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印象读后感300(史铁生《记忆与印象》读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 2022-09-28 19:10: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我与地坛读后感300字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触动,这里面的母亲让我感动。母亲去世时才四十九岁,一辈子尽是苦难还没来得及享福便撒手人寰了。这不仅使“子...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300(史铁生《记忆与印象》读后感5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300字

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触动,这里面的母亲让我感动。母亲去世时才四十九岁,一辈子尽是苦难还没来得及享福便撒手人寰了。这不仅使“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作者感到痛苦和内疚,还使读者为之感叹,真可谓是世事无常啊!
当作者功成名就后再次回到曾经自己和母亲居住的小院后,虽未看到却听老街坊说到那棵合欢树长得很茂密时,不知作者感受如何,我有种物是人非的叹惜。当初种这棵合欢树的母亲早已长眠于地下,而作者也不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让母亲担心的儿子,这些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转变……里面的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她只有儿子,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在儿子去地坛公园的那些日子里,真难以想象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总活在担心和恐惧中,精神上的苦往往更能折磨一个人。
这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从没想过母亲会怎么想。我没想过自己不认真学习母亲会自责;我也没想过自己不经意间的行为会让母亲担心;我更没想过每次因为琐事与母亲争吵她会有多难过……从来都是母亲为孩子想,而孩子却很少想到母亲。
母爱是平凡的,每个母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母爱;但母爱更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绝不是套话、空话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她们可以为孩子牺牲自己,为孩子从美丽的姑娘变成在菜市场与菜贩讨价还价的家庭妇女,想到这,我感到鼻尖一阵酸楚,眼眶似乎也润湿了。原来,在不经意间,母亲已经渐渐老去,而我们也已成长。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着分担母亲身上的重担。我们不再是小孩,我们会学着照顾自己不让母亲操心;我们会收敛情绪不再肆意发泄使母亲担心;
我们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脾气,不再因为琐事争吵而让母亲伤心……我们一定会珍惜母亲对我们的爱,因为母爱弥足珍贵。

我与地坛 600字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求一篇《我与地坛》读后感3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
看了《我与地坛》一文,我感受到了 我与地坛的缘分,以及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崇高母爱之美
子女若似山边草,在母亲心中也象珠宝。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了的。母亲对儿子是理解和尊重的。她理解儿子在特殊境遇中的烦躁、任性,用宽恕、顺从给儿子以尊重,心里却承受着超过儿子百倍的痛苦。她兼有痛苦与惊恐,祷求儿子能好好地活下去。
然而,母亲内心的斗争是何等的激烈,“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母亲是矛盾的,从感情上讲,她不放心儿子到地坛去,那是一个脱离了她视线让她力不能及的地方。“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从理智上,她感到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处可以在独处中完成人生再认识的地方。“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母亲的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祷告”。
所以,她一方面有心忡忡,一方面深明大义。她需要反复说服自己才能看着儿子隐入地坛。母亲作对了选择,使儿子得以在地坛治愈了灵魂,然而母亲却为此押上了她最大的赌注:“如果他真的要在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中也说到,当作者暴躁砸东西时,“母亲这时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地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隐藏着内心的痛苦,鼓励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完全是在这种苦难中度完了自己的余生。
母亲的爱是一种艰难、坚韧而毫不张扬的爱,也正是这种沉默和深厚的爱使作者读懂了母亲,使作者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和经验储备。
本文标题: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300(史铁生《记忆与印象》读后感5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53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文心 读后感(文心读后感600字初中)德育第一课读后感(上德育课读后感作文6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