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舆读后感(<<庄子>>读后感 1500字左右 急求)

发布时间: 2022-09-23 17:03: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5

庄子浅说读后感庄子首先想到的是宏大的生命形式,导标了超越生死和志向远大的象征。”鲲鹏是这么一种生命形式,化则是生命活动的质的发展。释德清在,庄子...

接舆读后感(<<庄子>>读后感 1500字左右 急求)

庄子浅说读后感

庄子首先想到的是宏大的生命形式,导标了超越生死和志向远大的象征。”鲲鹏是这么一种生命形式,化则是生命活动的质的发展。释德清在 庄子内篇注 中说,海运谓海气运动,以比喻圣人乘大气运以出世间,非等闲也。”人是有限的存在,在空间时间上是有限的。人总是不自觉的束缚在有限的时空里。人要追求自由就要摆脱有限的希望,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永恒的时间。”齐谐”是庄周用重言的形式强调表达这种生命境界的宏大。
鲜明的小大之辩使大鹏的形象高原雄伟。”之二虫又何知”指它们不理解适性自然而为..”物适其性”,二虫与大鹏本质是区别的,向言二虫殊翼,故所至不同。或者翱翔天地,或者毕志榆枋,不知所以然也。
“知效一官?征一国者”,是世俗社会中荣誉发达之人,即儒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宋荣子是身处世俗之中却能够认识意义的人。列子则是超越了世俗却依然”有所待”的人。像大鹏鸟或者是列字,这样的大的生命活动,依然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真正的逍遥游.庄子说的逍遥游是对社会无所企求的不为外物所待的。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守四海之外,”陈启天 庄子浅说 注,谓与天地精神往来。”寄生万物之上,而神超六合之表。故曰:游守四海之外。这是一种至上的生命状态,连尧这样功名显赫的君王都向往不已.
二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是表达”大用”还是无用.的思想矛盾
两则语言明显思想矛盾,第一则讲的是用大。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其生命姿态不亚于大鹏之翱翔。因此庄周指出惠子拙于用大.思想是对物适其性”的思想的批判。因为治冻疮的药品,本性一样,用以生而已.用大.则建立不朽的功业,”可见小大在人之善用,不善用之异耳.”第二则讲的是无用。是无功,无己.显然怎样才称的上是逍遥游,是用大还是无用,没有思想的结论, 逍遥游 说的是生的阔大情怀.
所谓逍遥,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难以忘记的烦恼。
若即若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又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你不能完全的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无法逃避决定着必须要置身世界之中,无可奈何又驱使你超越世界。逍遥游就是在无可奈何的命运中开展新的生命空间。心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的东西,才是游的根源。庄子把无己看成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与你相对的东西,如何去消除呢?就是要去自己消除,对象自然就消除了,没有自我,一个一无所有的世界,可以自然的优游自在。庄子与许由一样,不想成为富有天下的人,只想在天地之间找到一个安身之地。站在儒家立场上,我们可以轻易的批评庄子缺乏对世界的担当。缺乏宇宙内事即自己分内事的道德自觉。但是庄子的思想始终是立足于个人生命的,庄子并不反对有人可以选择享受权利,
我们看到姑射之山,一个完全不同于世俗世界的另个世界,天子的世界是热闹拥挤的,但是神人的世界是独立而冷清的,就像神人不能承受世俗的浊重一样,俗人也难承受神人之轻,轻的感觉来自于剥离和舍弃,舍弃身体,欲望,心知,它是一种心造之境,.它自己选择过神人的生活,与世界格格不入,如肩吾所说,当他看到的是反应的惊恐,不近人情,这样的世界有可能吗?是的,因为是庄子心中真实的生命,与形体无关.形体固然不能脱离世界,只能背负沉重,心却可以轻灵,一尘不染。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天世既与我相违,复架言兮焉求?于世无求,才有狂的资本,求用于世,人是无法狂的,必须在取悦人群以获得为世所用的道德和社会资本,接舆之狂当然不是箕子之佯狂,佯狂是一种生存技巧,但是狂是一种生活态度,主要是和心灵有关。技巧是一时的,它是机心所现,态度是永恒的,是真心所显,庄子有太多的不在意,在这样的状态下,退不是一种软弱,进也不是一种勇敢。
神性的追求意味着选择一种心灵的生活,意味着动物性的放弃,也就是形体的放弃,同样的一个世界,对于一个神性的心和一个世俗的心而言一定是不同的,庄子享受的是一个别人不能理解的
但是同时也是没有发现的另个世界。禅宗的和尚青原惟信说过这样的话,老僧30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一个是实,只是却是虚空中的实,”实于心是碍,而虚空的实于心无得.” 《人间世》
《人间世》是内篇的第四篇,是处世哲学论。说蜜柑内处世艰难,不可不慎,从而进一步论证处人与处世之道.
彭祖们是将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来思考,在这种思考下,一个人可以不在意另外的人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他的养生,在根本意义上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找到一个安身之地。这个安身之地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物理空间。把它理解成为一种生存的态度。一个人如何理解生命,理解生命与外物的关系,这对于养生来说是最根本的,,是养心而非养形。对于庄子而言,知识无限和生命有限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知识的无限则意味着玩物或者世界之无穷无尽,当两者相遇时,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穷毕生之力去求知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会把人带到一个不可捉摸的世界,“逐万物而不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外物牵引而时刻不得休息的人。,这种形影竞走,会有结束吗?会有,但是这种结束不该是悲剧性的,生命的结束固然意味着形影竞走的结束,可是也是生存及附着在生存之上的所有意义的完结。需要另一种完结,生命延续着,体现出新的意义。这种结束就是老子所说的“知止不殆”的知止,心是有止境的,该给知识化一个界限,从而认真的思考知识和生命的关系,知识是为了生命而存在,而非相反。儒家而言,仁义和礼乐,道德,秩序,始终是思考的核心,杀身成仁,舍身取义,都在宣示着道德相对于生命而言的优先价值,善恶是非等的区分以及相应的实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庄子,在生命的主题之下,道德注定要成为次要的东西,道德是捉摸不定的生命却是唯一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表面上看是有善恶之分,但是不在于善恶,要紧的事“无近名和无近刑都是关乎生命的。刑当然是对于生命的伤害,名又何尝不是呢?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道德在生命面前的退场,至少是退却,。
《养生主》
庄子所向往的是一种全生,养亲,保身和尽年。对于任何一个对象,中空才有你回旋的余地,你要去面对充实的地方,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生存的社会,并不是无事可做,听之任之,可以寻找生活的缝隙,在其中游走,在夹缝里求生存,。
在《养生主》中,我们看到两种解,一种是庖丁解牛,使解物,另一种是帝之悬解,解心,解总是针对这某些要解的东西,就是结。解牛的结是游刃其中,解心则是要祛除心中的结,比如死亡,原本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本不必要便显得太多悲哀,但是当大家哭得时候,那种对生的执著,就成为了结,横亘在胸,解的办法就是经由对物理的透彻了解,达到安而处治的态度,无论是物,解心,仍然可以归结到“缘督以为经“上来,这五个字却是《养生主》的核心,养生的真谛在于,在复杂的拥挤的世界上发现空隙,然后游于其中,尽其天年,但是要找到缝隙,心首先要是虚的,不能为功名利禄所充满。以虚的心来面对世界,这个世界才能会向你敞开,从而在世界中自由遨游。
但是这不等于说你可以追求永生。庄子不追求永恒的,知道永恒的只是宇宙大化,而不是个体的生命,有生便有死,而死又是另一个生。《养生主》最后一句在于”薪有穷火无尽,见得知有涯而生无涯。“人生如白驹过隙,而一个是珍惜,另一个是不必太多的执著,不是像神仙家对生命的重现,对长生的形体的追求,而是对一个自由的心得拥有以及形体免受伤害的展望。这才是真正的达观,是超越了道德,生死,超越了形体,从而养生,是要与宇宙寻找与心灵上的合一,从而超然物外,游于万物四海之间,超脱世俗。

失庞统得良将读后感

失庞统得良将读后感
  
  失庞统得良将读后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毛批:前文之决水者二:曹操之决泗水以淹下邳,决漳水以淹冀州也。后文之决水者一:关公之决湘江以淹七军是也。独此回于涪水之决,则欲决而不能决,道不果决。有前之二实,不可无此之一虚。有此之一虚,然后又有后之一实。文字有虚实相生之法,不意天然有此等妙事,以助成此等妙文。
  观于庞统之死,而知荆州之所以失,关公之所以亡也。何也?庞统不死,则收川之事委之庞统,而孔明可以不离荆州;纵使抚川之事托之孔明,而荆州又可转付庞统,虽有吕蒙、陆逊,何所施其诡计哉!故凡荆州之失与关公之亡,不关于吕蒙之多智,陆逊之能谋,而特由于庞统之死耳。然则谓孔明之哭庞统,即为关公哭也可,即为荆州哭也可。
  甚矣,躁进之心不可不戒,而人己猜嫌之情不可不忘也!庞统未死之时,星为之告变矣,梦为之告变矣,马又为之告变矣;而统乃疑孔明之忌己,欲功名之速立,遂使“凤兮凤兮”,反不如“鸿飞冥冥”,足以避弋人之害。呜呼!虽曰天也,岂非人也!
  孔明隆中决策之语,其曰“外结孙权”,所谓东和孙权也;其曰“然后中原可图”,所谓北拒曹操也,其告关公即以此耳。况孙夫人在而孙、刘暂合,孙夫人去而孙、刘遂离。孙既与刘离,必将北与操合。濡须之战,权不致书于备以求援,而独致书于操以解兵,便有与操连和之机矣。孙与刘离不足忧,而曹与孙合则大可惧。苟但知北拒曹操,而不知东和孙权,其又何能拒操也耶?
  冀德生平有快事数端:前乎此者,鞭督邮矣,骂吕布矣,喝长板矣,夺阿斗矣。然前数事之勇,不若擒严颜之智也;擒严颜之智,又不若释严颜之尤智也。未遇孔明之前,则勇有余而智不足;既遇孔明之后,则勇有余而智亦有余。盖一入孔明熏陶,而莽气化焉。勇不可学,而智可学。翼德之勇固其素有,而其智则孔明教之云。
  严将军头本未尝断,而有“断头将军”语,遂使千古传为一美谈。文天祥《正气歌》曰:“为颜将军头。”而元人吊天祥诗亦曰:“忠如蜀将斩严时。”竟似严将军真曾断头也者。可见人虽不死,不可以畏死,虽不必不生,不可以贪生。
  人但知树林中过去之张飞是假,不知大寨中跌足大叫之张飞亦是假。后之张飞,是以假张扮作真张飞;前之张飞,是以真张飞扮作假张飞。后之以假为假固奇,前之以真为假尤奇。】
  
  
  却说法正与那人相见,各抚掌而笑。庞统问之,正曰:“此公乃广汉人,姓彭,名羕,字永言,蜀中豪杰也。因直言触忤刘璋,被璋钳为徒隶,因此短发。”统乃以宾礼待之,问羕从何而来。羕曰:“吾特来救汝数万人性命。见刘将军方可说。”【毛夹批:妙在不即说明,先作此惊人之语。】法正忙报玄德。玄德亲自谒见,请问其故。羕曰:“将军有多少军马在前寨?”玄德实告:“有黄忠,魏延在彼。”羕曰:“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乎?前寨靠涪江,若决动江水,前后以兵塞之,一人无可逃也。”【毛夹批:冷苞之计,早被猜破。】玄德大悟。彭羕曰:“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毛夹批:借决水一事,照下落凤坡。○方才说地理,便又说天文。】玄德即拜彭羕为幕宾,使人密报魏延,黄忠,教朝幕用心巡警,以防决水。【毛夹批:不消移营,甚妙。】黄忠,魏延商议:“二人各轮一日;如遇敌军到来,互相通报。”
  却说冷苞见当夜风雨大作,引了五千军,径循江边而进,安排决江,只听得后面喊声大起。冷苞知有准备,急急回军。后面魏延引军赶来,川兵自相践踏。冷苞正奔走间,撞着魏延。交马不数合,被魏延活捉去了。【毛夹批:冷苞第二次被擒。】比及吴兰,雷同来接应时,又被黄忠一军杀来。魏延解冷苞到涪关。玄德责之曰:“吾以仁义相待,放汝回去,何敢背我!今次难饶!”将冷苞推出斩之,重赏魏延。玄德设宴款待彭羕。忽报荆州诸葛亮军师特遣马良奉书至此。玄德召入问之。马良礼毕曰:“荆州平安,不劳主公忧念。”遂呈上军师书信。玄德拆书观之,略云: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亥,罡星在西方;又观干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毛夹批:彭羕之言,早与孔明相合。】
  玄德看了书,便教马良先回。玄德曰:“吾将回荆州,去论此事。”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州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毛夹批:此士元不及孔明处。】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毛夹批:亦算得着。】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冷苞,已应凶兆矣。【毛夹批:只因自己心热,却画在姓冷的身上去。】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玄德见庞统再三催促,乃引军前进。黄忠同魏延接入寨去。庞统问法正曰:“前至雒城,有多少路?”法正画地作图。玄德取张松所遗图本对之,并无差错。【毛夹批:照应画图。】法正言:“山北有条有大路,正取雒城东门;山南有条小路,却取雒城西门。两条路俱可进兵。”庞统谓玄德曰:“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主公令黄忠作先锋,从山北大路而进。并到雒城取齐。”【毛夹批:俱作画中人。】玄德曰:“吾自幼熟于弓马,多行小路。军师可从大路去取东门,吾取西门。”庞统曰:“大路必有军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玄德曰:“军师不可。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痛。此行莫非不佳。”【毛夹批:玄德以伏龙、凤雏为左右手,士元乃其右手也。】庞统曰:“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玄德曰:“吾所疑者,孔明之书也。军师还守涪关,如何?”庞统大笑曰:“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毛夹批:前只肚里寻思,今却口中说出。】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当日传下号令,军士五更造饭,平明上马。黄忠,魏延领军先行。玄德再与庞统约定,忽坐下马眼生前失,把庞统掀将下来。【毛夹批:又是一个预兆。】玄德跳下马,自来笼住那马。玄德曰:“军师何故乘此劣马?”庞统曰:“此马乘久,不曾如此。”玄德曰:“临阵眼生,误人性命。吾所骑白马,性极驯熟。军师可骑,万无一失。劣马吾自乘之。”遂与庞统更换所骑之马。庞统谢曰:“深感主公厚恩。虽万死亦不能报也。”【毛夹批:说出死字,又是一个预兆。】遂各上马取路而进。玄德见庞统去了,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毛夹批:又是一个预兆。】
  却说雒城中吴懿,刘瑰听知折了冷苞,遂与众商议。张任曰:“城东南山僻有一条小路,最为要紧,某自引一军守之。诸公紧守雒城,勿得有失。”忽报汉兵分两路前来攻城。张任急引三千军,先来抄小路埋伏。见魏延兵过,张任教尽放过去,休得惊动。后见庞统军来,张任军士,遥指军中大将,骑白马者必是刘备。【毛夹批:的卢救了玄德,白马送了士元,前后遥遥相对。】张任大喜,传令教如此如此。
  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狭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未秋初,枝叶茂盛。【毛夹批:百忙中又夹此闲景,正合七夕。】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名?”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毛夹批:卧龙岗为孔明之始,落凤坡为士元之终,前后遥遥相对。】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
  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躯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先是东南有童谣云: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纔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送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毛夹批:又与紫虚上人语相应。○荆州之谣曰:“泥中轓龙向天飞。”西川之谣曰:“蜀道通时只有龙。”前之龙应在君,后之龙应在臣。】
  当日张任,射死庞统,汉军拥塞,进退不得,死者大半。前军飞报魏延。魏延忙勒兵欲回,奈山路狭窄,厮杀不得。又被张任截断归路,在高阜处,用强弓硬弩射来,魏延心慌。【毛夹批:魏延不死者,天幸也。而士元独不得邀天幸,惜哉!】有新降蜀兵曰:“不如杀奔雒城下,取大路而进。”延从其言,当先开路,杀奔雒城来。尘埃起处,前面一军杀至,乃雒城守将吴兰,雷同也;后面张任引兵追来。前后夹攻,把魏延围在垓心。魏延死战不能得脱。但见吴兰雷同后军自乱,二将急回马去救。魏延乘势赶去,当先一将,舞拍马,大叫:“文长,吾特来救汝!”视之,乃老将黄忠也。【毛夹批:前是魏延两擒冷苞,此是黄忠两救魏延。一回之中,又自相对。两下夹攻,杀败吴雷二将,直冲至雒城之下。刘瑰引兵杀出,却得玄德在后当住接应。黄忠,魏延翻身便回。玄德军马比及奔到寨中,张任军马又从小路里截出。刘瑰,吴兰,雷同,当先赶来。玄德守不住二寨,且战且走,奔回涪关。【毛夹批:凤既死,龙亦受困。】蜀兵得胜,迤逦追赶。玄德人困马乏,那里有心厮杀,且只顾奔走。将近涪关,张任一军追赶至紧。幸得左边刘封,右边关平,二将引三万生力兵截出,杀退张任;还赶二十里,夺回战马极多。【毛夹批:白马既亡,别马何用。】
  玄德一行军马,再入涪关。问庞统消息。有落凤坡逃得性命的军士,报说:“军师连人带马,被乱箭射死于坡前。”玄德闻言,望西痛哭不已。【毛夹批:接舆之歌,是悲生凤;玄德之哭,是悲死凤。】遥为招魂设祭,诸将皆哭。黄忠曰:“今番折了庞统军师,张任必然来攻打涪关,如之奈何?不若差人往荆州,请诸葛军师来商议收川之计。”正说之间,人报“张任引军直临城下搦战。”黄忠,魏延皆西要出战。玄德曰:“锐气新挫,宜坚守以待军师来到。”黄忠魏延领命,只紧守城池。玄德写一封书,教关平分付:“你与我往荆州请军师去。”【毛夹批:为后文关公守荆州伏笔。】关平领了书,星夜往荆州来。玄德自守涪关,并不出战。
  却说孔明在荆州,时当七夕佳节,大会众官夜宴,共说收川之事。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孔明失惊,掷杯于地,掩面哭曰:“哀哉!痛哉!”众官慌问其故。孔明曰:“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毛夹批:只因天上一狗,却失人间一凤。○此句补前文所未及。】太白临于雒城,已拜书主公,教谨防之。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言罢,大哭曰:“今吾主丧一臂矣!”【毛夹批:与玄德之梦相应。】众官皆惊,未信其言。孔明曰:“数日之内,必有消息。”是夕酒不尽欢而散。数日之后,孔明与云长等正坐间,人报关平到。众官皆惊。关平入,呈上玄德书信。孔明视之,内言:“本年七月初七日,庞军师被张任在落凤坡前箭射身故。”【毛夹批:本为渡鹊佳期,却为落凤忌日。】孔明大哭,众官无不垂泪。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毛夹批:西川失了一凤,换去一龙。】云长曰:“军师去,谁人保守荆州?荆州乃重地,干系非轻。”孔明曰:“主公书中虽不明写其人,吾已知其意了。”【毛夹批:在下书人身上着眼。】乃将玄德书与众官看曰:“主公书中,把荆州托在吾身上,教我自量才委用。虽然如此,今教关平赍书前来,其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毛夹批:玄德差关平之意,在孔明口中说出,妙。】云长想桃园结义之情,【毛夹批:又将首回中事一提。】可竭力保守此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毛夹批:荆州去了一龙,只留一虎。】云长更不推辞,慨然领诺。孔明设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毛夹批:郑重之至,写得如画。】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毛夹批:与庞统说死字,前后相对。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毛夹批:未得西川,而荆州之失已兆于此。】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毛夹批:只重在东和孙权一句,八个字只两个字耳。若北拒曹操,关公已知之矣。】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孔明遂与了印绶,令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周仓,一班儿辅佐云长,同守荆州。【毛夹批:自六十回中玄德入川之后,便与云长不复相见;今自此回中孔明入川之后,亦不得复与云长相见。读书至此,为之愀然。】一面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毛夹批:一路旱军。】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毛夹批:一路水军。】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那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乃荆襄名士,现为书记。【毛夹批:此处铺叙蒋琬来历,殊不费笔。】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
  张飞临行时,孔明嘱付曰:“西川豪杰甚多,不可轻敌。【毛夹批:为严颜伏笔。】于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处,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挞士卒。望将军早会雒城,不可有误。”张飞欣然领诺,上马而去,迤逦前行。所到之处,但降者秋毫无犯。径取汉川路。前至巴郡,细作回报:“巴郡太守严颜,乃蜀中名将;年纪虽高,精力未衰;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毛夹批:隐然又是一个黄忠。】据住城郭,不竖降旗。”张飞教离城十里下寨,差人入城去:“说与老匹夫,早早来降,饶你满城百姓性命!若不归顺,即踏平城郭,老幼不留。”
  却说严颜在巴郡,闻刘璋差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毛夹批:可谓老识。】后闻玄德据住涪关,大怒,屡欲提兵往战,又恐这条路上有兵来。【毛夹批:补笔周到。当日闻知张飞兵到,便点起本部五六千人马,准备迎敌。或献计曰:“张飞在当阳长阪,一声喝退曹兵百万之众。曹操亦闻风而避之,不可轻敌。【毛夹批:又将四十二回中事一提。】今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彼军无粮,不过一月,自然退去。更兼张飞性如烈火,专要鞭挞士卒;如不与战,必怒;怒则必以暴厉之气,待其军士;军心一变,乘势击之,张飞可擒也。”【毛夹批:以昔日张飞度之。】严颜从其言,教军士尽数上城守护。忽见一个军士,大叫:“开门!”严颜教放入问之。那军士告说是张将军差来的,把张飞言语依直便说。严颜大怒,骂曰:“匹夫怎敢无礼!吾严将军岂降贼者乎!借你口说与张飞!”唤武士把军士割下耳鼻,却放回寨。【毛夹批:写严颜如此触怒张飞,愈见下文义释之奇。】军人回见张飞,哭告严颜如此毁骂。张飞大怒,咬牙睁目,披挂上马,自变量百骑来巴郡城下搦战。城上众军百般痛骂。张飞性急,几番杀到吊桥,要过护城河,又被乱箭射回。到晚全无一个人出,张飞忍一肚气还寨。次日早晨,又引军去搦战。那严颜在城敌楼上,一箭射中张飞头盔。【毛夹批:与黄忠射关公盔缨前后相对。】飞指而恨曰:“吾拿住你这老匹夫,必亲自食你肉!”【毛夹批:写张飞如此忿怒,愈见下文义释之奇。】到晚又空回。第三日,张飞引了军,沿城去骂。原来那座城子是个山城,周围都是乱山。张飞自乘马登山,下视城中,见军士尽皆披挂,分列队伍,伏在城中,只是不出;又见民夫来来往往,搬砖运石,相助守城。张飞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他出敌,并无动静。又骂了一日,依旧空回。【毛夹批:至此已气了三日。】张飞在寨中,自思:“终日叫骂,彼只不出,如之奈何?”猛然思得一计,教众军不要前去搦战,都结束停当在寨中等候厮杀;却只教三五十个军士,直去城下叫骂,引严颜军出来,便与厮杀。张飞磨拳擦掌,只等敌军来。小军连骂了三日,全然不出。【毛夹批:又气了三日。】张飞眉头一皱,又生一计,传令教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不来搦战。【毛夹批:张飞此时不减孔明之谋。】严颜在城中,连日不见张飞动静,心中疑惑,着十数个小军士,扮作张飞砍柴的军士,潜地出城,杂在军内,入山中探听。【毛夹批:已在张飞算中。】
  当日诸军回寨。张飞坐在寨中,顿足大骂:“严颜老匹夫,枉气杀我!”【毛夹批:此是昔日张飞真面目,却是今日张飞假腔调。】只见帐前三四个人说道:“将军不须心焦。这几日打探得有一条小路,可以偷过巴郡。”张飞故意大叫曰:“既有这个去处,何不早来说!”【毛夹批:莽人假莽,粗人假粗,却正是极精极细。】众应曰:“这几日却纔哨探得出。”张飞曰:“事不宜迟,只今夜二更造饭,趁三更月明,拔寨都起,人衔枚,马去铃,悄悄而行。我自前面开路,汝等依次而行。”传了令便满寨告报。【毛夹批:妙人妙计。】探细的军听得这个消息,尽回城中来,报与严颜。颜大喜曰:“我算定这匹夫忍耐不得!【毛夹批:能料其粗,不能料其细;能料其莽,不能料其细。】你偷小路过去,须是粮草辎重在后;我截住后路,你如何得过?好无谋匹夫,中我之计!”【毛夹批:谁知反中了张飞之计。】实时传令,教军士准备赴敌:“今夜二更也造饭,三更出城,伏于树木丛杂去处。只等张飞过咽喉小路去了,车仗来时,只听鼓响,一齐杀出。”传了号令,看看近夜,严颜全军尽皆饱食,披挂停当,悄悄出城,四散伏住,只听鼓响;严颜自引十数裨将,下马伏于林中。
  约三更后,遥望见张飞亲自在前,横矛纵马,悄悄引军前进。【毛夹批:读者至此,正不知张飞如何用计,若如此定为严颜所算。】去不得三四里,背后车仗人马,陆续进发。严颜看得分晓,【毛夹批:偏说是看得分晓。】一齐擂鼓,四下伏兵尽起。正来抢夺车仗,背后一声锣响,一彪军掩到,大喝:“老贼休走!我等的你恰好!”严颜猛回头看时,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使丈八矛,骑深乌马,乃是张飞。【毛夹批:忽然有两张飞,好生作怪。读者至此,几疑是《西游记》身外身法矣。】四下里锣声大震,众军杀来。严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交马战不一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缝,生擒过来,掷于地下;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了。原来先过去的是假张飞。【毛夹批:此处方才叙明,绝妙用笔。】料道严颜击鼓为号,张飞却教鸣金为号;金响诸军齐到,川兵大半弃甲倒戈而降。
  张飞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群刀手把严颜推至。张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跪下。【毛夹批:硬汉。】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为何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毛夹批:一语传为千古美谈。】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要砍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毛夹批:此处出人意外,不但严颜所不料,亦读者所不料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后人有诗赞严颜曰:
  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又有赞张飞诗曰:
  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 【钟眉 批:义释严颜,豪杰爱豪杰也。】
  张飞请问入川之计。严颜曰:“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以为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正是:
  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未知其知其计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世说新语 言语 读后感

世说新语 言语 读后感.不是言语死开!!!!!!!555555555
自己写的,要的拿去。
言语尽风流
——《世说新语》一则赏析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竟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世说新语》是一部文人雅士教科书,我们今天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邓艾,邓士载。邓艾小时候家里很穷,靠替人放牛为生,有次偶然读到太丘长陈寔的碑文“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大受鼓舞,便给自己取字士则。后来发现宗族中有同名的,称呼起来不方便,就改成了士载。这个“载”字,很有些“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在里头,可见邓艾从小便是位有志青年。同一同放牛的同僚们不同,邓艾的眼睛不仅会寻找清澈的水源和鲜嫩的牧草,还会观察名山大川的地势和地形,他时常用手指着哪里可以伏兵,哪里可以屯粮——这个怪异行为没少受人嘲笑。然而金子终究是金子,沙砾的打磨、流水的侵蚀只能让它愈加光彩夺目。终于有一天,邓艾率领大军灭掉蜀国,替孟德完成了一半遗愿。
魏晋名士一般都有些迥异于常人之处,在那个豪门大姓子孙满堂起名又喜欢用单字的时代,重名现象层出不穷。世说里第一豪门琅琊临沂王氏内部就有好几位同名的,如王融、王琛等,若和太原王氏浑到一起,同名的更多,比方说那两位王浑。这时一个人的特殊秉性或嗜好反倒成了他最好的名片。有爱马癖的王济、爱钱癖的和峤、爱左传癖的杜预,都因癖好闻名一方。也有少数人不太光彩,跟着自身的缺陷出了名。陆云一笑就停不住,掉河里差点淹死;周顗一醉就醒不来,人称“三日仆射”;邓艾一开口就结结巴巴,说话及不流畅,都是这种情况。
邓艾口吃,常自称“艾艾”。有好事者将其与西汉口吃将军周昌的“期期”合并起来,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期期艾艾”。发迹前不好说,发迹之后敢于当面嘲笑的人就不多了,这回知难而进的是“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司马昭是魏国权臣,早将魏国皇帝权力架空,所以他和邓艾的关系名为同僚,实则君臣。有一天这皇帝闷得慌,突然想起来拿邓艾寻开心,便问:“小邓啊,你常说‘艾艾’,你到底叫邓几个艾啊?”
这时邓艾面临的处境很艰难,不予理睬吧,扫了皇帝的雅兴,指不定哪天一个艾都没有了;照实回答吧,太伤自尊了。不过这难不倒口拙心慧的邓士载,他应声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之不可见,来者犹可追。’”短短十来字,被后人频繁引用到难以计数的地步,光是名篇就有《庄子· 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李白《庐山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据此化出的名句“悟以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古人认为凤是神鸟,逢盛世方才现身,所以有“龙凤呈祥”之说。接舆以凤喻孔子,讥笑他自诩“圣人”却在乱世中不停奔走呼告,实在是大大贬低了自己的身份。邓艾用接舆“凤兮凤兮”比照自己“艾艾”,不仅巧妙地化解了来自权威者的人身攻击,更在无形之中以凤自比,提高了身价,实在是难得的妙对。
《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机智问答故事还有很多,甚至有些根本算不上“士”的人偶尔也能冒出一两句惊人之语,令人刮目相看。汉末著名经学家郑玄学识渊博,家中婢女也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有一次一个婢女惹怒了郑玄,被罚站在泥地里,另一个婢女过来看笑话,幸灾乐祸地问“胡为乎泥中?”——“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呀?”这句话出自《诗经· 邶风·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面对同伴丢过来的“示威”篇,受罚婢女毫不犹豫回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跑过去申诉,正好碰到他在发怒”,同样出自《诗经》,同样出自《邶风》,篇名是《柏舟》。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用诗歌语言回答令人尴尬的问题,并且做到回答引文与提问出处高度一致,真可谓风雅至极。不知道郑玄听说这件事后有没有破涕为笑,反正“诗婢”美谈一直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由此想到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关系,都说文学语言是对生活语言的陌生化,二者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文学作品中充斥大量生活语言会显得俚俗,读起来索然无味;生活中满口的文学语言又会被认为是穷酸迂腐,不通世故。但如果在恰当的地方适量运用另一种语言,往往会给原有的话语系统增加一抹亮色,令其大放异彩。记得有次怒气冲冲地质问初一同学是否抄了自己的作业,结果得到轻描淡写一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顿时怒气全消,暗自佩服了良久。当然,想要在言谈中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却没有深厚文化素养,实在无异于无米之炊。
本文标题: 接舆读后感(<<庄子>>读后感 1500字左右 急求)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25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管住自己并不难晓玲叮著读后感(管住自己并不难 读后感400字)海棠花祭读后感霸气词语(邓颖超为什么写了海棠花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