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读后感(论语先进篇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9-21 21:49: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论语·先进篇11.2》的读后感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求此章的读后感。注:要感想哦!门,前人解“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

论语先进篇读后感(论语先进篇的读后感)

《论语·先进篇11.2》的读后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求此章的读后感。注:要感想哦!
门,前人解“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这不是事实,也不合情理。所以正确理解这句话,不但应该和前后文联系起来看,还要深入认识“门”这个字的更深的哲学含义。门,是人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道 ”,所以虽然它只有一步之长,却能决定人所在空间性质的改变。路有弯,门没弯,就“直和近”这两个“门”做为路的一种的特有属性看,它是最近于“道”的一种现实之路。所以在《老子》中,就有“无中生有有无玄同的“名”的过程,就是(解)众眇之门”的“知的道”的讲法(详见“道可道”章。什么是众眇呀?人都有双眼,但是没有智慧,它就不能解人心之眇,所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飞跃的智慧方法,才是人离开“众眇”之境而至“众明”之境的“门路”。孔子并没有讲自己的所有学生都不知道,而是讲“从我于陈、蔡者”,除了死去的颜回,就没有知道的了。这个小节讲的是“知道、及门”本身,就是治学的学者应该追求的“德性”,换句话讲,就是学而知道,为学德之得。本句的重心也不在句中的评论上,而在于指明,学而知道,是为学之德。

论语读后感急急急!!!

<<论语>>读后感2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论语读后感:共15篇

论语读后感(1)

论语读后感(2)

论语读后感(3)

论语读后感(4)

论语读后感(5)

论语读后感(6)

论语读后感(7)

论语读后感(8)

论语读后感(9)

论语读后感(10)

论语读后感(11)

论语读后感(12)

论语读后感(13)

论语读后感(14)

论语读后感(15)
本文标题: 论语先进篇读后感(论语先进篇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14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朝花夕拾野藤先生读后感400(滕野先生读后感500字)读凡卡这篇短文的读后感(关于凡卡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