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3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03 15:58: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7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450字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以安娜追求爱情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为两条主要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3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内容是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450字

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以安娜追求爱情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为两条主要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抨击了沙皇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全书描写人物众多,达150余人,有如一本当时俄国的社会百科全书。透过此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的社会形态和诸多社会问题。而作者托尔斯泰在书中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一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最丰满优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并被公认为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小说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安娜的体态和精神的美,这些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以及安娜的命运都有重要的作用。安娜美丽高贵,举止优雅,性情温和,举止投足间无不展现出她惊人的美丽和超凡的气质,使得她无论在哪里都会光芒四射;她的美丽不仅仅现于外表言谈,更在于内心,她心地善良,性格单纯,感情真挚而热烈。正是因为如此,才早就了她与伏伦斯基的一见钟情。
安娜拥有诚实、勇敢的性格,这使她在陷入与伏伦斯基的爱情后便再也无法忍受原来所生活的虚伪的上流社会,她敢于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公开了自己的爱情,与伏伦斯基离开了俄国。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名誉甚至是她最爱的儿子。她在向那个虚伪社交界的腐朽道德观宣战,使她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安娜把自己的所有寄托在她渴望的爱情里,寄托在外貌俊美却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身上。而这也注定了她悲剧的命运。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800个字左右)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基季最后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后,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寻找一下答案吧。
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大概600字左右的,多的就算了
汗额,啥叫读后感啊——————————————————————————————————————“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节里这样写到。而书中的安娜的生活,却由虚伪的幸福演化成了意料之中的不幸。
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在自己的少女时代就嫁了人,嫁给了一个比自己达20岁的高级官员卡列宁。安娜过着衣食无缺的生活,可又有谁知道安娜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小说中描绘出的安娜,是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少女,花一样的少女,就像那人们花园里的花朵,渴望得到自己所渴望的空间,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生活。在丈夫面前,安娜是一个善良而又贤惠的妻子,在儿女面前,她又是一个温柔美丽的母亲。但是这并不是安娜所渴望的幸福空间,并不是她所渴望的美满幸福的生活,因此,她总是郁郁寡欢,强把自己对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埋在心灵深处。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邂逅了渥伦斯基,一个近卫军军官。渥伦斯基对安娜展开了疯狂热烈的追求,而安娜也陷入了情网。他俩不顾社交界人们的非议,公然同居,而安娜也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却在分娩时差点死掉。虽然因为这件事情安娜得以和自己的丈夫和解,但最终她仍和渥伦斯基一起逃到意大利,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间。在这虚掷的光阴里,两人的生活极为空虚。后来安娜回到俄国,又走入她所熟悉的社交领域,但物是人非,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她,不再欢迎她,用冷言冷语将其拒于千里之外。与此同时,渥伦斯基也弃她而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庄园,并置身于新的农业经营。两人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隔阂而逐渐疏远,变得冷若冰霜。安娜也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虽然依旧美丽,但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幸福的空间或是什么幸福的生活.最终,生活的苦闷,无人支持了解。最终,安娜带着自己那美丽纯洁的追求和梦想,结束了自己空虚的生活,卧轨自杀,了结了自己在空中飘忽不定的短暂生命。
读过这部小说,我深刻的体会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内心世界。我同情安娜在自己花般年华的时候就嫁给了自己生活中陌生的一个人;同情她在邂逅了渥伦斯基后,大胆面对世人异样的眼光,勇敢的和自己所爱的人居住在一起,但却不能将这美好的时光持续永久;同情她美丽的生命却和有着和他同样命运的人一样,因走投无路,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这部小说中,呈现出了作者所想要呈现出来的社会形态。
教堂、法庭、军国主义、‘合法婚姻’、资产阶级科学是维持一切的制度,而安娜纯洁的梦想与渴望期待和娜所谓的“维持一切”的内在的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娜用自己的死来说明自己追求的正当性,来说明她的道德与感情的纯洁性,说明她的理想的合理性。她以自己的死表明了她和上流社会、专制制度、虚伪道德的彻底决裂,而安娜所表现出的这种彻底精神与无比勇气正反映了人的自觉意识的升华与光彩。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死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安娜?卡列尼娜的生命虽没有如洪水般奔流不息,但她却碰到了无数的岛屿和无以计数的暗礁,她并没有像洪水的碎片那样幸运地逃过次此劫难,最终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化作碧空中一朵不断追求着的白云,将自己的灵魂永远留在这片曾经想往的人间。
本文标题: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3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内容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81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昆虫记读后感20字初二(昆虫记感想20字)警世通言王安石读后感(警世通言第四卷的读后感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那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