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300字(《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从哪方面)

发布时间: 2022-09-15 23:26: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刚刚就要开始读《许三观卖血记》的第二十八章了,全书也已经到了高潮。隐隐已经感觉得到最后的结局了。一种苍凉的感觉从心底生出来...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300字(《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从哪方面)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刚刚就要开始读《许三观卖血记》的第二十八章了,全书也已经到了高潮。隐隐已经感觉得到最后的结局了。一种苍凉的感觉从心底生出来,慢慢的浸透了全身。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仿佛有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出来。我已经就要没有勇气再看下去了。
许三观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他没有多少文化,在前面充满着轻喜剧的氛围里,他平稳的生活了几十年。
通过第一次卖血,他结了婚。娶上了一房称心如意的老婆。然后的十年里,过得非常的平稳。虽然,他也认为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老婆还有那么一段。这些,他都忍受了下来,而且用非常阿Q的精神,乐观得面对着这一切。
然而,随着卖血的次数的增多。卖血的理由也越来越多。时代在变化,究竟是时代的变化,才造成了他的悲剧。还是其他的原因呢?也许没有人说得明白,但是,伟大的人的一句话,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呢。那么多的平凡的人,在这样的历史的洪流中,无奈的挣扎着。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小说是为了高潮得到来而设计了这么多的坎坷。可是,当时代的重负反映在一个家庭的时候,家庭的渺小是多么显而易见的。
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根龙,一个是阿方。根龙最后卖血死掉了。许三观卖次见到它们都是在卖血站。阿方身体不好,再见面的的时候已经显得很老了。他解释是\'乡下人显老,要是城里人,四十五岁看上去就像三十多岁。\'再见根龙时,阿方已经卖血把身体\'败掉\'了,根龙看这也很老了。而且\'样子全变了。\'根龙说::\'我们乡下人辛苦,所以人显的老。\'
更进一步的,许三观在别人看来,\'样子也变了很多\',可是许三观自己和家人却没有发现呢。
许三观卖血的次数,第一次,卖完之后娶了媳妇。第二次,为了赎回别人拿走的东西。第三次,第四次。当一次次的卖血解决了许三观一次次的问题后,他发现这是一个十分而又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他明知道,卖身也不能卖血。卖血就是卖命。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节制,到了最后,当卖血成为唯一的选择,当卖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许三观已经讲一切都抛至脑后了。在他的心目中,为了家庭、为了妻子、为了儿子,明知道卖血就像吸毒一样的行为,可是不这样,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到底是时代在选择我们,还是我们在创造时代。
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是一个可以说非常完美的结局。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不是冷血的人,但是我认为只有结局才是最让人受震撼的地方。这个完美的结局多少冲淡了前面给我带来的震撼。不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意见呢?还是真的时代就是这样的反映呢?
最后,不论是许三观的家庭,还是其他的一切,都恢复了昔日的平静。可是,昔日的平静下就真的没有不合理的东西吗?也许不尽然吧。很多的不正常的东西,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变成了习惯,当有些人认识到时,却发现自己才是这个世界里最孤独的人。没有人同意他的观点,一如卖血可以挣钱,又有谁计较卖血的人是否在卖命呢?
心中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并不能如实的表达出来。所谓词不达意大抵就是这样的吧。虽然时时是可以感到文章给我带来的震撼,却无法将它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心中非常的郁闷。久而久之成为一个心结,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
像我这样生在70年代末期的人,对于之前的事情总是模糊的。可是我偏偏对于文革这段历史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每次看到小说里有这段历史的故事,看的都是非常的仔细。看了这么多的小说,终于想到一个问题,原来写文革好的作者大都是60年代的生人。而我这样的人,最好的时代就是描写80年吧。
实际上通过《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可以发现,余华的所描写的主角都是他的父辈一代的人。而我的父亲的经历是多么好的一部小说呢。余华的世界都是在农村,是他熟悉这样的环境呢?还是他个人的一种风格呢?我是不是也应该想好这个问题,然后才可以开始写小说啦
本文标题: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300字(《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从哪方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181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清平的读后感(清贫 读后感50字)六年级第九课竹节人的读后感(竹节人读后感4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