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故事读后感日记二百字(读杜甫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发布时间: 2022-07-28 12:57: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杜甫传记读后感怎么写?从诗人到圣人,—读《杜甫》传有感,卫俊,看完冯志先生写的《杜甫传》后,我才渐渐看到一个...

杜甫的故事读后感日记二百字(读杜甫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杜甫传记读后感怎么写?

从诗人到圣人
—读《杜甫》传有感 卫俊
看完冯志先生写的《杜甫传》后,我才渐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杜甫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的的真正的杜甫
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打着自己的算盘,想着自己的利益,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白的潇洒生活,但是杜甫依旧不肯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杜甫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旧无比夸赞那些势利的权贵们。对于汝阳王李琎和驸马郑潜,杜甫一方面在赠给他们的诗中说他们对待自己“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难”,私下里却说自己“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看到这,我不禁觉得“虚伪” 、“趋炎附势”这些词用在此时的杜甫身上也毫不为过,杜甫似乎与小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后来的杜甫,接近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这时杜甫已完全融入百姓之中,他已将自己的生命与百姓紧紧相连,这一刻的杜甫,绝不再是虚伪的渴望谋求一官半职的杜甫,也不再是盲目侍奉皇帝、安于享乐的杜甫,这一刻的杜甫,才是我们一直敬仰的伟大的诗圣杜甫!
从平凡甚至庸俗的普通诗人到伟大的圣人,杜甫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转变,而在这转变之后,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
或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回答说是经历,是杜甫一生遭遇的无数的坎坷和磨难。对,这个回答自然是正确的。十年长安的仕途之路让杜甫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官场黑暗,四处流浪的痛苦经历让杜甫深深体会到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仅仅靠此就能造就我们的一代诗圣?试问 ,难道像杜甫这样仕途不顺的人很少? 难道像杜甫这样被迫流亡的人很少?难道像杜甫这样目睹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人很少?但是,诗圣又有几个?不也仅仅只有杜甫一个。经历固然会对杜甫的转变起一定作用,但是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自身,而是一颗他一直深深埋在自己内心的种子,一颗叫做“同情百姓”的种子!
假如杜甫没有在内心埋下这颗“关心百姓”的种子,那么无论他经历多么多的人生坎坷,目睹多么多的百姓不幸,也只会变得更加麻木,对自己的人生更加麻木,对百姓的遭遇更加麻木。但是从刚来到长安开始,杜甫除了与别人一样惊叹长安耀眼的事物外,还比别人多一样东西,那便是对百姓痛苦的同情,也就是那颗种子。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当官,或是流浪、逃命,杜甫始终带着这颗同情百姓的种子,尽管有时虚伪,尽管有时趋炎附势,尽管有时自身难保,但那颗种子却一直在他的心中,并悄悄地生根、发芽、生长。而杜甫的自身经历,无论是因被统治者搁置而壮志难酬,还是因四处流亡而目睹百姓的种种痛苦,全都成为那颗种子的养料。最终,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那颗种子变成了参天大树,而杜甫,也成为了为百姓的灾难而忧,为百姓的疾苦而吟的诗圣!
从平凡甚至虚伪的人到最后让人敬仰的圣,看似天大的转变,或许,从杜甫在心中埋下“同情百姓”的那颗种子起,便已成为一个必然!
本文标题: 杜甫的故事读后感日记二百字(读杜甫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943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校园交响诗125字(从校园交响诗中说说你的阅读感受150字)看王阳明包容心读后感(结合工作岗位对王阳明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