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军师刘伯温 读后感(刘伯温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6-25 15:57: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刘伯温读后感青田古来是个“叠石成田,田无水,民无粮”的贫瘠地方。然而,这里的秀丽山水,却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处。青田历代人才迭出,而影响最大的当推明...

神机军师刘伯温 读后感(刘伯温读后感)

刘伯温读后感

青田古来是个“叠石成田,田无水,民无粮”的贫瘠地方。然而,这里的秀丽山水,却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处。青田历代人才迭出,而影响最大的当推明朝的“国师”刘伯温。
刘伯温(1311—1375)。名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大明王朝而留芳百世。在民间口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半神半人式的传奇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浙南刘伯温传说和它的特征、意义的阐说,说明刘伯温在民间的地位和影响,并就发扬“刘基文化”问题提出建议。
1.浙南的刘伯温传说
刘伯温传说复盖浙江、南京、北京及福建等地。从浙南各市县的民间文学集成卷本和《刘伯温传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以及民间文学普查资料中可以看出,在浙南,刘伯温传说的蕴藏量和涵盖面是冠于其他历史人物的。现按刘伯温生平脉络加以归纳,分为七类。
(1)家世传说:有迁徙说、天葬说、积德说、宅基说、降生说等。
(2)智慧由来传说:有勤学说、求师说、天书说、狐丹说、寄魂说等。传说中的“天书”、“道行”,不妨看作前人经验、智慧的象征。若作如是解,则他的才智是从前辈继承的。
(3)求将寻主传说:有深山访将说、异人指点说、凤阳遇主说、闯关过隘说等。
(4)克敌制胜传说:有攻坚破城说、解围说、帅船护主说、稻草歼敌说等。这类传说是刘伯温传说的最光彩的一页。
(5)忧国忧民传说:有严惩凶顽说、妙语救同僚说、智赦无辜说、讨免赋粮说、拯救工匠说、为田改土说、为民筑路说、戏弄权贵说等。
(6)神机妙算传说:有智判牛犊说、计审铜钱说、智囊救主说、遗信救孙说等。
(7)后事传说:有说“猪”(朱)惹祸说、遭奸暗害说、代死说、神助说、金头说、显灵说、永存说、荫袭说等。透过这类传说可以看出,人民不愿刘伯温死去,而让他永远活着。
此外,还有清廉俭朴传说、匠作建筑传说、行医济世传说、诗联丹青传说、风水天象传说等等。
刘伯温传说数以百计,有待于继续搜集整理。
2.浙南刘伯温传说的特征
刘怕温传说之所以流传广泛、深远,除了刘伯温功业盖世外,与民间传说的创作、传承特点有关。浙南刘伯温传说的特征有:
(1)与山水结合
刘伯温曾在景色幽美的石门洞攻书,那里的《白猿洞得天书》、《乌龟岩》、《老僧坐化岩》、《藏书石》、《国师床》、《六月笋》、《金鸡报晓迟》等传说,把少年刘泊温熔铸于自己的青山绿水之中。刘伯温出生在南田武阳,那一带的《天葬坟》、《国师骑马岩》、《刘伯温岭根灭蚊精》等传说,都打上本乡本上的烙印。刘伯温路过(或影响所及)的地方传说,如《伯温泉》、《黄金路碑》、《温州是船、魁屿是锚》等,把刘伯温的脚印镌刻在各地的山水之中。人们的想象与当地独具特色的山水景物结合,便产生了与众不同的传说故事。
自古名人多与山水附丽,名人因山水而增辉,山水因名人而添色。山川风景天长地久,寄托于山水的传说必然世代相传,千古不衰。
(2)与潮汐结合
民间将刘伯温传说溶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潮汐现象,借此解释潮水的由来《(潮水送归)》;瓯江潮水为什么涨到青田平演为止(《潮水留步》);解释“涂鱼”为什么逆水回游(《千军万马护国帅》)。因为潮水关系,温州不建刘基庙(《温州为什么没有刘基庙》)。在这里,人们对刘伯温的崇敬,倍助瓯江潮汐予以表达;人们的想象,通过潮汐得到发挥。
瓯江入海,海有海潮。刘伯温传说深入潮水,让传说和潮汐一起汹涌澎湃,永不停息。
(3)与地名结合
丽水的草鞋坑,相传因刘伯温来此访将而得名。青田小溪过海村,是古时潮水曾经到达的终点,刘伯温至此必弃舟步行,因而村名就叫“过海”。温州的《五十丈》、《百里坊》、《万岁抬头》、《矮凳桥》,龙泉的《蜈蚣街》,以及其他一些地名,都与刘伯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们一到这些地方,便会想到刘伯温的故事和功绩。
地名是地方的符号,是区别地域的文字标志。刘伯温传说向地名渗透,以地名为载体,必与地名一起代代相传。
(4)与特产结合
青田的“图书石”,因为刘伯温的关系,也称“刘山石”。瓯江自石门洞以下的流水段,每逢热天有“涂鱼”逆游。传说涂鱼是白猿仙姑投叶变成,让刘伯温佐餐下饭之物,被称为“国师鱼”。这种鱼也是刘伯温给朱元璋下酒,被“圣口”封为“国师鱼”的。龙泉、景宁、庆元特产香菇,是刘伯温将其进贡皇上并讨来专利权的,于是刘伯温被奉为香菇神(称“师傅”)。温州的“红花芋”,色红多粉,相传是朱元璋、刘伯温攻打温州时发现的,称为“洪武芋”。这些特产,都与刘伯温相攀。
特色物产是地方的至宝。借刘伯温传说说明特产、解释特产,不仅提高特产的商品地位,也使刘伯温传说随着商品的流通而流传。
(5)与寺庙结合
刘伯温尊重劳动人民,体察担盐客疾苦,在一次作战中,刘伯温得到卖盐客的救援,渡过了缺盐难关。从前南田刘基庙正堂左右前方塑有担盐客像,象征刘伯温与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刘伯温智救建文帝的智囊箧,也被作为智慧的物象化标本而供奉在刘基庙中,并附会许多未卜先知传说。相传丽水的丽阳佛化乌靴为船,引渡刘伯温脱险,于是南田塑有“丽阳圣帝”。旧时六月甘八,南田人照例抬着丽阳佛巡游一番。刘基庙是刘伯温的纪念堂,刘伯温的智慧功绩,可以从寺庙和它的寓物传说中找到影子。
寺庙是宗教活动的阵地,也是民间信仰活动的场所,刘伯温传说从进入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领地开始,便随宗教信仰的流传而长存于民族历史之河。
(6)与风俗结合
据传,温州的放焰火、中秋月饼、青田民间简易宫房、凤凰床、量具方升,青田人喜欢用猪脚送礼,文成山区农家刻有“九世同居”的著笼,青田、文成的鱼灯阵图,以及五月初四过端午,还有糖人担所立的祖师爷等,都附上刘伯温的种种美谈。这些传说在人民的思想生活与文化生活中,具有莫大的教化作用和美学价值。
民俗是存在于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约定俗成的方式和习惯,一些风俗事象在长期传承、发展过程中,与刘伯温传说逐渐结合,从而使民俗文化的光彩更加璀灿。传说一旦扎进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沃土,必将开出四时鲜艳、常开不败的花朵。
刘伯温传说能与山水、潮汐、地名、特产、寺庙、风俗结合,究其原因,是因为刘伯温是生活在那种自然条件、地域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离开这些,就失去了传说的依托,失去了结合的可能性、必然性。
这种结合如果停留在表面,那是肤浅的初级的,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而深层的结缘才显示出它的深度和力度。例如《中秋月饼》,刘伯温在月饼的馅心中密藏传单:“神明在暗中,助民解冰冻;趁此子夜时,齐杀管家公。”结果一夜间,将管家公杀尽。传说具有拓展刘基性格的内涵作用。刘伯温传说在流中寻找观结合体,于是大量涌入人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从而在亲切的感受中增加信性和感染力,最终使传说的生命不断不延伸,使审美价值得以升华。自然,主体和客体和结合,是围绕着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中心线而开展的。两者在特定情节中的具体结合,无不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为美化或神化人物而服务。正如用一根根彩色的羽毛装扮成一只美丽的孔雀一样。刘伯温传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现象的结合,形成了浓郁的浙南特色。
3.刘伯温传说的积极意义
在浙南民间文学的殿堂中,刘伯温占有一定席位。刘伯温传说是人民感清的流露和寄托。人民爱戴刘伯温。在《九世同居》中,通过一位180岁、子孙九代的老人“不见到刘伯温死不瞑目”的强烈愿望。反映了这种深挚的感情。
传说赋予刘伯温以较浓的神话、迷信色彩,这是可以理解的,它对当时和后来的农民起义起了推动作用。然而,用今天眼光来看,传说中的天命论、五行说、风水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观念,是不足取的,应予摒弃。
综观刘伯温传说,其精华是主要的,人民性处于主导地位。刘伯温传说对于我们今天的时代有些什么积极意义呢?
(1)塑造历史精英,激励民族精神。
刘伯温的全部民间传说,说明刘伯温是一个博学多才、忧国忧民、清正廉明、刚强不阿、嫉恶如仇、崇尚俭朴的智囊人物。刘伯温一生为大明上朝的创立立下了不朽功勋。有人将刘伯温与诸葛亮作了比较,诸葛亮无论如何英明,然最终未能使蜀汉政权统一中国。
传说中的刘伯温走遍天下,关心民间疾苦。无论民间沉冤、苛捐、疾痛、民居、交通、生产、匠作,处处有他为民排难造福的踪迹。
刘伯温的刻苦攻读精神,对今天青少年也有所教益。至于刘伯温的俭朴清廉,对今天更有教育作用。
刘伯温精神是一笔财富,是属于历史、属于民族的。古为今用。我们要发扬刘伯温精神,为人民服务,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
(2)通过传说印证历史,让刘伯温留芳千古。
刘伯温的许多传说都有历史事实根据,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有些则以史事作为背景演义而成的;为了使人物更理想化,有的还与别的故事、人物进行嫁接。通观刘伯温传说,大体上可以看出刘伯温一生走过的道路和足迹。
民间传说将刘伯温作为半神半人来传颂。作为人的刘伯温,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作为神化了的刘伯温,则是幻想虚构的人物。这是一走历史条件的文化基因下民间文学的状貌。在这里,史实是内核,幻想是外壳。内核用外壳包裹,使它永久保存;史实是躯体,幻想是翅膀,躯体添上翅膀,便能永翔长空。显然,幻想性的民间传说起了史料本身所不能起的作用。
刘伯温传说是正史之外的稗史,正传之外的外传。它的光泽是永恒的。
(3)刘伯温传说是浙南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应该为发展旅游业作出贡献。
文成南田是道教所称的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青田石门洞是道教所称的天下三十六洞大之一。南田和石门洞,从山水、物产、农作、风俗,乃至气象,都与刘伯温息息相关,是刘伯温传说的宝库。开辟文成、青田两她的旅游业,最有魅力的自然是“刘基文化”。作为刘基文化一部分的刘伯温传说,是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宠物。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指的就是优美动人的传说。如果将刘伯温传说统统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择优成书,作为旅游读物,将是多好的精神食粮啊!同时,在两地修复刘伯温古迹遗址,陈列刘基文化,恢复民间祭祀活动,让游客看景致,听传说,究历史,参与民俗活动,既欣赏山川风光,又领略刘基风采,它不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课吗!
脍炙人口的刘伯温传说是吴越文化摇篮——浙南的一大特色。努力挖掘探究传说的现实意义,教育今人,激励后人,为振兴中华服务,乃是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伯温著作内容

任意一部作品都行
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为何有人说刘伯温是军事家和天文学家?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本文标题: 神机军师刘伯温 读后感(刘伯温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7998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钱学森回国读后感400(钱学深回国读后感)日子 读后感(杏林子的《日子》 读后感)
    Top