁,已近古稀之年。但她却丝毫没有落后于时代,眼光更加敏锐,思想也更加开放。老人决定改变思路,走招商引资的路子。经过不懈努力,一个使用面积35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终于建成了。就是凭着这种紧跟时代、实干苦干的劲头,东站十委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如今东站十委17家企业固定资产2000万元,年创利税65万元以上,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截至目前,十委社区已安排1000多人次的下岗工人、居民亲属就业,实现了谭竹青制定的"有下岗无失业"的目标。东站十委的居民也彻底摆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富裕生活。 谭竹青紧跟时代的秘诀非常简单,就是收看新闻。她是个名副其实的“新闻迷”。在单位,她指派专人负责每天的剪报;在家里,每天的央视新闻联播是她雷打不动必看的节目。除此之外,每天晚上6:30分,两台电视机同时开着,一台看吉林新闻,另一台看长春新闻。她不但自己收看,而且要求同志们也要看,早晨上班还经常对同事收看新闻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
正是因为时刻关注时政,东站十委的工作总是比别人快几步。经常是别的地方刚开始准备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东站十委就已经做完了。中央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谭竹青就决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将东站十委建设成一个“和谐社区”,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家园的温馨。
十委居民董学琴一直没有工作,1997年爱人又下岗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完全失去了收入来源。正当夫妻俩一筹莫展时,正在病中的谭竹青爬了5层楼来到董学琴的家,安慰她不要太着急,为她在十委的露天市场里找了个摊位,并借给她3万元钱做起了炸鸡骨架生意。如今,董学琴不但自家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解决了5名下岗职工的就业。
社区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婆媳关系非常糟糕,两人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干仗,儿子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件事传到谭竹青耳朵里,她先后10多次到王家做婆媳两人的工作,最后终于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婆媳关系变得亲如母女,这家人后来被居委会评为"文明家庭"。
一天下午,东站十委一居民的妹妹被婆家殴打,他们兄弟三人气愤不过就叫了一帮邻居前去报复,谭竹青闻讯,就追着他们的自行车进行劝阻,被他们甩下后,她又拦车赶了10多里路,赶到现场时,一场暴力冲突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谭竹青跑到人群当中,大喊“要打,先打死我”。准备打斗的人群认出这位老太太是谭竹青,得知为了他们老人家赶了10多里路的事情后,非常惭愧,一场纠纷就这样化于无形。
当网络刚刚普及的时候,谭竹青就敏感地预见到青少年沉溺网络可能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让这些未成年人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好好学习,谭竹青组织起退休人员对社区所有的网吧进行监督,并召集社区里网吧的业主进行劝说和告诫,为社区的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委上开办了校外辅导站,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为孩子辅导功课,组织丰富的校外活动,并建成阅览室、健身房等。谭竹青还经常带着大家深入学校和家庭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大家担心她年纪大了,身体受不了,叫她别挨家跑了,她却态度坚决地说:“那哪行!这是关系未来,关系下一代的事。我必须得参加。”
从2005年6月开始,谭竹青还办起了邻居节,把社区的人聚在一起吃饭,搞各种活动,很好地沟通了大家的感情,把社区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很多搬走的人由于忍受不了外面邻里间的生疏,又纷纷搬了回来。如今的东站十委社去早已经成了长春有名的“文明社区”。 在发展经济、建设社区的路上,谭竹青步子大、思想新,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但在保持党性、修身律己方面,她却严格恪守着一名党员的原则,没有一丝一毫地僭越。
谭竹青相当固执,比如她的清廉。上个世纪70年代,谭竹青的丈夫宋国华在东站街道房管所当支部书记兼所长,按说谭竹青自家住房能随便挑、可劲儿换。可是,她一家四口楞是在一间25平方米、常年见不到阳光的平房中住了几十年。宋国华的父母、谭竹青的弟弟、弟媳也一度与她们同住。
1985年,为了盖社区的幼儿园,谭竹青不顾儿媳妇的眼泪,硬是无偿拆掉了自家半边房子。由于房子和幼儿园的接口处没做任何防水处理,每次下雨,谭家都会变成水帘洞。谭竹青的女儿埋怨母亲:“盖幼儿园就盖呗,地方不够换个地方就行了,为何要把自家房子拆了。”谭竹青却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时间耽误不起呀!”
社区新房盖好后,她又忙着安置别人,含弟弟在内的自家五口则挤在10多平方米的旧平房里过活。这种蜗居狭小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年底,十委安居工程全部竣工,她才随最后一批回迁居民搬入新居。
走进谭竹青的家,给人带来的震撼就是清贫。她家建筑面积70多平方米,一组破旧的布沙发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陈旧的老式家具塞满了屋子的边边角角,最现代化的电器就是那两台老旧的彩色电视机。
记者看到谭竹青四张工资记录单:1981年至1989年,每月工资20元-30元;1990年至1995年,每月工资120元-150元;1996年至2000年,每月工资300元;2004年至2005年,每月工资890元。
在80年代,她曾有过四次提干的机会,但想到委上的居民,她先后谢绝了这些机会,安于作一名小小的居委会主任。
十几年来,按照街道办事处经济承包合同和计划生育等单项承包合同规定,她理应得到奖金15万元,可她硬是把钱全部拿出来用在了十委经济的发展和救济困难户和军烈属项目上。 谭竹青没有一大套道理来说明她保持清廉的根本原因。她的理由非常简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谭竹青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十委是全国社区工作的典范,谭竹青少不了要外出开会。但她却立下规矩:市内办事一律坐公交!她年纪大了,有人劝她让居委会买辆车,她却嫌养车太贵,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有一次她去北京开会,由于舍不得买火车上的盒饭,就提前买了几块廉价蛋糕。吃饭时,同行的人见蛋糕发霉了,要她扔掉,她却死活不肯,掰掉发霉的部位吃了下去。很多次,外国友人邀请她去考察,她总是一口谢绝,回头对同事说:“咱们委上挣点钱不容易,必须省着点花!”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十委在南湖公园投资12万兴建了碰碰车游戏场所。经营三年本钱收回后,居委会决定把该场所租赁出去。谭竹青的弟弟谭志强得知消息后找到姐姐,谭竹青表示可以,但承包费要9万。后在其他人的协调下,承包费降到6万,条件是三个月内付清。谭志强认为这是故意刁难,只得作罢。
除了以身作则外,谭竹青始终不忘把社区的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谭竹青把党建工作概括为三句话:“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她还根据党员的特长和社区的实际需要,组成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居民维修住房、搞家政、进行治安巡逻和搞文艺演出,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谭竹青经常叮嘱身边的同志,要注意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倾听民声。社区每年都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和居民议事会,向居民汇报工作,反馈居民建议的办理情况。此外,谭竹青还通过下发《居民自治、服务需求调查表》等形式让居民群众直接参与和监督社区工作。
谭竹青一生帮人无数,每次都是热情万分,可当别人带着礼物去感谢她时,她总是立刻"晴转阴天",别人要求她给个面子收下礼品,她总是脸一摆说:“这个面子我不能给,给了一个面子,就丢了一个原则!”
廉洁奉公的党员本色,谭竹青到死都没丢掉。在追悼会上,我们见到了谭竹青的女儿。当被问及老人死前有何交代时,她回答说:“妈妈叫我们不要大办丧事,还要记得帮她交党费。”
谭竹青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她的家人也为她交上了最后一笔2000多元的党费。老人干了48年的居委会主任,现在终于有空歇息一下了。这位“小巷总理”留给我们的也许不止是一个经济繁荣、邻里和睦的小区,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你对“小巷总理”是怎样理解的?

社区是人文景观的万花筒,汪诗萍在工作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社区内的百姓,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她用自己屈辱的眼泪换来了百姓感动的眼泪,鲁青社区由混乱走向和谐。在保障和提高弱势群体生活的前提下,社区的民主建设、文化建设都初露端倪。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400字以上

【梦想的力量】这是一篇课文,要求写个读后感
纸飞机
一只纸飞机,轻轻地从我眼前掠过。哦,那小巧轻盈的身姿,那清洁无尘的飞翔,多么熟悉。难道它就是小时候哥哥手里的那一只?蓦地,我的视线已被它悄悄牵走,揉成缕缕的回忆挂在了童年的树梢头。
天,澄明圣洁的天,像一方浅蓝色的丝帕;云,洁白无瑕的云,像舒卷的轻纱;风,无忧无虑的风,掀起了阵阵金色的麦浪,泼洒着灿烂的希望。一个小男孩,站在田埂上,放飞了他的纸飞机。飞机乘风而翔,他欢呼着,蹦跳着,使劲地挥着双手。这就是儿时的哥哥。折飞机、放飞机是他童年最大的乐趣。虽然他没有抒发过做飞行员、制造飞机的壮志,但他却一次次专注地折着纸飞机。他仰起头,望着自己的纸飞机在天空飞翔,努力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哥哥一定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梦——渴望飞翔,渴望在蓝天里编织理想的梦。
哥哥就这样用稚嫩的小手折叠他童年的梦想。可是,不曾有一双温柔的大手去轻轻抚慰他纯真的梦。一次,哥哥兴冲冲地捧起一只刚折好的纸飞机跑进屋子,“妈,这只飞机飞得可高啦。来,我表演给你看!。”他想拉着母亲往外跑。“别胡闹,我正忙着呢。”母亲甩开他的手,“你呀,都上小学了,还老玩这些没用的飞机,还不快做作业去!”“早做完了。”哥哥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抬头望了望满脸不高兴的母亲,转身一步步向外走去。好几次,他望着手中的纸飞机,又停下来回头注视母亲,眼睛里充满了委屈和失落。这是一只多么好的纸飞机呀,妈妈只要看一眼就会非常喜欢的,可刚才她却没有瞧上一眼。
这样的故事重复了许多次,哥哥每次都是兴高采烈地跑去,却又都是垂头丧气地回来。渐渐地,哥哥变得沉默了。他经常一个人坐在田埂上,时而仰起头,望着自己的纸飞机在田野上空游动着,轻滑着,飞舞着;时而又低着头,陷入沉思,想着他一直解不开的疑惑。他折的飞机渐渐少了,终于有一天,他的飞机全部落下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只是摇头不答。是因为真的长大了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有人仔细地欣赏过他的纸飞机,没有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真行。”没有人试着叩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诉说……
猛然间,我想起眼前的纸飞机,急忙四处寻找。只见它被牢牢地困在一个树杈上,无力飞翔,但是,阳光照耀着它,是那样好看……
风*沙*梦想
土地承载着岁月的泪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逐渐变了模样。
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梦想:希望能够达到繁华的地方,毕竟,贫穷难奈凄凉;亦不知道在何年何月,咧咧的狂风呼啸驶过,映着昏黄的落日余辉,跟随风的脚步,从此开始了满天飞扬;亦从没想过,这次征途究竟会飞往何方,只希望依附风的力量,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也许曾经的地方太过于荒凉,面对前路处处都已成为了梦想的天堂。风把我带到了遥远的地方,不知道是经历了几世沧桑,只记得碧绿的草原已被掩藏,葱葱郁郁的森林泛了黄,江河流水变得浑浊,已不再清亮,村庄已被遗忘。山失去了几分清秀,水已止住了奔涌的脚步。难道这就是我心中那个希望实现的梦想?一座座城市亦成为我驻留的地方,笼罩、昏黄、迷迷茫茫。没有什么能够抵挡风的轻狂。面对此景此状,多么想回到那原来的地方。即使是死亡。
我是一粒黄沙,原来本固守自己的一方土壤,只因为崇尚风的力量,来到了不该来到的地方。只认为我也应该有梦想:飞到那繁华的街市小巷。却没有想过,我到达的地方都将变为荒凉。也许生来就是注定,繁华不是属于我的梦想。
自由,是风给我装上的翅膀,让我飞到了这遥远的地方。也因为自由,我为风凝聚了力量,使天地不复存在美丽的光芒。风让我实现了梦想,也因为风我彻底破坏了美好的希望。真应该相信:有梦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可......
如果上天再给予我一次选择的机会,真宁愿独守那地狱般的荒凉,也不希望来到这繁华的天堂,在地狱,至少我还怀着美丽的梦想。
即使是死亡,我也不再感到畏惧。明白了,我不属于这里,而是属于那遥远的一方土壤,那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再也不希冀于自由,因为我的自由是对人类的一种荒唐,多么希望能够摆脱风的束缚,回归那属于我的一片荒凉。
历史,几度沧桑,几度辉煌,不该留下我——沙的梦想。
-------------------------------------------------------------------
是什么终止了梦想
走过野芳幽香,佳木秀阴的春夏.漫游至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秋冬.春天的雨露,夏日的骄阳,秋天的枫叶冬天的白雪都是四季的使者,是我成长的见证.
我是一朵小花,是说出来都不知道长在哪里的那一种.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院里,虽然不大,也有我的快乐,无忧无滤的回忆.有美丽绚丽的牵牛花姐姐;有高大,团结的爬山虎哥哥;有四季长开,娇小美艳的月季姑娘``````小小的我望着她们傻傻地发呆“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那样绚丽.
雨露是使我成长的营养,骄阳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他们的洗礼下,在他们的关照下,我终于伸出了头,长出了只能让我看到头顶那一片天的地方.
眼前是一个山坡,山坡是开满了花.
闭上眼睛,闻着这片山坡上散发着的特有的气息,芳香的是边上那朵不知名的花儿的浓蕴,清谈的是弥散起来的草香,又一个春天来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的“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遮掩着,脓恬适中,像一个个天真,健美,欢跃的少女.第一次见到高贵的牡丹,她们喜悦地扬着,陶冶于眼前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只要有一缕微风,她们都是争着扭动纤细的腰,仿佛无数日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枝头,快意恣情一放.
“我要长大,做不了唯美动人的海棠,做不了高贵典雅的牡丹,我也要当一朵被世人知道的小花“这才是我的追求.
我要拼命长,拼命越过着堵限制我生命的高墙,拼命到达被人称羡的山地.
那年的雨水特别多,我已成为家族中最高的那一朵了.同伴们都很羡慕我,“小滋,你等等我们呀!你准备到哪里去?“我要去远方,要去一个叫草原的地方“你``````你一个人去吗?你的身体行吗“从没考虑这个问题,只知道只要我想去,一定可以到达的.一只飞鸟飞过,划过表面的安宁,没有同伴,他那么孤独,那么孤独地飞翔,向着深埋着梦的地方,神秘的远方.是一种命运的驱使,还是自己倔强的尝试.
我要像那飞鸟,尝试实现我的梦想.
白色的冬天,粉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橙色的秋天一一从我的眼前溜过.
同伴门长的很高了,到处寻找我的足迹.“小滋应该到了那个叫草原的地方了吧!““我看不行,以她的体质,还不足以抵抗住恶劣的条件,恐怕还没走多远就谢了吧“
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越过那堵墙到达迎接春天的地方.那么在曲折的小路上,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同伴,我,小滋,静静地躺在地上,成为行人脚下的牺牲品.而他们则不会,成长中经历了风雨的考验,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终会到达梦想.
寻找“梦想”
人们总是在寻梦,在寻梦的漫漫征途中却不知寻的是未来,还是梦幻。
“我们究竟寻的是什么?”我常常问自己。
“是梦吗?”
“梦又是什么?”
“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生吗?”
我们拥有非凡的智慧,崇高的品质,拥有亲人的爱,爱人的情,友人的义,拥有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这样的人生我们不能不说是完美的了。但若真是得了会怎样呢?事业到了登峰造极之时,何来发展?物质生活已领先潮流,何来追求?精神世界已经超凡脱俗,何来提高?我们似乎得到了一切但我们却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如一个半圆变得完整一切并不如意。
我们究竟寻的是什么?我陷入了沉思。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马克思在中学也曾表示自己今天的读书和未来的工作是为了全人类的事业。那么我们今天读书又有多少人知道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梦又是为了什么?一定有人会说,今天我们读书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考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这不免让人想起《孩子与羊》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问正在放羊的孩子:“你为了什么放羊?”“为了买钱”孩子答道。“买钱为了什么?”“为了娶老婆”“娶老婆又为了什么?”“生娃,再放羊。”
这个故事也许略显粗俗,但正是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多么重要。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活得更好,而是为了更多的人活着。我们应有一份为之奋斗终身的使命。这份使命不是为了好工作,好生活,下一代再好工作,好生活,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和幸福。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爱国之心,我们作为一人我们有爱仁人之心。
我在寻梦,也为他人寻梦。
无梦之人甚多,却皆言梦中寻,可笑之。
寻一份梦吧,寻一份任重而道远的梦吧
本文标题: 繁忙的 小巷总理 读后感(你对“小巷总理”是怎样理解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94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朝花夕拾一个故事100字读后感(《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100字左右)追问读后感3000字(追问第五部分“四海之内”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